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1/28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靈魂急轉彎》一部與靈魂無關的電影:你值得活著,你值得活出自己的樣子

為何看不懂老少咸宜的卡通
對於皮克斯的卡通,總是期待,而開場的短片《挖道兔》一下就收買了全場觀眾的心吧,一下就被融化。在這個夢想要遠大的世界,小小的圖紙、小小的自己還是可以受到幫助與支持。
然而,卻發現正片《靈魂急轉彎》很難感動我,並不是不相信靈魂,也不是覺得生命都要有意義。一直相信著人生在世並不只有身體不只有金錢或成功或夢想,人的身心靈都一樣重要,但這個故事架構了生前死後各有天地的,究竟說的是什麼,是瀕死經驗?是被否定了千年,靈魂也會受傷?
電影沒有不好看,說的故事流暢,音樂也好好聽,但對我究竟少了什麼?無法理解一部面向大眾的動畫卡通,似乎是我自己哪裡有問題,如同22號,那麼多同梯靈魂都找到火花前往地球,即使那個是他壓根不想去的,但無法找到屬於自己的火花似乎是22自己的問題與痛處。
應該要喜歡這部電影的我,莫名的卡了一段時間,直到後來終於放下那些「應該」,放下自以為(Soul)是為了解釋靈魂,放下這部電影解釋生死、解釋個性的設定,放下對靈魂先修班如工廠流程線的不解,放下靈魂導師個個有頭銜職稱的違和感,才發現《靈魂急轉彎》說了一個包在靈魂名下內但無關靈魂的故事。

為何活著的古老提問
這是一個屬於人在地球上「為何活著」的提問與所有的答案都正確的電影。「活著」,可以是夢想沒有實現的活著,如同理髮師。可以是夢想終於實現後,發現並沒有不同的活著,如同鋼琴家。也可以是沒有夢想活在風吹葉落的當下,如同22號。
但不管是哪種活著,沒有高低分別!22號初遇鋼琴家時,看到他的人生故事,好奇這麼悲慘的人生還拚了命的要回去。反過來說,那些有了不起成就的無數個導師們都無法給22號的起心動念。
那位為鋼琴家介紹夢想中工作的,是鋼琴家以前的學生,是因為學生感謝求學中遇到的老師,知道老師也是有才華的爵士演奏者,所以才連絡他。而以鋼琴家的角度,老師的工作其實並不自豪也不喜歡的,甚至是想到要不要接受老師的終生職都會害怕的。這個學生留言和電影開頭的課堂,我覺得很巧妙的架構出一個即使不以教育為職志的鋼琴家,仍然將自己對音樂對爵士的熱情傳達給那麼多屆的學生。而學生需要的也許不是知識或發揮潛能,也許只是需要一個理解或一個堅持自己興趣的榜樣。而這個對不是自己的夢想工作的持續付出,給了他一個實現夢想的機會。
來敲門想放棄的學生和批評嘲笑別人的理髮店客人,都是受了別人的影響失去了自己,不知道如何面對自己努力卻沒有實現夢想的恐懼。厭世的22號可以聆聽可以分辨這些,並不是因為他不在乎,而是沒有身體就沒有可能性,不會被摧毀也不會被成就。身體的旅程有起點有終點,但所有人都不會將終點當作目標吧,所以為何將夢想當作終點?為何只接受達成特定的夢想才是成功?
不是有目的才能活著,不是只追求廣闊海洋而忽視眼下的水,如果和22號一樣厭世,去吃吃美食吧,去收集日常的善意與感動吧,每天回頭看看這些隱微的美好,也許試著靜心時也會真正感謝活著。

如何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
喜歡導演彼特達克特接受訪問時說:「其實生命就是你正在做的一切,而這一切阻止了你死亡的想法。」(The literal meaning of life is whatever you’re doing that prevents you from killing yourself.)
自己個人對於東方傳統思想中,活著就是受苦、活著是因為責任義務等等的信念是一直很反感的,如果是真這樣,理性的人早該在青少年時期意識覺醒後就直接登出地球,但,我們都沒有這麼做,是因為不夠理性?還是隱隱的知道這個信念不是真的,隱隱的卻實實在在地知道:活著不是為了受苦、不是還債、不是為了別人,而是我們有內在的火花,有可能性,不管有沒有夢想,不管別人怎麼定義我們,我們都值得活著。
一直到能看到無論如何都值得活著的電影核心,才能讀到電影其實追求的是更進一步:「希望自己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才感受到電影細膩的鋪陳出:自我接受與不執著。
不執著心流,不執著活下來,不執著成就什麼目的。接受自己不能只是衣食無虞的活著,不能安於有保險的全職工作機會。也能接受自己單純喜歡散步,不想成為任何一個有頭銜的工作者。也許更是接受自己出於愛放棄一部分的自己,待在一方小小作坊卻不覺得自己是受害者,沒有實現天命。
接受自己值得活出自己,不管自己有沒有夢想,不管自己有沒有實現夢想,不管自己有沒有人生目的,我們都值得活著,享受每一刻。
最後回想才知前面的小短片《挖道兔》(Burrow, 2020),已經說了完了我整篇的心得,誠實說出自己的藍圖,接受別人和自己的不同藍圖,最後享受自己的成果。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