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9|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智能社會》觀後反思:科技帶來新的契機還是失控人生,操之在有意識的選擇

Netflix上有部《智能社會:進退兩難》的記錄片,內容講述近年社交平台為社會帶來的影響,你看過了嗎?
當看到許多人以震驚來形容,建議大家都應該去看這部影片時,我也忍不住好奇找來看了,不知道是否基於已經有預期的因素,我並沒有同樣深感震撼,只覺得原來科技與我認知的稍微不同罷了。
這部片有一部份以擬人的手法飾演各種社交平台背後的演算法有多麼厲害,電腦可以透過數據精準的了解每個人的喜好和生活模式,且知道要在何時放上能吸引注意的訊息並同時顯示有機會成交的廣告。
過程中會不斷推播測試能讓該用戶久留的內容,當中包含前任情人的新戀情訊息,都會成為促使用戶點開通知的誘餌之一。
甚至請了Google、Facebook等的前任開發者或高階主管,陳述許多他們在企業內部時面對的狀態,以及商業利益為優先考量的社交謀體所帶來的社會危害。
智能社會
智能社會
電腦早已超越想像有自己的生命
整部片對我而言最驚訝的,就屬其中一個反轉我過去認知的資訊,電腦有自己的生命。
雖然演算法的程式架構是人類去創造的,但電腦卻會依據我們設定的目標去找到自己覺得最可行的方式,因此實際上連開發者都不是真的清楚,過程中電腦會如何執行而達成目標。
這讓我立刻聯想到了復仇者聯盟第二集的奧創,鋼鐵人想要創建人工智慧「奧創」維護地球的安全,卻沒想到奧創能自我精進演化,不受控制用它自己的方式去理解,結果推斷出人類才是禍亂的根源,於是想要消滅人類,連創建者鋼鐵人最後都無法掌握它。
這令我恍然大悟,原來復仇者聯盟不是一個天馬行空的故事,而是真實在我們的世界中會上演的情節。
所有我們創建的事物,都有其生命,有其個體性,最終會帶我們去到哪裡不得而知。
我們以為給了個終極目標,事情就會如理想中的路徑向前,但往往因為我們對於目標的狹隘認知,就會產生想像不到的結果。
也許我們每天都在確保生活在控制之中而能安心,然而唯一能讓心安的只有臣服之道,就是去接受所有可能的發生,與失控共處。
帶著恐懼只會陷入另一種抗戰
即使片中並非只是譴責科技帶來的負面影響,也同時說明了科技為我們人類創造的益處,但就像我之前在另篇文章中提過的,基於求存的需求,相較正面訊息,大腦通常傾向於更快速地接收負面事物。
因此,我注意到許多人在分享這部片帶來的省思時,似乎都偏向於以恐懼作為出發點,深怕不知不覺中受社交平台的掌控,於是形成了一股與之對抗的情緒。
對抗是帶著一種「我要戰勝」的心態,意味著害怕失去自我,於此同時恐懼就悄悄駐進心中,有了機會操控我們,也會使我們忘記愛的存在。
如此一來,即使我們戰勝了社交平台的誘惑,但卻會不自覺地落入恐懼的陷阱之中,而需與恐懼抗衡,否則恐懼依然會使我們遠離自我。
有鑑於此,不如把片中所提出的擔憂當成很好的檢視點,當成自我覺察的契機,循線發覺自己行為背後的心態。
例如探討自己為何會想要不斷刷新頁面,確認是否有新的動態進來?也許會發現,自己要藉由看見他人的生活,才能知道自己可以做些什麼,否則會感到迷茫,又或是比較別人生活跟自己不至於差距太大時,才能感到些許安慰,而說服自己壓抑對生活現狀的不滿。
所有背後的動機,都可能成為新的契機,讓我們停下腳步,重新整頓自己,學會滿足自己內在真正的需求。
這其實也會是非常好的機會學習接納自我,而非把焦點放在抗拒自己的狀態。
承認自己容易受到訊息通知而影響手上需要專注的事情,或是花了過多時間瀏覽根本與自己不相干的資訊,亦或是極度需要他人對自己言論或照片的認同按讚。
當我們願意正視會沉迷於社交軟體的自己,才能好好與之共存,把花在抗拒某部份自己的能量,轉而用來好好愛自己與完整自己。
如此一來,愛就有機會進駐內心,建構在愛中重生的自我,為自己做負責任的選擇。
因此,在看完這部影片後,我選擇了關掉Facebook的訊息通知,如此一來就不會被動的接收訊息通知後就直覺地點擊進入,又不自覺得花了更多時間去瀏覽其他內容,而是我有空檔之時再主動地打開軟體使用。
比起如同片中所說的,禁止孩子使用手機或社交軟體,我個人認為,父母先學會如何帶著覺知,有意識的運用科技似乎更為關鍵,畢竟在生活中控制我們的不只是科技,頭腦不斷冒出的小我聲音才是更厲害的佼佼者啊!
我們可以有意識地聚焦於想要獲取的資訊,學會整理並捨棄不再適用的訊息或平台,更重要的是留意自己的使用時間。
事實上,這樣的練習,不只用於資訊的擷取上,更適用於每天生活的各個面向。
若我們能站在更高的緯度拉出意識去觀看自己的行為,一定會更清楚自己的行為模式是被什麼所操控的。
商業模式背後是扭曲的金錢架構
雖然片中不斷強調商業模式是造成現今科技局面的主因,期待政府出手制定相關法律,但事實上,我覺得這只不過是在一個已經失控的金錢遊戲中,誤以為設下更多的規則就能重回軌道。
商業模式的形成,是因為金錢成為了大家追逐的目標,早已遺忘原先金錢只是一種方便交易的媒介,而非我們需要的東西。
目前的金錢機制本身就是一場幻象,但我們深陷其中,很難有機會跳出來看見真相。
是以,比起探討在商業模式下是否要立法讓企業負起社會責任,我更在意如何讓大家去了解金錢的本質。
最後,與其鼓吹大家去看智能社會這部片,倒不如邀請看到這裡的你,一起留意自己每天都被什麼樣的訊息吸引而停不住瀏覽社交平台呢?
又或是為了填補內心哪種需求,使你寧可沉浸在隔空的互動,也不願意好好專注與眼前的人交流呢?
我們每個人每一刻所做的選擇,都決定了是人類創造科技,亦或是科技引領人類,也同時意味著我們會邁向嶄新還是失控的社會。
若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至臉書Winnie。與不完美的私密對話觀看更多訊息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擅長牌卡諮詢,運用心靈牌卡進行潛意識解讀,找出限制性信念,釋放阻礙腳步的思想,轉化成新的可能。 歡迎至Facebook粉絲專業觀看服務內容,搜尋「Winnie。與不完美的私密對話」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