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新創圈裡看見什麼改變?會帶來什麼變革呢? 有三個題目分別是
- 開始遠端工作的生態
- 人才在哪裡
- 科技從硬體走向軟體服務
和大家分享第二個人才在哪裡
產業在哪裡? 那人才又在哪裡?
絕不在104、518上面,新創產業與服務,當然有更厲害的平台,比如說 linkedin、 CakeResume、 Yourator等… 不管是求職者、同業間交流,都透過這些平台觀察產業資訊,尤其是linkedin它是企業社群,許多企業會在上面經營「公司」社群,發表公司最新動態、產業文章等。
甚至有些服務平台自己有辦法徵才,在104、518求職平台看不到DCARD、HAHOW線上課程平台、PRESSPLAY知識訂閱平台的徵才消息,有想過是為什麼嗎? 人才一直都在!
只是沒用對方式、沒有去到對的地方
找 人 才/材
如果公司想要找新興人才,就不能用很傳統 normal的方式找人,因為人根本不在那裏…
更多時候,你資方在找人,而人才也在看你的產業公司組織,從零到一要自己當開疆闢土的建構者,是最辛苦、最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中間還可能無數次失敗、連同熱情也消耗殆盡。
通常該產業的經營者有著想創新、轉型經營的時候最常見,但資方根本不得其門而入,找到的永遠是不合適的人,與資方想做的創新或轉型有極大差異。
更正確的說法是,資方根本不知道怎麼找人,職缺名稱對不對?工作內容又該怎樣?薪水要給多少錢?
這些事情通通沒有概念,在求職平台上開啟了職缺,職務名稱的命名永遠是:小編/平台管理人員/網管/行銷???
給出的薪水更不用說,可悲至極,工作內容要能上刀山、能下死海。
甚至更可悲的薪資結構「底薪+業績獎金」。
不好意思,薪資多寡取決當月公司業績來決定,下次領薪水時能不能拿到一個還算過得去、對得起付出的「薪水」,當然也是有願意接受制度的人存在。
那天看林渙恩說:「
獎金代表能力 底薪則是一種尊重。先有尊重才有機會得到能力,如果你擔心給了尊重卻沒遇到人才,回頭看看績效審核方式才對,而不是把尊重拿掉」
過陣子,這個產業人才主題可以好好寫一篇。
最後,謝謝你讀這篇文章。
覺得這篇文章寫得不錯、有幫助到你,甚至給你了一些新想法
希望能給我「拍拍手鼓勵」讓我知道,或是留言讓我知道一起成長交流。
歡迎追蹤我,在這裡我會分享生活、社會、職場、科技、新創趨勢,釐清盲點,把問題直搗核心,只說人話讓大家聽得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