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8|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老師,我為什麼要學這個?

前兩個禮拜幫國中生準備段考時,有個在班上吊車尾的孩子問我這個問題。他認為少子化的關係,以後的工作隨便找都有,何況現階段國中讀的各科裡的知識,能運用到未來裡的寥寥無幾,既然是這樣,為什麼現在還要讀這些冷冰冰的知識?
我簡單的用選擇和被選擇的比喻告訴他,若想要找到自己心裡滿意,也能滿足生活所需花費的工作,就要有能選擇的實力,就連去當建築工人,老闆也會選擇身體健康,年輕力壯的工人,萬一有天工作時發生意外受傷,或是老了之後沒有人要雇用,那就會失去選擇的權利,被社會給遺棄。
然而我明白這樣的言論只能暫時讓他信服,乖乖的準備考試,但時間一久又會失去動力和熱情,我開始回想自己在求學階段的時候也沒少抱怨過讀書的無用和苦悶,當時沒有一個大人能夠說出一套理論使我信服,頂多是以改善家境的理由迫使我暫且放下滿腦的疑問用功讀書。但我心裡一直明白,若人只會傻傻地做別人要求的事,那麼即使書讀得再多,學校考的再好,日子也不會過得比能夠獨立思考的人還要自在。
台灣的教育環境或許已經很健全,卻依然沒有足夠的解說讓孩子能夠明白自己為何要學習,只不過是大人更新一套又一套的課綱,在死讀書和活用知識上微乎其微的轉變讓世世代代的台灣人依舊無法從學習中獲得滿足和快樂。我想這也是為什麼多數人一進入職場之後就停止學習,在他們的心中或許會認為,自己拚了命的讀書不外乎就是要擠進待遇好企業,一但達到自己的目的之後,『學習』就逐漸會被遺忘,彷彿沒有利用價值的工具,被丟在儲藏室的角落佈滿蜘蛛絲。
我曾是個一邊抗拒學習一邊學習的憤青,聽起來很矛盾對吧?但確實是如此。上國文課老師開始講解平仄,談論句子是使用何種修飾法時我就會開始陷入夢鄉,但每當閱讀課外文選,或是老師額外選購的古文選集,總能讓我擁有滿滿的熱忱一口氣將整本讀完,甚至不須老師交代,就會自己寫出對作者撰文的解讀和自我理解。
而在上歷史課時沒有一次醒著的我經常被老師揶揄是周公的得意門生,但我靠著對歷史的熱愛自我學習,並會在網路上搜尋各種歷史人物的有趣軼聞,沒有一次歷史考試被我搞砸過。但當我遇上數學、理化等想不出原因,又不明白為何而學的科目時,抗拒學習的心影響了成績,不論怎麼補習始終都是在及格邊緣,整個求學生涯我都為了這兩個學科所苦惱著,我心裡明白自己不是不會,而是不願意學,因為我沒有說服自己學習這兩個學科的理由,所以到頭來,我大學考砸了,也不願再重考,只能隨便選擇一所偏避的國立大學去完成這個義務。
對,說到重點了,對大部分的孩子來說,學習恐怕只是義務,而父母師長應該也很常說出:「好好學習視作學生的義務」這句話吧!然而這樣的教育方式只會抹煞了教育的意義,學習本身是件很快樂的事,因為學習,得到知識,會讓心靈獲得滿足,好奇心是每個人類都有的,也因人類有好奇心才能和世間萬物有所區別。幼時學習我們只為成功進入名校,青年時學習也只為出社會後能順利進入職場,而壯年若還願意學習的人多半也是為了能夠賺到更多錢和成就,然而當萬事皆滿足後,學習本身難道就沒有意思了嗎?
世界在哪裡結束? 你好奇過嗎? 有人回復過你嗎?
這兩年在教育現場,我才發現學習是為了使心靈不乾涸,不為名利的學習更為珍貴,知名作家劉墉曾說過:「治學的工具像是一把鑰匙,可以用來開啟更多知識的寶庫」,或許我們用錯方式在教育孩子如何學習,又沒有足夠的耐心去解釋一切,所以反而讓那些勇於問為什麼的孩子最終也失去了好奇心,不再熱衷學習。所以我默默告訴自己,一定不讓孩子們生硬的去死記那些知識,而是盡我所能的用最生動的語言,最觸及人心的故事來引導他們,讓他們在學習本身找到樂趣,而不是只在意眼前的那些成績,或是為了一個遙不可及的「前途」迷迷糊糊的讀書。
至於如何把學習變的精采有趣,就是老師我應該努力學習的技巧了,這讓我在閱讀每本書,觀看每個訪談影片或是戲劇時都變的好有熱忱,從中吸取的知識和道理都能運用在自己和學生的身上,難怪以前的老師們總說:「最用功讀書的人永遠是老師,不是學生!」。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