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3/16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長心得】內向者經營自媒體3點小困難

羞於分享
對於生性內向的人來說,最大的恐懼之一就是成為被注意的對象。那種站在聚光燈底下被炙烤的感覺不會反射璀燦星光,而是如萬針扎背般難受。 長久以來習慣默默過日子,也不確定是不是內向的鍋,很早便認定無悲無喜的日子是最好的日子;從未想過主動爭取什麼,包括在創作的道路上,認為能默默耕耘、默默收穫便好。 一直知道經營個人品牌初期必須仰賴自我推廣的力道,畢竟網路上資訊太多,連自己都不分享,別人怎麼知道這個創作是不是他們想要的。因此加入許多社團,最後總淪為潛水客,在社團內漂泊,看著水面上的社員活躍地拋出一根根釣竿,收獲許多資源與人氣。 礙於「冒牌這症候群」,覺得那樣的形象是自己擔不起,也認為根本沒有朋友認定的那麼有能力,到最近遲遲沒踏出那一步。彷彿外面有萬千巨人等著將自己啃蝕殆盡,總是在真正的壓力出現前先將自我壓垮。

社交過敏
大部分外界給內向者的評價是「冷冷的」好像植物,生來沒感情,過去也招來不少誤解,讓本就不愛社交的天性更不愛社交。面對經營個人品牌或是自媒體,都像踩著漏氣的腳踏車,跟社員、網友互動都特別廢勁。 得益社交軟體的及時性與隱蔽性,不用花跟現實一樣多力氣,可以輕鬆與人交流。不過小劇場不會因為科技進步就放過內向者,相反有時更需要花心思思考如何回訊息或加入話題,往往想著想著最佳的參與時間就過了,徒留遺憾。 內心活動其實比外在顯示還要豐富,可是又不擅表達導致容易陷在小圈圈內。為了避免跟外界產生衝突讓原本豐沛的內心產生更多刺激,索性減少社交頻率;造成即便分享創作及產品仍無法有效推廣。

互動不多
對於經營社群,適時辦活動是很重要的,不過害怕面對外界悠悠之口,腦內即便有想法也選擇將其擱置。 相較天生就是派對動物的外向者,內向者更適合當一個軍師;統籌、謀畫的天賦屬性很適合負責顧問諮詢,顯得在需要上戰場搏鬥的項目相對薄弱。
尤其自我歸因的天性很容易在事情沒辦到預期效果時,出來火上加油地責怪自己,因此故步自封,認為沒把萬事處理妥善前不要貿然辦活動。「萬人響應,一人到場」帶來的不只尷尬,還有滿滿地無力。

結語
在不會說話恍若是原罪的社會,內向者每天都在承受「種族歧視」。
想透過自媒體表達自我,幫自己發聲,也必須先面對許多不適感。能堅持下去並相信有所成就,或許是源於真心認為彼方有樂園的信念。

喜歡這次的點評嗎?歡迎在底部留言區或是到我的粉專與我互動,也請不吝成為「讚賞公民」幫我免費拍拍手,讓我能得到實質的回饋。
也歡迎來我的部落格」逛逛!(可能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