讀《激越與死滅:二二八世代民主路》-台灣的精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讀《激越與死滅:二二八世代民主路》-台灣的精神

二二一、二二二、二二三、二二四、二二五、二二六、二二七、二二八,沒有二二九,除了不是閏年之外,而是很多人的生命終止在一九四七的二二八。但是不僅時間繼續前進,屠殺也未停止,二二八是個象徵性的數字,對於在島嶼上的我群才具有意義,而這個意義是悲傷的,持續的努力是為了轉化這其中的能量,然而這不是獨立可完成的,卻必須協力,兇手與被害者都必須在場。

七十年的經過,是殖民的痕跡,而不是我們解嚴了三十年,這是王順仁在《島嶼向望:對未來新國家教育的思考與想像》所說,這是完全地以台灣這塊土地作為立足點所發之言,因為我們是被殖民者,到今天我們仍然是奴隸,對於自身的認知才是知識的起點,即便是此等的認知。常時對於許多人而言,二二八只是個假日,這是悲哀的,因為對於很多人而言這天是忌日,而對於無知的人而言甚至可能不曉得今天自己的存在,甚或是上一代的存在或許只是僥倖,取決於運氣,而我們如何在安逸地今日去想像我們的生存取決於偶然?無法。

在四零年代的台灣,是無法的,政權是無法的,人民也是無法的。文字的奧妙正在於此,相同的詞彙與讀音,卻說著全然相反的事態,一方是暴縱的恣意蓬發,另一方卻是悲苦的無奈受迫。本書所做的是對於事實的轉述,讓我們看見那個時代的「真相」。舉例來說,二二八事發後台灣的知識份子與仕紳組成了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除了維持秩序並且保護外省人之外,同時也集結了人民的意志成為與政權談判的代表,而在三月七日確實地收到長官公署的電文是:「現各地秩序,逐漸恢復,該縣市縣市長如人民認為稱職,希即全力協助恢復地方秩序,繼續執行職務,若是人民認為不稱職,可由該會或會同其他合法團體,共同推舉三名,逕報候選圈定,希於店到三日內辦竣,逕報公署核辦。」然而資料卻揭示出長官公署在同一日給蔣介石的電文則是:「一團兵力,不敷戡亂之用,除廿一師全部開來外,再加開一師,至少一旅。...在最短期間,予以徹底肅清。」這是當時的知識份子所面臨的災厄:背叛。

委員會的成員是經歷過日治時期的,而在一八九五年清朝割讓台灣給日本後,日本對於台灣是行差別待遇的,相較於本島人而言,台灣人是次級公民,不論是在政治上、教育上皆然,而這讓二十世紀的台灣知識份子曾經發起了第一次台灣主體性的活動: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長期的壓抑與對抗使得台灣人對於平等、公平的要求具有空前的熱望,在二戰的結束時諸多台灣人包括知識份子與仕紳是歡喜迎慶的,甚至是到港前去迎接國軍的到來接收。然而,對於當時的知識份子而言,諸如彭明敏之父彭清靠,卻也沒料到國軍或是如此殘破不堪,會是背著扁擔鍋子下船,相較於港邊的日本兵,原先自我認同為中國人的欣喜也轉變成為羞恥的難堪。但文化上、民族上認同中國的知識份子們並沒有因此氣餒,仍是滿心歡喜的迎接同胞的到來,僅係沒有人會料到接收會變成後來的劫收,劫財劫色,甚至,劫命。

線性歷史慣常讓我們認為事件都是「點式」的,然現實中的事件卻從來都不是如此,二二八不是恰巧發生在那天,二二八甚至可能是二二七、二二六等等,而這一天成為歷史只不過偶然。在二二八之前國軍除了前述的暴行,也有諸如不付車票錢、持武肇事、擾民、低買高賣米糧等情,這些都是文化上的差異形成居民的不滿,更且,政治上的不平等使得原先企盼同等人民同等對待的台灣人才發現,自己不僅是次級公民,甚至連公民也不是,連憲法也被要求延年實施,或許適當的稱呼是賤民也不為過。貫穿二二八事件的台灣人訴求即為二點:民選縣市首長以及任用本省人,而正像民族主義是對立於敵人所產生的情感凝聚一般,此二訴求也是針對著現實的不公。在一九四五年的長官公署上層官員二十一名首長中只有教育處副處長(宋斐如)為台灣人;十一個縣市長也只有四個是台灣人台北市長游彌堅、新竹縣長劉啟光、高雄縣長謝東閔、高雄市長黃仲圖),而此五人皆為半山。或是台中法院的職員過五十人半數皆為院長牽親帶戚而來。又或是一九四六年底長官公署的公務人員統計,任(待遇)高級官員327人中外省籍為99.18%;薦任(待遇)中級官員2639人中外省籍為93.37。更令人感到洩氣的是,確實在日治時期受到不平等的待遇,而國民政府時期亦然,惟至少,日治仍有「法」,所以俗語才稱這個青黃不接的時代為狗去豬來。

而無論是哪個殖民者,都會進行清洗,無論是種族上的或是語言上的,一九三七年的日本政府皇民化運動是一例,「光復」後的國民政府國語政策也是一例,而這無非是因為認知到語言是民族的靈魂所在,台語被壓抑與禁制所代表的是「台灣」主體性的貶義,而這讓台灣人沈默。「台灣人曾經很長的時間,啞掉,或說我們一直在牙牙學語。但若年歲稍漲,卻還牙牙學語,反比較像口吃的人。口吃的人,看起來應該是不體面的吧;口吃的人,也常被歧視。與其像口吃的人,那我們不說話了。台灣人的父祖輩,總是沈默寡言,甚至拒絕說中文,這不全然是性格,更多是政權轉換的傷痕,與對國家暴力的無聲反抗。」就像彭明敏《深淵與火》中描寫的沈默的父親,那是經歷那個時代的人的形象。

我們以為理所當然的國家(state)是四百年前的產物,源自英國哲學家霍布斯(T. Hobbes)在《利維坦(Leviathan)》的創生,民族國家(Nation)又是這兩百年在西歐諸區對於法國的敵性確立所生,而國家成為了一種身分,在這一世紀中,僅需跨度五十年生長於此土地上的人就經歷過三次非自願性的移民,從清國到日本國到中華民國,而自身的根性也同時在一次又一次的殖民中壓抑。這是台灣人的認同困境,但是困境並不總是絕望的,仍有如同史明般的人物在台灣反抗著,透過反抗來彰顯自身的存在,透過反抗來表現主體性,透過反抗有日來完成主體性,來成為「自己」。這是台灣的歷史,也是台灣的困境,也是處在這塊稱為台灣的土地上的認同者的艱難,但正是在這樣的努力與追求中,我們建構出了台灣的精神,也是台灣的價值:自由。



avatar-img
83會員
386內容數
雜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曾友俞 的其他內容
本書的故事是發生在一個小島上,出現的人物全部都是青少年(13歲左右)以及兒童(6歲左右),沒有時間,也沒有地點,人數也不詳,而這些具體的細節都不重要,因為這樣的模糊正是要襯托任何一個符合這被創造出條件的事物,都會有如故事中的發展。在一架飛機的失事中,小孩們四散在島上,以賴甫(Ralph)作為敘
在美麗島事件40週年的這一天,2019年12月10日蘋果日報隨報附上的是美麗島雜誌的特刊,在發刊詞中蘋果日報社長陳裕鑫說道:「四十年前,美麗島事件是爭取內部民主,在對抗內在威權,爭取美麗島的誕生;四十年後,我們是爭取民主社會的生存,在對抗外來極權,護衛美麗島的生存。」這著實是振奮人心的,但我認
二零一九年即將過去,今年的到來之前我買了這本叫做《台灣獨曆》的日曆,從起初每日一頁隨著日子翻迭,到後來一次惡補好幾頁,之所以如此汲汲營營是因為每一個日子都有與台灣有關的人物、事件的記載。對於熟悉的先輩或敵人予以再次加深印象,對於不知悉的先輩與敵人予以銘刻在記憶中。 台灣的獨立不只是描述性的
這是一本吳爾芙的散文集,這種編撰出版的著作有趣的事,不只可以看到這些著作的內容,也可以看到編者將這些集結成書所欲呈現的主旨。而串連本書各篇章的主題就在於「自我(Self)」。 在《現代小說(Modern Fiction)》中,吳爾芙讚揚了意識流的方式而這麼說著,「讓我們依照這些原子落在心靈
這本書確實有個驚人的標題,畢竟正義不正義幾乎是身為道德主體的我們所最敏感的概念,也同時是最模糊的概念,但是本書的內容對我而言就像分析語句一般並不提供有更多的知識,然而這也並不完全是種貶語,反而若我們從Allan G. Johnson對於社會學簡潔地說法而言,這本書將會是本社會學式的著作,因為他提
文初先感謝 人本教育基金會 予以刊登本文 《亞細亞的孤兒》應是在台灣人的認同上不可或缺的一本著作,雖說情節上有些添補感,然而故事的基軸卻是從一而終的。故事背景在日治時期,胡太明作為主角,父親胡太卿是個中醫,母親阿茶則是個傳統的女性,其傳統之特質即彰顯在縱然夫君納妾,其亦默認,而僅屈就於搬遷
本書的故事是發生在一個小島上,出現的人物全部都是青少年(13歲左右)以及兒童(6歲左右),沒有時間,也沒有地點,人數也不詳,而這些具體的細節都不重要,因為這樣的模糊正是要襯托任何一個符合這被創造出條件的事物,都會有如故事中的發展。在一架飛機的失事中,小孩們四散在島上,以賴甫(Ralph)作為敘
在美麗島事件40週年的這一天,2019年12月10日蘋果日報隨報附上的是美麗島雜誌的特刊,在發刊詞中蘋果日報社長陳裕鑫說道:「四十年前,美麗島事件是爭取內部民主,在對抗內在威權,爭取美麗島的誕生;四十年後,我們是爭取民主社會的生存,在對抗外來極權,護衛美麗島的生存。」這著實是振奮人心的,但我認
二零一九年即將過去,今年的到來之前我買了這本叫做《台灣獨曆》的日曆,從起初每日一頁隨著日子翻迭,到後來一次惡補好幾頁,之所以如此汲汲營營是因為每一個日子都有與台灣有關的人物、事件的記載。對於熟悉的先輩或敵人予以再次加深印象,對於不知悉的先輩與敵人予以銘刻在記憶中。 台灣的獨立不只是描述性的
這是一本吳爾芙的散文集,這種編撰出版的著作有趣的事,不只可以看到這些著作的內容,也可以看到編者將這些集結成書所欲呈現的主旨。而串連本書各篇章的主題就在於「自我(Self)」。 在《現代小說(Modern Fiction)》中,吳爾芙讚揚了意識流的方式而這麼說著,「讓我們依照這些原子落在心靈
這本書確實有個驚人的標題,畢竟正義不正義幾乎是身為道德主體的我們所最敏感的概念,也同時是最模糊的概念,但是本書的內容對我而言就像分析語句一般並不提供有更多的知識,然而這也並不完全是種貶語,反而若我們從Allan G. Johnson對於社會學簡潔地說法而言,這本書將會是本社會學式的著作,因為他提
文初先感謝 人本教育基金會 予以刊登本文 《亞細亞的孤兒》應是在台灣人的認同上不可或缺的一本著作,雖說情節上有些添補感,然而故事的基軸卻是從一而終的。故事背景在日治時期,胡太明作為主角,父親胡太卿是個中醫,母親阿茶則是個傳統的女性,其傳統之特質即彰顯在縱然夫君納妾,其亦默認,而僅屈就於搬遷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Chrome右上角 三個點點點設定無障礙設定 〖縮放✉133%)縮放可調大小,依需要而定。
韓炳哲,一行出版,2013/2020 我們可能正處在哈里謝頓的心理史學的開端
台灣自救運動宣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台灣由中華民國政府自日本手中接管,台灣人民對此滿懷期待,但後來,台灣在行政上仍然維持著與日治時期相同的專制,並未把民主制度落實在台灣。此外,政府在政治上的表現相當腐敗、經濟狀況也未好轉,台灣人民人心相當失望,在民怨累積下,之後爆發了二二八事件。 在國共內戰後
歷史上不願面對的汙點 二二八事件距今已逾七十年,新世代的人們是否記得這一個在年曆上被歸為假期的日子,曾颳起的腥風血雨?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後的民怨積怨,對上了高壓的制裁手段,人民的靜默不語,成為歷史裡很長一段時間,無法被輕易揭開並好好檢視的印痕。二二八事件的受難者如今皆已離世,但受難者家屬仍在社會
文官總督時期 隨著民族自決的風潮與日本進入「大正民主」時代,1919年後,台灣總督可由文官擔任,軍權另設台灣軍司令官掌管,治理台灣的策略也改為同化政策。臺灣在許多方面與日本逐漸接軌。1922年,《臺灣教育令》通過,臺灣實行與日本相同的學制。1921年,日本國會通過《法三號》,修正部分六三法的內容,
Thumbnail
因為自己有在看課外書,分享個我常用且好用的設備,是我去年七月大概花幾天時間摸索,所以想說來分享個 Kindle APP 電腦+手機板
Thumbnail
筆者一開始就提到,扣掉專業書刊,一般書籍有科普、導讀、百科幾種類,大致上可以解釋為,「對一般人的興趣啟發」、「引導一般人進入這門專業」、「知識的一般性介紹」。各位有沒發現,其實很少有書是表明自己是導讀書、科普書的?多數作者寫書時,不會想那麼多,大致上只會區分專業程度,以及受眾的程度。
臺灣民主國 甲午戰爭後,大清國欽差大臣李鴻章代表清廷割讓臺灣給大日本帝國。清政府將臺灣割讓給日本的決定,在許多臺灣住民中引起不滿,時稱「紳民奔走相告,聚哭於市」,希望清政府改變態度。1895年5月25日,臺灣人民宣佈脫離大清國成立「臺灣民主國」,推舉原巡撫唐景崧為大總統、劉永福為大將軍、李秉瑞為軍
Thumbnail
台灣在兩個多月的無政府狀態,居然出現未曾有的桃花源境。不過,一切在「光復」後巨變。
Thumbnail
前幾天借閱這本《一日一行動的奇蹟》號稱是韓國版原子習慣!副標題寫到9個月購置新屋,一年讀完520本書讓人非常驚訝也好奇!究竟作者是如何辦到的!?書本封面下方的『你不需要很厲害才能開始,但你要開始才能很厲害。』是海苔醬很喜歡的一句話,這句充滿動力又激勵人心的文字,加深了自己對這本書的好感度,閱讀過程中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Chrome右上角 三個點點點設定無障礙設定 〖縮放✉133%)縮放可調大小,依需要而定。
韓炳哲,一行出版,2013/2020 我們可能正處在哈里謝頓的心理史學的開端
台灣自救運動宣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台灣由中華民國政府自日本手中接管,台灣人民對此滿懷期待,但後來,台灣在行政上仍然維持著與日治時期相同的專制,並未把民主制度落實在台灣。此外,政府在政治上的表現相當腐敗、經濟狀況也未好轉,台灣人民人心相當失望,在民怨累積下,之後爆發了二二八事件。 在國共內戰後
歷史上不願面對的汙點 二二八事件距今已逾七十年,新世代的人們是否記得這一個在年曆上被歸為假期的日子,曾颳起的腥風血雨?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後的民怨積怨,對上了高壓的制裁手段,人民的靜默不語,成為歷史裡很長一段時間,無法被輕易揭開並好好檢視的印痕。二二八事件的受難者如今皆已離世,但受難者家屬仍在社會
文官總督時期 隨著民族自決的風潮與日本進入「大正民主」時代,1919年後,台灣總督可由文官擔任,軍權另設台灣軍司令官掌管,治理台灣的策略也改為同化政策。臺灣在許多方面與日本逐漸接軌。1922年,《臺灣教育令》通過,臺灣實行與日本相同的學制。1921年,日本國會通過《法三號》,修正部分六三法的內容,
Thumbnail
因為自己有在看課外書,分享個我常用且好用的設備,是我去年七月大概花幾天時間摸索,所以想說來分享個 Kindle APP 電腦+手機板
Thumbnail
筆者一開始就提到,扣掉專業書刊,一般書籍有科普、導讀、百科幾種類,大致上可以解釋為,「對一般人的興趣啟發」、「引導一般人進入這門專業」、「知識的一般性介紹」。各位有沒發現,其實很少有書是表明自己是導讀書、科普書的?多數作者寫書時,不會想那麼多,大致上只會區分專業程度,以及受眾的程度。
臺灣民主國 甲午戰爭後,大清國欽差大臣李鴻章代表清廷割讓臺灣給大日本帝國。清政府將臺灣割讓給日本的決定,在許多臺灣住民中引起不滿,時稱「紳民奔走相告,聚哭於市」,希望清政府改變態度。1895年5月25日,臺灣人民宣佈脫離大清國成立「臺灣民主國」,推舉原巡撫唐景崧為大總統、劉永福為大將軍、李秉瑞為軍
Thumbnail
台灣在兩個多月的無政府狀態,居然出現未曾有的桃花源境。不過,一切在「光復」後巨變。
Thumbnail
前幾天借閱這本《一日一行動的奇蹟》號稱是韓國版原子習慣!副標題寫到9個月購置新屋,一年讀完520本書讓人非常驚訝也好奇!究竟作者是如何辦到的!?書本封面下方的『你不需要很厲害才能開始,但你要開始才能很厲害。』是海苔醬很喜歡的一句話,這句充滿動力又激勵人心的文字,加深了自己對這本書的好感度,閱讀過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