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6|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舂打好幫手—糯米糕傳統工具

之前巴萊茵有介紹到賽夏族的傳統美食:糯米糕。而其實要做出一道手工打製而成的糯米糕是需要一些較為繁複的過程。而購買的糯米也不是一買到當天就可以用來製作糯米糕,而是需要用水浸泡過一晚。吸了一整個晚上水分的糯米,蒸煮過後才會夠軟,能夠打製成糕。
不過雖然糯米是整道料理的主軸,但如果少了一些工具的話就難以成為我們的傳統美食。想要體驗過去老人家的味道,我們還是必須尊崇過去的做法,這樣才能夠得到所謂的古早味。
蒸製糯米用的蒸籠,蒸出來的米都會香氣十足。
蒸製糯米用的蒸籠,蒸出來的米都會香氣十足。
首先,泡好的糯米就必須先放入我們的木製蒸籠(waha:an)內來炊熟。通常在底部會放上煮飯巾或者是絲瓜絡,蒸煮的過程中必須要好好注意大鍋內的水。通常要煮大概1小時左右,不過有經驗的長老速度則會更快。使用傳統蒸籠所蒸出來的米都會有一股木頭的香氣,那可是現代電鍋無法取代的。
傳統的臼可是非常厚重的。
接下來就是放入我們最沉重的角色—臼(lohong)裡面。放入之後就可以開始協調舂打的順序以及節奏了。不得不說,傳統的臼是非常堅固耐用的,即使經過長年下來的擊打,卻先少又破裂的事情發生。如果要打壞一個臼,想必是需要很強大的力量吧!
傳統的杵,也是使用厚實的木材製作而成的。
提到了臼,那必須也要提到杵('aSo')。兩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其實在打糯米糕的時候,有經驗的族人會選擇較重的杵。因為這樣在舂打的過程就不需要太用力打,只需要利用杵的重量加速度就可以完美打擊了。不過在打糯米糕的時候不要把杵握得太緊,這樣可是很容易讓手破皮、起水泡的喔!
看似簡單的器具,則是在舂打的過程中完美輔助打擊者。
再舂打的過程難免會有沾黏的情況,如果放任不管只會使打擊者更難將杵舉起。因此,當沾黏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必須由刮刀來刮除沾黏在杵上過多的糯米。而飯匙的部分則是要將臼裡的糯米再集中成一團方便打擊者繼續擊打。
小小的繩刮可是分割糯米糕的好工具。
最後在起鍋的時候就是繩刮表現的時刻了。當打擊者將糯米糕從臼上捲起時,另外一位族人就可以使用繩刮將糯米糕從杵上面刮除後再作分割,這可是比刀子還要好用的工具,切割後的糯米糕則會出現類似刀切過的橫切面,但繩刮上卻住會殘留糯米糕,這也是過去老祖宗傳承下來的智慧結晶。
以上這些工具就是筆者在傳統祭典時,常常會看到的重點工具,每一項都是經過長久的時間而保留下來的。也是因為這些工具,才能夠使得祭典所需要用的糯米糕可以順利的產出,讓每一位祖靈以及族人們享用。本週的傳統工具分享,希望大家能夠多多支持,我們下週見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