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物權,竟然能幫助戒奶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pic credit to Sharon McCutcheon
先前腦媽有發過兩篇與奶嘴相關的文章,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先複習一下:《什麼時候該給寶貝吸吮或戒安撫奶嘴呢?》與《「戒奶嘴儀式」反而讓孩子情緒更大?》。
牙科醫師建議在2歲到2.5歲之前要戒掉奶嘴,其中的問題包括奶嘴會妨礙牙齒的發展並會增加蛀牙的可能性。不過,大約20個月左右的孩子開始建立 #強烈的自主權 與物權觀念。這時的孩子開始有「我」這個代名詞的觀念,接著就會開始常說「#我的我的我的!」所以在這個時期,要從孩子身上拿走任何他認為屬於他的物品就變得更難了!
但腦媽發現,如果花點巧思,反而讓孩子更容易戒奶嘴喔!
不過還是需要長遠佈局一下:
1. #教導孩子收玩具的習慣:孩子可以走的時候(我們家是還在爬的時候),就要訓練孩子把東西收好,讓他知道每個東西的位置,而且如果你亂放、找不到,自己就需要承擔某些後果(譬如:晚一點媽咪才會幫忙找、或是可能不見)
2. #白天不吃奶嘴:可以在想戒奶嘴前半年開始早上不給寶貝奶嘴,通常早上的奶嘴比較好戒。
3. #晚上睡熟後把奶嘴拔除:這部分的說明可以見舊文《什麼時候該給寶貝吸吮或戒安撫奶嘴呢?
4. 建立「#保護」的觀念:大約快2歲,物權觀很重時,要讓寶貝知道他是物品的主人,他需要保護他的物品。這個觀念很重要,因為他也需要保護自己的身體,如果碰到危險,也需要尋求父母或老師的保護。
5. #夜間安撫物品替換公式
戒奶嘴前:
奶嘴(舊)+被子(舊)
白天不吃奶嘴後:
奶嘴(舊)+被子(舊)+小玩具(新)
戒奶嘴:
被子(舊)+小玩具(中)+ 寶貝著迷的物品(新)
接著到了想戒奶嘴的時期,我們就來個 #出遊 吧!那天,我帶腦寶回娘家,在「比較不熟悉的」環境下還是要有奶嘴的庇護才睡得著,但回家時就要「不小心」將奶嘴留在娘家。
回家的當天晚上,腦寶一如往常在床上找奶嘴。
:啊啊呢?(啊啊是他給奶嘴的暱稱)
👩:腦寶,我們昨天是不是有帶啊啊到阿嬤家?
👶:嗯嗯。
👩:我們放在阿嬤家了,啊啊沒有回家。
👶:(一臉快哭的樣子)
👩:(抱腦寶)我們昨天帶去阿嬤家,可是腦寶回家的時候是不是忘記帶他回家了?
👶:(愧疚點點頭,又快哭的樣子)
👩:媽媽抱抱,沒有關係,啊啊在阿嬤家,阿嬤會保護他。啊啊也很想腦寶,可是他會很努力讓自己在阿嬤家也能好好睡覺,這樣腦寶才不會擔心,對不對?
👶:(還是有點難過的點頭)
👩:那你是不是也不希望讓啊啊擔心?
👶:嗯嗯。
👩:那你今天開始要好好睡覺,啊啊才不會擔心你,啊啊也會覺得腦寶好勇敢。而且你在家有被被、車車還有把拔馬麻陪你。還有……這個(打開新的車車枕頭),想不想要?
👶:(燦笑點頭)
腦寶超愛車車,所以他就開心的帶著車車、穿著車車睡衣、躺在新的車車枕頭上,然後在床上打滾了一下才睡著(戒奶嘴後,腦寶入眠時間的確拉長了20分鐘,不過這就是必經的小過程,把麻就要多擔待一些惹)。
#整個引導的公式 就是:
1. 你沒有收好奶嘴,所以要自己承擔後果喔
2. 安慰孩子,不責怪他
3. 奶嘴也很想你,可是他有能力自己照顧自己,讓孩子不要替奶嘴擔心。(#畢竟奶嘴已經是他的朋友了
4. 那你能不能做到讓奶嘴不擔心你呢?
5. 替換安撫物品(但仍保持舊的安撫物)
整個過程腦寶沒有哭,雖然有點小難過。隔一天,腦寶又再問啊啊,但他卻自問自答說「啊啊阿嬤家,腦寶有車車」然後他就有動力自己睡覺了,後來腦寶就再也沒有提到奶嘴了!
這種方式還有另一個好處:很多戒奶嘴的方式都是父母起頭的(如:父母拿走奶嘴、剪掉奶嘴),所以孩子不能吸奶嘴的時候就會 #怪罪 父母,然後就容易對父母生氣。利用這個方式,父母就不用杯黑鍋了,嘿嘿!!
用對方法,戒奶嘴可以很 #無痛,而且也能讓孩子學會替自己 #負責,這也是 #長大 的一種表現喔~

▌關於大腦媽媽 ▌

我是個媽媽,也是兒童認知心理學科學家。
目前為紐西蘭奧克蘭大學心理學博士生,主要研究對象為五歲以下的嬰幼兒的 #親子互動關係#情緒發展#語言學習#人機互動#AI研究。曾於澳洲Marcs Institute for Brain and Development的寶寶研究室(Baby Lab)擔任交換研究人員,研究寶寶大腦的聽覺與語言發展。畢業於認知神經科學所、視覺藝術研究所,對藝術治療、創作、幼兒玩具設計都略懂略懂啦!
🔔 追蹤臉書,更快讀到新文喔!https://www.facebook.com/brainymamaedu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0會員
5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大腦媽媽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關於醫生建議何時戒奶嘴,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什麼時候該給寶貝吸吮或戒安撫奶嘴呢?》有提過,大家可以複習一下,總之膩,腦寶到了戒奶嘴的時間,我們為了讓這個過程不會太痛苦
通常下午3點多並不是托嬰中心電訪的時間,但老師突然打電話想要和我聊聊。 老師:腦寶媽媽,你有發現腦寶最近哪裡不對勁嗎? 腦媽:嗯……沒有欸。 老師:老師有發現欸,最近腦寶變得很愛尖叫,請問媽咪有發現嗎?
記得有一次腦寶用左手拿湯匙吃飯,立刻被爺爺大聲喝止「怎麼用左手吃飯?」 腦媽立刻護航「為什麼不可以用左手吃飯?他能吃就好了!」 . 很多老人家都有迷思,認為右撇子才是正常的,甚至腦媽這輩或上一輩的人,都因為左手做事而被要求改正。
腦寶即將兩歲了,許多兩歲的叛逆期徵兆已經一個一個顯露出來了這個時間點的孩子,常被形容為「貓狗都嫌」,也常讓爸媽們傷透腦筋。這個時間點的孩子最常見的特徵包括: 容易突然暴怒或大哭。
兒童發展實驗中最著名的其中之一就是「棉花糖實驗」了!1972年史丹佛大學的心理學教授Walter Mischel邀請4-6歲的小朋友進入一間房間
腦媽上一篇提到兩種不同的戒尿布方法(複習請往這邊→《原來有這麼多不同的戒尿布方法,到底哪種比較有科學根據呢?》),接著我們再看看其他方法,讓各位把麻能選擇最適合你們家的戒尿布方法!
關於醫生建議何時戒奶嘴,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什麼時候該給寶貝吸吮或戒安撫奶嘴呢?》有提過,大家可以複習一下,總之膩,腦寶到了戒奶嘴的時間,我們為了讓這個過程不會太痛苦
通常下午3點多並不是托嬰中心電訪的時間,但老師突然打電話想要和我聊聊。 老師:腦寶媽媽,你有發現腦寶最近哪裡不對勁嗎? 腦媽:嗯……沒有欸。 老師:老師有發現欸,最近腦寶變得很愛尖叫,請問媽咪有發現嗎?
記得有一次腦寶用左手拿湯匙吃飯,立刻被爺爺大聲喝止「怎麼用左手吃飯?」 腦媽立刻護航「為什麼不可以用左手吃飯?他能吃就好了!」 . 很多老人家都有迷思,認為右撇子才是正常的,甚至腦媽這輩或上一輩的人,都因為左手做事而被要求改正。
腦寶即將兩歲了,許多兩歲的叛逆期徵兆已經一個一個顯露出來了這個時間點的孩子,常被形容為「貓狗都嫌」,也常讓爸媽們傷透腦筋。這個時間點的孩子最常見的特徵包括: 容易突然暴怒或大哭。
兒童發展實驗中最著名的其中之一就是「棉花糖實驗」了!1972年史丹佛大學的心理學教授Walter Mischel邀請4-6歲的小朋友進入一間房間
腦媽上一篇提到兩種不同的戒尿布方法(複習請往這邊→《原來有這麼多不同的戒尿布方法,到底哪種比較有科學根據呢?》),接著我們再看看其他方法,讓各位把麻能選擇最適合你們家的戒尿布方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學生提出疑問:在文章中時常提到,除了用嘴呼吸之外。口腔肌肉的訓練匱乏也是致使各種顎骨生長問題的元兇之一,那我們該如何補足現代飲食所缺失的嘴部肌肉訓練?文中有說到張嘴呼吸會使人產生長臉症候群,並且壓縮到口腔空間,可作者卻沒有說明這個症候群產生的過程。
Thumbnail
新手家長在面對各種問題時,期待得到即時有效的答案,但也許所有答案都在孩子身上。從親餵的吸吮習慣到睡眠訓練,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質,每個家長也有自己的底線和需求。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體悟和成長。
Thumbnail
分享了孩子戒奶嘴後難以入睡的情況,以及她開始要求坐著陪她睡的原因。在文章中作者探討了孩子對陪伴的需求與情感依附的關係。
Thumbnail
相信很多爸爸媽媽都希望孩子可以不要天天用藥,病就自己會好;其實歐醫師也希望無需天天刷牙、使用牙線,牙齒就會健康一輩子不蛀牙(大誤)。在氣喘病患的治療過程中,最常見的第二個問題就是:「我/孩子什麼時候可以停藥?」進修課程中,講師用了一個很傳神的比喻,歐醫師來跟大家分享。
Thumbnail
當大家在過著母親節,我居然在回憶牙齒,思緒隨意飄蕩,音樂斷斷續續,只喜歡音符在心里随意的後空翻。 人体的設計很奇妙,小孩需要牙齒咀嚼食物,但要像大人般能夠很好的照顧口腔衛生,是需要時間學習的。很多小小孩即時天天被逼著刷牙,方法不對,不夠認真,牙齒還是黃黃的。所以上天先給了乳牙,在每個小孩6歲或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嬰幼兒牙齒保健的10個重點,包括刷牙頻率、氟錠補充、飲食習慣等。同時強調長時間鼻塞和吸奶嘴使用對於孩子的臉型和牙齒位置的影響,並提供了處理這些問題的方法。
眼界決定孩子的世界 前言 對幼童來說不存在怕不怕?難不難?要不要等問題,有這些問題的是他的父母或者照顧他的人。而且,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照書教或者照網養,其實就是自我設限,把自己心智關閉起來,只看到或聽到自己認同的內容。例如,幼童喝奶,初當父親時,只知幼童須定時餵食,每四個小時要餵奶一次。休假回
Thumbnail
從月子中心回到家中,照顧小鵝的開始困難重重,尤其是在選擇奶嘴頭上面。這篇文章整理了幾個奶嘴頭的小知識,讓父母們更容易做出適合寶寶的選擇。
Thumbnail
恭喜我的兄弟終於有個娃兒,那天孩子聽到陌生人(就是我)的聲音從夢中醒來,媽媽很順手的抱起孩子... 孩子哇哇哭著,媽媽:「我在幫他戒奶嘴癮!!」我興奮:「太酷了,孩子成為個體(離開母體)40天就會對奶嘴成癮喔?」媽媽:「....(敘說著故事)...
Thumbnail
三五歲的小朋友要戒掉奶嘴,爸爸媽媽和老師都是無所不用其極,想了許多招數才讓孩子成功戒除。想想,小朋友從出生到三歲五歲,用奶嘴安撫的日子才短短五年,要戒除就已經很不容易,更何況大人長年以來的種種習性,習性一旦養成就難斷,未來的人生都會受到習性的控制,身不由己。 想要有清淨的生活,就要斷除使我們不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學生提出疑問:在文章中時常提到,除了用嘴呼吸之外。口腔肌肉的訓練匱乏也是致使各種顎骨生長問題的元兇之一,那我們該如何補足現代飲食所缺失的嘴部肌肉訓練?文中有說到張嘴呼吸會使人產生長臉症候群,並且壓縮到口腔空間,可作者卻沒有說明這個症候群產生的過程。
Thumbnail
新手家長在面對各種問題時,期待得到即時有效的答案,但也許所有答案都在孩子身上。從親餵的吸吮習慣到睡眠訓練,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質,每個家長也有自己的底線和需求。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體悟和成長。
Thumbnail
分享了孩子戒奶嘴後難以入睡的情況,以及她開始要求坐著陪她睡的原因。在文章中作者探討了孩子對陪伴的需求與情感依附的關係。
Thumbnail
相信很多爸爸媽媽都希望孩子可以不要天天用藥,病就自己會好;其實歐醫師也希望無需天天刷牙、使用牙線,牙齒就會健康一輩子不蛀牙(大誤)。在氣喘病患的治療過程中,最常見的第二個問題就是:「我/孩子什麼時候可以停藥?」進修課程中,講師用了一個很傳神的比喻,歐醫師來跟大家分享。
Thumbnail
當大家在過著母親節,我居然在回憶牙齒,思緒隨意飄蕩,音樂斷斷續續,只喜歡音符在心里随意的後空翻。 人体的設計很奇妙,小孩需要牙齒咀嚼食物,但要像大人般能夠很好的照顧口腔衛生,是需要時間學習的。很多小小孩即時天天被逼著刷牙,方法不對,不夠認真,牙齒還是黃黃的。所以上天先給了乳牙,在每個小孩6歲或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嬰幼兒牙齒保健的10個重點,包括刷牙頻率、氟錠補充、飲食習慣等。同時強調長時間鼻塞和吸奶嘴使用對於孩子的臉型和牙齒位置的影響,並提供了處理這些問題的方法。
眼界決定孩子的世界 前言 對幼童來說不存在怕不怕?難不難?要不要等問題,有這些問題的是他的父母或者照顧他的人。而且,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照書教或者照網養,其實就是自我設限,把自己心智關閉起來,只看到或聽到自己認同的內容。例如,幼童喝奶,初當父親時,只知幼童須定時餵食,每四個小時要餵奶一次。休假回
Thumbnail
從月子中心回到家中,照顧小鵝的開始困難重重,尤其是在選擇奶嘴頭上面。這篇文章整理了幾個奶嘴頭的小知識,讓父母們更容易做出適合寶寶的選擇。
Thumbnail
恭喜我的兄弟終於有個娃兒,那天孩子聽到陌生人(就是我)的聲音從夢中醒來,媽媽很順手的抱起孩子... 孩子哇哇哭著,媽媽:「我在幫他戒奶嘴癮!!」我興奮:「太酷了,孩子成為個體(離開母體)40天就會對奶嘴成癮喔?」媽媽:「....(敘說著故事)...
Thumbnail
三五歲的小朋友要戒掉奶嘴,爸爸媽媽和老師都是無所不用其極,想了許多招數才讓孩子成功戒除。想想,小朋友從出生到三歲五歲,用奶嘴安撫的日子才短短五年,要戒除就已經很不容易,更何況大人長年以來的種種習性,習性一旦養成就難斷,未來的人生都會受到習性的控制,身不由己。 想要有清淨的生活,就要斷除使我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