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08/26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教與學的心智

    有個關於有效學習的理論認為,學生要能學得好,是他的心智要能夠融入老師的心智當中,換句話說,若是能設身處地去設想老師心裡所想的內容,建構類似的概念,他的理解就愈和老師一樣。同樣的,老師若能想像學生的思考脈絡,也就愈能以學生能理解的方式來說明。
    因此,厲害的好老師不是似乎很認真,講得口乾舌燥,而是老師能同理學生,能察覺到他們的心領神會或是茫然放空,這其中有技巧,但是更重要的是用心,真誠的關心學生,他們把你當作自己人時,彼此的默契就會高,而所謂的默契,不就彼此內心能互相了解嗎?
    因此學生上課時若能專注聽講,看清楚老師的有形肢體動作與無形的肢體語言,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大有幫助。
    如何保持持續的專注力?
    研究顯示,上課記筆記的學生比單純聽講的學生,在理解跟記憶的測驗都有較好的成績。因為記筆記會增加上課的注意力,而且一邊聽一邊還要在腦海中尋找詞彙然後將老師所說的話用筆寫下來,眼、耳、手、腦的並用,等於是同時對大腦裡多種神經的動員,對將來記憶提取的線索會多一點。
    但是只是上課記筆記,並不見得能夠順利固化成長期記憶,因此在上完課後幾個小時內,把白天記的筆記再整理一次,而且不只是重抄,而是要用自己習慣用的語法與字詞去重述上課內容,才會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強調要用自己習慣語言的原因是如此才能有效地將新的資訊融入自己原有的知識架構,成為自己擁有且不易忘記的長期記憶。
    厲害的好老師不是似乎很認真,講得口乾舌燥,而是老師能同理學生,能察覺到他們的心領神會或是茫然放空,這其中有技巧,但是更重要的是用心,真誠的關心學生,他們把你當作自己人時,彼此的默契就會高,而所謂的默契,不就彼此內心能互相了解嗎?
    厲害的好老師不是似乎很認真,講得口乾舌燥,而是老師能同理學生,能察覺到他們的心領神會或是茫然放空,這其中有技巧,但是更重要的是用心,真誠的關心學生,他們把你當作自己人時,彼此的默契就會高,而所謂的默契,不就彼此內心能互相了解嗎?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