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30|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教學的技術」讀後感想

教學是什麼東西?以前從來都沒有想過,只知道接獲一個任務,是要到瑜伽協會去上6小時的課程。回想起來,還會覺得焦慮、緊張啊!記得那一天的課是十點,便提早一個小時就在外面的星巴克「預備心情」 每個專業都是有know how的關鍵,除了物理治療的專業以外,連教學也是。不禁心裡細想,如果國高中老師都能運用教學技術的方法,相信那時的我一定會學得更好。
教學是讓你「知道、得到、學到」的過程 從學長推薦福哥的「教學的技術」給了堅固的大框架。
  1. 從課前
  2. 到課中
  3. 最後的課後評量
  4. 理論基礎的闡述(跟一般書籍不同的是擺在最後一個章節,很多書一開始就講理論看都看不太下去了 哈哈)
課前:
我們必須去思考教課的對象是誰?
他們的需求是什麼?
我們可以解決他們什麼樣的問題?
我們不急著去做簡報的設計,可以運用便利貼法,把腦袋中的想法一一寫出來,然後再集中分類排序,找出課程架構。也能用ADDIE法檢視課程內容。(analysis, design, development,implement and evaluation)
課中:
環境設備
簡報呈現的鋪陳,
自我介紹(why me?)
課程目標(還有預告整天的休息時間很重要)
小組分組選組長,告知PBL(計分points, 獎勵benefits and 排行leadership)的遊戲劃規則
在每個點設計問答法、小組討論法、演示法、影片法等,最後歸納總結。
課後:
其實就是覆盤,回顧整個教學過程是否需要改進的地方(AAR, after action review)
最後確認,學員們是否真的達到「知道、得到、學到」的學習成效。
最後,有個想法,不論我們獲得什麼樣的知識,最重要的還是「動手去做」,一旦動手做了那個才是屬於自己的知識(屬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否則看永遠都是別人的知識而不是屬於自己的。推好書。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