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三個學生就有一個覺得寫作文難……我們該靜下來思考:到底該怎麼幫助他們
如果教的是,在學校已經有華文課,小朋友再上一對一的課程,您在課前會先做些什麼呢?
我的作法是會在課前問家長,孩子這週的學習進度,例如:上週安排的功課做了沒?或是,小朋友學習上,是否遇到什麼問題或困難?
這麼一來,可以讓我在課前,先作準備。
早上我照例問了這個問題。
我:「最近小朋友在學習上,是否遇到什麼問題或困難?」
媽媽S:「喔!他想知道怎麼把好詞好句放在作文裡,比例要怎麼抓?」
我心裡想,好傢伙!這個小朋友還真是厲害,一問就問到重點,不過這個小朋友本來就學得很快,懂的東西跟歷史比我還多,如果請他講三國歷史,那這堂課應該是他上而不是我。
回到剛剛的問題,雖然問題有兩個,但其實真正要回答的是,怎麼把好詞好句放在作文裡?
至於比例怎麼抓,才不會用得太多,變得過於複雜,也不會因為太少而顯不出文章的精彩豐富,其實癥結點只有一個。
用詞遣句的意義何在?
寫文章的時候,是不是真的了解成語佳句的意義何在?
這裡牽涉到以下三個部份。
一、不理解成語佳句的意義。
二、不知如何應用成語佳句。
三、不懂怎麼欣賞成語佳句。
大家還記得,小時候我們是如何學習詩詞的嗎?
我記得那時是媽媽念一句,我跟著念一句,慢慢地把詩詞背誦下來。念了小學後,因為國語課內容,一定會接觸到字詞的意義,再加上老師的教學說明,我們慢慢知道在作文裡,應該怎麼應用優雅詞彙跟用得恰當,也會知道「增一分則太肥,減一分則太瘦」,增減得當,才能讓一篇文章顯得自然不造作,彰顯出美、感與力量。
連身為母語者的我們,都經歷過這些學習過程,又怎麼能期待,非母語者自然而然地應用這些好詞好句呢?
怎麼做可以協助這些非母語者呢?
我認為解決方式有以下三種。
首先,回歸最初的本質–學習漢字與詞彙。
小學到高中,不少教學者會採取抄寫漢字或詞彙的做法,來指導學習者,這並不是一件壞事,事實上,這是鍛煉學習者寫字工整,提高書寫熟練度的好方法,不過,許多小朋友字寫得歪歪扭扭、大小不一、間距不夠,或者寫得無法辨認,並不認真對待就算了,歸根究柢的原因還是,他們大多不理解這些漢字與詞彙本身所代表的意義,更別提造個句子使用了。字詞是表達文章的主要途徑,理解了字詞才能掌握內容。我曾經聽過一個家長跟我說,他覺得在跟孩子一起念書時,跟著漢語拼音他每個漢字都會念啊?可是每次考試的時候,詞語搭配都錯,原因就出在孩子對於字詞的意思,並不能和它代表的實際內容連結在一起。即使會認會讀這個字詞,他也無法根據字詞,做出正確的判斷。例如,「冬天:能穿多少穿多少;夏天:能穿多少穿多少」。如果學習者不了解這兩個「多少」代表的意義,輕則鬧笑話,重則發生嚴重問題也有可能。
其次,了解成語佳句的意義
摘錄、抄寫成語或佳句,是小學到高中,不少老師會採取的做法,這也確實是提高一個人表達與寫作能力的有效方式。只是,對於還不理解、不懂怎麼欣賞好詞好句的學習者而言,摘錄好詞好句會變成無用武之地的抄寫和背誦。我的確看到不少學習會將它用在作文中。只是,很少有人能用得畫龍點睛,更多的情況是,不少初學者摘錄後,根本不會去用,或者用得畫蛇添足。如果一昧地在學習的早期,反覆背誦或抄寫不理解實際意義的成語佳句,感受不到背後的意涵,那麼文章就難免會看起來沒有感情,無法讓讀者產生感同身受的連結了。
最後,怎麼運用成語佳句
對於這個部份,除了可以靠大量的閱讀、更廣泛的閱讀跟不斷地閱讀,讓學習者了解成語佳句如何應用外,準備一些練習也是必要的。
以教「脫穎而出」來說,我會先教A.意思;B.用這個詞語練習造句;C.找出2~3個同義詞及近義詞;D.找的同義詞或近義詞造句。
A. 意思:顯露才能,超越眾人。
B. 造句:
- 他在這次測驗中脫穎而出,名列前茅。
- 你能不能在比賽中脫穎而出?
- 上個禮拜最終的冠軍脫穎而出了。
C. 同義詞及近義詞:
1、嶄露頭角 2、嶄露鋒芒 3、鋒芒畢露 4、獨占鰲頭 5、出類拔萃
D. 用同義詞及近義詞造句:由於他的反應快、點子新,很快就在這個行業中嶄露頭角。
如果家長願意,那麼可以準備一本詞典跟參考資料,每天用上面的方式,跟孩子一起學習三五個成語佳句,我相信進步是指日可待的;而生活中,讓孩子實際認識詞語的樣子,例如:「鳥語花香」,可以讓孩子說說他有沒有在哪裡經歷過「鳥語花香」?聽到鳥語、聞到花香時,跟誰在一起,當時他的感受怎麼樣?如果不曾有過這樣的經驗,那麼盡可能地帶孩子去體驗了解,挖掘他的生命中鳥語花香有關的內容,找得越多,孩子就越明白「鳥語花香」對他的意義,等到最後他說:「哦,原來鳥語花香會發生在那樣的情形下啊!」。這樣一來,不但了解了這個詞語的意義,也明確了生命中的某些想像到底是什麼。
「文章寫得好,大量閱讀不可少;佳句用得好,意義就在生活找。」
持續這樣做,孩子能理解的詞彙量會增加,等到可以用成詞佳句,清楚地描繪出生活中的事件、景象,寫一篇用詞遣句都恰到好處的文章就為期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