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資訊科技的日新月異,「舊媒體」如印刷媒體、廣播、電視等影響力日減,與此同時,以網絡為主的「新媒體」逐漸興起。
疫症期間,網課成為本港學生的新常態。學生在新媒體時代下,究竟有沒有足夠的素養及能力,有效地駕馭新媒體,善用網絡的優點,並盡量減少網絡帶來的隱憂?
與中華基督教會全完第二小學合作,在農曆新年期間,於網絡上發起了一個運用新媒體的創新活動,名為「集合啦!孩子們——校長挑戰盃」,希望從中裝備學生的「新媒體素養」,讓他們不論在現實世界或網絡世界,也能成為一個守法、正向及善良的新一代。
===
一、甚麼是「新媒體素養」?
-「新媒體」:通過互聯網或電子科技,傳播及獲取信息和資訊的途徑,讓人們彼此交流互動,例如社交平台 (Facebook、WhatsApp、Signal、Telegram、Line、WeChat)、YouTube、網站、網誌等
-「新媒體素養」:尋索、分析、辨識、創造及運用資訊的能力,使人們能理性、有效及合符道德地運用資訊及資訊科技,成為才德兼備的資訊製作和接收者
===
二、「新媒體素養」有何重要性?
//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媒學院、生命教育機構Why Not Education創辦人及總監林秋霞老師,是這個活動的創作者之一。
她表示,
「新媒體素養是要在實踐中經歷及體會的,我們讓孩子在社交平台中參與校長挑戰盃活動,目的是讓他們在網絡中學習為自己言行負責任、彼此尊重及妥善管理時間。師長愈害怕孩子不當使用新媒體,我們就更加要有系統、有創意地教導學生如何合宜地使用新媒體。」
林逸龍校長認同說,
「我們要教導的不是多變的網絡功能,而是要教導歷久不衰的網絡使用態度。虛擬世界裡的言行,跟在實際世界裡的言行沒有分別,我們每一位也需為自己在網絡中的言行負責任。學校信任同學,相信同學參與網絡活動時,會尊重自己,尊重他人。」//
===
三、如何有創意地推動「新媒體素養」?
//學校的生命培育組,與電腦科的老師合作,為全校四年級至六年級的學生開設Instagram (IG) 帳戶,然後追蹤學校的IG帳戶「全二心友會」(「全二」為學校的簡稱)。
師生一起到網絡中的「考你唔島」,接受由校長發起三個生命教育的挑戰任務。生命培育組主任陸雪瑩老師表示,活動名稱刻意參考近年的大熱遊戲「集合啦!動物森友會」,期望運用學生熟悉的事物以提升他們的參與動機。
這個遊戲的口號是「因為咩都冇,所以咩都做得到」,而學校的「心友會」的口號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因為『心』裡『友』你,所以甚麼都做得到」。//
===
四、具生命教育特色的「校長挑戰」
//我們特地在這個網絡活動中加入正向教育的元素,按各級學生的需要,設計各項活動,重視學生在疫症下的生命成長:
小四重點培育的品格強項是「希望」,展示形式是「創意字」
小五重點培育的品格強項是「愛與被愛」,展示形式是「思念圖」
小六重點培育的品格強項是「幽默感」,展示形式是「幽默片」
校長會率先接受三個任務的挑戰,然後分別在這三個挑戰中標註 (Tag) 三位學生或老師,被標註者,可以有兩個回應的選擇:
(1) 接受挑戰,成為挑戰者:按校長帖文的指示進行挑戰,完成後再標註另外三位同學或老師
(2) 不接受挑戰,成為觀眾:留言為其他挑戰者打氣,完成後再標註另外三位同學或老師
===
五、校長在疫症下有甚麼使命?
//林校長說:
「我發現跟學生的話題多了很多!」在網課下,與師生聚少離多,能面對面見學生的機會少之又少,所以他份外珍惜跟學生互動分享的機會。他發現原來學生相當看重校長的回應,「校長是有使命的,要善用這個職份去鼓勵更多孩子,去提升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及師生的內聚力。」
「全二心友會」IG平台,是師生在網絡的「家」,他們是「考你唔島」的居民,一個又一個學生接受校長的挑戰,又不忘邀請其他同學及老師一起參與,整個過程是愛與愛在互動,自己展示才華後,又很希望看到同伴的才華,想彼此學習,彼此成長。//
__________________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