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第一次的叛逆期:2歲

2020/11/25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unsplash: Alexander Dummer
腦寶即將兩歲了,許多兩歲的叛逆期徵兆已經一個一個顯露出來了這個時間點的孩子,常被形容為「貓狗都嫌」,也常讓爸媽們傷透腦筋。這個時間點的孩子最常見的特徵包括: #容易突然暴怒或大哭
這時期的孩子 #情緒調節 尚未成熟,仍需要透過大人的指引,不過卻不像2歲以前這麼容易讓大人控制(?!)了。因為2歲時,孩子發展出強烈的 #自主權,尤其是身體有更好的控制,但心智卻尚未發展出「原來你和我會有不同的地方」,所以孩子往往會認為「我有的想法,全世界都與我一樣,你怎麼會不懂?」加上,孩子的 #語言能力 還無法完全表達,所以一急之下,就容易大哭大鬧!
既然孩子的「#同理心」還沒發展成熟,那爸媽們就需要多包涵了,但腦媽還是希望爸媽的 #心理健康,也不希望爸媽強忍到內傷,所以提供一些小撇步希望能幫助父母渡過這個難關喔~
1. #寶寶手語
在腦媽先前的文章中,有提到寶寶手語的好處(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連結)大約在8個月左右就可以先教小朋友簡單又常用的手語(譬如:喝奶、肚子餓、還要、等一下……)。等到兩歲時,你就會發現寶寶手語能有效幫孩子表達自己。當孩子口語能力還趕不上想要的事情時,就會開始大哭,然後情緒激動起來,就沒有人聽得懂了,但如果寶貝還會有另一種熟悉的語言,那他就多一種溝通管道。
2. #讓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
很多育兒專家都有說到,遇到孩子大哭大鬧時,一定要「#同理」他的感受,譬如說:「我知道你很難過/生氣,那我們一起……(做某件事)」。
理解小孩、站在小孩的角度想事情,是非常強大的支持,也能讓孩子情緒變穩定。但是,首先你 #要先知道孩子的情緒是什麼。如果孩子明明是難過,你卻說「我知道你很生氣」,孩子也會覺得這不是真的理解。所以,我們需要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
大約一歲時,我們可以做「#表情卡」,嬰幼兒最常遇到的情緒為 #開心#難過#生氣#害怕,然後教孩子認識這些情緒(譬如,開心會哈哈哈、難過會想哭哭,或是利用 #繪本 的情境讓孩子瞭解這些情緒的意思)。
大約在1歲半時,孩子就能 #指認情緒(意思是,當父母問「哪個是開心?」孩子會指出對應的卡片,或是當父母問「你今天心情如何?」孩子會指出相對應的卡片),雖然孩子不見得每次都能指認正確,但父母可以從中引導。(這樣的訓練有延伸的好處,如果你的孩子剛好在保姆或托嬰中心照顧,就能透過指認的方式瞭解托嬰的狀況)
到了快兩歲時,遇到大哭大鬧時,我會先抱抱腦寶說:「你不要急,慢慢說,媽咪聽得懂,你可以先跟我說你現在時難過還是生氣嗎?」有次腦寶還跟我說:「很生氣!」,真的讓我印象深刻。
3. #同理孩子
如同前面說的,孩子無法同理別人,那父母就做同理的角色。雖然很多時候,我也不知道腦寶在想什麼,我們可能也無法完全同理,但至少做父母的……我們要「裝」一下。
記得我上面怎麼和腦寶說的話嗎?我說「慢慢說,#媽咪能聽得懂」而不是說「你一直哭,我聽不懂」。
在我們的實驗室裡,我們刻意讓媽媽和18-24個月的小孩分開在不同空間,但是能透過銀幕看到彼此,通常孩子會開始表現 #不安、想找媽媽,然後八成的媽媽都會說:「寶貝,媽咪在這啊,你看得到我嗎?」但寶貝還是哭了。
但當媽媽換成:「寶貝,沒關係,我看得到你,你很好喔,我們一起玩吧!」寶貝就穩定了。
中間的差別就是,父母要去同理孩子的情境,他當然看得到你,但孩子卻不知道媽咪看不看得到他。
這個時期的孩子,不瞭解為什麼大人不理解他,又太急著想溝通,所以才會又哭又鬧,只要我們提供孩子 #安全又容易#表達管道,再加上大人多一點的 #耐心#理解,孩子就會穩定下來囉 :)

▌關於大腦媽媽 ▌

(兒童認知心理學科學家 + 媽媽)的綜合體
畢業於認知神經科學所、視覺藝術研究所,並修習藝術治療、創作、幼兒玩具設計與研究。曾於澳洲Marcs Institute for Brain and Development的寶寶研究室(Baby Lab)擔任交換研究人員,研究寶寶大腦的聽覺與語言發展。目前為紐西蘭奧克蘭大學早期學習實驗室(Early Learning Lab, Auckland)博士生,主要研究幼兒的情緒發展。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大腦媽媽
大腦媽媽
我是大腦媽媽,喜歡研究人腦,請和我一起探究小朋友和老公的奇怪大腦吧! 畢業於認知神經科學所,曾至澳洲Marcs Institute Baby Lab擔任研究人員,曾修習藝術治療、幼兒玩具創作,目前於紐西蘭攻讀發展心理學博班。 {不定期更新紐西蘭生活&博班生活秘笈}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