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義的自私,才能持續的付出與關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自私」常被認為是負面的。以前父母間不和睦,我們孩子又還小的時候,母親總是自己忙得團團轉,她曾向我們抱怨家裡的大家都好自私,只顧自己,不幫忙她打理家務。我始終記得母親忿恨的情緒,也將自私與造成他人(母親)困擾深深連結在一起,而盡力學習成為一個「不自私」和「照顧他人」的人。
前幾天在社群媒體上看到一段話,對「自私」有了嶄新的看法,它提到自私其實有分好與壞。好的自私是指在認清事情輕重緩急後,能夠有勇氣以自己為優先。
因為在滿足一些「個人的需求」前,我們沒有能力對別人善良。
長期缺乏這種「有意義的自私」反而是導向:感到自己被榨乾、效率低下與厭世的最快途徑。
這讓我很快地想起大學時期最常崩潰的原因,尤其是最後一次也是最嚴重的一次憂鬱症病情大爆發。
不知道什麼原因,好長一段時間,在需求上,我總是他人為優先,將自己所擁有的能量先給出去。常常有精神力氣時,心裡想到的都是別人和我能給予的幫助,常常最後回到自己身上時,早已沒了力氣,或總是給自己二手的資源(不是自己給自己的,而是從他人身上反彈回來的能量)。除此之外,大學參加的社團風氣更助長了這樣的趨勢。
大學參加宗教性社團,跟隨資深的師資和學長姐進行禪宗修行,教義上期待修行人放下「我執」,達到「無我」的境界,並強調行菩薩道、行「布施」功德。對於很多的社團事務我們鼓勵接受挑戰,因此儘管在自身課業或其他事務很多的情形下,也願意放下自己、接受挑戰。成為社團幹部更是如此,即便超出自己負荷,也告訴自己要「超越自己,成就他人」,學習無私地為法門、為其他人付出。我並非要批判這些作法不對,而是反思自己其實在這過程中相當的辛苦,承擔著過大的壓力和負擔。
大學時期尚未開始藥物治療時,情緒起伏不定,相對於要穩定付出,我完全做不到。每隔一段時間,我就會從眾人面前「消失」,修復我的情緒去了,等到恢復精神才又和大家一起行動。另外,一直到前幾年出了討論「高敏感族」和「內向者」的書,我才肯定了自己需要自我空間恢復能量的需求。大學時期常常忙得昏天暗地,不知道要如何照顧自己,更不知道這樣的需求有多麼重要。更甚者,成為幹部後,要照顧別人,要承擔事務,能量消耗的很快,我卻不知道怎麼充電,很痛苦的時候硬是把苦難當磨練,學習去突破和超越。也導致於課業零零落落,多次能量耗盡掉到谷底。在擔任社團社長前,我的精神能量狀態是大學時期有史以來最好的,卻在擔任社長半年後整個大崩潰,爆發我最嚴重的病情,低潮到自己爬不起來,開啟我藥物治療的契機。
多年後的現在,我學會了「有意義的自私」,能夠以自己為優先,預留自我空間讓自己充電,並保守能量,量力而為。事實上,大學時期的過度耗損帶給我一些後遺症,例如對於「付出」這類會消耗能量的事情感到恐懼、有時過於保守能量而沒辦法幫助更多人。但我也深刻體會到,有意義的自私,才能讓自己走更長遠的路。尤其現在從事助人工作,若不先照顧好自己,沒有辦法有好品質的服務,而這樣的助人我不止想做一個禮拜、一個月,我想做一年,甚至十年,因此要好好「保養」自己,也才能持續不間斷的付出與關懷。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8會員
120內容數
我是一位憂鬱症患者,二十歲左右發病,現在已經過了十多年。有鑑於社會對精神失序者的不了解,我願與你分享生活點滴、所思所想。你將會發現我們並沒有什麼不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安妮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是我平凡的日常,有陽光的日子。曬太陽確實對憂鬱症患者很重要,不管在生理上或心理上都有極好的幫助。規律的生活對憂鬱症患者更為重要,穩定每日的作息也安頓了每日的身心。
這兩天不斷思索著我這書寫究竟要寫些什麼,方向為何?目的為何?內容為何?老實講,自己也不是很確定。不過在近幾日的書寫中,感受到頗為重要的東西,因此,愈加肯定自己會繼續書寫下去。 一直以來,我都能寫,可是我沒有。覺得自己的經歷並非特別,也有很多人以憂鬱症為題材書寫,因此自己沒有書寫下來的必要。直到...
自我要求高似乎是許多成功者的特質,我雖然還沒成功,可自有記憶以來,從小就對自己要求很高。這個特質一直幫助我表現得很優秀,在學業上、在工作上。直到它讓我承受了過大的壓力,壓垮了我。 發現當自己能力或心力有限時,我無法彈性的調整目標或做法,仍用高標準來要求自己,卻因無法接受理想和現實的落差而痛苦。
憂鬱症患者的情緒低落和非憂鬱症患者不同,常常我要向他人描述自己的「狀態不好」,是件很困擾的事。後來我總用「情緒低落」來向他人表述,但這裡面包含的並非只是心情不好,是一種無來由的鬱悶、身體和心理皆感到無力、什麼事情都不想做、情緒麻木空白或是痛苦不已的「狀態」。
這是我平凡的日常,有陽光的日子。曬太陽確實對憂鬱症患者很重要,不管在生理上或心理上都有極好的幫助。規律的生活對憂鬱症患者更為重要,穩定每日的作息也安頓了每日的身心。
這兩天不斷思索著我這書寫究竟要寫些什麼,方向為何?目的為何?內容為何?老實講,自己也不是很確定。不過在近幾日的書寫中,感受到頗為重要的東西,因此,愈加肯定自己會繼續書寫下去。 一直以來,我都能寫,可是我沒有。覺得自己的經歷並非特別,也有很多人以憂鬱症為題材書寫,因此自己沒有書寫下來的必要。直到...
自我要求高似乎是許多成功者的特質,我雖然還沒成功,可自有記憶以來,從小就對自己要求很高。這個特質一直幫助我表現得很優秀,在學業上、在工作上。直到它讓我承受了過大的壓力,壓垮了我。 發現當自己能力或心力有限時,我無法彈性的調整目標或做法,仍用高標準來要求自己,卻因無法接受理想和現實的落差而痛苦。
憂鬱症患者的情緒低落和非憂鬱症患者不同,常常我要向他人描述自己的「狀態不好」,是件很困擾的事。後來我總用「情緒低落」來向他人表述,但這裡面包含的並非只是心情不好,是一種無來由的鬱悶、身體和心理皆感到無力、什麼事情都不想做、情緒麻木空白或是痛苦不已的「狀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母親過世後一年,我突然領悟到我對很多關係的維繫一方面立基於不捨,另外一方面我更偏向於「需要我」的關係勝過於「我需要」的。更直接地說我投入跟維持的關係都更多是我認真地傾聽對方,然後給予情緒性回應。 而這件事情到母親過世後,我開始需要四周的人給我回應時,就開始產生了質變。對於這樣的關係我掙扎了很久,而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近期閱讀"被討厭的勇氣",這本相見恨晚?或說是剛剛好在對的時間遇見的一本書 書中透過對話的方式闡述阿德勒心理學的核心,也點開了我對於人生任務的逃避 ....阿德勒斷言[人類的煩惱,全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節錄自"被討厭的勇氣"p.75 .....阿德勒將這些過程中所產生的人際關係分為[工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在家庭中的情緒與教養困境,分享了對待自己與家人的想法。散發出一種正向的生活態度,強調幸福快樂靠自己給,要對自己好一點,多讓自己健康一些。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③關於自私與所有人都贏的機制問題 先說基本觀念,所有人所有存在都是自私的,自私只有範圍。自我的包含範圍越大的人越會被說是無私的,但那從來沒有排除自己。例如媽媽通常都會把小孩的利益當成自己的利益,她的自我就會比沒有愛小孩的人範圍大。但這不代表媽媽不是自私的,只是她自私的範圍比較大。 菩薩是這世
自己好,才有能力對別人好
Thumbnail
「自私並沒有不好,只是把寬容留給對的人。」 文章中以自私和寬容為主題,探討了這兩者之間的關係。文章深入探討了從求學階段到現在的社會生活中,自私和心機逐漸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自私與寬容其實只是一線之隔而已...
Thumbnail
不論是求助還是幫助別人,最終還是要回歸初心,認清自己的狀態與意圖。 祝福你我,在人生這條路上獨行之餘,有時也能互相幫扶。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母親過世後一年,我突然領悟到我對很多關係的維繫一方面立基於不捨,另外一方面我更偏向於「需要我」的關係勝過於「我需要」的。更直接地說我投入跟維持的關係都更多是我認真地傾聽對方,然後給予情緒性回應。 而這件事情到母親過世後,我開始需要四周的人給我回應時,就開始產生了質變。對於這樣的關係我掙扎了很久,而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近期閱讀"被討厭的勇氣",這本相見恨晚?或說是剛剛好在對的時間遇見的一本書 書中透過對話的方式闡述阿德勒心理學的核心,也點開了我對於人生任務的逃避 ....阿德勒斷言[人類的煩惱,全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節錄自"被討厭的勇氣"p.75 .....阿德勒將這些過程中所產生的人際關係分為[工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在家庭中的情緒與教養困境,分享了對待自己與家人的想法。散發出一種正向的生活態度,強調幸福快樂靠自己給,要對自己好一點,多讓自己健康一些。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③關於自私與所有人都贏的機制問題 先說基本觀念,所有人所有存在都是自私的,自私只有範圍。自我的包含範圍越大的人越會被說是無私的,但那從來沒有排除自己。例如媽媽通常都會把小孩的利益當成自己的利益,她的自我就會比沒有愛小孩的人範圍大。但這不代表媽媽不是自私的,只是她自私的範圍比較大。 菩薩是這世
自己好,才有能力對別人好
Thumbnail
「自私並沒有不好,只是把寬容留給對的人。」 文章中以自私和寬容為主題,探討了這兩者之間的關係。文章深入探討了從求學階段到現在的社會生活中,自私和心機逐漸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自私與寬容其實只是一線之隔而已...
Thumbnail
不論是求助還是幫助別人,最終還是要回歸初心,認清自己的狀態與意圖。 祝福你我,在人生這條路上獨行之餘,有時也能互相幫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