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社會》觀後反思:科技帶來新的契機還是失控人生,操之在有意識的選擇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Netflix上有部《智能社會:進退兩難》的記錄片,內容講述近年社交平台為社會帶來的影響,你看過了嗎?
當看到許多人以震驚來形容,建議大家都應該去看這部影片時,我也忍不住好奇找來看了,不知道是否基於已經有預期的因素,我並沒有同樣深感震撼,只覺得原來科技與我認知的稍微不同罷了。
這部片有一部份以擬人的手法飾演各種社交平台背後的演算法有多麼厲害,電腦可以透過數據精準的了解每個人的喜好和生活模式,且知道要在何時放上能吸引注意的訊息並同時顯示有機會成交的廣告。
過程中會不斷推播測試能讓該用戶久留的內容,當中包含前任情人的新戀情訊息,都會成為促使用戶點開通知的誘餌之一。
甚至請了Google、Facebook等的前任開發者或高階主管,陳述許多他們在企業內部時面對的狀態,以及商業利益為優先考量的社交謀體所帶來的社會危害。
智能社會
電腦早已超越想像有自己的生命
整部片對我而言最驚訝的,就屬其中一個反轉我過去認知的資訊,電腦有自己的生命。
雖然演算法的程式架構是人類去創造的,但電腦卻會依據我們設定的目標去找到自己覺得最可行的方式,因此實際上連開發者都不是真的清楚,過程中電腦會如何執行而達成目標。
這讓我立刻聯想到了復仇者聯盟第二集的奧創,鋼鐵人想要創建人工智慧「奧創」維護地球的安全,卻沒想到奧創能自我精進演化,不受控制用它自己的方式去理解,結果推斷出人類才是禍亂的根源,於是想要消滅人類,連創建者鋼鐵人最後都無法掌握它。
這令我恍然大悟,原來復仇者聯盟不是一個天馬行空的故事,而是真實在我們的世界中會上演的情節。
所有我們創建的事物,都有其生命,有其個體性,最終會帶我們去到哪裡不得而知。
我們以為給了個終極目標,事情就會如理想中的路徑向前,但往往因為我們對於目標的狹隘認知,就會產生想像不到的結果。
也許我們每天都在確保生活在控制之中而能安心,然而唯一能讓心安的只有臣服之道,就是去接受所有可能的發生,與失控共處。
帶著恐懼只會陷入另一種抗戰
即使片中並非只是譴責科技帶來的負面影響,也同時說明了科技為我們人類創造的益處,但就像我之前在另篇文章中提過的,基於求存的需求,相較正面訊息,大腦通常傾向於更快速地接收負面事物。
因此,我注意到許多人在分享這部片帶來的省思時,似乎都偏向於以恐懼作為出發點,深怕不知不覺中受社交平台的掌控,於是形成了一股與之對抗的情緒。
對抗是帶著一種「我要戰勝」的心態,意味著害怕失去自我,於此同時恐懼就悄悄駐進心中,有了機會操控我們,也會使我們忘記愛的存在。
如此一來,即使我們戰勝了社交平台的誘惑,但卻會不自覺地落入恐懼的陷阱之中,而需與恐懼抗衡,否則恐懼依然會使我們遠離自我。
有鑑於此,不如把片中所提出的擔憂當成很好的檢視點,當成自我覺察的契機,循線發覺自己行為背後的心態。
例如探討自己為何會想要不斷刷新頁面,確認是否有新的動態進來?也許會發現,自己要藉由看見他人的生活,才能知道自己可以做些什麼,否則會感到迷茫,又或是比較別人生活跟自己不至於差距太大時,才能感到些許安慰,而說服自己壓抑對生活現狀的不滿。
所有背後的動機,都可能成為新的契機,讓我們停下腳步,重新整頓自己,學會滿足自己內在真正的需求。
這其實也會是非常好的機會學習接納自我,而非把焦點放在抗拒自己的狀態。
承認自己容易受到訊息通知而影響手上需要專注的事情,或是花了過多時間瀏覽根本與自己不相干的資訊,亦或是極度需要他人對自己言論或照片的認同按讚。
當我們願意正視會沉迷於社交軟體的自己,才能好好與之共存,把花在抗拒某部份自己的能量,轉而用來好好愛自己與完整自己。
如此一來,愛就有機會進駐內心,建構在愛中重生的自我,為自己做負責任的選擇。
因此,在看完這部影片後,我選擇了關掉Facebook的訊息通知,如此一來就不會被動的接收訊息通知後就直覺地點擊進入,又不自覺得花了更多時間去瀏覽其他內容,而是我有空檔之時再主動地打開軟體使用。
比起如同片中所說的,禁止孩子使用手機或社交軟體,我個人認為,父母先學會如何帶著覺知,有意識的運用科技似乎更為關鍵,畢竟在生活中控制我們的不只是科技,頭腦不斷冒出的小我聲音才是更厲害的佼佼者啊!
我們可以有意識地聚焦於想要獲取的資訊,學會整理並捨棄不再適用的訊息或平台,更重要的是留意自己的使用時間。
事實上,這樣的練習,不只用於資訊的擷取上,更適用於每天生活的各個面向。
若我們能站在更高的緯度拉出意識去觀看自己的行為,一定會更清楚自己的行為模式是被什麼所操控的。
商業模式背後是扭曲的金錢架構
雖然片中不斷強調商業模式是造成現今科技局面的主因,期待政府出手制定相關法律,但事實上,我覺得這只不過是在一個已經失控的金錢遊戲中,誤以為設下更多的規則就能重回軌道。
商業模式的形成,是因為金錢成為了大家追逐的目標,早已遺忘原先金錢只是一種方便交易的媒介,而非我們需要的東西。
目前的金錢機制本身就是一場幻象,但我們深陷其中,很難有機會跳出來看見真相。
是以,比起探討在商業模式下是否要立法讓企業負起社會責任,我更在意如何讓大家去了解金錢的本質。
最後,與其鼓吹大家去看智能社會這部片,倒不如邀請看到這裡的你,一起留意自己每天都被什麼樣的訊息吸引而停不住瀏覽社交平台呢?
又或是為了填補內心哪種需求,使你寧可沉浸在隔空的互動,也不願意好好專注與眼前的人交流呢?
我們每個人每一刻所做的選擇,都決定了是人類創造科技,亦或是科技引領人類,也同時意味著我們會邁向嶄新還是失控的社會。
若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至臉書Winnie。與不完美的私密對話觀看更多訊息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5會員
35內容數
一個單親媽媽用生命寫下的故事 曾經不斷想要追尋完美,來證明自己值得被愛 直到經歷婚姻危機,才發現不完美是最好的禮物,帶我看見愛一直都在 ❤️FB粉絲專頁❤️ Winnie。與不完美的私密對話 https://www.facebook.com/WinnieWithImPerfec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Winni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相由心生 境隨心轉」,意思是外貌及外在的處境都是會隨著內在的心境轉變而不同的。 過去不是真的理解其深意,只認為是單純在形容,若是心態改變了,臉自然放鬆柔和,看事情的角度也會不同。 近幾年接觸靈性,又從科學的角度去了解許多事物的本質後,才發現佛法博大精深,早已闡明了萬事萬物,一切唯心造。
在牌卡諮詢正式開始收費以前,我開放了些免費的名額給親友。 有個一個十幾年不見的同學來令我印象深刻,因為她依然是我當年認識的她。 「我覺得是一個在病床上等死的人。」抽出某張牌卡後,她這樣說道。 我問:「那與你生活有關聯的是什麼?」 「就是我啊,我覺得自己就是在等死而已。」
如果真的理解這句話,就會明白我們每個人腦中的認知無關乎於正確與否,都只是從過去各種經驗和蒐集的資訊中累積下來對自己個人生存有益的結論。 有鑑於此,站在中立且整體的角度而言,沒有任何人的觀念想法是錯誤的,就只是每個人基於各自經歷而產生的不同罷了。
前兩週與朋友聊天的過程中,發現我們人的腦袋真的好有趣,很擅長跟我們玩把戲,常常被頭腦耍得團團轉而不自知。 對,我也是三不五時受騙上當於頭腦說的話,忽然在某刻覺察時,才驚嘆自己怎麼會如此輕易落入腦袋的陷阱。 討論的開始是起源於朋友對未來的工作發展有些迷惘,對於是否要朝自己夢想中的畫面前進感到不確定
相較四十年前全球平均壽命60歲,現今提高至72歲,你覺得這意味著什麼? 我的第一反應是,代表現在醫療水平提高,人類壽命都可以延長,科技真是進步不少了啊! 之前的思考大概就此結束,不會再細想了。 直到讀了《真確》這本書後,我有了不同的省思。
因為這陣子練習瑜珈又特別不容易,我在內心問了自己:「能始終堅持是因為我熱愛瑜珈嗎?」 其實一瞬間,我竟答不上來,無法肯定的大聲說是,卻也無法搖頭否定。 我的腦袋無法判定這是否就叫做充滿熱情的喜愛,但我的身體卻總是一次次的引領我出現在瑜珈的課堂上。
「相由心生 境隨心轉」,意思是外貌及外在的處境都是會隨著內在的心境轉變而不同的。 過去不是真的理解其深意,只認為是單純在形容,若是心態改變了,臉自然放鬆柔和,看事情的角度也會不同。 近幾年接觸靈性,又從科學的角度去了解許多事物的本質後,才發現佛法博大精深,早已闡明了萬事萬物,一切唯心造。
在牌卡諮詢正式開始收費以前,我開放了些免費的名額給親友。 有個一個十幾年不見的同學來令我印象深刻,因為她依然是我當年認識的她。 「我覺得是一個在病床上等死的人。」抽出某張牌卡後,她這樣說道。 我問:「那與你生活有關聯的是什麼?」 「就是我啊,我覺得自己就是在等死而已。」
如果真的理解這句話,就會明白我們每個人腦中的認知無關乎於正確與否,都只是從過去各種經驗和蒐集的資訊中累積下來對自己個人生存有益的結論。 有鑑於此,站在中立且整體的角度而言,沒有任何人的觀念想法是錯誤的,就只是每個人基於各自經歷而產生的不同罷了。
前兩週與朋友聊天的過程中,發現我們人的腦袋真的好有趣,很擅長跟我們玩把戲,常常被頭腦耍得團團轉而不自知。 對,我也是三不五時受騙上當於頭腦說的話,忽然在某刻覺察時,才驚嘆自己怎麼會如此輕易落入腦袋的陷阱。 討論的開始是起源於朋友對未來的工作發展有些迷惘,對於是否要朝自己夢想中的畫面前進感到不確定
相較四十年前全球平均壽命60歲,現今提高至72歲,你覺得這意味著什麼? 我的第一反應是,代表現在醫療水平提高,人類壽命都可以延長,科技真是進步不少了啊! 之前的思考大概就此結束,不會再細想了。 直到讀了《真確》這本書後,我有了不同的省思。
因為這陣子練習瑜珈又特別不容易,我在內心問了自己:「能始終堅持是因為我熱愛瑜珈嗎?」 其實一瞬間,我竟答不上來,無法肯定的大聲說是,卻也無法搖頭否定。 我的腦袋無法判定這是否就叫做充滿熱情的喜愛,但我的身體卻總是一次次的引領我出現在瑜珈的課堂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自我關注的是預測每種情況的結果,由於它過度專注外在世界,它的感覺完全脫離了99.99%的現實.事實上越是透過我們的感官去定義現實,這樣的現實越會成為我們的法則,因為我們把覺察放在哪裡,哪裡就是我們的現實。所以倘若我們把注意力放在身體和物質世界上,被束縛在特定的線性時間中,那麼這就會成為我們的現實。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大數據所構成的AI,可以極為接近以上所描述的這種人,讓人分不清差異。 但科學證明沒有靈魂存在的目的,並非是要消滅靈魂,而是要讓全體人類達到全身心靈的自由,但只要追求著全人類的普世價值,自由、平等、博愛,只要有科學在的一天,就要證明靈魂不在,科學活著的姿態,就如同第二段所描述的愛。
  最前沿的科技經常背負著更高效率的目標,然而,這是與人的創造與遊戲的本性背道而馳的。我們之所以需要那些工具去幫助我們更有效率地去完成某些事,是為了讓我們能更無效率地去沉浸地體會生命與我們真正熱愛的活動。自動戰鬥與自動巡路的網遊和手遊之荒謬就在於:它明白地展示了自己非遊戲的本性,它是一份痛苦的勞動。
Thumbnail
AI的世界充滿了創新和潛力,涵蓋了許多領域,包括但不限於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電腦視覺和機器人技術。AI對人類社會的影響是複雜而多層面的,既帶來了巨大的機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戰。社會需要在技術發展和倫理規範之間找到平衡,確保AI技術的應用能夠真正造福人類。
Thumbnail
不久前因為 AI 工具大量且快速演進,許多人開始議論起未來將被機器人取代工作的可怕,也許是我涉世未深,又或許是我太過天真,但我從不認為被機器人取代是一件值得擔憂的議題,我反倒認為一個人因失去一份工作而迷失了人生方向,這才是我們該擔心的問題! 科技逐年進步,越來越多書籍、電影開始議論起AI的演進
Thumbnail
人工智慧系統正在慢慢影響我們的生活,並在不同的產業和產品中得到應用。目前使用的系統大多是基於狹義人工智慧。狹義人工智慧與通用人工智慧有很大不同。 狹義人工智慧的創建是為了專注於特定任務,一個例子就是聊天機器人。
Thumbnail
在《科技大歷史(上):不想超級焦慮和迷惘,就要懂科技趨勢的底層邏輯》中,我們深入探討了科技進程對人類社會的深遠影響。了解科技的底層邏輯是降低個人焦慮的關鍵,透過回顧人類與科技的共同歷程,我們得以結合科技與人文思維,洞悉科技如何形塑我們的生活和文明。掌握溝通和人文素養成為在AI時代保持人性的關鍵。
人們總是期盼科技帶來的創新,說到底是人在心理上對於現行做法想要改變,或是挑戰既有威權的心理投射。 千萬別忘了,在ChatGPT與AI的年代,人要能不被取代,創造資料庫中找尋不到觀點以及同理心,凌駕AI產生新價值。
Thumbnail
從去年開始,AI 成為了顯學,無論是投資市場、工作習慣、生活環境,強 AI 已然成為無法分割的一環,我們不難預見,這樣的存在必然會如智慧型手機那般,普及全球,甚至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Thumbnail
對信仰的沉迷,足以影響,甚至限制人的自主意識。原始人類因為對未知的恐懼,進而對能量產生崇拜,接著漸漸演變成信仰,最終條理成宗教。後來總會冒出有足夠聰明的人,能夠反過來利用宗教去控制人的自主意識,那怕是現今的高級知識分子沉迷於邪教的是仍時有所聞。
自我關注的是預測每種情況的結果,由於它過度專注外在世界,它的感覺完全脫離了99.99%的現實.事實上越是透過我們的感官去定義現實,這樣的現實越會成為我們的法則,因為我們把覺察放在哪裡,哪裡就是我們的現實。所以倘若我們把注意力放在身體和物質世界上,被束縛在特定的線性時間中,那麼這就會成為我們的現實。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大數據所構成的AI,可以極為接近以上所描述的這種人,讓人分不清差異。 但科學證明沒有靈魂存在的目的,並非是要消滅靈魂,而是要讓全體人類達到全身心靈的自由,但只要追求著全人類的普世價值,自由、平等、博愛,只要有科學在的一天,就要證明靈魂不在,科學活著的姿態,就如同第二段所描述的愛。
  最前沿的科技經常背負著更高效率的目標,然而,這是與人的創造與遊戲的本性背道而馳的。我們之所以需要那些工具去幫助我們更有效率地去完成某些事,是為了讓我們能更無效率地去沉浸地體會生命與我們真正熱愛的活動。自動戰鬥與自動巡路的網遊和手遊之荒謬就在於:它明白地展示了自己非遊戲的本性,它是一份痛苦的勞動。
Thumbnail
AI的世界充滿了創新和潛力,涵蓋了許多領域,包括但不限於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電腦視覺和機器人技術。AI對人類社會的影響是複雜而多層面的,既帶來了巨大的機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戰。社會需要在技術發展和倫理規範之間找到平衡,確保AI技術的應用能夠真正造福人類。
Thumbnail
不久前因為 AI 工具大量且快速演進,許多人開始議論起未來將被機器人取代工作的可怕,也許是我涉世未深,又或許是我太過天真,但我從不認為被機器人取代是一件值得擔憂的議題,我反倒認為一個人因失去一份工作而迷失了人生方向,這才是我們該擔心的問題! 科技逐年進步,越來越多書籍、電影開始議論起AI的演進
Thumbnail
人工智慧系統正在慢慢影響我們的生活,並在不同的產業和產品中得到應用。目前使用的系統大多是基於狹義人工智慧。狹義人工智慧與通用人工智慧有很大不同。 狹義人工智慧的創建是為了專注於特定任務,一個例子就是聊天機器人。
Thumbnail
在《科技大歷史(上):不想超級焦慮和迷惘,就要懂科技趨勢的底層邏輯》中,我們深入探討了科技進程對人類社會的深遠影響。了解科技的底層邏輯是降低個人焦慮的關鍵,透過回顧人類與科技的共同歷程,我們得以結合科技與人文思維,洞悉科技如何形塑我們的生活和文明。掌握溝通和人文素養成為在AI時代保持人性的關鍵。
人們總是期盼科技帶來的創新,說到底是人在心理上對於現行做法想要改變,或是挑戰既有威權的心理投射。 千萬別忘了,在ChatGPT與AI的年代,人要能不被取代,創造資料庫中找尋不到觀點以及同理心,凌駕AI產生新價值。
Thumbnail
從去年開始,AI 成為了顯學,無論是投資市場、工作習慣、生活環境,強 AI 已然成為無法分割的一環,我們不難預見,這樣的存在必然會如智慧型手機那般,普及全球,甚至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Thumbnail
對信仰的沉迷,足以影響,甚至限制人的自主意識。原始人類因為對未知的恐懼,進而對能量產生崇拜,接著漸漸演變成信仰,最終條理成宗教。後來總會冒出有足夠聰明的人,能夠反過來利用宗教去控制人的自主意識,那怕是現今的高級知識分子沉迷於邪教的是仍時有所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