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6|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那些菜鳥與老鳥的輪迴

剛進社會時,總能聽見上一個世代的人用某種標籤貼在這一個世代身上,而這種輪迴,似乎是週而復始的無盡循環。
每到畢業季節前後,也就是求職旺季,各種所謂的「人力專業顧問」就又會出來對各個新世代與當今職場給些評論與建議。總而言之,永遠就是職場上的老鳥覺得菜鳥不耐操、玻璃心且不受控。然後隨著一屆又一屆的菜鳥也慢慢成了老鳥,則是換成這一批老鳥繼續用類似的方式評論著下一個世代的菜鳥們。
前幾天跟友人一起聊到這個話題,當自己對新世代的年輕人的工作態度與方式做了評價時,後來也覺得自己似乎也落入了這一樣的圈套。
起因是一場腦力激盪的過程中的觀察與一些所謂的「即時通訊app」上的對話剖析,深感年輕人們對工作的看待方式確實跟老鳥的出發點有不小的差距。年輕人覺得工作只是生活的特定一個部分,所以神聖不可侵犯,千萬不要在下班時間打擾我最好!這一點站在管理者的立場來看,如果屬於規律式的業務節奏,那完全是沒有問題的。甚至自己也覺得若是這種規律型態的話,那確實是沒有必要在工作時間之外還透過各種方式詢問著工作相關事宜,否則這樣沒完沒了的狀態,的確不合適。
但自從自己轉為非固定式的上下班工作開始,也已經歷時近十年了,需要很高度的自我約束與控制力,才不至於最終被惰性給帶往安逸的深淵,一路軟爛下去。不僅僅是對自己的自我要求外,也在陸續幾次創業之中,對團隊的要求也會隨著時代的推進與行業的屬性差異而作各種適性化調整。
例如之前在做演出活動領域,那麼每一位進團隊者在面試時,自己都會再三強調且說明清楚這是一個外界看似光鮮亮麗,但其實工作時間非常不固定的工作內容樣貌。因為演出活動的發生,絕大多數都是發生在一般正常規律之外的休息時段,才符合一般受眾的作息,因此需要早就做好心理準備與覺悟,在接到活動項目之時,週末與休假日基本上就是奉獻給工作了。
由於都在面試之時解釋清楚,加上團隊逐步成形過程中篩選留下者,基本上也都是已經完全認同這種工作方式,所以在新進伙伴的日常工作節奏之上,就會越來越快能進到同樣的節奏。相對的,如果不能認同這樣工作狀態者,90%就會在面試後自己知難而退,剩餘10%則是進團隊沒多久也會自己離開。
這就是團隊的文化形成的一部分。
相對的另一種則是新媒體的領域,這方面的小伙伴則是在面試之時會說要能應對每天至少一篇圖文文章的出文,且發文章前要過兩次審稿、每一篇文章的標題要自己琢磨三則,讓全部負責媒體的團隊一起投票決定用哪一則。
另外,因為操作的是屬於娛樂媒體,經常會有臨時爆點的發生,所以還需要能儘量保持時時 online,一旦有特殊事件發生,就要馬上來跟進這個事件並且搭上時事創造自己的熱度與被需要的感覺。
這一塊領域相對起來難度就比較高,很多年輕小伙伴事實上是耐不住性子的,即使進來這個團隊開始作之後,也經常一段時間後發現自己把頭髮都抓掉了但就是跟不上什麼話題。因此在多次進進出出人員流動之後,自己也跟這部門的小 leader 慢慢總結出一些能幫助新手抓到節奏的規律與指導原則,讓小 leader 可以慢慢帶著新伙伴逐步適應。
另外有一塊算是最要追即時性的則是在演出活動現場抓著手機一直紀錄演出的過程亮點,把這些值得被報導的要點一個又一個記錄下來後,在演出一結束之後,2個小時內把一篇快報用圖文並茂的方式給整理出來,並且馬上發送在新媒體帳號中。
經常看到小伙伴最終整場觀眾都散場了,工作人員在撤除設備道具時,他們還坐在地上抱著電腦一直全力奮戰,然後快速取得內文與標題的確認後發送。有時候甚至是在活動後的慶功宴現場,他們坐在餐桌上但雙手雙眼都全神貫注在趕稿。
所以那天略有感慨,但這也是個不容易的結果。畢竟要能認同這樣的精神,且願意投入這樣的時間精神,其實如果不是有個足夠強的號召力,要不然最簡單粗暴的就是拿薪水直接砸到讓人心甘情願。但這社會的氛圍與大環境使然,這樣的困境還是很難被很好的解決。
於是看到外面很多年輕人離開傳統的企業、公司、團隊,自己跟幾位志同道合的朋友自己開類似「工作室」的方式來作這樣的業務。然後在經歷真正的生存挑戰之後,最終發現,原來之前看似不合理的要求與規範,都是不得已的妥協。
畢竟,創業最重要的就是:時間、人力、資本。除非三者妥妥當當的備好,否則就是在這三者缺一甚至缺二的狀態下用某種犧牲來達成目標。可惜年輕就是該有一定的自負,但有些沒考量清楚者,往往被這樣的自負搞到自己得在外面繞一大圈,才算是真正汲取了教訓成為「老鳥」。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