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代的乾貨文,就是誤以為人人早起能成功】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以前的我,在部落格寫作時,會為了衝關注人數或是想要提供價值給關注者,而偏向那種一次介紹很多書或 乾貨 文的介紹,特別是那種倡導成功而過度追捧要養成什麼什麼 習慣 的,例如 早起 ,這種文章對於有知識焦慮的人特別有效,只要打擊到他們在這時代因為資訊爆炸,而有知識吸收的痛點,就可以博取不錯的關注度與追隨者,但我後來就漸漸收手,不再大量的介紹書籍博取注意力,反而是開始精挑細選我想介紹的書,以及我應用過後真正實用於我生活中的習慣
原因是寫這種快速批量的心得乾貨文讓我漸漸感到疲憊,對於這種文章竟然掛我的名,而且還是我自己為了衝人數發表的心態便覺可恥,再來就是我發現市面上的某些乾貨文所介紹的書籍或東西,可能明明不好看,但因為出版社或是從中利益者的回饋,即使我覺得不好看的也硬要說成好看(或是明明很好看,沒想到經過別人的眼光解讀,竟然變成「還好,就那樣嘛!」)。重點架構鬆散不說、邏輯粗魯,直接導向想要引導的結果,這一點很像現代心靈雞湯文的形成一般,簡單又直接粗暴,但就是切合現代人忙碌的知識碎片化的吸收型態,也最能有效吸引目光。
碎片化學習與吸收,本來對於善於學習的人來說不是問題,只是大部分的人尚不知道如何拼接這些碎片知識的能力,因此學習者很容易因為缺乏分析和整理資訊的能力,不能建構自己的知識架構,因而對於市面上邏輯粗魯、簡單粗暴的乾貨文心神嚮往。
寫這類的文章有段時期幫助我衝高關注數,建立了不少知名度,但實際上我自己知道,現實條件中囿於時間或精力有限的條件,就算讀書速度算快的我仍舊無法精細地好好閱讀每本我想介紹的書,甚至到最後,我因此養成了福至心靈的”聖經讀法“,看上帝給我的靈感翻到哪就讀到哪,抓重點寫心得,但實際上的我是心虛的,對於如此偷懶卻又不得不的閱讀方法感到心虛,為了自己不得不寫此種”乾貨文”博取眼球感到心虛。
這種乾貨文的特點就是:只從一本書中摘出精華,實際上是去掉上下文的推理邏輯,因為要快速且簡單的傳播,因此把要傳播的知識架構「降解」為只易於記憶的資訊(特別是簡報學裏注重的只傳達三個要點),但就是因為為了易於消化吸收,過於簡單卻說不出成立的邏輯架構。
而乾貨式學習對於學習人而言有兩個盲點:
●誤以為書中精華就是書中的唯一,會縮限吸收者的視野與想法(操縱?)
●乾貨是人家提煉出來的”精華文”,即表示就是用人家的眼光來看世界,這在傳播學上稱為二級傳播 (Two Step Flow),而二級傳播往往因為人際傳播比大眾傳播,更可能改變閱聽者的態度,而讓閱聽者無法真實看到事件的面貌,更無法透過獨自思辨的過程產出自己的想法。
乾貨文的傳播非常適用於下列族群:
●試圖把自己營造成神化過後的生活、心靈教練、實際上生活卻一蹋糊塗、只想賺錢的人
●乾貨文的架構簡單又粗暴,缺少上下文,只寫重點,可以鼓勵內心不穩的受眾直接認同與追捧
●只注重理論體系,忽視學習者的經驗和實踐

這也是即使市面上的乾貨文或乾貨頻道如此眾多,我依然還是無法矇起自己的良心,成為只寫”乾貨文”的我,尤其是在做過身心靈測驗之後,知道自己的使命和天賦是可以藉由文字來影響他人的生命,我就必須開始學習對自己的文字未來負責,只寫那種我看完書之後,實際拿書中的建議且拿自己的生命時間做體驗的文章:

那些影響我的好書推薦

這也是我認為不要只相信市面上所謂的創業指導、生活教練或某種生活方法的倡導者,無論發起者本人是多麼發自內心的去推崇,但這些他提供的資訊或建議,其適用條件都因人而異,對不同人來說,也許其投入與產出比的相差很大。
就拿早起者=成功者來說好了,現今市面上的成功書籍,幾乎人人都在倡導早起的好處,卻沒人提到,何時該早起以及誰適合早起的受眾適用性,這就是簡單且過於粗暴的歸類邏輯,挺迎合希望成功的人的心理所出的書,卻沒考慮到為何該早起,且到底模仿那些成功人士的作息是否真的會讓我們變成功。那些真的經過研究而倡導早起的書也頂多只能算建議,而不能武斷地說:所有的成功人士都是早起者,這讓我想到李桐豪寫過的某段文字:
擁有和大作家一樣的作息, 就像是屌絲們妄想拷貝全智賢的穿著, 但這個世界的殘酷真相就是屌絲們就算學會了千頌伊穿搭, 也盼不到一個都教授來愛我們。
我以為的早晨
實際上我的早晨
而自從讀到這本 你是海豚、獅子、熊還是狼?給四種作息類型的你,最適合的睡眠建議,經過觀察與比對,我才發現自己原來是要照到日光才能醒的比較好的熊型人,(在照到陽光前的強迫早起都是一種可怕的混沌,更別說要扮演所謂的成功者作息表)
原本我有點懊悔,自己雖然習慣早起但起得不是特別早的自己,自卑為何不是成功的獅型人,到後來發現某些狼型人,因為選對了適合自己作息的職業(例如自由工作者接案),因為不用符合社會上的固定作息時間而混得不錯,這才讓我了解到:因為想成功所以強迫自己早起,但強迫早起卻本來就沒對自己的生命時間有計畫者,或是本來作息就不適合早起者,即使早起,精神狀態也是屬於盤古開天般的混沌無力,無論早起擁有比別人多多少的清醒時間,他依然只能算是個早起的人,而不能算是個”早起的成功者“。

照搬別人的系統,未考慮到自己是否適合,

一字不誤的使用,並不會讓自己成為成功者。

無論是何種成功書籍,成功者學習能力的提升是要找出上下文,要求自己對資訊進行分析和整理,且對照資訊的整合與辨識出實際可應用的能力
然而一般人模仿成功者的皮毛,無論是成功習慣或是成功精神,卻未學習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那就是實際去找出上下文,分析這些成功者之所以成功的資訊關鍵,拼湊出到底這些人為何要這麼做的原因,並且實際拿這些準則應用到自己的生活中的適用性。
因為一般的知識蒐集焦慮者,往往會傾向只做較簡單的事,那就是像松鼠般對蒐集資訊分門別類,而不是對吸收知識的大腦進行管理,實際以人生實行「知行合一」。
因此,我挺認同《極簡閱讀》這本書中所講的,先識別自己的核心能力與適合度,避免逛街式的學習在「學什麼」課題上實現「自我導向」的選擇能力,而不是人云亦云跟風學習。知識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輸出,包括寫作輸出和教會別人,先了解這篇文章的核心資訊是什麼,加上前因後果,適用範圍,整理出上下文,轉化成對自己有價的知識
成人學習是轉換,
而這轉換,
其實要自己先進行對資訊的分析和整理,
再實際應用在自己身上,
不是只收藏別人曬的乾貨。
======================
關於作者/情商小姐 LadyEmotions
關注【女性角色成長、情緒教育覺察】,以對自身情緒自主的掌握重新拿回對生命的詮釋權。因為口誅會與人吵不喜歡的架,所以選擇邏輯性地筆伐。目前為自由撰稿人與網站經營者個人網站
歡迎追蹤粉絲專頁 👉 情商小姐的情緒教室自己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017年初,因為感情受傷的關係,我透過研讀心理學、自我書寫等療癒與探索,進行了"情緒覺察"的修煉與覺醒課程。 學習以同理心的視野了解他人,並策略性的挑選與採取適合應用的情緒策略來對應情境。 提供優質的文章與音頻內容,轉換思惟的情緒教育,協助大家提升情緒健康,提升情緒作業系統。 幫你整理出伴隨情緒,活出真實生命的方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一個人的品味 我的經典書目是 姚謙所著《一個人的品味》 第一次見到這本書時,它在背包客棧的角落默默。 不過,如同書中所述, 只有在最不被發現的地方, 反而才更能誠實地凸顯一個人對於生活的審美眼光。 以往的我,總是哀嘆於平靜生活中的無聊, 然而現在隨著平凡日子中所有的過程, 都是與自己的喜好習慣有關
愛情啊: 雖然你被寫在金貴的紙上, 但熱愛閱讀的我並不常見到你 你在人們的心中、不在口中, 你在相擁成對的情侶中、不在我的生活中, 即使我生活在世上號稱密度最高的區域裡, 但依然很難時時見到你。 但即使如此,還是可以寫一封情書給單身者。 「最後的情書」
創意這個詞有很多解釋,其中一個定義就是:將A的功能結合B,結合起來成了第三種C,有了第三種用途,而且這第三種用途,必須是效益或實用性大於前面單獨的兩種, 而我認為其中一個很聰明的結合案例就是智慧佛珠,標準的科技來自於人性。
以前與大學朋友抱怨,現在中國經濟這麼好,為何當時的我們沒有把握去那邊發展?如果當時早去了,可能現在就不用在台灣為了幾塊錢發愁了 憶起自2008年開始,連續3年參加了學校的中國參訪交流團,那是我第一次接觸到”中國”與”中國人”這個廣大的概念,那時匯率是在3.8~4之間,相比於現在絕對是進場布局
互惠生(“Au Pair‎”源於法語,意思是“平等的”和“互惠的”),這個概念在台灣不常見,猶記得自己當初在打工度假的書上讀到這個名詞時,一直無法想像這份工作的實際執行度:
近來與在澳洲的第一個寄宿家庭的home ma 連絡上,雖然離開澳洲已經數年,但彼此仍互相保持著互道新年快樂的習慣。這場澳洲野火的消息聽聞已久,但因為物理距離我太遠,沒有貼身危險性去關切後續消息,直到新年過後,得了個空與位在東岸的home ma連絡上,才知道這場大火的嚴重性。
一個人的品味 我的經典書目是 姚謙所著《一個人的品味》 第一次見到這本書時,它在背包客棧的角落默默。 不過,如同書中所述, 只有在最不被發現的地方, 反而才更能誠實地凸顯一個人對於生活的審美眼光。 以往的我,總是哀嘆於平靜生活中的無聊, 然而現在隨著平凡日子中所有的過程, 都是與自己的喜好習慣有關
愛情啊: 雖然你被寫在金貴的紙上, 但熱愛閱讀的我並不常見到你 你在人們的心中、不在口中, 你在相擁成對的情侶中、不在我的生活中, 即使我生活在世上號稱密度最高的區域裡, 但依然很難時時見到你。 但即使如此,還是可以寫一封情書給單身者。 「最後的情書」
創意這個詞有很多解釋,其中一個定義就是:將A的功能結合B,結合起來成了第三種C,有了第三種用途,而且這第三種用途,必須是效益或實用性大於前面單獨的兩種, 而我認為其中一個很聰明的結合案例就是智慧佛珠,標準的科技來自於人性。
以前與大學朋友抱怨,現在中國經濟這麼好,為何當時的我們沒有把握去那邊發展?如果當時早去了,可能現在就不用在台灣為了幾塊錢發愁了 憶起自2008年開始,連續3年參加了學校的中國參訪交流團,那是我第一次接觸到”中國”與”中國人”這個廣大的概念,那時匯率是在3.8~4之間,相比於現在絕對是進場布局
互惠生(“Au Pair‎”源於法語,意思是“平等的”和“互惠的”),這個概念在台灣不常見,猶記得自己當初在打工度假的書上讀到這個名詞時,一直無法想像這份工作的實際執行度:
近來與在澳洲的第一個寄宿家庭的home ma 連絡上,雖然離開澳洲已經數年,但彼此仍互相保持著互道新年快樂的習慣。這場澳洲野火的消息聽聞已久,但因為物理距離我太遠,沒有貼身危險性去關切後續消息,直到新年過後,得了個空與位在東岸的home ma連絡上,才知道這場大火的嚴重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你所相信的意義,很可能只是在強化別人的信念,畢竟你可是他的隱藏財源。
Thumbnail
近年網上大量「閱讀心得」文章,甚至有網站、Podcast以書籍要點整理作為賣點,收費訂閱。因為他們看到一個市場: 人們愈來愈不願投放時間閱讀,只想快捷掌握要領。 走捷徑,是近年愈演愈盛的都市趨勢。 然而,到底短短幾篇閱讀筆記,能否真正促進你的成長? 1.專業與業餘的分別
Thumbnail
為普及生活水準的工業化,因讓價值超越價錢讓人感覺到時代進步,但面對著人之間的協作,所帶來的標籤化時,不免感到三維降階到二維的扁平化,但只要自由的呼吸仍在,各種標籤就會因為蓬勃向上的生機而終究無法完全涵蓋,自由、平等、博愛是人類的原力之所在,沈淪於工業化後也能包容並將其昇華,我們始終是可以更高維的生物
每次我的臉書或Threads推薦給我很多抄書仔的內容, 我都會為自己難過,是不是自己的閱讀習慣, 讓演算法誤以為, 我想吃這些第三第四第五手的資訊排遺。 有一類的帳號,專門把書籍課程等已經有結構的資訊, 做簡化,弄成精華版, 誇誇而談那些自己沒有的經驗。 而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想要"言之有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大量閱讀充實自己,豐富自己的內在,但是最近有不少人問我,現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被灌輸要大量讀書,但是讀的這些東西,究竟要如何內化,成為我們可以信手拈來的分享內容? 今天這篇文章,作者提出一些方向,讓大家可以透過閱讀建立觀點。
Thumbnail
在閱讀這本書之前,我明白輸出的重要性,但一直無法督促自己輸出資訊,以致他人感到意外。這本書改變了我的觀念,發現輸出是為了讓自己輸入的內容更加深刻烙印在大腦上,將知識轉化為技能的過程。通過實踐,我開始明白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擅長做什麼。
Thumbnail
在圖書館看到《聰明人都實踐的輸出力法則》的時候,雖然我才剛讀完《OUTPUT最高學以致用法》,但還是借了回家。因為兩位作者的輸出體系並不完全相同。我覺得對意志力較薄弱,或需要持續看到產出才有動力繼續的讀者,金川顯教的系統就會更適合你。
學習語言,大量輸入(input)是非常重要的 學習英語不要再捧著單字書從頭背到尾 試試看利用網路免費電子書、有聲書資源,無痛、短時間提升英語實力
Thumbnail
你所相信的意義,很可能只是在強化別人的信念,畢竟你可是他的隱藏財源。
Thumbnail
近年網上大量「閱讀心得」文章,甚至有網站、Podcast以書籍要點整理作為賣點,收費訂閱。因為他們看到一個市場: 人們愈來愈不願投放時間閱讀,只想快捷掌握要領。 走捷徑,是近年愈演愈盛的都市趨勢。 然而,到底短短幾篇閱讀筆記,能否真正促進你的成長? 1.專業與業餘的分別
Thumbnail
為普及生活水準的工業化,因讓價值超越價錢讓人感覺到時代進步,但面對著人之間的協作,所帶來的標籤化時,不免感到三維降階到二維的扁平化,但只要自由的呼吸仍在,各種標籤就會因為蓬勃向上的生機而終究無法完全涵蓋,自由、平等、博愛是人類的原力之所在,沈淪於工業化後也能包容並將其昇華,我們始終是可以更高維的生物
每次我的臉書或Threads推薦給我很多抄書仔的內容, 我都會為自己難過,是不是自己的閱讀習慣, 讓演算法誤以為, 我想吃這些第三第四第五手的資訊排遺。 有一類的帳號,專門把書籍課程等已經有結構的資訊, 做簡化,弄成精華版, 誇誇而談那些自己沒有的經驗。 而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想要"言之有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大量閱讀充實自己,豐富自己的內在,但是最近有不少人問我,現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被灌輸要大量讀書,但是讀的這些東西,究竟要如何內化,成為我們可以信手拈來的分享內容? 今天這篇文章,作者提出一些方向,讓大家可以透過閱讀建立觀點。
Thumbnail
在閱讀這本書之前,我明白輸出的重要性,但一直無法督促自己輸出資訊,以致他人感到意外。這本書改變了我的觀念,發現輸出是為了讓自己輸入的內容更加深刻烙印在大腦上,將知識轉化為技能的過程。通過實踐,我開始明白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擅長做什麼。
Thumbnail
在圖書館看到《聰明人都實踐的輸出力法則》的時候,雖然我才剛讀完《OUTPUT最高學以致用法》,但還是借了回家。因為兩位作者的輸出體系並不完全相同。我覺得對意志力較薄弱,或需要持續看到產出才有動力繼續的讀者,金川顯教的系統就會更適合你。
學習語言,大量輸入(input)是非常重要的 學習英語不要再捧著單字書從頭背到尾 試試看利用網路免費電子書、有聲書資源,無痛、短時間提升英語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