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症下的「新媒體素養」教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隨著資訊科技的日新月異,「舊媒體」如印刷媒體、廣播、電視等影響力日減,與此同時,以網絡為主的「新媒體」逐漸興起。
疫症期間,網課成為本港學生的新常態。學生在新媒體時代下,究竟有沒有足夠的素養及能力,有效地駕馭新媒體,善用網絡的優點,並盡量減少網絡帶來的隱憂?
與中華基督教會全完第二小學合作,在農曆新年期間,於網絡上發起了一個運用新媒體的創新活動,名為「集合啦!孩子們——校長挑戰盃」,希望從中裝備學生的「新媒體素養」,讓他們不論在現實世界或網絡世界,也能成為一個守法、正向及善良的新一代。
===

一、甚麼是「新媒體素養」?

-「新媒體」:通過互聯網或電子科技,傳播及獲取信息和資訊的途徑,讓人們彼此交流互動,例如社交平台 (Facebook、WhatsApp、Signal、Telegram、Line、WeChat)、YouTube、網站、網誌等
-「新媒體素養」:尋索、分析、辨識、創造及運用資訊的能力,使人們能理性、有效及合符道德地運用資訊及資訊科技,成為才德兼備的資訊製作和接收者
===

二、「新媒體素養」有何重要性?

//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媒學院、生命教育機構Why Not Education創辦人及總監林秋霞老師,是這個活動的創作者之一。
她表示,
「新媒體素養是要在實踐中經歷及體會的,我們讓孩子在社交平台中參與校長挑戰盃活動,目的是讓他們在網絡中學習為自己言行負責任、彼此尊重及妥善管理時間。師長愈害怕孩子不當使用新媒體,我們就更加要有系統、有創意地教導學生如何合宜地使用新媒體。」
林逸龍校長認同說,
「我們要教導的不是多變的網絡功能,而是要教導歷久不衰的網絡使用態度。虛擬世界裡的言行,跟在實際世界裡的言行沒有分別,我們每一位也需為自己在網絡中的言行負責任。學校信任同學,相信同學參與網絡活動時,會尊重自己,尊重他人。」//
===

三、如何有創意地推動「新媒體素養」?

//學校的生命培育組,與電腦科的老師合作,為全校四年級至六年級的學生開設Instagram (IG) 帳戶,然後追蹤學校的IG帳戶「全二心友會」(「全二」為學校的簡稱)。
師生一起到網絡中的「考你唔島」,接受由校長發起三個生命教育的挑戰任務。生命培育組主任陸雪瑩老師表示,活動名稱刻意參考近年的大熱遊戲「集合啦!動物森友會」,期望運用學生熟悉的事物以提升他們的參與動機。
這個遊戲的口號是「因為咩都冇,所以咩都做得到」,而學校的「心友會」的口號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因為『心』裡『友』你,所以甚麼都做得到」。//
===

四、具生命教育特色的「校長挑戰」

//我們特地在這個網絡活動中加入正向教育的元素,按各級學生的需要,設計各項活動,重視學生在疫症下的生命成長:
小四重點培育的品格強項是「希望」,展示形式是「創意字」
小五重點培育的品格強項是「愛與被愛」,展示形式是「思念圖」
小六重點培育的品格強項是「幽默感」,展示形式是「幽默片」
校長會率先接受三個任務的挑戰,然後分別在這三個挑戰中標註 (Tag) 三位學生或老師,被標註者,可以有兩個回應的選擇:
(1) 接受挑戰,成為挑戰者:按校長帖文的指示進行挑戰,完成後再標註另外三位同學或老師
(2) 不接受挑戰,成為觀眾:留言為其他挑戰者打氣,完成後再標註另外三位同學或老師
===

五、校長在疫症下有甚麼使命?

//林校長說:
「我發現跟學生的話題多了很多!」在網課下,與師生聚少離多,能面對面見學生的機會少之又少,所以他份外珍惜跟學生互動分享的機會。他發現原來學生相當看重校長的回應,「校長是有使命的,要善用這個職份去鼓勵更多孩子,去提升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及師生的內聚力。」
「全二心友會」IG平台,是師生在網絡的「家」,他們是「考你唔島」的居民,一個又一個學生接受校長的挑戰,又不忘邀請其他同學及老師一起參與,整個過程是愛與愛在互動,自己展示才華後,又很希望看到同伴的才華,想彼此學習,彼此成長。//

__________________

延伸閱讀

1.【新媒體素養】

校長IG平台挑戰學生創意:師生社交平台學媒體素養

2.【凝聚師生】

新校長社交平台發挑戰盃 疫症下營建全校師生關係

3.【網絡創新】

小學創新課外活動 校長:「集合啦!孩子們!」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把這個帖子,送給在網課中出現迷惘落寞、惘然若失的孩子、家長及老師們。 邀請你們看到最後,最後有彩蛋。 這個彩蛋是一份送給大家的抗逆禮物。 === A. 背景:逆境時代 一、持續網課帶來的挑戰 在一月中收到一位媽媽的分享。 疫症未息,網課持續,孩子在家努力適應網課,但由於這種新常態的學習模式,持續了
我們與「幸福」有多遠的距離? 根據聯合國公佈的「2020年全球幸福報告」,調查153個國家或地區的幸福程度,香港排名第78位。當世界急劇改變、疫症反覆未息、各行各業飽受重創、學校停課又再網課之時,要在當下感受幸福,似乎有點強人所難。 然而,正正因為感受幸福很艱難,感受幸福的能力顯得更形重要——幸福
大埔浸信會公立學校為了在全球逆境下,培育孩子成為擁有「幸福思維」的下一代,特意為全級小一學生及家長,舉辦一個名為〈幸福存在「家」.幸福存在「加」〉的親子活動營會。   當中的活動包括與全級小一學生進行的「幸福存在家」繪本遊戲、與小一家長進行的「快樂與優秀」講座、小一學生與家長進行的「幸福存在加」親
今年跟中華基督教會全完第二小學合作,推行一個名為「童話世界總動員」的小一全年生命教育課程。 在上月底的「童話派對」課程啟動禮中,校長、老師粉墨登場,扮演不同的童話人物,於禮堂現場上映一齣兒童版的歌舞劇,跟學校新成員載歌載舞,在「童話世界」中相遇與歡唱。
在新學年伊始,我們為大埔浸信會公立學校,以時光機在星空漫遊的概念,舉辦了一個「尋找北極星」的教師培訓活動。 以一套印度電影《我的破嗝Miss》作引入,配合「走進時光機的背包之旅」、「光影裡的星空奇遇記」、「誰是北極星」等活動,讓教育工作者在越趨艱難的教育現場,反思教育的意義與出路——回到心的起點,
作為師長的我們,是否曾經對孩子琅琅上口的說話,聽得一頭霧水,甚至鬧出不少笑話?   「阿仔,你仲唔做功課?」 「我宜家『動森』緊啊!」 「吓!你對邊個『動心』啊?話俾阿媽知吖!」 兩眼對望,世界彷彿靜止了數十秒。 然後,孩子入房,關門,繼續他的「動森」。   「阿妹,個冷氣機師傅話呢個禮拜唔會嚟,
把這個帖子,送給在網課中出現迷惘落寞、惘然若失的孩子、家長及老師們。 邀請你們看到最後,最後有彩蛋。 這個彩蛋是一份送給大家的抗逆禮物。 === A. 背景:逆境時代 一、持續網課帶來的挑戰 在一月中收到一位媽媽的分享。 疫症未息,網課持續,孩子在家努力適應網課,但由於這種新常態的學習模式,持續了
我們與「幸福」有多遠的距離? 根據聯合國公佈的「2020年全球幸福報告」,調查153個國家或地區的幸福程度,香港排名第78位。當世界急劇改變、疫症反覆未息、各行各業飽受重創、學校停課又再網課之時,要在當下感受幸福,似乎有點強人所難。 然而,正正因為感受幸福很艱難,感受幸福的能力顯得更形重要——幸福
大埔浸信會公立學校為了在全球逆境下,培育孩子成為擁有「幸福思維」的下一代,特意為全級小一學生及家長,舉辦一個名為〈幸福存在「家」.幸福存在「加」〉的親子活動營會。   當中的活動包括與全級小一學生進行的「幸福存在家」繪本遊戲、與小一家長進行的「快樂與優秀」講座、小一學生與家長進行的「幸福存在加」親
今年跟中華基督教會全完第二小學合作,推行一個名為「童話世界總動員」的小一全年生命教育課程。 在上月底的「童話派對」課程啟動禮中,校長、老師粉墨登場,扮演不同的童話人物,於禮堂現場上映一齣兒童版的歌舞劇,跟學校新成員載歌載舞,在「童話世界」中相遇與歡唱。
在新學年伊始,我們為大埔浸信會公立學校,以時光機在星空漫遊的概念,舉辦了一個「尋找北極星」的教師培訓活動。 以一套印度電影《我的破嗝Miss》作引入,配合「走進時光機的背包之旅」、「光影裡的星空奇遇記」、「誰是北極星」等活動,讓教育工作者在越趨艱難的教育現場,反思教育的意義與出路——回到心的起點,
作為師長的我們,是否曾經對孩子琅琅上口的說話,聽得一頭霧水,甚至鬧出不少笑話?   「阿仔,你仲唔做功課?」 「我宜家『動森』緊啊!」 「吓!你對邊個『動心』啊?話俾阿媽知吖!」 兩眼對望,世界彷彿靜止了數十秒。 然後,孩子入房,關門,繼續他的「動森」。   「阿妹,個冷氣機師傅話呢個禮拜唔會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網路的普及,看似一度打破了這個障礙,然而,隨著社群平台發展帶來的資訊的碎片化,我們似乎又回到了新型的資訊不對等時代;台灣的媒體亂象許多人將其原因歸咎於台灣的「媒體自律不足」或「民眾欠缺識讀能力」,雖然並沒有錯,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過多人跨足自媒體卻沒有正確的意識。
其實也不是要限定在校訓啦,主要是想討論一些「以簡短文字摘要傳達某些精神」,這在台灣的學校最常見的就是共通校訓:禮義廉恥 (然後恥還要是蔣介石錯字版【耻】)。但不管是禮義廉恥或是我以前學校的「新誠勤篤」、「誠慧健毅美」都像是一些空泛的道德呼籲,也沒聽說哪位老師會向家長強調「我們的學生都有做到這些…」?
Thumbnail
新課綱實施的這一年,同時也是一般所稱的「地方創生元年」,反映出臺灣社會此時此刻,正處於如何培養出具備在地視野、國際思維新世代人才的關鍵時間點。教育部對於地方創生最直接的回應,在於高教體系的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簡稱USR計畫),但除了大學之外,中小學能夠如何肩負起社會責任?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家長和孩子如何適當使用及瞭解新科技的文章。鼓勵家長以「親子共學」心態面對新科技,適當引導孩子學習如何運用科技創造更大價值,同時孩子使用網路的正確觀念,注意資訊安全和隱私。
Thumbnail
關於國家教育研究院研擬數位教科書政策的問題,我們認為在面對類似的數位化政策,台灣教育所面臨的困境從來都不是硬體設備不足或缺乏,更多的是制度是否支持、社會是否接納。
Thumbnail
臺灣展翅協會製播的【青春怎麼辦】Podcast邀請賴聖洋心理師分享如何理解孩子在網路社群下的需求、興趣和挑戰,並以玩練生法則引導家長改變家庭動力、氣氛,提供解決青少年關於遊戲世界和網路成癮等問題的建議。
Thumbnail
108課綱上路至今五年,118課綱將在不遠的未來登場。文言文刪減、歷史主題式教學,及高教學生數理能力弱化等輿論盛行的話題,都牽涉一個核心問題:什麼知識、內容應該要被納進課綱?對學生而言重要的事情,並不僅限於傳統學科知識。
Thumbnail
南一教育集團董事長蘇偉銓提出對於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高度認同,並強調「適性揚才」教育的重要性。他認為教育應該兼顧學生個別需求,創造終身學習,並提出數位與傳統教育融合的趨勢。文章深入探討「適性揚才」在未來教育發展中的重要性,以及面對時代變遷所需的教育調整。
Thumbnail
新北文化大使計畫的募資組在面對挑戰時,克服了許多困難並取得了成功。透過學員的努力,他們學會了失敗也是值得慶祝的。
Thumbnail
踏入國小附幼,和老師聊聊天訪談孩子學習狀況以及當地因多子化對孩子的影響,家庭照顧、隔代教養、多媒體對孩子產生的現象。很幸運剛好參與到文健站與附幼的活動,從重陽敬老發想,一年約有五次的活動,從活動中能讓孩子能更加貼近長者、理解長者以及與長者互動。 從孩子表演、長者表演、共同創作聖誕節刮畫、直到體貼長
Thumbnail
網路的普及,看似一度打破了這個障礙,然而,隨著社群平台發展帶來的資訊的碎片化,我們似乎又回到了新型的資訊不對等時代;台灣的媒體亂象許多人將其原因歸咎於台灣的「媒體自律不足」或「民眾欠缺識讀能力」,雖然並沒有錯,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過多人跨足自媒體卻沒有正確的意識。
其實也不是要限定在校訓啦,主要是想討論一些「以簡短文字摘要傳達某些精神」,這在台灣的學校最常見的就是共通校訓:禮義廉恥 (然後恥還要是蔣介石錯字版【耻】)。但不管是禮義廉恥或是我以前學校的「新誠勤篤」、「誠慧健毅美」都像是一些空泛的道德呼籲,也沒聽說哪位老師會向家長強調「我們的學生都有做到這些…」?
Thumbnail
新課綱實施的這一年,同時也是一般所稱的「地方創生元年」,反映出臺灣社會此時此刻,正處於如何培養出具備在地視野、國際思維新世代人才的關鍵時間點。教育部對於地方創生最直接的回應,在於高教體系的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簡稱USR計畫),但除了大學之外,中小學能夠如何肩負起社會責任?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家長和孩子如何適當使用及瞭解新科技的文章。鼓勵家長以「親子共學」心態面對新科技,適當引導孩子學習如何運用科技創造更大價值,同時孩子使用網路的正確觀念,注意資訊安全和隱私。
Thumbnail
關於國家教育研究院研擬數位教科書政策的問題,我們認為在面對類似的數位化政策,台灣教育所面臨的困境從來都不是硬體設備不足或缺乏,更多的是制度是否支持、社會是否接納。
Thumbnail
臺灣展翅協會製播的【青春怎麼辦】Podcast邀請賴聖洋心理師分享如何理解孩子在網路社群下的需求、興趣和挑戰,並以玩練生法則引導家長改變家庭動力、氣氛,提供解決青少年關於遊戲世界和網路成癮等問題的建議。
Thumbnail
108課綱上路至今五年,118課綱將在不遠的未來登場。文言文刪減、歷史主題式教學,及高教學生數理能力弱化等輿論盛行的話題,都牽涉一個核心問題:什麼知識、內容應該要被納進課綱?對學生而言重要的事情,並不僅限於傳統學科知識。
Thumbnail
南一教育集團董事長蘇偉銓提出對於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高度認同,並強調「適性揚才」教育的重要性。他認為教育應該兼顧學生個別需求,創造終身學習,並提出數位與傳統教育融合的趨勢。文章深入探討「適性揚才」在未來教育發展中的重要性,以及面對時代變遷所需的教育調整。
Thumbnail
新北文化大使計畫的募資組在面對挑戰時,克服了許多困難並取得了成功。透過學員的努力,他們學會了失敗也是值得慶祝的。
Thumbnail
踏入國小附幼,和老師聊聊天訪談孩子學習狀況以及當地因多子化對孩子的影響,家庭照顧、隔代教養、多媒體對孩子產生的現象。很幸運剛好參與到文健站與附幼的活動,從重陽敬老發想,一年約有五次的活動,從活動中能讓孩子能更加貼近長者、理解長者以及與長者互動。 從孩子表演、長者表演、共同創作聖誕節刮畫、直到體貼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