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7|閱讀時間 ‧ 約 13 分鐘

發心吃苦即了苦 part.2

時間:民國八十三年十月七日(農曆九月初三) 地點:光量學佛院
學員問:
請示院長!是不是弟子業障太重,才這麼貪睡,每天早晨三點都起不來!
院長開示:
不要常常講業障,因常講業障,你就不會想去對治它,這樣反而更養成你的習氣。我們應當要瞭解,我們之所以來到這個娑婆世界,都是業障重才來的,所謂「愛不重不生娑婆」。
而我們現在已學佛了,不論在家、出家都能住在道場,住在這個清淨的聖地裡,我們要明白這就是「消業」了,所以不要再講我業障深重。因為你每一天都在為三寶做事,勤修福慧,誦經、拜佛、念佛,不造惡業,自然消業了。
一般社會的人為家庭生計、為謀生,每天都在熏習貪、瞋、癡。譬如做生意的人,每天都在想賺錢,這就是貪。而我們住在道場修行,不但沒有貪,還能學習捨。所以我們這樣的生活,一定會過得比一般人更殊勝才對。
學員問:
胃經常不舒服,怎麼辦?
院長開示:
若胃寒,可用薑母(台語)拍扁切細,放入鍋子,用一點點火先去乾炒,炒到薑母變乾了,再倒茶仔油下去,還是留一點點火繼續炸,直到薑母變成赤色再起鍋。可以用來拌飯,這樣吃,可以改善胃寒。我們說薑母會散氣,是因為它的辣味存在的緣故,辣味存在就會散氣。薑的辣味你可以用鍋子乾炒,就可以把辣味去掉;但在炒的過程,整個空氣中都會很辣,就像胡椒一樣的辣,讓你忍不住會打噴嚏。
若胃酸過多,第一要禁甜食以及會造酸的食品。還有可以用雙手壓心窩與肚臍中間的這三個部份,這樣胃氣會消,有時候你壓了還會幫助消化。再者放在冰箱裡的水果,一定要先拿出來退冰之後才可以食用。
又因我們青菜、水果吃的比較多,就容易有胃寒的情形,所以煮青菜時,一定要加薑母,以免胃寒。又薑母可以去風寒,吃了比較不會感冒。我煮青菜時,薑都放很多,並且把薑烘一下才放青菜下去煮,這樣吃了就不會散氣。
我們修行人心力要提起來,像淨某師在停車場旁邊的那塊菜園,裏面所有的菜都是他一手種植的,只要有空閒或是利用中午休息的時間,就去整理菜園。前幾天他正為俗家的一點事情起煩惱,他的鼻子就腫起來了,因為他患有鼻咽癌。
當初他發現鼻子有毛病時去西醫檢查,已經是鼻咽癌第二期了,在他住院治療期間,與他同病房的兩個病人是鼻咽癌第一期患者,而他是第二期的,那兩位病人在那一年的過年便往生了,而淨某師他選擇來淨律寺出家,出家以後他的心真的有發出來,日夜精進用功修福修慧,所以他的業就轉了。出家之後,他也沒有再看醫生了。
那天他去刷油漆時,鼻子又紅腫起來,我教他趕快持往生咒回向,等他持完往生咒回向時,紅腫的鼻子就消了。現在再去醫院檢查,鼻咽癌已消失了。可見這都是我們的意念作用,心念不可思議,誠如《楞嚴經》說:「由心生故,種種法生;由法生故,種種心生。」
又《淨名經》云:「心淨則佛土淨。」唯識說:「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心若淨,病就消;心若想病,病就來。因此,我們修行這一念心一定要轉。但是講是很簡單,你真正要轉這一念心,卻是很困難的。
古人說:「打得念頭死,許汝法身活。」所以,我們一定要轉這個妄想心,要死去妄想心,拿出本具的真心來。你們現在有人能夠拿出真心來嗎?若是能拿真心出來用的,那你這個人一定天天如飲甘露,不會動火氣,什麼起煩惱之類的事都不會有的,只會充滿法喜,心性非常調柔,面貌看起來也非常安詳自在,不會憂愁苦惱啦!天天安住在一行三昧中,不會充滿上下、人我、長短、喜愛等。
但心要自己轉,不要靠別人來幫你轉,凡事要靠自己。你們修行一定要有所瞭解,身心要清淨,就必需要持戒,所以說「戒為無上菩提本」、「以戒為師」。身心有規範,就能免去背負許多因果。
譬如說,若將六度萬行的精神,讓社會人士運用在事業上,相信他的事業一定會很成功的。像第一的布施度,一般做生意的人,他付出時間在等客戶,就是布施;他若這樣想:真浪費時間,又沒有客戶來,等得好無聊,真不想等了,就把門關起來,這樣他的生意永遠做不成。
若客戶上門來,看完商品便嫌東嫌西,他就要忍辱,若不忍辱,客人跑了,這椿生意就做不成。若能以「忍辱」接待客戶,客戶留的住,則生意會越做越有發展,這就是「精進」,怎麼會沒有精進呢?你若會將佛法拿到世間法來用,樣樣都通的,所以說:「佛法不離世間法,世間法也沒有離開佛法。」有些人說到學佛就怕怕的,以為學佛什麼都不能做,這是因為他不懂佛法,不明白因果的緣故,不知學佛的好處。
所以說,如果明白因果,在日常生活中,待人處事就能分別該說不該說、該做或不該做。譬如說喝茶,你不講「喝茶」而說「乾杯」,那「喝茶」就變成「喝酒」了,不能這樣講的。因為話一講出來就有因果,你不要認為這只有講一講而已,並沒有實際去做,不要緊的。話不能這樣說,你也不能這樣想,因為你有講出來,在第八識就種下種子,有種子,習氣就存在,當習氣存在,你想要斷習氣就沒有那麼容易了
所以我們一定要時時觀照自己,對治自己的起心動念,及言行舉止等。如我們說一句話,要思惟這句話說出來的利害關係。會傷害到別人嗎?或傷害到我們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能經常做這樣的思惟對治,節制自己的言行舉止,時間久了,身心一定會清淨;相反的,你平常若口不擇言,那一定會有所觸犯的。
我們講話一定要先三思而後行,顧慮到這一句話說出的前因後果,就是要先思惟這句話,說出來是會傷害人?還是能利益人?是讓人聽了心開意解,法喜充滿?還是讓人感到羞辱、氣憤呢?還有,有的人光講一些奉承而不真實的話。
當你說了這些話時,也要思惟自己是否也有那個程度?對方聽了是不是有辦法接受?若是沒辦法接受,那你講了綺語,就等同犯了妄語戒,何必這樣呢?既然沒有利益人的話,不如不講的好。我們修行就是要斷這個「貪」,不必講一些不真實的話。
一般社會上的人為了做生意,都會講一些客戶喜歡聽的話,讓客戶生起歡喜心,生意就可以多做一些。他們就是為了「貪」,多賺一點錢而說些綺語,然後才說為了做生意「沒法度」(台語),只好如此。我們修行最主要的,便是斷除貪等煩惱的惡習,不要再熏習那種壞的因,所以平時對自己的言語、行為、思想,一定要培養清淨。雖然初初(台語)你想要轉習氣是很不容易的,但你一定要發大誓願,努力修習來對治惡習,直到你自己感受身心完全清淨、自在沒有罣礙。
一般社會上的人,不明白因果,所以他們認為隨便講一些有趣的話取悅他人,與人開開玩笑無所謂,因為說一說就過去了,沒有什麼關係;再者,生活放蕩不節制,想開電燈就開,想打電話就打等等,造作許多身口意三業不節制的行為,其影子落謝在八識田中,成為種子。
你看這每一粒種子落在第八識,遇緣受熏成現行,現行又熏種子,你一邊修也一邊在種惡種子,假若當生沒有了脫,依佛陀告訴我們的:「一失人身,萬劫難復。」要知,我們能得到這個人身是很不容易的,平常應該好好謹言慎行,否則因果是絲毫不爽的。
你每起一個念頭就是一粒種子,當種子種下去的時候,遇緣又會起現行,起現行又種下種子,這就是唯識說的「種子起現行,現行熏種子」。這因果關係是因因相待,重重無盡的。因此,我們若犯過失,沒有馬上懺悔的話,就好比一個水果正在爛,今天看只有一個小地方黑黑的而已,到了明天就擴大範圍,後天那腐爛的範圍就更大。你看!犯過失的惡業若不馬上懺悔,就好像爛蘋果,你沒有趕快把爛的地方削掉,它就越爛越深、越加嚴重。
學員問:
院長!《金剛經》跟《心經》意思是不是一樣?那我們誦《心經》是不是就會開智慧?
院長開示:
你若是要成佛,一定要讀《大般若經》,《大般若經》有六百卷,你好好去研究讀誦;而其精要就是《心經》。現在我們非常有福報,阿彌陀佛為我們創造了西方極樂世界,是現成的。不必你去買土地又建工廠,來從事生產又作業務,直接講淨土法門,有西方極樂世界,只要稱念「阿彌陀佛」聖號,就可得生彼國,這極其簡易、方便又圓頓的法門,可是你就做不到!
只是簡單的把我們這個心,直接交給阿彌陀佛,這樣就做不到了,還說要怎麼修?本來念佛的意思,就是直接蒙受阿彌陀佛接引,往生極樂世界,哪裏還要回向往生西方?念佛就是佛直接來接引,而我們也期待要往生,這樣而已,怎麼又須再回向呢?
好比說,佛是火,我們是木柴,火與木柴二者是不分開的。阿彌陀佛的大悲願攝受眾生、不捨眾生,而你若是真心念佛,那你就跟佛沒有分開,哪裡還有那麼多的分別執取,選擇要誦什麼經才開智慧,而什麼經就不開智慧的呢?我們就是沒有精進念佛,念佛當中都參雜著妄想,才無法將自性彌陀顯露出來。
要知道,修淨土法門念阿彌陀佛聖號,在《阿彌陀經》裏面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所以,我們基本上念佛,還要兼修淨業三福的。因為我們還有貪、瞋、癡,還有無明習氣,因此,不是光坐在這裡念佛,就可以除掉煩惱習氣的。
一定要多修福慧資糧,行菩薩六度萬行等,藉事驗心,磨練自己的身心。要磨到底,極受其苦的時候,才能夠將真心顯露出來;不然的話,真心是沒辦法開顯出來的!
一般世人要成就一件大事業,也是要經得起相當的磨練和經驗的,所謂「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如儒家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何況我們是要修學佛法的人,將來要成佛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徹底的苦過來,才有希望磨除一切妄想、煩惱習氣的。我們修行的人吃苦可以了苦,但一般世俗人吃苦,不一定能了苦的。
譬如說:「俗家人」為了做生意,整個晚上都不睡覺,在那兒應付客戶,只是為了多賺一點錢,來滿足自己的貪求而已,卻不能因此而了苦,這有什麼用呢?我們出家修行,是「將身心奉獻常住三寶,把性命交給護法龍天」。
譬如我們發心在大寮煮飯,工作當中不小心打破常住一個碗,那我們就要賠償常住,因為常住本有的東西是不可以缺失的,這一點我們要明白。你不能說:「我是發心為常住做事的,還要賠償,這怎麼可以?」「常住」,就是這樣永遠住的,就是不生不滅的。所以,我們不可以用世間法的角度來看,否則你會說:「那這樣我不做了!」
你們想看看,為什麼我們出家人修行,會自動的去為常住服務,而且無怨無悔的?因為我們瞭解佛法,明白因果,所以為常住服務,只有奉獻,不求代價的,而且工作再多也不覺得苦。現在台灣經濟繁榮,生活水準提高,一般人都趣向追求物質享受,希望能給下一代帶來更幸福、更享受。
譬如一個家庭,為人父母的,都非常努力拼命的工作,不只為自己的生活,更為下一代子女著想。但是你看,他們若發現下一代的子女,思想行為有所偏差時,一定會說:「我現在不做了!」因為發現到孩子的偏差時,他們手都軟了,認為自己所付出的精神、體力都沒有價值了!反觀我們修行就不是這樣,因為我們是以「無所有、不可得」之心而修。如《心經》所講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乃至「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這個道理你們要去體會,假若不能體會,就不能達到究竟圓滿。
我們學佛就是想要成佛,所以在修行過程中,凡做一件事情,就是主動的去幫忙人家、為人服務,還要心存感謝,感謝對方給我們機會,能為人服務;相反的,若你沒有感謝人家的心,那就會執著我做得怎麼樣又怎麼樣的!那你這樣一點都沒有得到修行的真正目的!你所得的只是分別心、瞋恚心而已。
同樣的,你若為常住的住眾付出,你還要感謝住眾。今天,如果沒有這些住眾,你哪有功德可修呢?要知,我們在道場跟一般世間人是不同的,世間人認為我做這麼多,你們大家都要尊重我、感謝我。假若有一天別人不尊重你、不感謝你的時候,你就不要做了!這在佛法上來說就是滅法。
因為佛菩薩是沒有離開眾生的,菩薩成佛之前,要度眾生,期許度盡一切眾生,各個都可以成佛。你若能有菩薩的悲懷,能像菩薩這樣的想法,我相信即便你們為眾生做牛做馬,也是甘之如飴,一點也不會起煩惱。一切貪、瞋、癡三毒不起,自然福報不求而得。所謂「福大慧大」,何愁智慧不開、生死不了?修行就是這樣明明白白一條路,大家好好用功。阿彌陀佛!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