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家的小孩,全世界第一可愛-談如何擺脫比較心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別人家的小孩,  
 全世界第一可愛,  
 我永遠不如別人家的小孩;  
 別人家的小孩,  
 全世界第一可愛,  
 打贏一個,無數個又出來。』 摘自:別人家的小孩

*人比人氣死人,但我真能不比嗎?
  你是否會常常覺得不快樂?當發現自己努力達成某項成就,卻發現有別人已經達成了更高遠的成就;或是你常常覺得自己不管做了與不做,只要跟別人一比,就會覺得自己表現得不夠好、糟透了。

  假如你常常遇到上述的情況,又在其中感到憂鬱跟沮喪而無法自拔。小心!你可能掉入了比較心態的陷阱中。

  比較心態這件事的出現,小則在每天與同學相處,看到別人玩得比自己多,功課比自己好;大則在逢年過節與親戚相聚,發現表哥表姐事業有成,堂弟堂妹考上名校。回頭望望自己,只看到滿滿的不足,看到自己在無力跟痛苦之中,羨慕而忌妒,卻怎麼也跳不出這囹圄。

  「人比人氣死人」這句話人人耳熟能詳,寓意是告訴人們不要總和旁人比較。因為人與人之間真要比較起來,比較不盡,就算一個比贏了,終究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沒有人可以從頭到尾都比贏別人的。

  道理人人懂,但我真能不比嗎?

*比較是一種「自然反應」,是一種社會性跟心理性的天性

  比較無所不在。

  盡管說起來,比較總是帶給我們許多的負面感受,但比較其實是我們的天性,我們看到其他人的第一眼就在比較了。因為人是一種具有社會互動的動物,比較可以幫助我們對遇到的人事物,有更正確的認知,同時決定出應該如何與之應對的作為。

  但比較心態不只是上段提到的,與朋友、親戚比誰過得比較好而已,這更是一種對生活選擇的利弊權衡。

  當一個即將畢業的大四學生,在考慮自己未來究竟要先投入職場,還是先讀研究所進修。在他的腦中,必然會把自己放進與自己相近的同儕群中做比較,同時在腦中布局,假如自己先工作或是先讀研,對自己的未來會產生怎樣的影響?會讓自己所站的社會地位有什麼不同?我能有多少優勢?

  就算我們撇除討論,人與人所獲得之物質報酬的多寡差異,單純就「比贏了」這件事情,其實也有強烈的心因性的回饋,比贏了這件事本身就會給人的內在帶來無比的優越感跟愉悅感。

  神經科學家發現,當兩個受試者在實驗設計的遊戲中成功賺取獎金時,他們的腦神經中的報償迴路反應都會變得活躍,但更重要的是,當其中一個受試者發現自己贏的比另一個受試者多時,他的報酬迴路反應甚至會比原本變得更加的激烈。

*錯誤的比較心態:永遠都看到別人比自己好
  綜上所述,比較本身沒有錯,它甚至可以幫忙人對自己的生活更有掌握,理解自己所在的位子,為自己即將或是已經做出的行為做合理的評估,讓自己在自我的規劃上更具體與長遠,過程中還能有開心的感覺。

  這樣看起來,比較這件事好得很,為什麼會讓人不開心呢?

  心理學教授Keith Payne所提出一個名詞叫做「破梯效應」(Broken Ladder),他以階梯作為社會地位的譬喻,每個人所擁有的收入、教育程度、職業聲望等等的數值,可以用來預測這個人在社會地位的階梯上所在的位子,並且,這樣的位子應該也可以預測該個個人的心理感受(例如:位子越高,幸福感越高、位子越低,幸福感越低)。

  但是Keith Payne卻發現人本身內在的感受,與人實際所擁有的物質價值相關很低,他發現實際處於高階層的人,在自我評估時會把自己放在較低的位子,被客觀評為貧窮的人,卻把自己評在較高階層。

  而且他發現,當人越往富有的階層走時,因為與更多的比自己好的人做比較,反覆地看到自己的「不足」,從而越來越覺得自己所處的位子低下,這種心理上的自我貶抑,甚至會造成身心症狀。

  所以出問題的不是比較,而是錯誤的比較心態。

  通常比較會造成人的壓力,是因為我們只與比我們好的人與自己做比較,社會性的要求,總是要我們好還要更好。結果,我們從比較中總是看到自己的不足,但同時忽略了自己與他人本質的差異。

  這樣脫離現實的比較,就容易給人挫折感,而且,我們又會拿這樣的挫折比較來給予自己評價,從而造成一連串的負面影響。

*停止錯誤的比較:正確認識自我三步驟

  第一步,感覺自己面對比較的情緒:
  面對比較帶來的挫折跟失落時,先問問自己,自己到底感覺到了什麼情緒?試著放掉那些「我應該要達到某某成就!」、「我沒有達到這項成就,我就是個糟糕的人…」等等的想法。

  問問自己想要跟別人一樣好,或是比別人更好的背後,是怎樣的心情,是憤怒、悲傷、害怕,還是愧疚呢?

  問問自己為何跟別人做比較,而且失敗後,就會有這樣的心情冒出來,花一點時間讓自己擁有這些心情,而不用去急著想要改變些什麼。

  第二步,正確的比較:
  當你能接觸自己的心情,而且了解自己的情緒為何而生之後。可以開始試著檢視看看,自己是不是落入了破梯效應中,總是向上比較的謬誤中。

  假如你發現自己確實,一直在反覆的向上比較中感到挫折,不妨向下比較看看。畢竟,向上比較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但只有向下比較,才能夠看到現在已經擁有的能力與基礎。

  而只有同時掌握自己不足跟俱足之處的人,才能踏實地為自己的未來發展有所努力與規劃。

  第三步,寫下自己最重視的事:
  每個人的生命經驗都是獨一無二的,盡管這句話有些老套,但我們都要承認,每個生命的確都有自己不同的點,我們之中唯一的共同點則是,沒有一個生命是完美的。

  所以試著寫下自己最重視的事情,或是價值觀,並且專注的去做、去實行自己的生活,你會發現自己漸漸不在意比較的落差,你會越來越能從容地活著自己的生活,即使是不完美的,但確實充滿生命的能量。


※本文原刊載於實踐大學諮商中心微風尋語電子報第33期
※參考閱讀:破梯效應:社會就是地位的階梯,比較的結果決定處境,我要跟誰比,才有實質效益而非打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消極心理師的人生改裝工程的沙龍
77會員
24內容數
2021/07/14
那時候,我有數次站在我們高中天台的欄杆邊邊往下看,很意外的沒什麼恐懼的感覺,但看著看著會浮出「掉下去一切都結束了呢」的想法。甚至有點嚮往。拉住我的,是我當時養的一隻白底橘斑貓。
Thumbnail
2021/07/14
那時候,我有數次站在我們高中天台的欄杆邊邊往下看,很意外的沒什麼恐懼的感覺,但看著看著會浮出「掉下去一切都結束了呢」的想法。甚至有點嚮往。拉住我的,是我當時養的一隻白底橘斑貓。
Thumbnail
2021/04/01
諮商關係很特殊,不同於世間的其他關係,是一種為了個案而存在的關係,並且是以幫忙個案解決、適應困擾為目的的關係。所以這是一種「有目標」、「有一定期限」、「焦點明確」的關係,假如今天我們把諮商關係的界限跟平常的親友、工作、愛情關係搞混,就會浮現出幾個要思考的問題。  
Thumbnail
2021/04/01
諮商關係很特殊,不同於世間的其他關係,是一種為了個案而存在的關係,並且是以幫忙個案解決、適應困擾為目的的關係。所以這是一種「有目標」、「有一定期限」、「焦點明確」的關係,假如今天我們把諮商關係的界限跟平常的親友、工作、愛情關係搞混,就會浮現出幾個要思考的問題。  
Thumbnail
2021/03/24
現在資訊跟社交場合的發達,不管是去夜店玩、用交友軟體,可能會讓人跟人進入到性接觸的時間變短、變容易,加上性騷擾、性侵害的案例不斷,因此現在不斷加強「積極同意」的觀念宣導。但是,不是有積極同意就可以為所欲為,而是應該隨著關係的發展,走到有性接觸前,仍不可以忘記要「取得積極同意」!
Thumbnail
2021/03/24
現在資訊跟社交場合的發達,不管是去夜店玩、用交友軟體,可能會讓人跟人進入到性接觸的時間變短、變容易,加上性騷擾、性侵害的案例不斷,因此現在不斷加強「積極同意」的觀念宣導。但是,不是有積極同意就可以為所欲為,而是應該隨著關係的發展,走到有性接觸前,仍不可以忘記要「取得積極同意」!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你曾經有過覺得自己不如人的感覺嗎? 是否厭倦了比較過後的那種無助和沮喪呢? 這篇文章將教你3個擊退「比較癌」的方法
Thumbnail
你曾經有過覺得自己不如人的感覺嗎? 是否厭倦了比較過後的那種無助和沮喪呢? 這篇文章將教你3個擊退「比較癌」的方法
Thumbnail
沒有比較沒有傷害,但會比較的人,人生才會滿足與幸福。
Thumbnail
沒有比較沒有傷害,但會比較的人,人生才會滿足與幸福。
Thumbnail
在你成長的路上,會一不小心就出現「比較」心態嗎? 愛比較的背後,或許訴說的只是你對現況的不滿、你對更好未來的渴望、你對嚮往生活的期待,只是當「別人有、你還沒有」的心態出現時,就會更多了一層「嫉妒」的情緒在裡面,如果又加上「他憑什麼」的不平衡心態時,讓單純的「嚮往、渴望」多了更多複雜的情緒在裡面
Thumbnail
在你成長的路上,會一不小心就出現「比較」心態嗎? 愛比較的背後,或許訴說的只是你對現況的不滿、你對更好未來的渴望、你對嚮往生活的期待,只是當「別人有、你還沒有」的心態出現時,就會更多了一層「嫉妒」的情緒在裡面,如果又加上「他憑什麼」的不平衡心態時,讓單純的「嚮往、渴望」多了更多複雜的情緒在裡面
Thumbnail
作者在心理社區Discord上參與了這個話題,突然間有了想法,就寫下跟大家分享。
Thumbnail
作者在心理社區Discord上參與了這個話題,突然間有了想法,就寫下跟大家分享。
Thumbnail
為什麼不需要比較 很多研究顯示,使用社交媒體所造成的憂鬱,遠高於快樂。這當中有極高比例來自於「比較」心理。 身為人好像很難不比較。但我們仔細去想,「比較」通往的一定是死路。因為,不論外貌、財富、能力......,永遠有比我們更勝一籌的人,困在比較之中,每個人都是輸家,沒有贏家。
Thumbnail
為什麼不需要比較 很多研究顯示,使用社交媒體所造成的憂鬱,遠高於快樂。這當中有極高比例來自於「比較」心理。 身為人好像很難不比較。但我們仔細去想,「比較」通往的一定是死路。因為,不論外貌、財富、能力......,永遠有比我們更勝一籌的人,困在比較之中,每個人都是輸家,沒有贏家。
Thumbnail
這社會總充斥著許多比較,從社群媒體、大眾心態還有家庭與同儕間,也就是社群中的社會期待,而每個社群都有其定向指南,舉例來說就讀某科系就得找該科系相關工作,或是成為一位功成名就的人;或是應該擁有什麼(外在物質)才是厲害又新潮。這些總總都告訴著我們,在還沒抵達終點之前「永遠都還不夠,要再更多更好!」
Thumbnail
這社會總充斥著許多比較,從社群媒體、大眾心態還有家庭與同儕間,也就是社群中的社會期待,而每個社群都有其定向指南,舉例來說就讀某科系就得找該科系相關工作,或是成為一位功成名就的人;或是應該擁有什麼(外在物質)才是厲害又新潮。這些總總都告訴著我們,在還沒抵達終點之前「永遠都還不夠,要再更多更好!」
Thumbnail
原因和「社會比較」幾個關鍵概念有關。 1. 首先,我們逃脫不了「社會比較」。 2. 第二個關鍵概念是,「社會比較」有「向上」與「向下」兩種方向。 3. 第三個關鍵概念是,我們可能因為「社會比較緣故,太想要贏,也因此會想要作幣,想挖敵人的牆角,甚至為了打敗對手而做一些瘋狂的事。
Thumbnail
原因和「社會比較」幾個關鍵概念有關。 1. 首先,我們逃脫不了「社會比較」。 2. 第二個關鍵概念是,「社會比較」有「向上」與「向下」兩種方向。 3. 第三個關鍵概念是,我們可能因為「社會比較緣故,太想要贏,也因此會想要作幣,想挖敵人的牆角,甚至為了打敗對手而做一些瘋狂的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