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務週誌》什麼?禁止進入!香草園整地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農務週誌》是梅居農場的勤耕札記,為您紀實報導在山林田間的種種農事,捕捉現時農場動態,讓食用與耕作不再有距離。
  梅居農場的香草園入口最近都插了《整地中請勿進入》的牌子,看起來似乎要大肆整頓的樣子。Yami本著探險的精神,拿著相機要來偷窺一下,香草園給農務部「修理」得怎麼樣了!
圓底、方底、弧形底的玻璃瓶
  來到香草園,最令人震撼的是堆成小山丘的玻璃瓶,雷萌德告訴Yami這些都是酒瓶哦!非常的環保,拿來做田園造景是最合適的!有個名詞叫作「循環經濟」,循環經濟相信只有放錯地方的資源,沒有真正的廢棄物,進而解決經濟發展與環境衝擊的矛盾。
  所以梅居也利用工業或民生用品的廢棄物「酒瓶」,把這些別人認為的廢棄物,作為造景美美的裝飾物,比起會腐爛的木樁,酒瓶的確達到永續的概念。
  Yami像偵探一般,仔細地把每個出現在香草園的物件記錄下來。來看看梅居農場的香草園,整地到底還會需要什麼東西呢?
扁空心磚
木棧板
沙包
  首先是空心磚,這個空心磚比一般我們看到的尺寸還要扁一點,到底是會用在哪裡呢?再來是木棧板,這就更沒頭緒了。周圍堆了滿滿的沙包,裡面都是土和粗糠,看起來是要覆土用的。很難想像,組合起來之後會變成什麼樣呢!
鐵畚箕
  赫然發現施工到一半的現場,Yami開心地想:「被我發現犯案凶器了吧!」看來這就是農務部用來整地的工具,一般來說大家比較熟知的是竹畚箕,用來去穀殼或挑運肥料,沒想到也有塑膠和鐵製的畚箕。
  接著Yami看到腳下有很漂亮的酒瓶,看起來很高級呢!Yami又開始想這裏面裝的是什麼酒呢?用來裝飾有點奢侈呢!
  地上出現了一條原本沒有的道路,看來就是用扁地磚鋪的。Yami沿著這條新的道路走,還發現有很多其他新的路。感覺之後整頓好的香草園,遊客可以盡興地遊覽每個角落哦!
玻璃瓶砌成雙心畦
  最後來到了,其中一處已經施工完畢的地方。這是農務部和在農場裡教授槌染等DIY體驗的美術老師一起合作的圖案,剛開始農務部想要打造出一些特殊圖案,但不管怎麼排就是不像,只好出動美術老師幫忙修正圖案。沒想到完工的效果真的很棒呢!
  雷萌德透露香草園還會出現一些動物和地形相關的圖案,請旅客可以拭目以待!
avatar-img
6會員
1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梅居農場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趁著雨後天晴,我們拿著一盤盤萵苣苗、刈菜苗和櫛瓜苗下到有機農法區,薑黃先生指著翻好土、撒上稻殼的畦示意苗要種在這兩條畦上,薑黃先生一一述說著萵苣的品種,有紅裙、火焰和鹿角,除了鹿角是50棵,其他都是90棵,他一邊說一邊用兩手比六作量尺,每隔30公分就挖一個洞,把小萵苣
  看起來很好吃,對不對?今天的呷菜食驗所所長休假,但每個呷菜食驗員都是能手巧匠,所長非常放心地讓食驗員拿了梅居自家生產的砂糖橘來做食驗。到底今天要做什麼呢?沒錯,就是橘子蛋糕!   想不到這個古早味蛋糕,還可以變成橘子口味,真是特別!所長雖然不在,但他特地開放食驗所內部......
   1、2月為草山柑橘的季節,在陽明山上的我們,自然要為六十年前也是柑橘園的梅居做點事情。 裡面還加了素火腿呦!   呷菜食驗所所長用農場的砂糖橘打汁,取代煮飯的內鍋水,加入鹽巴和胡椒,變成了柑橘飯!食驗員試吃之後反應有苦味,一些喜歡微鹹微甜的苦味的食驗員覺得很......
  小寒十二月,陽明山上的溫度比平地更冷了一些,陰雨時節正適合烤火了。烘豆新道具剛到手,我們就立即把玩起來。     所有的工具都準備齊全,同樣還是得試試上回的陶鍋炒豆,知道火候控制是成敗的關鍵後,我們這次特別找了紅外線溫度計來做幫手! 測量鍋子側邊、鍋子底部和咖啡豆溫度都不同哦!
太陽晴,好心情,拋豆揚起銀皮 大家都知道咖啡需要經過烘焙才能喝,但是家裡沒有烘焙機要怎麼自烘豆子呢?咖啡其實就很像堅果類的花生和糖炒栗子一樣,是可以用炒的加熱變成熟豆哦! 我們使用的炒焙工具是陶鍋和木鏟,可利用好控制火勢的卡斯爐替代炭火。這次我們使用的實驗炒豆是來自哥倫比亞
  本週的《呷菜食驗所》實驗的料理是香蕉巧克烤餅,有香蕉、85%純度巧克力、水餃皮。梅居的呷菜食驗所所長靈機一動,用水餃皮替代一般pizza的麵皮,試吃結果怎麼樣呢?   每個人嘗到內餡都眼睛為之一亮,「嗯!」、「好特別!」、「好好吃!」、「不會太甜!」、「香蕉和巧克
  趁著雨後天晴,我們拿著一盤盤萵苣苗、刈菜苗和櫛瓜苗下到有機農法區,薑黃先生指著翻好土、撒上稻殼的畦示意苗要種在這兩條畦上,薑黃先生一一述說著萵苣的品種,有紅裙、火焰和鹿角,除了鹿角是50棵,其他都是90棵,他一邊說一邊用兩手比六作量尺,每隔30公分就挖一個洞,把小萵苣
  看起來很好吃,對不對?今天的呷菜食驗所所長休假,但每個呷菜食驗員都是能手巧匠,所長非常放心地讓食驗員拿了梅居自家生產的砂糖橘來做食驗。到底今天要做什麼呢?沒錯,就是橘子蛋糕!   想不到這個古早味蛋糕,還可以變成橘子口味,真是特別!所長雖然不在,但他特地開放食驗所內部......
   1、2月為草山柑橘的季節,在陽明山上的我們,自然要為六十年前也是柑橘園的梅居做點事情。 裡面還加了素火腿呦!   呷菜食驗所所長用農場的砂糖橘打汁,取代煮飯的內鍋水,加入鹽巴和胡椒,變成了柑橘飯!食驗員試吃之後反應有苦味,一些喜歡微鹹微甜的苦味的食驗員覺得很......
  小寒十二月,陽明山上的溫度比平地更冷了一些,陰雨時節正適合烤火了。烘豆新道具剛到手,我們就立即把玩起來。     所有的工具都準備齊全,同樣還是得試試上回的陶鍋炒豆,知道火候控制是成敗的關鍵後,我們這次特別找了紅外線溫度計來做幫手! 測量鍋子側邊、鍋子底部和咖啡豆溫度都不同哦!
太陽晴,好心情,拋豆揚起銀皮 大家都知道咖啡需要經過烘焙才能喝,但是家裡沒有烘焙機要怎麼自烘豆子呢?咖啡其實就很像堅果類的花生和糖炒栗子一樣,是可以用炒的加熱變成熟豆哦! 我們使用的炒焙工具是陶鍋和木鏟,可利用好控制火勢的卡斯爐替代炭火。這次我們使用的實驗炒豆是來自哥倫比亞
  本週的《呷菜食驗所》實驗的料理是香蕉巧克烤餅,有香蕉、85%純度巧克力、水餃皮。梅居的呷菜食驗所所長靈機一動,用水餃皮替代一般pizza的麵皮,試吃結果怎麼樣呢?   每個人嘗到內餡都眼睛為之一亮,「嗯!」、「好特別!」、「好好吃!」、「不會太甜!」、「香蕉和巧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農曆十一月初一~十一月初八)今年中秋節時,阿媽說:如果有看到月亮就會是好年冬喔。 結果雖然我們看到月亮了,不過今年顯然不是好年冬。颱風與連續的雨天嚴重影響收成,不僅反映在高漲的菜價上,新聞、社群網路也不時看見「今年菜真的很難種」的消息。我們家呈現斷糧(菜)的狀態,幾乎沒有菜可以吃,必須去買外面的。
Thumbnail
(農曆十月廿四~十一月初一) 陰雨好幾週後終於迎來一個大晴天。雖然放晴,氣溫還是頗低,鼻子吸到乾冷的空氣會有一點痛痛的感覺。下午一兩點太陽正大時下田工作,風冰冰的,陽光暖暖的很舒服,感受到冬天陽光是天公伯多麼可貴的恩賜。在陽光露臉的好日子,我們也準備好來種植新一波作物。
Thumbnail
(農曆十月十八~十月廿四) 短暫放晴後,又是一段綿綿細雨的日子。因為下雨不太方便做農事,颱風之後也對於種新的菜還沒什麼動力(還在難過中嗚嗚),於是這天就跟著阿媽加減拔一下雜草整理空地。剛下過雨時最適合拔草,土壤會變軟,比較容易將草連根拔起。隔天下午雨勢暫歇,阿媽決定要來整理山藥田。
Thumbnail
(農曆十月十一~十月十七) 颱風過後,因為東北風的影響又持續陰雨綿綿了一陣子,這禮拜終於盼到陽光稍微露臉。太久沒看到藍天,忽然對於四周風景產生一種陌生的感覺,忘了原來站在這裡抬頭望向樹梢時,背景是藍色看起來原來是這副景象。這禮拜還幫阿媽買了芹菜、高麗菜等新的菜苗,準備再來培育新的一批作物。
Thumbnail
入秋之後,菜瓜的生長也差不多告一個段落。瓜藤開始慢慢枯黃,結的果實也顏色變淺、體型變小。我問阿媽是因為天氣轉涼,瓜藤就慢慢死掉了嗎?阿媽說:最主要是菜瓜結果結到一定程度,自然就「沒力」了。此時再施肥也沒有用,就像人老了,身體弱了,做再多也於事無補。
Thumbnail
第十五章 勞里伯伯大概是看出我們目瞪口呆,幽幽地解釋說這些都是他數十年來開壞的二手車,因為懶得開去報廢,通通直接棄置在這,眼前的車塚區已經讓我驚訝不已。 殊不知接下來映入眼簾的酒瓶屋,堪稱世界奇觀! 一座用玻璃酒瓶和水泥堆砌而成的建築,幾乎全是綠色、褐色,偶有兩三支透明的。屋頂是鐵
第四章 有一天從草莓園結束工作時,我們發現一間規模不大的農場,就在斜對面的山坡上,下班後便直接開車過去碰碰運氣。 農場大門半開卻沒個人影,門邊有一個隨意搭建的小亭子,放著一台冰箱和一個上鎖的錢箱,可也是空空的什麼也沒有。我們把車停好四處看看,沿著農場裡唯一條小徑向上走一段路,看見一間純白色的小農舍
我們茶行前面有一個小型水泥花圃,裡面栽植各種花草:酪梨、鳶尾花、左手香、杜鵑花和彩葉草,等等。這些花草長得很好,要歸功於好地點,臨近路旁,依靠在現代電線桿下,因此白天日照充足,晚間路燈照耀,所以不論四季輪替,它們每日總是向我們展現勃然的生機。不過,鳶尾花長得過於茂盛,仍然帶來小小的麻煩,因為它侵害到
Thumbnail
文字|默默書店 康仕楷 圖片|士敏國小、默默書店 記得幾十年前,那是水泥礦業興盛的年代;印象中,只要進到蘇澳鎮的白米社區,迎來的便是漫天塵土飛揚!樹木不是翠綠色的,樹葉都蒙上一層厚厚的灰白塵土。聽說當地的居民住家,多半不敢開窗戶,不然家具桌椅,都會蒙上一層灰泥。由此可見,當地的空污問題
Thumbnail
辛志平校長故居。志工為訪客解說古蹟,同時將插花的手藝,應用於服務的處所。市府修剪園內叢竹,維護古蹟行動踏實。廢棄的竹枝葉,搭配空酒瓶完成的盆花,具環保觀念。深色酒瓶穩重襯托綠竹輕盈,盆花突破米黃、咖啡等和室色系,讓沉寂室內有了盎然綠意。「竹」代表高風亮節、虛懷若谷,盆花正如辛校長的穩重廉潔人格。
Thumbnail
(農曆十一月初一~十一月初八)今年中秋節時,阿媽說:如果有看到月亮就會是好年冬喔。 結果雖然我們看到月亮了,不過今年顯然不是好年冬。颱風與連續的雨天嚴重影響收成,不僅反映在高漲的菜價上,新聞、社群網路也不時看見「今年菜真的很難種」的消息。我們家呈現斷糧(菜)的狀態,幾乎沒有菜可以吃,必須去買外面的。
Thumbnail
(農曆十月廿四~十一月初一) 陰雨好幾週後終於迎來一個大晴天。雖然放晴,氣溫還是頗低,鼻子吸到乾冷的空氣會有一點痛痛的感覺。下午一兩點太陽正大時下田工作,風冰冰的,陽光暖暖的很舒服,感受到冬天陽光是天公伯多麼可貴的恩賜。在陽光露臉的好日子,我們也準備好來種植新一波作物。
Thumbnail
(農曆十月十八~十月廿四) 短暫放晴後,又是一段綿綿細雨的日子。因為下雨不太方便做農事,颱風之後也對於種新的菜還沒什麼動力(還在難過中嗚嗚),於是這天就跟著阿媽加減拔一下雜草整理空地。剛下過雨時最適合拔草,土壤會變軟,比較容易將草連根拔起。隔天下午雨勢暫歇,阿媽決定要來整理山藥田。
Thumbnail
(農曆十月十一~十月十七) 颱風過後,因為東北風的影響又持續陰雨綿綿了一陣子,這禮拜終於盼到陽光稍微露臉。太久沒看到藍天,忽然對於四周風景產生一種陌生的感覺,忘了原來站在這裡抬頭望向樹梢時,背景是藍色看起來原來是這副景象。這禮拜還幫阿媽買了芹菜、高麗菜等新的菜苗,準備再來培育新的一批作物。
Thumbnail
入秋之後,菜瓜的生長也差不多告一個段落。瓜藤開始慢慢枯黃,結的果實也顏色變淺、體型變小。我問阿媽是因為天氣轉涼,瓜藤就慢慢死掉了嗎?阿媽說:最主要是菜瓜結果結到一定程度,自然就「沒力」了。此時再施肥也沒有用,就像人老了,身體弱了,做再多也於事無補。
Thumbnail
第十五章 勞里伯伯大概是看出我們目瞪口呆,幽幽地解釋說這些都是他數十年來開壞的二手車,因為懶得開去報廢,通通直接棄置在這,眼前的車塚區已經讓我驚訝不已。 殊不知接下來映入眼簾的酒瓶屋,堪稱世界奇觀! 一座用玻璃酒瓶和水泥堆砌而成的建築,幾乎全是綠色、褐色,偶有兩三支透明的。屋頂是鐵
第四章 有一天從草莓園結束工作時,我們發現一間規模不大的農場,就在斜對面的山坡上,下班後便直接開車過去碰碰運氣。 農場大門半開卻沒個人影,門邊有一個隨意搭建的小亭子,放著一台冰箱和一個上鎖的錢箱,可也是空空的什麼也沒有。我們把車停好四處看看,沿著農場裡唯一條小徑向上走一段路,看見一間純白色的小農舍
我們茶行前面有一個小型水泥花圃,裡面栽植各種花草:酪梨、鳶尾花、左手香、杜鵑花和彩葉草,等等。這些花草長得很好,要歸功於好地點,臨近路旁,依靠在現代電線桿下,因此白天日照充足,晚間路燈照耀,所以不論四季輪替,它們每日總是向我們展現勃然的生機。不過,鳶尾花長得過於茂盛,仍然帶來小小的麻煩,因為它侵害到
Thumbnail
文字|默默書店 康仕楷 圖片|士敏國小、默默書店 記得幾十年前,那是水泥礦業興盛的年代;印象中,只要進到蘇澳鎮的白米社區,迎來的便是漫天塵土飛揚!樹木不是翠綠色的,樹葉都蒙上一層厚厚的灰白塵土。聽說當地的居民住家,多半不敢開窗戶,不然家具桌椅,都會蒙上一層灰泥。由此可見,當地的空污問題
Thumbnail
辛志平校長故居。志工為訪客解說古蹟,同時將插花的手藝,應用於服務的處所。市府修剪園內叢竹,維護古蹟行動踏實。廢棄的竹枝葉,搭配空酒瓶完成的盆花,具環保觀念。深色酒瓶穩重襯托綠竹輕盈,盆花突破米黃、咖啡等和室色系,讓沉寂室內有了盎然綠意。「竹」代表高風亮節、虛懷若谷,盆花正如辛校長的穩重廉潔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