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菜鳥與老鳥的輪迴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剛進社會時,總能聽見上一個世代的人用某種標籤貼在這一個世代身上,而這種輪迴,似乎是週而復始的無盡循環。
每到畢業季節前後,也就是求職旺季,各種所謂的「人力專業顧問」就又會出來對各個新世代與當今職場給些評論與建議。總而言之,永遠就是職場上的老鳥覺得菜鳥不耐操、玻璃心且不受控。然後隨著一屆又一屆的菜鳥也慢慢成了老鳥,則是換成這一批老鳥繼續用類似的方式評論著下一個世代的菜鳥們。
前幾天跟友人一起聊到這個話題,當自己對新世代的年輕人的工作態度與方式做了評價時,後來也覺得自己似乎也落入了這一樣的圈套。
起因是一場腦力激盪的過程中的觀察與一些所謂的「即時通訊app」上的對話剖析,深感年輕人們對工作的看待方式確實跟老鳥的出發點有不小的差距。年輕人覺得工作只是生活的特定一個部分,所以神聖不可侵犯,千萬不要在下班時間打擾我最好!這一點站在管理者的立場來看,如果屬於規律式的業務節奏,那完全是沒有問題的。甚至自己也覺得若是這種規律型態的話,那確實是沒有必要在工作時間之外還透過各種方式詢問著工作相關事宜,否則這樣沒完沒了的狀態,的確不合適。
但自從自己轉為非固定式的上下班工作開始,也已經歷時近十年了,需要很高度的自我約束與控制力,才不至於最終被惰性給帶往安逸的深淵,一路軟爛下去。不僅僅是對自己的自我要求外,也在陸續幾次創業之中,對團隊的要求也會隨著時代的推進與行業的屬性差異而作各種適性化調整。
例如之前在做演出活動領域,那麼每一位進團隊者在面試時,自己都會再三強調且說明清楚這是一個外界看似光鮮亮麗,但其實工作時間非常不固定的工作內容樣貌。因為演出活動的發生,絕大多數都是發生在一般正常規律之外的休息時段,才符合一般受眾的作息,因此需要早就做好心理準備與覺悟,在接到活動項目之時,週末與休假日基本上就是奉獻給工作了。
由於都在面試之時解釋清楚,加上團隊逐步成形過程中篩選留下者,基本上也都是已經完全認同這種工作方式,所以在新進伙伴的日常工作節奏之上,就會越來越快能進到同樣的節奏。相對的,如果不能認同這樣工作狀態者,90%就會在面試後自己知難而退,剩餘10%則是進團隊沒多久也會自己離開。
這就是團隊的文化形成的一部分。
相對的另一種則是新媒體的領域,這方面的小伙伴則是在面試之時會說要能應對每天至少一篇圖文文章的出文,且發文章前要過兩次審稿、每一篇文章的標題要自己琢磨三則,讓全部負責媒體的團隊一起投票決定用哪一則。
另外,因為操作的是屬於娛樂媒體,經常會有臨時爆點的發生,所以還需要能儘量保持時時 online,一旦有特殊事件發生,就要馬上來跟進這個事件並且搭上時事創造自己的熱度與被需要的感覺。
這一塊領域相對起來難度就比較高,很多年輕小伙伴事實上是耐不住性子的,即使進來這個團隊開始作之後,也經常一段時間後發現自己把頭髮都抓掉了但就是跟不上什麼話題。因此在多次進進出出人員流動之後,自己也跟這部門的小 leader 慢慢總結出一些能幫助新手抓到節奏的規律與指導原則,讓小 leader 可以慢慢帶著新伙伴逐步適應。
另外有一塊算是最要追即時性的則是在演出活動現場抓著手機一直紀錄演出的過程亮點,把這些值得被報導的要點一個又一個記錄下來後,在演出一結束之後,2個小時內把一篇快報用圖文並茂的方式給整理出來,並且馬上發送在新媒體帳號中。
經常看到小伙伴最終整場觀眾都散場了,工作人員在撤除設備道具時,他們還坐在地上抱著電腦一直全力奮戰,然後快速取得內文與標題的確認後發送。有時候甚至是在活動後的慶功宴現場,他們坐在餐桌上但雙手雙眼都全神貫注在趕稿。
所以那天略有感慨,但這也是個不容易的結果。畢竟要能認同這樣的精神,且願意投入這樣的時間精神,其實如果不是有個足夠強的號召力,要不然最簡單粗暴的就是拿薪水直接砸到讓人心甘情願。但這社會的氛圍與大環境使然,這樣的困境還是很難被很好的解決。
於是看到外面很多年輕人離開傳統的企業、公司、團隊,自己跟幾位志同道合的朋友自己開類似「工作室」的方式來作這樣的業務。然後在經歷真正的生存挑戰之後,最終發現,原來之前看似不合理的要求與規範,都是不得已的妥協。
畢竟,創業最重要的就是:時間、人力、資本。除非三者妥妥當當的備好,否則就是在這三者缺一甚至缺二的狀態下用某種犧牲來達成目標。可惜年輕就是該有一定的自負,但有些沒考量清楚者,往往被這樣的自負搞到自己得在外面繞一大圈,才算是真正汲取了教訓成為「老鳥」。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6會員
81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Jerom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某日協助處理著小事情時,跟母親有一句沒一句的聊著天,說著說著講到了「死亡」的話題。 這是一個打從我們來到這世界就繞不開的話題。生老病死都是如此。當我們迎接著新生命的喜悅、討論著勞退保險制度、爭論著健康保險費率之時,這都是生老病死的一個部分,而死亡的話題傳統中較為避諱,卻也逐漸在近年來慢慢成為大家願
最近肩膀「卡卡怪怪」的,持續了數週。 隨著年紀漸長,身體的復原能力與耐受力應該也跟著在遞減。畢竟不是那個毛頭小伙子般的青少年,對於橫衝直撞根本沒什麼在在意的,反正淤青了也就是痛個幾天,自己就會好起來,完全沒在擔心。 接著就是一連串的奇遇,這在這文中有寫到過程:(https://matters.new
前言: 過去我們付費購買唱片,無論是黑膠唱盤、磁帶(卡帶)、CD、MD(有人記得他嗎?)......等,都讓大眾很直覺知道這是一種真實的「購買」感受。接著進入 MP3 時代,盜版猖獗,Apple 推出 iTunes 後,算是很大程度的「普及」(不是創新)了把實際購買實物的方式轉移成線上虛擬購買,然後
母親利用閒暇時間,自行報名了休閒輕鬆的日語課程。 報名費用低廉,老師大老遠從其他區域通勤來上課,基本上也不算是能靠此謀利。每週一次的上課頻率,也是很輕鬆。上課中大多都是透過一些演歌之類的老歌,尤其是早期許多被改編過成為中文曲目者,更是主要選擇對象。 可惜因為疫情的關係,為了避免群聚產生感染的風險,
回台灣後,很多沒有時效緊迫性的事情,都會想著用「體驗」的心情去慢慢嘗試。 如同到銀行開戶這件事情,不知道大家還記得上次去到銀行的分行裡面坐下來,開個戶是什麼時候嗎?回想自己從十多年前到成都後,真正進銀行辦業務的頻率,在網路快速普及並且進入所有人生活後,幾乎是無限趨近於零。因為所有日常需要的個人金融
很多事情,我們都知易行難,因為外界誘惑太多,且每個誘惑似乎都是經過縝密的算計後,往每個人的弱點直接轟過去,叫人難以招架。 例如2021年過了一週多,相信很多人都在「回顧」2020或是「計劃」2021的過程中,而每年這時候,都是無盡的後悔與懊惱,但似乎總是無奈。畢竟...... 「工作就這麼忙了,我
某日協助處理著小事情時,跟母親有一句沒一句的聊著天,說著說著講到了「死亡」的話題。 這是一個打從我們來到這世界就繞不開的話題。生老病死都是如此。當我們迎接著新生命的喜悅、討論著勞退保險制度、爭論著健康保險費率之時,這都是生老病死的一個部分,而死亡的話題傳統中較為避諱,卻也逐漸在近年來慢慢成為大家願
最近肩膀「卡卡怪怪」的,持續了數週。 隨著年紀漸長,身體的復原能力與耐受力應該也跟著在遞減。畢竟不是那個毛頭小伙子般的青少年,對於橫衝直撞根本沒什麼在在意的,反正淤青了也就是痛個幾天,自己就會好起來,完全沒在擔心。 接著就是一連串的奇遇,這在這文中有寫到過程:(https://matters.new
前言: 過去我們付費購買唱片,無論是黑膠唱盤、磁帶(卡帶)、CD、MD(有人記得他嗎?)......等,都讓大眾很直覺知道這是一種真實的「購買」感受。接著進入 MP3 時代,盜版猖獗,Apple 推出 iTunes 後,算是很大程度的「普及」(不是創新)了把實際購買實物的方式轉移成線上虛擬購買,然後
母親利用閒暇時間,自行報名了休閒輕鬆的日語課程。 報名費用低廉,老師大老遠從其他區域通勤來上課,基本上也不算是能靠此謀利。每週一次的上課頻率,也是很輕鬆。上課中大多都是透過一些演歌之類的老歌,尤其是早期許多被改編過成為中文曲目者,更是主要選擇對象。 可惜因為疫情的關係,為了避免群聚產生感染的風險,
回台灣後,很多沒有時效緊迫性的事情,都會想著用「體驗」的心情去慢慢嘗試。 如同到銀行開戶這件事情,不知道大家還記得上次去到銀行的分行裡面坐下來,開個戶是什麼時候嗎?回想自己從十多年前到成都後,真正進銀行辦業務的頻率,在網路快速普及並且進入所有人生活後,幾乎是無限趨近於零。因為所有日常需要的個人金融
很多事情,我們都知易行難,因為外界誘惑太多,且每個誘惑似乎都是經過縝密的算計後,往每個人的弱點直接轟過去,叫人難以招架。 例如2021年過了一週多,相信很多人都在「回顧」2020或是「計劃」2021的過程中,而每年這時候,都是無盡的後悔與懊惱,但似乎總是無奈。畢竟...... 「工作就這麼忙了,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當你在職場上待久了,不知不覺就會變成所謂的「資深」員工,資深的不只是你工作上的技能,更是你的年紀,請讓自己「多工」,讓自己「好用」,才能在「花團錦簇」的員工池中存活下來。
Thumbnail
當資深員工的能力似乎跟不上公司的發展時,理應重新定位他們的角色。鼓勵他們持續學習新技能,並與年輕員工合作以促進知識傳承和激發新的創意。肯定他們的貢獻,並提供彈性安排的工作,可以提升資深員工的自信並為公司帶來價值。
最近看到些年輕的新進同事工作的態度,只能說時代不同了。 相較我這一批進來的人,訓練嚴謹紮實,且態度好有責任感,現在來的新人並不想多學,除了學完基本該學的以外,空下的時間就是玩手機和摸魚;我和另一個同事聊起,她也覺得年輕一代的人確實很多都是如此。 以前我們那時當新人時,空檔還會主動去問資深老鳥是否
Thumbnail
在科技發達背景下成長的「新世代」逐漸步入社會,舊有的職場觀念逐漸不符合新世代的追求,他們到底想要什麼?這種情況展現了什麼?「爛草莓」真的爛嗎? 近幾年,新世代管理議題已成為企業間的熱門話題,各行各業缺工的情況日漸嚴重,大企業都在爭取10%的人才,中小企業也出現「加薪搶人」的現象,甚至加薪也搶不到!
Thumbnail
面對新世代員工的價值觀和工作態度不同,管理者需要更具彈性及創新的管理策略。提供學習機會、鼓勵創新,設立明確目標幫助員工實現自我成長;同時,通過彈性工作時間、遠程辦公、健康福利等措施,幫助員工實現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Thumbnail
隨著戰後嬰兒潮一代逐漸走向退休,對工作熱愛的長者與年輕人的創新思維共同合作,尋找社會共識是當前的重要議題。臺灣積極推動老中青世代融合,但仍面臨溝通障礙等問題。建議透過教育和培訓促進瞭解與溝通。此外,共讀活動如'金色職涯煉金術'和'我的野蠻同事'可以為退休者和年輕人提供實用建議。
Thumbnail
職場競爭激烈,如何選擇適合的跳槽頻率,以及如何規劃不同階段的職涯,都是現代職場人必須要面對的議題。本文提供了從剛出社會到職場成熟期的不同階段,對於跳槽的建議,並以自身經驗分享如何協助求職者進行職涯規劃。有興趣的讀者可到Serene的IG互動交流,或透過郵件進行職涯諮詢。
Thumbnail
其實當然都知道,現在社會強調多元共融、也強調要表達自己的權益,但職場畢竟還是職場,是一個封閉的小社會,還有各個企業屬於自己的職場文化。 但在這個世代所培育出來的年輕人,早已不是過去那種的苦幹實幹型,懂得強調自己的聲音及主張,不僅企業在因應不同聲音,同時也在調整新的相處模式。但,有些基礎的職場素養,
Thumbnail
職場發展,對於現況推廣 早期屬於yt、網紅,現在屬於小網紅,到現在變成媒體、文字工作者,只因為很多人想要敲碗專業知識,形成有這種領域的大學或者環境很吃香。 現在來說,對於職場變化來說,週期不穩定 以前電子新貴時,大概二十年,直到換到服務業只有六到十年,現在 網紅,則是疫情到現在,然後推廣成細節
Thumbnail
本文分享瞭如何從應屆生進軍職場的關鍵之處,以及在職場中取得成功的一些建議。
Thumbnail
當你在職場上待久了,不知不覺就會變成所謂的「資深」員工,資深的不只是你工作上的技能,更是你的年紀,請讓自己「多工」,讓自己「好用」,才能在「花團錦簇」的員工池中存活下來。
Thumbnail
當資深員工的能力似乎跟不上公司的發展時,理應重新定位他們的角色。鼓勵他們持續學習新技能,並與年輕員工合作以促進知識傳承和激發新的創意。肯定他們的貢獻,並提供彈性安排的工作,可以提升資深員工的自信並為公司帶來價值。
最近看到些年輕的新進同事工作的態度,只能說時代不同了。 相較我這一批進來的人,訓練嚴謹紮實,且態度好有責任感,現在來的新人並不想多學,除了學完基本該學的以外,空下的時間就是玩手機和摸魚;我和另一個同事聊起,她也覺得年輕一代的人確實很多都是如此。 以前我們那時當新人時,空檔還會主動去問資深老鳥是否
Thumbnail
在科技發達背景下成長的「新世代」逐漸步入社會,舊有的職場觀念逐漸不符合新世代的追求,他們到底想要什麼?這種情況展現了什麼?「爛草莓」真的爛嗎? 近幾年,新世代管理議題已成為企業間的熱門話題,各行各業缺工的情況日漸嚴重,大企業都在爭取10%的人才,中小企業也出現「加薪搶人」的現象,甚至加薪也搶不到!
Thumbnail
面對新世代員工的價值觀和工作態度不同,管理者需要更具彈性及創新的管理策略。提供學習機會、鼓勵創新,設立明確目標幫助員工實現自我成長;同時,通過彈性工作時間、遠程辦公、健康福利等措施,幫助員工實現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Thumbnail
隨著戰後嬰兒潮一代逐漸走向退休,對工作熱愛的長者與年輕人的創新思維共同合作,尋找社會共識是當前的重要議題。臺灣積極推動老中青世代融合,但仍面臨溝通障礙等問題。建議透過教育和培訓促進瞭解與溝通。此外,共讀活動如'金色職涯煉金術'和'我的野蠻同事'可以為退休者和年輕人提供實用建議。
Thumbnail
職場競爭激烈,如何選擇適合的跳槽頻率,以及如何規劃不同階段的職涯,都是現代職場人必須要面對的議題。本文提供了從剛出社會到職場成熟期的不同階段,對於跳槽的建議,並以自身經驗分享如何協助求職者進行職涯規劃。有興趣的讀者可到Serene的IG互動交流,或透過郵件進行職涯諮詢。
Thumbnail
其實當然都知道,現在社會強調多元共融、也強調要表達自己的權益,但職場畢竟還是職場,是一個封閉的小社會,還有各個企業屬於自己的職場文化。 但在這個世代所培育出來的年輕人,早已不是過去那種的苦幹實幹型,懂得強調自己的聲音及主張,不僅企業在因應不同聲音,同時也在調整新的相處模式。但,有些基礎的職場素養,
Thumbnail
職場發展,對於現況推廣 早期屬於yt、網紅,現在屬於小網紅,到現在變成媒體、文字工作者,只因為很多人想要敲碗專業知識,形成有這種領域的大學或者環境很吃香。 現在來說,對於職場變化來說,週期不穩定 以前電子新貴時,大概二十年,直到換到服務業只有六到十年,現在 網紅,則是疫情到現在,然後推廣成細節
Thumbnail
本文分享瞭如何從應屆生進軍職場的關鍵之處,以及在職場中取得成功的一些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