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04/07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講座]如何做一位有價值感的媽媽 🤱(20190506)

📝演講大要 演講的開始,心理師和大家討論,什麼是「有價值」?就社會上的「有價值」是來自於「和他人比較,被他人認可」。 . 什麼是「理想的媽媽」?傳統上定義是家庭和事業兼顧,但因太多變數,很難。 . 什麼是「夠好的媽媽」? 根據國外學者定義,「夠好的媽媽」是必須提供促進嬰兒發展的環境,滿足嬰兒慾望和需要,且須依嬰兒個人化特質做出回應,媽媽的主體性變得不重要。 . 為什麼「媽媽只能夠好」? 任何正常的親職照顧者都無法百分之百、全神灌注地以這種模式【長期】照顧嬰兒,陷入一種建設性的暫時瘋狂,將自己的主體性拋在一旁,讓自己成為讓嬰兒發展它的主體性媒介。 ★在這部分,心理師提及「媽媽」這個角色本身就是有風險的,除了生產的風險外,在新生命誕生後,會有一段時間必須全時間為另一個新生命而活。 . 「夠好媽媽」的覺醒,母愛是一場得體的退出。 理想狀況下,母親由這種「代理自我」覺醒,漸漸專注在她自我的需要,同時對嬰兒不再有求必應。母愛第一個任務是和孩子親密,呵護孩子成長;第二任務是和孩子分離,促進孩子獨立。 . 「自我」是怎麼消失的? 以他人為主體:傳統的媽媽都以家人為主體,家人開心,自己就會開心。沒有自我的人,是需要靠他人證明自己的價值。 . 如何做「一個有自我價值感的人」? 1.能獨立思考:不被傳統價值觀(如無止盡為家付出、重男輕女等)束縛。 2.能自立:(1)自我肯定:認為自己做的事情是有價值的。 (2)能自立:保持健康、有興趣,能自由支配自己的時間和金錢等。 . 「心理界線」 1.你的情緒不是我的情緒,你受苦未必然我要跟著受苦。傳統上的媽媽,經常要負責家人的情緒,這是不合理的,自己的情緒應當自己負責。 2.當家人有困境或負面情緒時,重點不是在解決問題,而是感受和接納他們的情緒,且媽媽能保有平靜的自我。 . 「如果『自我』價值感的『自我』不見了,那價值感還有意義嗎?」 1.停止「比較」。自己的價值自己定義,這是給孩子好的身教。 2.「專注當下」,進入特定狀態,讓自己保持平靜和喜悅。好好活在當下,全然地投入在當下眼前的事情,就能體會到現在所擁有的幸福。 3.「我永遠是自己的好朋友,我陪伴自己,跳脫我,不用談價值」
新書: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
🙋‍♀️心得 自從孩子出生後,對於「全職媽媽」這個角色有著五味雜陳的感受,一邊享受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但同時又得面臨照顧孩子的各種問題,且大多數的生活都是跟著新生命在運作。當自己為了一個新生命而活時,長時間下來,會有一種窒息感,加上封閉的生活及暫時沒收入,很容易陷入一種負面情緒,對自我價值感產生懷疑?期間不免會在意旁人眼光對於「全職媽媽」這個角色的看法?如沒經濟自主的伸手牌等,也擔心孩子長大後,重返職場的困難。 . 在聽完演講後,有種充電的感覺。其中讓我比較有感想的是心理師分享如何「一個有自我價值感的人」的要點。首先是「自我肯定」,很多時候我們都是來自於他人的肯定才會覺得自己有價值。根據自己經驗,不只媽媽,及其他角色也是,都要學會「自我肯定」,沒有學會「自我肯定」很容易陷入負面的情緒。讓我想起以前在職場努力工作的經驗,有時無法獲得同事主管肯定,很容易就覺得很受挫失去信心。現在想想,每個人價值觀不同,別人不一定要肯定自己,自己也可以學會肯定自己。第二是「能自立」,保持健康、有興趣,能自由支配自己的時間和金錢等,這是我正在摸索的事。現在正嘗試尋找興趣,如經營社群、閱讀&寫作、親子共讀等,同時也在思考未來工作規劃。 . 最後的結論,我非常的喜歡也很有感觸:「自己的價值自己定義,這是給孩子好的身教。」&「專注當下,進入特定狀態,讓自己保持平靜和喜悅。好好活在當下,全然地投入在當下眼前的事情,就能體會到現在所擁有的幸福。」想想自己每當進入「閱讀&寫作」時,當下的內在狀態是平靜且喜悅的,真的很喜歡這種自處的情境。
👨‍👩‍👧後記 常常覺得育兒的路上確實有很多身不由己,但也因為孩子,在面臨某些困難時,讓媽媽有機會去檢視自己,察覺自己的情緒、極限等,孩子真如一面照妖鏡,但也同時因為這些覺察讓我們有機會去學習、探索讓自己進步。帶養孩子是一條不簡單的過程,但同時我們也是跟著孩子一起成長。
📖延伸閱讀: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B文章【 如何做一位有自我價值感的媽媽?】:https://reurl.cc/GQb8D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洪仲清 博客來: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19659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