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以下的素養教育與經驗談:中年級關卡篇(1)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每篇都要再次說明,所有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完全要看:
  1. 個人因素
  2. 社經背景
  3. 對應教材與年齡
沒有百分百適用,也不會有一招行天下的密技,最大差異在於針對個人或是多人數上課。而且不管多好的教材,只要學生本身完全沒有學習的意願,都是沒有用的,這時候就得要換其他方式,不能只看教材與方式。
這篇開始,會提到數學跟自然的諸多概念。加減乘除的問題,在基礎篇已經講完了,之後的多位數計算,基本上的應對雷同。請謹記不要用快速作法教他,更不要覺得練習不重要,程度沒那麼頂尖的學生,數學會好的九成以上都是因為練習足夠,計算速度有練起來。
這跟文理組適性一點關係都沒有,讀文組也不是連加減乘除都爛,絕對絕對不能小學就在想「啊,我家小孩不適合讀理工科」。

建立圖形的認知模型

第一個關卡,是擴充對數學工具的認識,也就是從圖形出發,去學「角度、邊長、形狀」。這邊要先解釋一個觀念,家長不少人忽略了,數學課本的編排是先教學生懂「長、寬、高、角度」,才開始教圖形,這意思很清楚,就是建構一個圖形的認知模型。但小朋友從幼兒園就在認圖形了,怎麼會分不清楚三角形跟四邊形的差異?
所以,家長就忽略了,以至於覺得這應該沒什麼,最終導致中年級學生,數學有肉無骨,學生也以為自己怎麼會連三角形都不懂,就隨便去學。這些人到了國中幾何,就吃盡苦頭,認為天生數學就差,其實大半都是小學階段的認知模型沒學好。
下圖是概念,再次強調不是每個人都適用,這邊說的大致是中段程度左右的學生。圖形沒弄好,大部分是學的很粗糙,用幼兒園聽過的概念糊弄過去,所以定義不清楚。要檢查他是否真懂,請依照下圖一個個檢查,確認他是否懂角度的意思,知道邊長的概念,然後組合起來的角度與邊長(比例),與對應的多邊形關係是什麼。
(可點圖放大)
確認都會了之後,教他特殊形狀,以三角形和四邊形為主,重點放在慢慢懂正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以及四邊形中的正方形、長方形,可以的話認識菱形與梯形。
切記這個階段,不要用平行與垂直的概念去教,他一定不會。用三年級生可以懂的邊長關係、角度關係去解釋,基礎要求是認識這個圖形大概是怎樣。垂直與平行是四年級的課程,若你家小朋友沒有特別厲害,千萬不要超進度。
圖形的認知很重要,這邊要稍微解釋一下,就是小學老師想的跟國中老師想的不大一樣。這並不是說教師不專業,而是訓練養成的問題,各位有印象應該遇過小時候的情況,小一老師說「同學你們幼稚園都學過注音了吧,所以就不教了」,但是幼稚園老師說「注音上小學會重教,輕鬆學吧」,然後就掛了。
這年頭已經不會有這種情況,教師都會依照課綱跟課本內容教授,但就算會照著課本教,真的認知到中小學狀況不大一樣的,數量並沒有那麼多。很多中學新老師的震撼教育,都是發現「同學你怎麼不會這個」。就小學沒學好啊,只能中學重來一次,不然還能怎麼辦。
這種底子沒打好的數量有多少?很多,雖然依照學區會有所不同,但依照筆者經驗,市區至少有個1成,郊區甚至超過5成,就真的是沒學好。
筆者不是批評小學老師不認真,正好相反就是太認真。理由說穿了不難懂,教育不是只有學校,依照現在上課的情況,課程進度到小孩可以跟上的速度,比例大概是一半一半。這些會需要父母協助輔導,或至少盯功課的情況,就跟學區以及父母社經地位有正相關。
也就是說,照道理要教到學生會才能進新進度,一個小學老師如果在到處都安親班、家長都會盯功課的學區,基本上不用擔心。但若不是這樣呢?學生下課玩到爸媽八點回家才寫功課,飯隨便吃澡也還沒洗,東摸一下西摸一下,差不多就九點多要睡覺了。他的課後練習量趨近於零,隔天上課最好會記得老師昨天教的,保證忘得一乾二淨。這種地方,老師要把學生程度帶上來,只有上課留時間給學生寫作業一途,除非校長主任願意扛,找錢給老師放學後留校社團輔導。
家長您若很在乎,但又沒有時間跟著他學習,那麻煩仔細挑會盯功課跟追殺練習卷的安親班,不是放牛吃草的那種。不敢說收費高一定會好,但收費低的絕對不行,這膝蓋想都知道,成本10塊的便當能有多營養健康?,一個月2000的安親班會緊盯你家寶貝功課?

使用工具手動繪圖,為建立觀念打好基礎

廢話說完了,我們來提一下怎樣教這個年紀的學生懂圖形概念。
第一步,繪圖。理想情況,是學會用量角器與直尺後,跟著他要求照規矩繪製出指定的圖形。例如直角三角形怎麼畫?
拜託、拜託,千萬請照順序要求,不要覺得反正圖形最後都會出來,隨便畫都可以。打底的意思是指,基礎要學好,他真的徹底理解圖形的意義,之後怎樣變化都可以隨便,但不是還不會就隨便!
四邊形中的正方、長方形,基本上也是這樣,請要求他把四個角依序用量角器畫出直角,再把線連起來。這步驟的重點是,讓他透過實際動手,慢慢體會到長方形中鄰角和180度,並從這邊去觸類旁通,會順便把其他圖形的相關角度關係都大致看過去。
這樣才能為四年級要教的平行、垂直的觀念打好底子。很多同學上了國中,到畢業都弄不懂平行四邊形,筆者的觀察大概都是連這種基礎「真的都不會」。但你要一個國二、國三生,學小學生一筆一筆繪製圖形?會有這問題的都是應付了事,既不肯回到過去重新練習,又認為自己怎麼可能不懂平行的角度關係。
認知圖形,是小六開始要算多面體的體積基礎,更是國中幾何的根本。許多小六算面積、體積、周長,算到死都會錯的,小學老師應該都可以告訴你「他漏掉了哪一個」。簡單說就是,他永遠會漏看多面體中的某一面,少算一邊、一面、一塊,當然答案不會對。而為何他會漏看,家長常覺得「眼睛這麼大看不到嗎」?
還真的看不到,因為基礎不熟,他在認知圖形的基礎上,就已經習慣快速跳過只看結果,導致對於邊、角的敏銳度不夠,邊角都不熟,後面的面積跟體積會學好,這才見鬼。
這最後就是死背,然後只會背不會用,更不用提解題與應用。記性好的還可以硬背撐到高中,接著就是說「我數學果然不行,只能讀文組」,自卑產生反抗心,大學後學到點專業,就會排斥抗拒一切數學的介入,痛斥這是啥經濟學霸權還是數學霸權。你能想像大學生出來,連統計都看不懂嗎?並不是會算平均就是懂統計,重點是整個心態都歪了。

追蹤小孩進度,每天穩定練習

小學三年級把基礎的邊角關係,依據邊角繪製圖形,建立認知,一切順利的話,理論上應該小四就不會卡住。圖形認知清晰,四下的面積計算就會很穩,要銜接高年級課程應是沒問題。
接著,筆者整理這一小部分,要跟各位家長提醒,上述的圖形認知建立,要橫跨一年半左右,不是你家寶貝上了三年級,馬上要他一個月全部搞定。建議用甘特圖類的工具追小朋友的進度,確認哪邊不會需要補強,拜託安親班或是假日花時間陪他練習。
在小三、小四的數學課中,會逐漸學會長度等定義,務必要讓他懂定義,不能只是「感覺」。畢竟長寬高這類概念,多半幼兒園就會開始講,許多小朋友會不耐煩,覺得「爸爸你好煩,這我早就會了」,若家長無法堅持、不拿出定義一個個讓小朋友體認到「我原來還是沒很懂」,就會讓同學誤以為這很簡單。
筆者建議,有電腦的話,用電腦繪圖把各種圖形依照真實尺寸印出,給初學者一個個量測,學著把量角器、直尺、圓規等等的用法學好。然後用空白紙張,要求小朋友把圖形繪製出來,盯著他一步步確實做好。進入小三之後,平面的圖形請不要再拿一堆玩具給他看,這到後面有立體圖跟分解圖再說,數學要好必須有抽象概念,不能讓小朋友在這年紀,還得什麼都要看到具體的才懂。
繪圖跟認識邊角關係的題目,不建議每天狂出個10幾20題,因為初學者認真畫圖,大概一個就5分鐘,與其一天10張不如每天2張。這時候他應該有其他科的作業,請評估時間,排一個適合的練習量。
重點在,每天、持續、穩定。
不需要一年半載,一個月後就可以明顯看到你家寶貝,有很大的成長(但不是一個月就全部搞定),他自己也會產生自信。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6.0K會員
1.3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立第二戰研所 的其他內容
基礎打好後,進到小三開始直式乘法與除法之前,應該會有各種加法跟進位的部分,筆者的經驗是,這個階段很重視個案。意思是,解題思維與方法就在那,正常的小學老師一定教得好,學生多半遇到的困難是不知道怎麼「理解題目」。
數學難關第一關就是小二的乘法。筆者必須在這邊嚴肅的說,如果這一關掛了,那會一路慘到高中都會放棄數學。但就算通過,運算速度卻太慢,依然會影響到未來。數學不會,的確不是說人生完蛋,只是會嚴重限縮生涯選擇,請家長注意。
「學齡前到低年級的數學基礎」會在這篇告一段落,談完基礎的加減法。如果小朋友基礎運算卡住,明顯進度跟不上,又開始自暴自棄的狀況,該怎麼辦?坦白說,這個時候筆者完全不鼓勵家長採取慢慢來的做法,除非「你時間很多」。
當有基本的數字能力,下一階段的基礎是算術,也就是加減法。如果你家寶貝能力許可,那提早學沒有壞處,但請謹記「適當難度、適量作業」的原則,切勿因為覺得有小小成就,認為乖寶貝是天才、未來的諾貝爾候選,開始超英才教育。
「為何同學到了中學之後,對數理科沒有興趣,也沒有能力面對?」基本上,筆者個人的看法是,從小學開始歪掉,多年經驗下來,發現大概最早從小一開始就歪了。數學的基礎,小學算術沒有打好,就會影響國中的數學運算,連帶自然科也不行。
要逆風說點非常不中聽,甚至政治不正確的話,各位加減聽聽看。筆者在分享經驗與看法前,要先講清楚,以下的狀況都是「統計多數」,不管是自己接觸打聽,還是跟教務與輔導分享統計資訊,筆者不想針對離群值討論,這就跟拿阿扁能上台大,所以三級貧戶都可以上台大一樣的跳躍。
基礎打好後,進到小三開始直式乘法與除法之前,應該會有各種加法跟進位的部分,筆者的經驗是,這個階段很重視個案。意思是,解題思維與方法就在那,正常的小學老師一定教得好,學生多半遇到的困難是不知道怎麼「理解題目」。
數學難關第一關就是小二的乘法。筆者必須在這邊嚴肅的說,如果這一關掛了,那會一路慘到高中都會放棄數學。但就算通過,運算速度卻太慢,依然會影響到未來。數學不會,的確不是說人生完蛋,只是會嚴重限縮生涯選擇,請家長注意。
「學齡前到低年級的數學基礎」會在這篇告一段落,談完基礎的加減法。如果小朋友基礎運算卡住,明顯進度跟不上,又開始自暴自棄的狀況,該怎麼辦?坦白說,這個時候筆者完全不鼓勵家長採取慢慢來的做法,除非「你時間很多」。
當有基本的數字能力,下一階段的基礎是算術,也就是加減法。如果你家寶貝能力許可,那提早學沒有壞處,但請謹記「適當難度、適量作業」的原則,切勿因為覺得有小小成就,認為乖寶貝是天才、未來的諾貝爾候選,開始超英才教育。
「為何同學到了中學之後,對數理科沒有興趣,也沒有能力面對?」基本上,筆者個人的看法是,從小學開始歪掉,多年經驗下來,發現大概最早從小一開始就歪了。數學的基礎,小學算術沒有打好,就會影響國中的數學運算,連帶自然科也不行。
要逆風說點非常不中聽,甚至政治不正確的話,各位加減聽聽看。筆者在分享經驗與看法前,要先講清楚,以下的狀況都是「統計多數」,不管是自己接觸打聽,還是跟教務與輔導分享統計資訊,筆者不想針對離群值討論,這就跟拿阿扁能上台大,所以三級貧戶都可以上台大一樣的跳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你學習任何數學, 都要問這哪個部分是微積分長出來的, 哪個部分是線性代數長出來的。 當然,你需要先把微積分與線性代數學一次, 知道裡面有哪些內容, 接下來學任何新的東西,其實都是微積分跟線性代數。
Thumbnail
深度學習比分數高低更重要。 以國中、小數學來說,我們現在已經拿掉很多內容,如果還沒辦法將單元中的觀念落實並生根,就很難銜接上去。 舉個簡單例子:小學二年級開始學看時鐘,三年級就要弄懂12小時制、24小時制(時間、時刻的差異),四年級學時間的運算;這只要有一個環節不OK,就卡死了。
Thumbnail
有好友問我對「建構式數學」有何看法? 其實,我對傳統式和建構式的教法,沒什麼意見。各有利弊。 我比較在意的是:一定要孩子用「建構式」的做法,否則就拿不到分數。 不是要孩子、家長,別太在意分數、成績這事嗎? 這做法,最多用到小學三年級,還不是得另外學直式、橫式?
國小以致於於國中數學的學習具有連貫性,這裏預計從小一的數學概念開始,從認識 1~10 的數,逐步認識數學的學習。
Thumbnail
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我從來不會告訴他「分數不重要 」相反的,我會提醒他,分數相當重要,不是要他追求滿分,而是我發現太多人「粗心」來包裝不足。對我而言不懂就是不會,那不是粗心。 題目看錯,就代表語文能力仍有待加強,那就是某種能力沒有達標。這不是不能用粗心當藉口就結束的一回合。
Thumbnail
面對數學的困難,許多學生總是會質疑為何要學這門學科。 本文以個人教學經驗,分享了數學在日常生活和未來規劃中的重要性, 並透過真實故事強調數學訓練思考邏輯的價值。 「為甚麼要學數學?以後又用不到。」 這篇文章是一個數學老師的回答。
  也就是說,這個題目最主要要考的東西其實遠遠不是兩個三位數相加那麼簡單。它要測驗的核心其實是「學生是否有辦法把應用題轉譯為算式,並計算出正確答案」。當我們帶著這份思考去重新看那道題目時,我們會發現這個我們成年人沒有看懂的要求,不僅僅是要學生寫出計算過程,更核心的是在確認「解題過程」。
小一 誰比誰高 誰比誰矮 在什麼情況與條件下可以比較 A比B高 B比C高 所以A比C高 語言建構世界,語言建構邏輯(或邏輯建構語言) 前兩年第一次教了小一跟小二。 對課程內容不熟悉。對這階段的兒童心智發展也不熟悉。 算是摸著石頭過河。
Thumbnail
數感是一個非常籠統的詞語,我個人的解讀是對數字的敏感度。計算能力對於數學上得高分是最重要且容易被忽視的;珠心算對於算好數學有幫助,練習計算能力不難,從基本的四則運算開始,慢慢進階到分數、括號或較複雜的題型。記憶力和判斷力在數學學習中也扮演重要的角色。
Thumbnail
新的年段開學,某娃被分在這學期才調校的P師班。 開學沒多久,娃媽看孩子數學作業時赫然發現進度落後,更糟的是娃對該單元理解困難,題目完全誤讀,問了娃才知道娃對於老師上課的講解完全聽不懂。 娃媽自信自個娃得雙親真傳怎可能?遂在班群組提問。一問才知道有不少家長早已經警覺問題。 某媽拿出絕招--在娃書
你學習任何數學, 都要問這哪個部分是微積分長出來的, 哪個部分是線性代數長出來的。 當然,你需要先把微積分與線性代數學一次, 知道裡面有哪些內容, 接下來學任何新的東西,其實都是微積分跟線性代數。
Thumbnail
深度學習比分數高低更重要。 以國中、小數學來說,我們現在已經拿掉很多內容,如果還沒辦法將單元中的觀念落實並生根,就很難銜接上去。 舉個簡單例子:小學二年級開始學看時鐘,三年級就要弄懂12小時制、24小時制(時間、時刻的差異),四年級學時間的運算;這只要有一個環節不OK,就卡死了。
Thumbnail
有好友問我對「建構式數學」有何看法? 其實,我對傳統式和建構式的教法,沒什麼意見。各有利弊。 我比較在意的是:一定要孩子用「建構式」的做法,否則就拿不到分數。 不是要孩子、家長,別太在意分數、成績這事嗎? 這做法,最多用到小學三年級,還不是得另外學直式、橫式?
國小以致於於國中數學的學習具有連貫性,這裏預計從小一的數學概念開始,從認識 1~10 的數,逐步認識數學的學習。
Thumbnail
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我從來不會告訴他「分數不重要 」相反的,我會提醒他,分數相當重要,不是要他追求滿分,而是我發現太多人「粗心」來包裝不足。對我而言不懂就是不會,那不是粗心。 題目看錯,就代表語文能力仍有待加強,那就是某種能力沒有達標。這不是不能用粗心當藉口就結束的一回合。
Thumbnail
面對數學的困難,許多學生總是會質疑為何要學這門學科。 本文以個人教學經驗,分享了數學在日常生活和未來規劃中的重要性, 並透過真實故事強調數學訓練思考邏輯的價值。 「為甚麼要學數學?以後又用不到。」 這篇文章是一個數學老師的回答。
  也就是說,這個題目最主要要考的東西其實遠遠不是兩個三位數相加那麼簡單。它要測驗的核心其實是「學生是否有辦法把應用題轉譯為算式,並計算出正確答案」。當我們帶著這份思考去重新看那道題目時,我們會發現這個我們成年人沒有看懂的要求,不僅僅是要學生寫出計算過程,更核心的是在確認「解題過程」。
小一 誰比誰高 誰比誰矮 在什麼情況與條件下可以比較 A比B高 B比C高 所以A比C高 語言建構世界,語言建構邏輯(或邏輯建構語言) 前兩年第一次教了小一跟小二。 對課程內容不熟悉。對這階段的兒童心智發展也不熟悉。 算是摸著石頭過河。
Thumbnail
數感是一個非常籠統的詞語,我個人的解讀是對數字的敏感度。計算能力對於數學上得高分是最重要且容易被忽視的;珠心算對於算好數學有幫助,練習計算能力不難,從基本的四則運算開始,慢慢進階到分數、括號或較複雜的題型。記憶力和判斷力在數學學習中也扮演重要的角色。
Thumbnail
新的年段開學,某娃被分在這學期才調校的P師班。 開學沒多久,娃媽看孩子數學作業時赫然發現進度落後,更糟的是娃對該單元理解困難,題目完全誤讀,問了娃才知道娃對於老師上課的講解完全聽不懂。 娃媽自信自個娃得雙親真傳怎可能?遂在班群組提問。一問才知道有不少家長早已經警覺問題。 某媽拿出絕招--在娃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