槓槓中年的大人系工作術 - [人才也會有折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理想是人生價值的動力,拼搏是人生價值的目標
當理想不再刺激豐滿,價值就會焦黃凋落
大家好,我是槓槓的中年男子 - Kash
在公司的會計科目上,工廠的生產工具,買來之後,我們就要計算它的折舊跟攤提,並常常要在年限到的時候,我們就要淘汰換新的生產工具,除了工具之外,人,有沒有折舊的概念嗎?

有的,人才也是會折舊的!
人才的折舊在於工作的熱情跟價值消失了
先解釋一下,我想表達的人才折舊,跟一般人事的流動是不同的概念。
人才折舊是在一家公司任職,已經有一段明顯的時間,但是這位員工|主管的表現已經不甚積極,甚至已經進入了一個舒適圈,雖然他已經有瞭明顯的資歷跟經驗,但是他已經沒有繼續進步前進的想法。但是折舊的人才卻不一定會離開公司。
這個狀況其實就像一對已經無心經營婚姻的夫妻,其實對於對方的愛已經折舊到0,只是沒有做離婚的手續而已。

這件事情,在有制度的大公司裡面,這樣折舊的人才,其實比比皆是。甚至是公司制度造成了人才折舊的產生,當規章制度越趨明確,以達到營運上的需求時,就會加速部分人才的折舊。但是因為制度的分明,工作職能的定義,折舊的人才依然可以發揮他的貢獻。

但對於一家網路類新創公司,人才的折舊對於公司影響,絕對比想像的還要更大。

網路行銷新創公司,最大的資產,其實就是人才的創造力。大部分會加入新創公司的人,都是想要擺脫大公司的管理體制,想要擁有自己能夠發揮的舞台,在新創公司很多的時候,都是靠著團隊的一口氣! 在很短的時間,靠著團隊的創造力與毅力,撐出來的成果。尤其在創始團隊中,每個人有著一致的努力方向以及工作時的默契,更是讓整個創業打拼的過程,充滿了爆棚的腎上腺素以及濃濃的蜆精空瓶罐的味道。
但新創的現實是骨感的,當努力了兩三年,沒有了明顯的進步或成長開始遇到了瓶頸,團隊人才也就進入了折舊狀態。折舊的可能原因可能有下列幾項
  1. 工作不再新鮮,新創也逐步體制化
    如果創業相對順利,業務也一步步上了軌道,建立了明確的商業模式,獲得了初步的成功。但是這時候,成功也可能成為了我們的包袱。因為開始賺錢了,不能再把資源放在新機會的嘗試,而是更多在於商業模式的鞏固上,對於求新求變,不甘於安於現狀的創始團隊來說,這就有如在它們手上了銬,腳上綁了鐐,因為守成,不是他們的專長,突破狩獵是他們的天性,你把一隻充滿野性的狼,關在籠子裡,久了,他也會變成一隻溫順的狗。
  2. 持續的失敗,產生了懷疑
    雖說新創的失敗機率高達99.9999%,比純金還高,大家都知道,但是打擊久了,總是會覺得懷疑人生,而又找不到成就感,心中的熱情也會枯萎,理想也就打了折了。人心總是肉做的,一進入折舊,比工廠的器具還要來的快。
  3. 累了,乏了,委屈了
    在新創工作,就像在跑百米賽跑,每天都在變,變,變。但就算是牙買加閃電」的短跑健將波特(Usain Bolt),也不可能用百米的速度,跑創業的馬拉松。
    人在的地方,就有江湖,公司大了,衝突多了,委屈怨懟也就產生了。
    累了,乏了,委屈了,是造成人才折舊最普遍的情況。
人生的下半場,要學著留白給自己
槓槓中年的我,今年42歲了,在新創公司的環境裡,已經12年,老實說,每一年的年底,我都會問自己: “明年我還要留在這裡嗎? 為何而留? 為何不留?”
在過去15年中,10份的工作經驗,讓我知道,折舊是不可避免的,發生折舊的原因可能也不是自己能夠控制的,公司,市場的原因,也許讓我們的工作不想過去一樣順利。但我一直覺得,心的折舊,辛苦的是我們對於自己的認同與工作價值的肯定。跟大家分享我這幾年來如何對抗折舊的方式。
  1. 自己為自己的工作設定新目標
    我每年的年底,都會為自己設定一個工作新目標,創造我繼續留在公司的動力。這個新目標,不是只是為了促成公司成長的目標。而是同時能夠為自己加值,並讓自己認同的目標。舉例,去年我決定自費念在職碩士班,我的想法是能夠學習不同的觸角,讓我用不同角度看公司的營運,學了供應鏈管理之後我才了解供應鏈的優化,會大大提升客戶對我們服務效率的滿意度,所以我回到公司,與上游的供應商夥伴一步步建立合作關係,讓同仁可以提供更多服務給客戶,提高客戶的客單價以及黏著度。這個決定,讓我跟公司成就了雙贏。
  2. 開始斜槓
    我了解自己的生活,如果只有工作,我的得失心會非常非常的重。所以我開始有意識讓我的生活中,有兩到三個不同的重心,家庭是一個必然的選項。另外一個,就可能是唸書學習,自己的投資跟創業。選擇斜槓的方式,可以參考我之前的文章 - 槓槓中年的Murmur - [斜槓的思考誤區] 一文。
    我發現我開始斜槓後,我的工作也開始慢慢地順暢起來,因為我的個性太過於牛角尖,讓自己轉移注意力,放開心胸,其實很多讓心折舊的原因,也就是我們的心,想太多了。
你的心折舊了嗎?
我是槓槓的中年男子 - Kash
本專題是關於職場上自我成長以及領導統御的資訊,主要涵蓋以下主題。 -職場小白生存術 -新手主管完全求生手冊 -中年主管的人生長尾規劃 現在你已經看了我的專題,是否有幫助? 請追蹤這個專題並分享給你的朋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2011年的生日當天,我收到人生中最棒的生日禮物,被慣老闆惡意資遣! 當年的我,工作了幾年,其實褲袋裡沒太多錢,老大在老婆肚子裡面,再過半年就快出來了! 我在浴缸裡,只跟自己說了一句 " 只能往前走了"
斜槓到底是一種自覺的選擇? 還是一種生命中,累積後的結果? 這幾年,在新網路行銷公司工作,做的工作五花八門,從產品開發,到客戶經營,堪稱產業一條龍,不小心,我也變成了斜槓中年,每次與朋友或後輩們分享經歷,說來輕鬆寫意,講起來精采有趣,但是最後我都會跟他們說: "不要學我,哥是傻子!,其實哥是被逼的"
2011年的生日當天,我收到人生中最棒的生日禮物,被慣老闆惡意資遣! 當年的我,工作了幾年,其實褲袋裡沒太多錢,老大在老婆肚子裡面,再過半年就快出來了! 我在浴缸裡,只跟自己說了一句 " 只能往前走了"
斜槓到底是一種自覺的選擇? 還是一種生命中,累積後的結果? 這幾年,在新網路行銷公司工作,做的工作五花八門,從產品開發,到客戶經營,堪稱產業一條龍,不小心,我也變成了斜槓中年,每次與朋友或後輩們分享經歷,說來輕鬆寫意,講起來精采有趣,但是最後我都會跟他們說: "不要學我,哥是傻子!,其實哥是被逼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我在49歲意外啟動自己職涯轉型時,沒有預料到那不只是工作方式的改變,也帶來了對於人生新的思維模式—有機會重新探索自己的人生意義與目標,開啟全新的人生下半場。 剛開始不免疑惑「這個年紀還需要思考這些?還來得及嗎?」,但漸漸發現這是第二次機會:在人生上半場經歷夠多的事之後,重新做出選擇,走一條不同的路。
Thumbnail
當你在職場上待久了,不知不覺就會變成所謂的「資深」員工,資深的不只是你工作上的技能,更是你的年紀,請讓自己「多工」,讓自己「好用」,才能在「花團錦簇」的員工池中存活下來。
Thumbnail
當資深員工的能力似乎跟不上公司的發展時,理應重新定位他們的角色。鼓勵他們持續學習新技能,並與年輕員工合作以促進知識傳承和激發新的創意。肯定他們的貢獻,並提供彈性安排的工作,可以提升資深員工的自信並為公司帶來價值。
Thumbnail
在職場中,有一種現象特別常見:員工離職後,老闆總愛說「現在的年輕人沒有耐心」、「他們只會追求高薪」、「就是缺乏上進心」。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今天就讓我們透過小明的故事,來看看到底是誰沒有上進心:是員工,還是公司?
Thumbnail
一位上班族在職場上奮鬥多年,然而當退休年齡逼近時,突然面臨公司政策,讓他感到心灰意冷。本文描述了這位上班族面臨的現實問題。
Thumbnail
在科技發達背景下成長的「新世代」逐漸步入社會,舊有的職場觀念逐漸不符合新世代的追求,他們到底想要什麼?這種情況展現了什麼?「爛草莓」真的爛嗎? 近幾年,新世代管理議題已成為企業間的熱門話題,各行各業缺工的情況日漸嚴重,大企業都在爭取10%的人才,中小企業也出現「加薪搶人」的現象,甚至加薪也搶不到!
Thumbnail
隨著戰後嬰兒潮一代逐漸走向退休,對工作熱愛的長者與年輕人的創新思維共同合作,尋找社會共識是當前的重要議題。臺灣積極推動老中青世代融合,但仍面臨溝通障礙等問題。建議透過教育和培訓促進瞭解與溝通。此外,共讀活動如'金色職涯煉金術'和'我的野蠻同事'可以為退休者和年輕人提供實用建議。
在職場上,時常看到有些已經離職的或是退休的,很喜歡回原工作崗位,有些不懂這到底是什麼樣的一種心態? 昨天已經過去了,舊人早就換成了新人,何必去找不痛快?人家一聲廠長,喊的到底是誰?不是你,你心情不好,是你,新廠長不爽!所以對於曾經工作過的地方,我向來是不聯系的,除非是老同事換了工作。不是我太過現實
Thumbnail
在進行職涯轉換的談話中,我收集了一些資訊 離職的原因其實蠻多種的, 有未來發展的/年終不好/我看誰誰不爽/他做的跟狗*樣還比我錢多 因為負債所以需要更多的薪水,我看不到在公司的未來 另外也發現了在公司待得越久3-5年左右,通常是有關【發展】的課題 而3年以下的通常是工作貢獻沒有達到肯定,
「退休」對我來說還有二十五到三十年才摸到的議題,然而我工作的場所,曾經是一個平均年齡五十五歲(我進公司的那一年),而我又正不巧遇到老廠,裡面的同事等同你父親的年齡,只是受到無限的壓榨而已,你試想你五十五歲遇到二十五歲新進的小毛頭你會如何?好的輪不到你,而且又是全男性的場所,為了「考績」可說是...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我在49歲意外啟動自己職涯轉型時,沒有預料到那不只是工作方式的改變,也帶來了對於人生新的思維模式—有機會重新探索自己的人生意義與目標,開啟全新的人生下半場。 剛開始不免疑惑「這個年紀還需要思考這些?還來得及嗎?」,但漸漸發現這是第二次機會:在人生上半場經歷夠多的事之後,重新做出選擇,走一條不同的路。
Thumbnail
當你在職場上待久了,不知不覺就會變成所謂的「資深」員工,資深的不只是你工作上的技能,更是你的年紀,請讓自己「多工」,讓自己「好用」,才能在「花團錦簇」的員工池中存活下來。
Thumbnail
當資深員工的能力似乎跟不上公司的發展時,理應重新定位他們的角色。鼓勵他們持續學習新技能,並與年輕員工合作以促進知識傳承和激發新的創意。肯定他們的貢獻,並提供彈性安排的工作,可以提升資深員工的自信並為公司帶來價值。
Thumbnail
在職場中,有一種現象特別常見:員工離職後,老闆總愛說「現在的年輕人沒有耐心」、「他們只會追求高薪」、「就是缺乏上進心」。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今天就讓我們透過小明的故事,來看看到底是誰沒有上進心:是員工,還是公司?
Thumbnail
一位上班族在職場上奮鬥多年,然而當退休年齡逼近時,突然面臨公司政策,讓他感到心灰意冷。本文描述了這位上班族面臨的現實問題。
Thumbnail
在科技發達背景下成長的「新世代」逐漸步入社會,舊有的職場觀念逐漸不符合新世代的追求,他們到底想要什麼?這種情況展現了什麼?「爛草莓」真的爛嗎? 近幾年,新世代管理議題已成為企業間的熱門話題,各行各業缺工的情況日漸嚴重,大企業都在爭取10%的人才,中小企業也出現「加薪搶人」的現象,甚至加薪也搶不到!
Thumbnail
隨著戰後嬰兒潮一代逐漸走向退休,對工作熱愛的長者與年輕人的創新思維共同合作,尋找社會共識是當前的重要議題。臺灣積極推動老中青世代融合,但仍面臨溝通障礙等問題。建議透過教育和培訓促進瞭解與溝通。此外,共讀活動如'金色職涯煉金術'和'我的野蠻同事'可以為退休者和年輕人提供實用建議。
在職場上,時常看到有些已經離職的或是退休的,很喜歡回原工作崗位,有些不懂這到底是什麼樣的一種心態? 昨天已經過去了,舊人早就換成了新人,何必去找不痛快?人家一聲廠長,喊的到底是誰?不是你,你心情不好,是你,新廠長不爽!所以對於曾經工作過的地方,我向來是不聯系的,除非是老同事換了工作。不是我太過現實
Thumbnail
在進行職涯轉換的談話中,我收集了一些資訊 離職的原因其實蠻多種的, 有未來發展的/年終不好/我看誰誰不爽/他做的跟狗*樣還比我錢多 因為負債所以需要更多的薪水,我看不到在公司的未來 另外也發現了在公司待得越久3-5年左右,通常是有關【發展】的課題 而3年以下的通常是工作貢獻沒有達到肯定,
「退休」對我來說還有二十五到三十年才摸到的議題,然而我工作的場所,曾經是一個平均年齡五十五歲(我進公司的那一年),而我又正不巧遇到老廠,裡面的同事等同你父親的年齡,只是受到無限的壓榨而已,你試想你五十五歲遇到二十五歲新進的小毛頭你會如何?好的輪不到你,而且又是全男性的場所,為了「考績」可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