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30|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在田中央的化學變化

從《擺渡人》讀到《在田中央》,連著兩本和宜蘭有關的書,把我勾連進去了。
書是我去借來的,無庸置疑,但也是書的某些特質召喚了我,讓我和它產生連結,甚至還動手留下紀錄。就像是在「隱喻與療心」工作坊裡宗堅老師的提問:「哪顆貝殼在召喚你呢?」、「把它當成你的守護神,由它帶著你,和你的無意識接觸。」
小時候玩過一種遊戲,將紙張上的點,按照數字順序連接起來,就可以看得出來這是什麼樣子的物品,可能是白雪公主之類的卡通人物,或者是長頸鹿等動物,或者是挖土機等器具。眼看物件成形,就開開心心的在紙上著色,成為自己的收藏。
長大後才曉得,人生能夠這樣子蒐集點數完成的階段,大概也就只有國小國中,至於將來是高中高職,或者是大學,或者是什麼樣的科系,或者是什麼樣的人生,其實沒有人能夠在當下就知道,而是在事後回想,透過自己做過的這些點點滴滴,把它串連起來,自己的生命才會變得清晰一點點。
…當麵粉加水攪拌或揉搓時,首先由麥穀蛋白質開始吸水膨化,同時在其膨化過程中,吸收醇溶性蛋白和酸溶蛋白,及一部分可溶性蛋白,如白蛋白、球蛋白等在麵糰中構成網狀組織,這種組成的物質統稱之為麵筋(gluten),醇溶性蛋白有良好之伸展性,但沒有彈性,麥穀蛋白富有彈性,所以麵團(dough)經充分攪拌後,有充分之彈性與伸展性,即由於此兩種蛋白質綜合結果。《實用麵包製作技術》
揉麵團的動作看似單調,但在機械般的往復操作過程中,麵粉和水逐漸結合,這不僅是物理上的變化,也是化學變化-前者容易還原(想想水的三態變化)、後者結合力強大不易還原(想想木材燃燒的劇烈氧化過程)。
生命各式各樣的經歷,例如取得執照或畢業證書,或者是在身體留下傷疤取得診斷證明,這些容易客觀描述,容易被人看見。相較之下,取得退伍令前不足為外人道的種種經歷、車禍大難不死的調適歷程、心驚肉顫躲過同學霸凌總算畢業…那些看不見、深深綑綁在我們內心裡的過往,彷彿化學鏈結在腦海裡,等著被理解被接受。
被看見。
閱讀聊天參加工作坊,就是讓自己的這些點點變得清楚一點,對自己的人生多了解一點點。那些看不見的勾連就是化學變化;一旦能夠看見了,生命就能釋放巨大的光和熱。
再不濟,也會變得柔軟有彈性些。卡住的機會就變小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