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東西方升遷因素中的「人」與「事」:談人事#3/程天縱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對於一般上班族而言,最關心的事情之一應該是「升遷」;只要能夠升官,薪資也就會跟著調高。然而在大企業中想要升遷,除了把「事」做好之外,「人」的影響力也不能忽視。

寫了兩篇談「企業中的人與事」的文章之後,似乎給了讀者「事比人重要,所以不要因人設事」這樣的訊息;不過如果讀者們有這樣一個印象的話,那我可就誤導你們了。
在企業經營管理中,其實人與事是同樣重要的。

人對企業的影響

這種「只要我規規矩矩做好『事』,幹嘛要去經營『關係』?」的心態,不僅僅許多上班族有,連不少大企業的經營者也有。
規規矩矩做事、正正當當經營是正確的,也是值得鼓勵的;但如果因此而忽略了「人」或「關係」的影響力,當「意外」發生時,往往會求助無門而吃大虧。我擔任獨立董事的兩家企業,最近都遭到意外狀況,而有著求助無門的切身之痛。
相對於華人企業比較重視枱面下的「人脈」或「私人關係」,歐美跨國企業就比較重視枱面上的「公共關係」,所以大多設有「政府關係」(Government Relationship)、「投資人關係」(Investors Relationship)、以及「媒體關係」(Press Relationship)功能的部門。

人對升遷的影響

我在職業生涯之中,在兩家外商、一家台商服務過,也與許多東西方企業深入接觸過;我不僅對東西方企業的價值觀與文化有深刻理解,也對管理規章制度的差異做過仔細比較。
西方國家的價值觀比較重視「人權」,也反映在企業文化上,所以管理風格偏向「人性化」;而東方國家的價值觀比較重視「威權」,在企業管理方面也是如此,因此比較強調「服從性」與「忠誠度」。
就上班族的升遷而言,最具影響力的人當然還是直接老闆,接著是公司高層和人資部門;不過:
同事和屬下的意見往往也不容小覷。
由於文化的差異,在東西方企業工作、並且面臨升遷決定時,不同群體的影響力就會有所不同。在職場待久了,尤其在外商和台企都待過的人,就會體會到其間的微妙差異。
在這邊,我就針對直接老闆和屬下的影響力來做個比較。
西方企業對升遷的影響力。(本附圖僅為示意簡圖,未必完全精確)
以下試著用附圖一,來解釋西方企業在主管升遷時的兩股影響力。
在低層主管的進一步升遷決定上,直屬老闆有最大的決定權,而被考核人的屬下和同事的影響力比較小。
主要原因在於,被考核人的級別(Job Level)比較低、工作範圍(Job Scope)比較小,因此屬下和同事的級別比較低、人數比較少,影響力也不大。
但是,隨著被考核人的級別越來越高,被考核人在企業內的能見度(Visibility)越來越高,屬下與同事的影響力就越來越大;在「以人為本」的西方企業裡,被考核人的直接老闆就必須更加尊重「民意」。
當要遴選執行長(CEO)的時候,不僅僅要傾聽民意,「被考核人是否更能代表企業的價值觀」更成為最後決定的關鍵。我在收錄於《程天縱的專業力》一書的〈願景背後的權利該為誰服務?〉文章中,就提到過惠普的故事,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
東方企業對升遷的影響力。(本附圖僅為示意簡圖,未必完全精確)
東方文化重視威權,社會的穩定建立在不平等的架構上;因此直接老闆的決定權,自然比屬下和同事的影響力要來得大。而來自更高層的看法也更重要,才能形成一條鞭的領導。
與西方企業最大的差別,在於被考核人職位越高,來自上級的影響力與決策權就越大。基於同樣道理,被考核人的屬下和同事也都心知肚明,所以往往不會表態,只會服從上層的決定。
所以如上圖所示,越往金字塔的頂端走時,兩股力量的差距就越大。

結語

本文只是分析和分享,基於不同價值觀與文化而產生的「現象」,沒有評論優劣的意思。
在台灣的上班族,可能在本地企業上班,也可能在外商企業服務,都希望能夠有所表現和發展,得到老闆的賞識和升官發財的機會。
在做好本身負責的「事」之外,也不能忽視了「人」的影響力;在台企上班的,老闆是你工作績效的主要裁判,要經常站在老闆的立場,用同理心去感受老闆的需求,然後去滿足他。
在外商,尤其是在歐美企業上班,如果只是一味的聽從老闆的指示、滿足老闆的需求,而忽略了與同事、屬下的團隊合作關係,甚至處處樹敵,那麼即使工作績效再好,可能升遷機會也輪不到你。
更重要的是,上班族難免會有跳槽的機會;進入新公司後,先學習、觀察權力核心的運作,不要以為每家公司都一樣。尤其是在東西方企業之間轉換的時候,更是必須特別注意!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4K會員
2.0K內容數
為您送上頂尖作者的最新管理與科技產業思維。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為什麼人類必須留在自動化的迴圈中?我們該如何妥善運用「以人為本的」人工智慧演算法、甚至建立人與機器的結盟,創造合作更緊密的人機關係,為人類創造更好的未來?
現在,在心裡隨意想一個運動鞋品牌、一種冰淇淋口味、或是一位已經過世的明星。無論你想到哪些名字,很可能有千千萬萬人都跟你一樣,而這就是「自主認知」。
千禧世代號稱創業世代,但嬰兒潮世代想創業的人,卻是千禧世代的兩倍。面對不同年齡層的期望與需求,「創業」這件事應該如何思考?過去70年的三個世代之間又該如何傳承與自處?
如果家電產業能夠將產品數位化、增加軟體應用,再與家庭助理互聯互通,則整個「智慧家庭」的生態系統就漸趨完備;如同魚幫水、水幫魚一樣,互利共生,商機是無限大的。
最近的「武漢肺炎」與軟體業的「遠距發展」這兩件事,看起來好像風馬牛不相及;不過只要回頭看過去的歷史、並且看得夠多夠久,就可以瞭解一件事:許多的技術與程序都來自緊急事件的發生。
日前Clayton M. Christensen教授驟然離世令人惋惜,但留下了許多知名著作;從談企業因應創新擾動的「兩難」、「解答」、「修煉」,到更具體的「用途理論」、與整理業界創新者的「五個DNA」,都為業界跟學術領域帶來許多啟發。本文以這些思考與案例為起點,討論產業的創新、解構、以及重建。
為什麼人類必須留在自動化的迴圈中?我們該如何妥善運用「以人為本的」人工智慧演算法、甚至建立人與機器的結盟,創造合作更緊密的人機關係,為人類創造更好的未來?
現在,在心裡隨意想一個運動鞋品牌、一種冰淇淋口味、或是一位已經過世的明星。無論你想到哪些名字,很可能有千千萬萬人都跟你一樣,而這就是「自主認知」。
千禧世代號稱創業世代,但嬰兒潮世代想創業的人,卻是千禧世代的兩倍。面對不同年齡層的期望與需求,「創業」這件事應該如何思考?過去70年的三個世代之間又該如何傳承與自處?
如果家電產業能夠將產品數位化、增加軟體應用,再與家庭助理互聯互通,則整個「智慧家庭」的生態系統就漸趨完備;如同魚幫水、水幫魚一樣,互利共生,商機是無限大的。
最近的「武漢肺炎」與軟體業的「遠距發展」這兩件事,看起來好像風馬牛不相及;不過只要回頭看過去的歷史、並且看得夠多夠久,就可以瞭解一件事:許多的技術與程序都來自緊急事件的發生。
日前Clayton M. Christensen教授驟然離世令人惋惜,但留下了許多知名著作;從談企業因應創新擾動的「兩難」、「解答」、「修煉」,到更具體的「用途理論」、與整理業界創新者的「五個DNA」,都為業界跟學術領域帶來許多啟發。本文以這些思考與案例為起點,討論產業的創新、解構、以及重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基層主管是一個薪水還在線性成長,責任卻在指數成長的位置。從原本承接上級指示,變成同時承擔來自上層與基層的「期許/需求」,還要面對自己角色轉換的挑戰。硬著頭皮做,碰的是一鼻子灰。看管理書學,多半離實務操作有距離。 這堂開給主管的工作坊,讓學員帶著經驗來演練,恰恰彌補了學習與實務的落差。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彼得原理」,指出職場升遷制度導致人才被升到不適任的位置。文中舉例說明,一位能力強的同事升遷為主管後,卻因要求過高使下屬壓力大,反映出職場常見的現象。主管決定員工升遷,拍馬屁者可能比能力強者更易升遷。升遷關鍵在於「拉力」而非「推力」,找對貴人比自身努力重要。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在職場中進入核心圈,並提供了兩個案例分析,以及進入核心圈的益處和結論。
Thumbnail
有時候在職場的影響力多寡,不是專業多高,而是被權力中心的認同度多高。 在職場你要混得好,除了專業要夠,也要懂得與主管與老闆有良好的關係,畢竟公司是老闆的,某種程度我們的行動都還是服務他的需求。 「掌管決策與資源的人才是權力中心」 故事 在前公司的業務經理,他盡心盡力的為公司營收思考與努力,但
Thumbnail
亞洲兩個分公司的合併,業務責任仍然延續著先前的大分類,也就是東亞地區歸我管,而總裁同事仍然主管原先的東南亞地區。我所以逐步涉入東南亞市場,那是源自於新執掌的責任範圍,我是‘’操作‘' 層次(Operation Level) 的亞洲行銷總負責。 這裡產生了一個基本的結構問題,也就是我的行銷職責範圍;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初級員工和中層管理者之間的職場困境,並談到了人際關係網絡對於職業發展的重要性。初級員工在職場底層,可能因缺乏人際關係網絡而感到困惑,而中層管理者則為聲譽而擔憂。人際關係的力量在職場中隨處可見,對於職業發展有著重大影響。
Thumbnail
職場升遷是一個敏感話題,往往引發意見分歧,且容易造成紛爭和微妙的人際關係。從主管的角度來看,權力拔擢需要謹慎行事,必須對候選人做足功課,並避免陷入認知戰的困境。本文以明朝內閣首輔張居正的名言「謀之在眾,斷之在獨」為例,探討職場升遷的諸多複雜因素。
Thumbnail
為了東亞市場的須要,邀我進去董事局做報告,以當時相對較小的生意規模,它的必要性;我並不太理解。至於,用意又是何在?我更沒想過要去追問。唯一確定的,會有這一幕戲,絕對是執行長個人的主觀意願。 其中關鍵因素之一,必然和“私誼”有關係。任何公司團體都一樣,只要十人以上,人際關係必然有親疏遠近之別。差別只
Thumbnail
過去企業品牌與福利是選擇公司的重要指標,但如今人們也更注重主管領導和團隊氛圍。文章探討了期待的主管樣貌和團隊共戰的協作方式,以及溝通在管理中的重要性。
Thumbnail
在追求職場升遷的道路上,深入市場分析是關鍵。文章以市場趨勢、競爭狀況、與「客戶」(上司、同事等)需求為觀點,描繪升遷策略。通過張偉的故事,強調如何透過學習競爭對手、了解客戶需求等關鍵步驟實現個人目標。結語呼籲持續學習、市場敏感,以勇敢邁向升遷之路。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基層主管是一個薪水還在線性成長,責任卻在指數成長的位置。從原本承接上級指示,變成同時承擔來自上層與基層的「期許/需求」,還要面對自己角色轉換的挑戰。硬著頭皮做,碰的是一鼻子灰。看管理書學,多半離實務操作有距離。 這堂開給主管的工作坊,讓學員帶著經驗來演練,恰恰彌補了學習與實務的落差。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彼得原理」,指出職場升遷制度導致人才被升到不適任的位置。文中舉例說明,一位能力強的同事升遷為主管後,卻因要求過高使下屬壓力大,反映出職場常見的現象。主管決定員工升遷,拍馬屁者可能比能力強者更易升遷。升遷關鍵在於「拉力」而非「推力」,找對貴人比自身努力重要。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在職場中進入核心圈,並提供了兩個案例分析,以及進入核心圈的益處和結論。
Thumbnail
有時候在職場的影響力多寡,不是專業多高,而是被權力中心的認同度多高。 在職場你要混得好,除了專業要夠,也要懂得與主管與老闆有良好的關係,畢竟公司是老闆的,某種程度我們的行動都還是服務他的需求。 「掌管決策與資源的人才是權力中心」 故事 在前公司的業務經理,他盡心盡力的為公司營收思考與努力,但
Thumbnail
亞洲兩個分公司的合併,業務責任仍然延續著先前的大分類,也就是東亞地區歸我管,而總裁同事仍然主管原先的東南亞地區。我所以逐步涉入東南亞市場,那是源自於新執掌的責任範圍,我是‘’操作‘' 層次(Operation Level) 的亞洲行銷總負責。 這裡產生了一個基本的結構問題,也就是我的行銷職責範圍;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初級員工和中層管理者之間的職場困境,並談到了人際關係網絡對於職業發展的重要性。初級員工在職場底層,可能因缺乏人際關係網絡而感到困惑,而中層管理者則為聲譽而擔憂。人際關係的力量在職場中隨處可見,對於職業發展有著重大影響。
Thumbnail
職場升遷是一個敏感話題,往往引發意見分歧,且容易造成紛爭和微妙的人際關係。從主管的角度來看,權力拔擢需要謹慎行事,必須對候選人做足功課,並避免陷入認知戰的困境。本文以明朝內閣首輔張居正的名言「謀之在眾,斷之在獨」為例,探討職場升遷的諸多複雜因素。
Thumbnail
為了東亞市場的須要,邀我進去董事局做報告,以當時相對較小的生意規模,它的必要性;我並不太理解。至於,用意又是何在?我更沒想過要去追問。唯一確定的,會有這一幕戲,絕對是執行長個人的主觀意願。 其中關鍵因素之一,必然和“私誼”有關係。任何公司團體都一樣,只要十人以上,人際關係必然有親疏遠近之別。差別只
Thumbnail
過去企業品牌與福利是選擇公司的重要指標,但如今人們也更注重主管領導和團隊氛圍。文章探討了期待的主管樣貌和團隊共戰的協作方式,以及溝通在管理中的重要性。
Thumbnail
在追求職場升遷的道路上,深入市場分析是關鍵。文章以市場趨勢、競爭狀況、與「客戶」(上司、同事等)需求為觀點,描繪升遷策略。通過張偉的故事,強調如何透過學習競爭對手、了解客戶需求等關鍵步驟實現個人目標。結語呼籲持續學習、市場敏感,以勇敢邁向升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