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2020年10月5日,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出現廢除學習歷程檔案的提案,並在三天後迅速通過附議階段,提案者認為,高中學習歷程內容難證明自身實力,高中三年更帶著壓力學習,究竟,教育現場出現什麼問題,導致學生有如此的看法呢?身為第一屆接觸學習歷程檔案的學生,我希望根據在學校一年半的經驗,討論學習歷程檔案出現的問題,並進一步提出幾項可能的解決方案。
簡述學習歷程檔案
學習歷程檔案,顧名思義即是紀錄學生成長軌跡的檔案,當中每份資料都能代表高中階段學習的一環,因為許多能力、素養不單單是考試和成績能夠評量,學習歷程檔案就站在這個立場下,幫助學生完整呈現自我的價值。另外,學習歷程檔案的制度要求學生每學期固定上傳至少一件的檔案,日積月累,最後在高三階段就能擁有豐富且多元的學習紀錄,與以往的備審資料相比省去很多時間,並幫助學生透過每學期製作的成果,逐漸找到未來的方向。以上的內容皆是理想的結果,美好但不實際,現實中的計畫,成果往往和預期有天壤之別,因此,了解教育現場的情況就成為必要之舉,唯有了解現實與理想的差距,才能貼近兩者之間的距離。
教育現場的樣貌
眼見期末已至,學習歷程檔案的上傳期限已達結尾,時至今日,仍然有許多學生根本無法產出一份學習歷程檔案上傳,這些同學拼拼湊湊、使出渾身解數在短短幾天內努力趕工,可想而知,臨時抱佛腳,結果必定不盡人意,有的檔案內容空泛、一派胡言,缺乏真實性即是最大的問題;有的檔案漏洞百出,錯字、排版錯誤等問題層出不窮;有的檔案一看便知是東抄西襲之作,字裡行間皆是各行各業專家的著作。這些作品絲毫不見學生的真心投入,無法提供學生的成長軌跡。
從高中第一年開始,上述的情況屢見不鮮,學習歷程檔案的重要性始終遭到眾人忽略,反觀各式各樣的考試成績自始至終都是家長、老師以及學生關注的重點,如此的情況不禁令人感到疑惑,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各層級的學校單位不重視學習歷程檔案?
學校居然不重視「學習歷程檔案」?
自從108課綱上路以來,毫無頭緒、一無所知儼然成為許多學校的狀態,多數參與教育的人並不了解學習歷程檔案的運作機制,如每學期上傳的檔案數量,或是學習歷程檔案的影響範圍,在每個人的理解中都大相逕庭,如此的情況在教學現場非常普遍,上至校長下至學生,幾乎無一倖免。不幸的是,在教育部強迫執行的情況下,為了幫助學生順利的升學;也為了滿足家長的需求;甚至是為了學校的形象,便宜行事即是隨之產生的結果,舉例來說,有些老師認為學習歷程檔案「只要上傳就算分」,因此在課程安排上,只規劃一堂課的時間讓學生完成檔案,可想而知,在極短的時間內,學生根本無法製作出合格的作品。學校的態度從無知、不了解到輕視,不重視學習歷程檔案已成為常態。
另外,新制度的實行必然會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而這些困難也將大大降低學校推動學習歷程檔案的意願,使其更不重視學習歷程檔案,以下將從學校和學生的角度切入,分析教育單位在教學現場面對的主要困境。
從學校端討論,老師的準備程度將是很大的挑戰。以我的經驗來看,許多老師沒有能力協助學生完成品質良好的檔案,進而造成不理想的成果,有時甚至是沒有任何產出。舉例來說,國文與英文老師通常擁有優秀的文學創作能力,但在協助學生創作文學作品時,往往「不知道」怎麼教導創作技巧,抑或是「不會」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再者如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老師,在製作檔案的課程中,為了幫助同學能有更專業的成果,時常使用晦澀難懂的專有名詞講解,並且教導遠超出學生程度的內容,種種情況皆讓學生無法吸收知識,學習成效極差。另外,時間的安排也是一大難題,學生平日大多數的時間早已被學科佔據,學習、吸收、複習、考試,不斷循環的輪迴,沉重的負擔時常使人喘不過氣,倘若此時再增加學習歷程檔案的負荷,多數學生將無法承擔此般的壓力,而結果將無法兩全其美,不論是不完整的學習歷程檔案,或是面臨考試成績劇烈的下滑,都是學生不樂見的情況。
從學生端探討,動力和目標是主要的兩個問題。首先,如同上文所述的內容,學生在缺乏動力的情況下往往會有較差的學習成效,然而,學習歷程檔案的主要目標仍是學科領域的發展,倘若學生對學科的各個領域絲毫沒有興趣,製作檔案的要求對他們而言將變得毫無意義,其他如檔案的完成度、內容的扎實與否更是無法達成標準。在學校,超過一半的同學在學科領域並無強烈的動機,當學校、政府單位著重於學科領域的成果,可以想像,這樣的差距將導致學習歷程檔案的成效不如預期。其次,學習歷程檔案的機制要求成果要與學生未來申請的科系有連結,在學生尚未確定未來方向前,每份檔案的價值都無法確認,若檔案的主題與未來申請的科系有偏差,這些努力將變得徒勞無功,如此的不確定性將造成學生製作檔案的意願低落,影響甚遠。
學校該如何應對
經歷一年多的教育改革,學習歷程檔案的優劣勢逐漸顯現,各式各樣的問題也接踵而至,如時間安排、課程設計等等...以下我將根據自身的經驗,提供幾個可行的解決方案。
首先,學校應當推廣學習歷程檔案的概念,安排固定的課程時間針對此主題授課,幫助學生擁有基本的認識,與此同時,學校也需要定期規劃老師參與的課程,強化每位老師對此概念的認知,並幫助老師們學習如何教導學生,解決老師缺乏教學技能的問題,以此達到全面性的協助。
其次,在108課綱的影響下,學生每週擁有更多選修課程的時間,學校單位可以利用這些時段,讓學生探索各式各樣的領域,而非單調的學科,木工、AI、科學實驗皆可成為嘗試的方向,在學習新知的同時,學生也能完成獨樹一幟的學習歷程檔案,每一份資料將蘊含個人的興趣熱情,以及每週真心誠意的投入。若是針對學科領域,老師須因應學習內容的多寡調整課程的時間安排,在範圍內的知識已經教完,並仍有空餘時間的前提下,老師不應讓學生不斷複習,而是讓學生投入於學習歷程檔案的製作,透過適當的提點以及課堂上概略的講述,每位學生能更順利的產出成果,減少製作檔案產生的壓力。
最後,學校可以將部分成績與學習歷程檔案連結,如同有些學校老師的規定:學習歷程檔案的成果占總成績15%,這樣絕對的關連性將增加學生製作檔案的意願,讓學習歷程檔案不僅僅是為了申請大學,更是為了提升當下的成績。
事實上,近期有部分學校已經開始實施上述的配套措施,並收獲良好的成效,只可惜,其中大部分的教育單位皆沒有透徹地執行,使得正面影響相比預期中的低,甚至造成些許的負面影響。舉例來說,雖然學校有定期安排生涯規劃的課程,協助同學認識學習歷程檔案,但在授課內容的編排,抑或是課程時間的長短,都無法滿足學生真正的需求,以致於大家對許多概念仍然一知半解,像是每學期需要上傳的檔案數量,同學們的認知就有很大的差異,有的人認為是1件,有些人的理解是6件,當每個人的認知有極大的落差,此配套措施的實際成效必然是大打折扣。
總結
至此,我認為學習歷程檔案立意良善,從幫助學生適應新環境的角度出發,設計相關的制度、系統等細節。然而,經過短短一年的實施,執行方針卻逐漸偏離正軌,學習歷程檔案變成學生的壓力;變成老師的負擔;變成學校的麻煩,種種難以解決的現實問題,已然成為最大的絆腳石。
在此般情況下,我期許學校單位能主動做出改變,從學校的制度也好,課程的安排也罷,盡最大努力幫助學生達成學習歷程檔案的目標:呈現學生的成長軌跡。另外,我也希望學生能自動自發地投入檔案的製作,不論是以哪個領域為主題,我相信這些成果能帶給學生很大的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