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9|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寫鄉愁:台南小吃好療癒(二)

  結束連假密集的熱鬧十月上旬不久,細數回鄉天數不意外地增加,雖然莫名其妙地因急性感染以致我的返鄉之旅搞得像探視醫師敘舊療程(但還是謝謝醫師們沒跟著放連假不然我就抱頭燒了…),總之還算有驚無險地度過,也讓我有繼續書寫台南飲食的餘裕,算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曾無意間和外縣市同學聊到台南人對待小吃的態度,老實說我覺得應該挺多元,自己大概也答不出個所以然,我告訴好友我僅能說出自家的習慣,也許能當作個參考依據,下回再到台南遊玩吃喝時,可能會因我的說法而有不同的體會。接下來是出賣我家餐桌的時刻,我總會暱稱它為〝小吃buffet〞,怎麼說呢?其實沒有固定的菜單,會出現什麼大多依家人的心情喜好採購(忘了說我回鄉就變米蟲,真等我去張羅全家早餓扁〞)。猶記此回印象最深刻的一餐有虱目魚粥、魚丸湯、碗糕、肉丸、蝦仁飯、飯桌仔店家常賣的滷白菜及筍絲,冰箱裡還有雙全紅茶~~ 看得出來在我家小吃不是主食,比較像配菜,家人還是一定煮鍋白飯和炒個青菜,才算得上圓滿豐盛的一餐。   當然,能享受熱熱鬧鬧的餐食也是受益於雙親已退休,較有時間採買自己喜愛的菜色,拼拼湊湊理所當然地構築自家餐桌。記得有回父母轉述,他們不只一次被遊客說「好羨慕你們當地人可以天天吃土魠魚粥/牛肉湯/虱目魚粥…(以下請自行填入當地不同小吃品項)當早餐」,雙親都只能無奈地回答這是退休族才有的福利,想當年還不是在職場上追著打卡鐘過日子,若非自營業者實在很難悠閒地吃早餐呀,千萬別被媒體所塑造的慢活印象給洗腦啦!(註:前篇有提到上下學途中會跟著雙親以小吃解決餐食,當然僅限於時間充裕沒被行程表排滿的日子,不可能是每天日常。)   我想小吃之於台南人一定非常動態,可能也說不出個準,至少在我家就十分生動地演繹上述的運行,愛吃什麼、什麼時候吃?取決於日常的行進(是否有時間)與周遭的配合(附近有賣什麼)。如何日復一日地過日子挺過生活的艱辛大概是尋常百姓的寫照,而台南小吃,我相信是當地生活的根基與慰藉,也是在外遊子的心靈寄託,顯得璀璨閃耀。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來自台南,書寫的動力是鄉愁。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