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原生枷鎖,向前追尋的勇氣-《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觀後感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這部劇能夠在華人文化圈中引起共鳴,程度上也是因為劇中破碎與辛苦的家庭,都是囊括了華人文化籠罩下對於孝順、競爭、上進的思維,這些上層的思想滲透進家庭,壓垮父親、累壞母親,永不休止的爭執,小孩在家徒四壁的關愛中,如同孤兒般長大。

無能的父親,無所不能的母親

影片中的父親不是已逝、將死或是無能的(除了議員之外,筆者認為議員是對應文英母親的自私,議員太太則是在丈夫的面子下被迫與愛兒子的心分離)。在繪本當中看起來更是討論母嬰關係的,丈夫的失語或是不在,媽媽都是很強悍的,意思是「言出必行的衝與狠」,四處偷雞回來給小孩或是為孩子摘下星星和月亮,但是母親的心理的自我也有分虛弱和強壯,僵屍小孩的媽媽因為面臨瘟疫最後把砍下自己的手腳餵給小孩,貪婪的小孩只知道吃不瞭解失去和死亡,背後的意義只剩下飢餓而已,食慾小孩反應的是被過度保護的孩子的社會現象。(文中強壯不是褒義)
取自《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劇照
其實文化中的為母則強無形間也殘殺了母親自身的韌力,要證明自己是有用的”人”,就得臣服於一堆教條的媽媽經,
等到孩子到青春期或成人時,母親早已經傷痕累累,而孩子從沒有學過節制,對於傷害別人沒有感覺,沒有補進愛滿腦子都是自己的食慾,對於他人的犧牲還嫌不夠。
這樣的孩子也會過度理想化媽媽,媽媽則在失敗無效與全能的兩邊往返,這樣的關係擺盪在母子之間對於彼此的成長和發展都很不利,更嚴重可能是不可回復的玉石俱焚。有的母子運氣很好,媽媽撐過了被兒女的理想化,然而兒女卻在自己重新身而為母時在對父母的崇拜中挫傷,這些都是華人家庭中常見的場景。

It's Okay to not be Okay,有問題也沒關係

院長這個角色越到後期越發重要,如果順德媽媽是港灣,那麼院長就像是燈塔,總是默默地看著在精神病院發生著各種事的大家,一方面是精神醫學的權威,卻又是愛管閒事地大魔王,老是和鋼太有著奇怪的交易,一方面又安插眼線在醫院中,也是熱愛調閱監視器的大總管。
雖然有充足的精神醫學知識,然而幾經人事關係的折騰,讓我們看見燈塔下的陰影處,花了太多時間陪病人而忽略兒子的成長,面對兒子的不諒解,再多的名利也難以彌平,
修補關係的良藥不是錢也不是名分,沒有比回過頭去面對和承認自己犯的錯、面對彼此的關係來的更有效的。
取自《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劇照

當青少年在自我探索,所需要的只是陪伴

另外一個足以撼動全劇的角色,是單親的順德媽媽。一邊想要幫助女兒親近喜歡的男生,一邊也偷偷的度量誰比較能珍惜自己的女兒,不著痕跡的偷偷敲著邊鼓,有時對女兒的失控和情緒,既會憤怒也會犯錯,常常自打嘴巴的順德媽媽所支持的塔屋房,是男孩子打打鬧鬧、家人作戰會議的秘密基地,也是可以回家翻食物討好老公的有力後盾。
我很喜歡其中一幕便是當載洙和代表為了各自支持男女主角鬧的不可開交時,順德媽媽雖然心煩氣躁還是端出了整桌菜,「雖然心煩氣躁卻得強忍著讓孩子們先吃飽」,這是媽媽最高級的忍耐修練。
然而這也告訴我們,當青少年已經開始展開探索時,一定會有許多癟腳的時刻,覺得自己不夠好、別人憑什麼這樣講自己,很想和人吵架又害怕被拋棄…等矛盾的時刻。等到能夠看見背後在發展上根本的矛盾,媽媽們才能學會放過自己,那些情緒的風暴都會過去,
重點是身為父母如何面對自己不再懂孩子的世界、不再是孩子眼中最重要的存在這樣的失落,而不躁進或是重新綑綁孩子,如何讓自己從失落中安然度過。如同劇中所說It's Okay to not be Okay,有問題也沒關係啊!
取自《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劇照

不被看見的孩子

在文英的家庭裡面,有著兩個巨大的矛盾衝突,反映出來的是父親與母親永無休止的鬥爭,因為對文英的愛而生。文英的爸爸是因為太過害怕外界(包括文英媽媽)對文英的影響,以致於從來無法看見女兒良善的力量。另一方面,文英的媽媽則是因為對自己的愛太過巨大,遠遠壓過文英能夠渴望的親暱,進而無法忍受女兒與自己不一樣。雖然住在城堡裡卻命運悲慘的文英,面對兒時世界少數的兩個重要人物,都被深深的否定。
如果能夠選擇,你會選哪一個呢?因為爸媽太過害怕世界而整個人被否定?或是爸媽太過愛他們自己,相信自己才是對的好的,而被爸媽否定?
不知道為什麼觀劇之後,我腦海裡迴盪著上面這個問題久久不散,這正是我在臨床現場時常遇見的困境,這兩個極端的父母對兒女都有濃厚的愛,然而兒女能夠選擇作自己的位置卻從來沒有被承認過,這是大部分會遇見的問題,遠不是父母親不愛自己。踱步了一會兒,我心中浮現了一個聲音說「兩個都不要!」
取自《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劇照,不斷經驗到背叛的文英

洞見無法取代勇氣

文英的媽媽養成了文英強而有力的思辨能力,讓鋼太的討好與欺騙無所遁形。然而洞見無法取代勇氣,也沒辦法幫忙我們在關係中面對自己的渴望和脆弱。如同最後一部繪本所說:「並不是忘掉自己的臉,而是失去追尋夢想的勇氣。」在我們追求孩子得出人頭地塞滿了各種知識策略的教育中,孩子什麼時候可以學會去面對挫折失敗和脆弱?面對世事的不如意?一代一代許多人在酗酒與暴力中度過,本片無疑是一記響亮的警鐘。
這部片最大的看點,不在於那些看起來富有戲劇張力精神病理症狀,而在於被困在悲傷和情緒中的彼此像齒輪般互相牽絆又互相推進,如何藉由改變帶動了彼此渴望前進、擺脫陰霾的動力,如何還回不屬於自己的責任,拿回自己的渴望,朝向一個可以自由奔馳的未來。在這個未來我們可以脆弱也可以堅強,我們可以享受愛擁有愛,能夠愛人也能被愛。
avatar-img
5會員
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廖璟瑜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從精神病的家人與朋友身上,我們可以看見什麼?又學到什麼?《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觀後感上半部
只讓別人看見自己好的一面時,在社會心理學中我們可以知道,我們會趨向認知一致,傾向忽略身體的感覺,認為自己就像是相片看起來一般開心。 「但鏡頭底下的人生才是百態,有暴力與挫折、粗魯與醜陋、臭味與辛酸,那些不會端上台面的,才是尋常生活。」
我們不是被追趕的,也沒有必要封閉內心的,疫情對人心裡造成的傷害無法被量化,痛苦亦然。但是上述的一些小技巧,可以幫助我們跳脫無時間感和無力感的窠臼之中,一如往昔我們在每次道別時都說些祝福的話語,灌注對生命的希望感在其中,面對無助與無能為力時,生命才彰顯他真正的質樸和光采。
「靜就像是讓汽車回到空檔,既不是停、也不是走,就是順應自然的運行,呼吸吐納、修復與補眠。這時候我們可以把專注力留給身體,觀察情緒帶給身體上的反應?」 「在身體心理的觀點,可以控制的意味著我可以行動也可以靜止,我可以在恐懼中承擔自己的無助,我可以關上電視,認知道自己面對疫情訊息的超載...
「與其把深呼吸當作放鬆的起點,不如把他當作目標」,在不同的領域有各種讓橫隔膜放鬆的技巧,包括瑜珈、歌手、舞者或是其他相關的身體工作者,常常需要精細地去練習使用橫隔膜,幫助的方式包括肢體的位移帶動軀幹的移動、呼吸的意象引導、內外境的交互覺察,這些時常被我稱為「詭計」的方式,都能幫助我們協助個案有更好的
身體,是痛苦發生的地方,也是心靈結構毀壞的下手之處,然而透過呼吸讓居住在身體裡的我們對於生命變得可以忍受。透過呼吸的引導和陪伴,從自我否定的,慢慢游離到可以忍受的,再慢慢游離到探索的一端。這些經驗,讓經驗的停留和發生成為可能,讓所有難捱的絕境絕處逢生。
從精神病的家人與朋友身上,我們可以看見什麼?又學到什麼?《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觀後感上半部
只讓別人看見自己好的一面時,在社會心理學中我們可以知道,我們會趨向認知一致,傾向忽略身體的感覺,認為自己就像是相片看起來一般開心。 「但鏡頭底下的人生才是百態,有暴力與挫折、粗魯與醜陋、臭味與辛酸,那些不會端上台面的,才是尋常生活。」
我們不是被追趕的,也沒有必要封閉內心的,疫情對人心裡造成的傷害無法被量化,痛苦亦然。但是上述的一些小技巧,可以幫助我們跳脫無時間感和無力感的窠臼之中,一如往昔我們在每次道別時都說些祝福的話語,灌注對生命的希望感在其中,面對無助與無能為力時,生命才彰顯他真正的質樸和光采。
「靜就像是讓汽車回到空檔,既不是停、也不是走,就是順應自然的運行,呼吸吐納、修復與補眠。這時候我們可以把專注力留給身體,觀察情緒帶給身體上的反應?」 「在身體心理的觀點,可以控制的意味著我可以行動也可以靜止,我可以在恐懼中承擔自己的無助,我可以關上電視,認知道自己面對疫情訊息的超載...
「與其把深呼吸當作放鬆的起點,不如把他當作目標」,在不同的領域有各種讓橫隔膜放鬆的技巧,包括瑜珈、歌手、舞者或是其他相關的身體工作者,常常需要精細地去練習使用橫隔膜,幫助的方式包括肢體的位移帶動軀幹的移動、呼吸的意象引導、內外境的交互覺察,這些時常被我稱為「詭計」的方式,都能幫助我們協助個案有更好的
身體,是痛苦發生的地方,也是心靈結構毀壞的下手之處,然而透過呼吸讓居住在身體裡的我們對於生命變得可以忍受。透過呼吸的引導和陪伴,從自我否定的,慢慢游離到可以忍受的,再慢慢游離到探索的一端。這些經驗,讓經驗的停留和發生成為可能,讓所有難捱的絕境絕處逢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如果子女是父母心頭上的一塊肉,孩子的喜怒哀樂都會在他們身上加倍感受,而人生的起伏又是不可避免的,那通往幸福的道路或許便是重拾快樂的能力吧!
Thumbnail
《瘋人說》這本書是在講,作者(穆戈)在當精神病院的實習醫生時,與精神病患之間的故事,總共有十七個章回,其中「請幫幫我媽媽––雙重人格」這章回讓我特別有感,特別想寫成讀後心得,我記得當時我看完這章回時,心裡悶悶的,很想哭,特別想把心得寫下來。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我可能只是想哀悼我內心那個受傷的孩子,她沒有獲得她內心想像幸福的家庭。 擁有情緒穩定的父母,是一個孩子能夠擁有最大的富足。
Thumbnail
母親是世界上第一個和孩子建立連結的人,是神聖不可取代的存在,從生理到心理緊密相連,既甜蜜也痛苦,母親背負許多社會的框架及價值觀,犧牲在所難免,不斷地付出甚至筋疲力盡,過程難熬辛苦卻快樂著,這是大部分母親的常態,但也總有例外,不知道如何愛小孩,對小孩疏於照顧,或是過度的愛變成控制。
Thumbnail
為了你好,於是不讓你跟那些朋友來往;為了你好,於是不讓你自由戀愛;為了你好,所以不讓你選擇所欲;為了你好,所以帶你燒炭自殺;為了你好,所以謀殺會讓你陷於不利的其他人。即便,其他人也有愛著他們的母親,然而,這一切只因為母親愛你。
Thumbnail
生養孩子花的心力財力勞力苦力是算不清的,只要看到孩子一步一步平安長大,一切都值得了,也是對父母最好的回饋。 然而,教養孩子不容易,難免掉入自己習性的窠臼,不自覺以我執教導孩子,孩子心性不同,有的孩子能接受,有的則會反抗到底。如果我們能用智慧善解和包容的方式面對諸多親子問題,用愛和耐心消弭衝突,
Thumbnail
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個寶?是否如此。這就憑家事法院的專業與良心?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心理創傷,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在家庭中被母親忽視,以及傷害自我價值的經歷,並強調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面對並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如果子女是父母心頭上的一塊肉,孩子的喜怒哀樂都會在他們身上加倍感受,而人生的起伏又是不可避免的,那通往幸福的道路或許便是重拾快樂的能力吧!
Thumbnail
《瘋人說》這本書是在講,作者(穆戈)在當精神病院的實習醫生時,與精神病患之間的故事,總共有十七個章回,其中「請幫幫我媽媽––雙重人格」這章回讓我特別有感,特別想寫成讀後心得,我記得當時我看完這章回時,心裡悶悶的,很想哭,特別想把心得寫下來。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我可能只是想哀悼我內心那個受傷的孩子,她沒有獲得她內心想像幸福的家庭。 擁有情緒穩定的父母,是一個孩子能夠擁有最大的富足。
Thumbnail
母親是世界上第一個和孩子建立連結的人,是神聖不可取代的存在,從生理到心理緊密相連,既甜蜜也痛苦,母親背負許多社會的框架及價值觀,犧牲在所難免,不斷地付出甚至筋疲力盡,過程難熬辛苦卻快樂著,這是大部分母親的常態,但也總有例外,不知道如何愛小孩,對小孩疏於照顧,或是過度的愛變成控制。
Thumbnail
為了你好,於是不讓你跟那些朋友來往;為了你好,於是不讓你自由戀愛;為了你好,所以不讓你選擇所欲;為了你好,所以帶你燒炭自殺;為了你好,所以謀殺會讓你陷於不利的其他人。即便,其他人也有愛著他們的母親,然而,這一切只因為母親愛你。
Thumbnail
生養孩子花的心力財力勞力苦力是算不清的,只要看到孩子一步一步平安長大,一切都值得了,也是對父母最好的回饋。 然而,教養孩子不容易,難免掉入自己習性的窠臼,不自覺以我執教導孩子,孩子心性不同,有的孩子能接受,有的則會反抗到底。如果我們能用智慧善解和包容的方式面對諸多親子問題,用愛和耐心消弭衝突,
Thumbnail
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個寶?是否如此。這就憑家事法院的專業與良心?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心理創傷,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在家庭中被母親忽視,以及傷害自我價值的經歷,並強調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面對並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