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冉」真是熱力十足,至今繞樑餘韻,久久不消,我們也堂堂進入三回目。 林文信先生提供活語詞,舉諺語:
果籽青,假捏奶。果籽紅,不別(bat, 識)人。 (事未成,假心假意,事已成,翻臉不認) 林先生,提出這個佐證,來演繹「冉冉」在台語語言底層可能扮演的角色,更由說文解字中的釋義:冉:毛冉冉也。另闢蹊徑,指出「毛」不只是「皮毛」的毛,還可能是「貌」,跟「冒」,證據在隨後的,
《釋名》毛,貌也,冒也,在表所以別形貌,自覆冒也。 「貌」,外貌,樣貌。「冒」:由下而上,或內而外透出,也有「侵,侵犯,冒犯」的意思。因此,說文的解釋:「毛冉冉」,也可以看成「貌冉冉」,或者「冉冉貌」!冉的本字「冄」,義:龜甲緣也。,就是龜裾,是突出甲殼的軟緣,就是「冒出」的意象。近代的口語用法:「把他嚇毛了。」,「毛毛躁躁」、「別把我惹毛了!」都有,「貌」,或「冒」的意味。 轉回正題。這個「捏奶」,為借音字,林先生認為是「liam-ni」,或是「ni-ni」,「ni-ni」昨天已經提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