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第17話|條件及期限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前言

簡單說明了意思表示的有效、無效及瑕疵後,這週我們來談談所謂的「條件」及「期限」。一般來說,意思表示或法律行為,原則上都是在行為做出到達對方的當下就生效。但某些情形下我們不想要讓這個意思表示「立刻」發生效力,我們就會特別附帶一些約束,像是「你如果上了大學,我就送你一台電腦」,或是「我會在12月31日前還你100萬元」,前者是附上了「條件」,後者則是附上了「期限」。

壹、條件與期限的意義

雖然「條件」與「期限」都是民法上的概念,但民法條文中卻沒有明確對於「條件」與「期限」為任何的定義,因此我們只能從實務及學說上比較沒有爭議的定義來說明。
比較上面的舉例,可以發現「你如果上了大學,我就送你一台電腦」是不一定會發生的,但「我會在12月31日前還你100萬元」至少是將來必定會發生的(姑且不論要不要真的還啦)。
所以簡單理解,「條件」其實就是「以將來客觀上不確定事實的成就與否來決定法律行為效力發生或消滅」;而「期限」就是「以將來確定事實的發生來決定法律效力發生或消滅」。

貳、條件

一、種類:

基本上民法的「條件」可以分類如下:
(一)停止條件v.解除條件
 1. 停止條件(民法第99條第1項):
附停止條件之法律行為,於條件成就時,發生效力。
決定法律行為效力發生的條件,例如開頭的舉例「你如果上了大學,我就送你一台電腦」。
 2. 解除條件(民法第99條第2項):
附解除條件之法律行為,於條件成就時,失其效力。
決定法律行為效力消滅的條件,例如「你如果上了大學,我就不繼續資助你」。
(二)除此之外,另外也可以區分積極條件、消極條件,甚至根本就違法的條件,但這部份在民法上並沒有太過深究的意義,我們就不花太多篇幅討論。

二、效力:

(一)基本上附停止條件的法律行為,在條件成就的時候就會發生效力;而附解除條件的法律行為,則是在條件成就的時候失去效力
基於私法自治的原則,如果我們特別約定「附停止條件的法律行為,在條件成就的時候不讓他發生效力」,可能延後或是發生其他效力者,民法還是尊重當事人的約定。
舉例來說,「你如果上了大學,我就送你一台電腦」,但如果再加上「但要等我手上有資金」或是「要等到第一學期結束」之類的,基本上在你上了大學時,雖然條件成就,但並不會馬上發生我送你一台電腦的效果。
(二)條件成就前對當事人的保護(民法第100條)
民法第100條規定:
附條件之法律行為當事人,於條件成否未定前,若有損害相對人因條件成就所應得利益之行為者,負賠償損害之責任。
舉例來說,「你如果考上大學,我就將現在開的這輛車送你」,但在條件成就之前我就先把這輛車售出,這個時候就有可能造成當事人的損害,也就是考上了大學,卻沒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027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掘想法學教室−民法篇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avatar-img
404會員
261內容數
民法是萬法之母,人從出生到死亡,每天一睜開眼睛,處處都用得到民法!學會正確的認識民法、使用民法,在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想要做好事前規劃,培養法律風險預測的能力,那就跟著我們一起學習,我們將毫無保留的將所有相關知識都交給你!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法律新幹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先前的【|第04話|民法的權利主體-自然人(一)】及【|第05話|民法的權利主體-自然人(二)】中,對於行為能力與意思表示等概念都已經做過概略的介紹,而在我們介紹法律行為的相關概念後,在本次的文章中,我們本週將完整些介紹意思表示的基礎觀念!
前一次開始講到了民法總則最重要的「法律行為」中有關於「負擔行為」與「處分行為」的概念。接下來就要來介紹法律行為的「效力」,今天我們會先就法律行為的效力中有關「有效」及「無效」加以說明。
之前我們在介紹「物權的法律上原則」時已經有大致介紹過負擔行為與處分行為的概念,但由於負擔行為與處分行為的觀念太重要,所以在這篇文章將介紹更深入的理論及其運用!到底有多重要,基本上只要是涉及「財產行為」,都離不開負擔行為與處分行為的操作與討論,可說是「民法上的任督二脈」
誠如上次提到,「法律行為」可以說是民法最重要的核心概念,也是構成民法各規範的基礎。我們生活中的一切食衣住行甚至育樂,小自搭公車捷運,大至購屋買車等等,基本上都可以「法律行為」去規範並類型化。以下就開始這次「法律行為」的介紹囉!
在正式進入「法律行為」的內容之前,我們必須先瞭解權利變動的樣貌及種類,以鳥瞰民法運作的體系及概念!
這次我們就直接進入民法的規定內容進行講解說明,其中的內容有「不動產」、「動產」、「主物與從物」、「天然孳息與法定孳息」等!
在先前的【|第04話|民法的權利主體-自然人(一)】及【|第05話|民法的權利主體-自然人(二)】中,對於行為能力與意思表示等概念都已經做過概略的介紹,而在我們介紹法律行為的相關概念後,在本次的文章中,我們本週將完整些介紹意思表示的基礎觀念!
前一次開始講到了民法總則最重要的「法律行為」中有關於「負擔行為」與「處分行為」的概念。接下來就要來介紹法律行為的「效力」,今天我們會先就法律行為的效力中有關「有效」及「無效」加以說明。
之前我們在介紹「物權的法律上原則」時已經有大致介紹過負擔行為與處分行為的概念,但由於負擔行為與處分行為的觀念太重要,所以在這篇文章將介紹更深入的理論及其運用!到底有多重要,基本上只要是涉及「財產行為」,都離不開負擔行為與處分行為的操作與討論,可說是「民法上的任督二脈」
誠如上次提到,「法律行為」可以說是民法最重要的核心概念,也是構成民法各規範的基礎。我們生活中的一切食衣住行甚至育樂,小自搭公車捷運,大至購屋買車等等,基本上都可以「法律行為」去規範並類型化。以下就開始這次「法律行為」的介紹囉!
在正式進入「法律行為」的內容之前,我們必須先瞭解權利變動的樣貌及種類,以鳥瞰民法運作的體系及概念!
這次我們就直接進入民法的規定內容進行講解說明,其中的內容有「不動產」、「動產」、「主物與從物」、「天然孳息與法定孳息」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對外演講講到契約時,我都說簽契約前一定要仔細看,因為一旦簽了就成為你和對方之間的遊戲規則,原則上不能反悔。上個月有朋友問:簽了不公平契約,簽了真的只能認了嗎?這是個好問題:簽了不公平契約後真的只能認了嗎?法律上沒有任何辦法嗎?
Thumbnail
有契約就會產生義務,契約成立後,契約的一方對他方負有給付義務,或是雙方互相負有給付義務,這個給付可能是實體的東西,也可能是去做或不做特定的事情。 民法第 199 條 債權人基於債之關係,得向債務人請求給付。 給付,不以有財產價格者為限。 不作為亦得為給付。 如果違反給付義務,傳統民法學稱
Thumbnail
解除契約指的是契約自始無效,雙方需回復到訂立契約前的狀態;終止契約則是在特定日期後失去效力,之前的條款仍然有效,雙方需結算此期間的所有給付。兩者的主要區別在於契約效力的時間點和處理方式。
Thumbnail
有學生問我:家中長輩保單因為欠債被法院終止與強制執行,可是長輩需要那張保單,可以向法院聲請停止執行嗎?先來說這個問題背後的實務見解,即是最高法院108年度台抗大字第897號裁定。
Thumbnail
預定與預訂的差異,在於前者一經決定,就不可更改;而後者在某種前提下,還有商量餘地。是這樣嗎? 民法與勞動相關法令並不相同。 民法第249條   定金,除當事人另有訂定外,適用左列之規定: 一、契約履行時,定金應返還或作為給付之一部。 二、契約因可歸責於付定金當事人之事由,致不能履行時,定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情侶關係中口頭答應不還錢後的法律影響,並介紹了口頭約定不用還錢的法律效力以及在意識不清的情況下答應不用還債的法律責任。文章也提及基於情誼隨口答應屬「好意施惠」的情況和最高法院判決相關資訊。
Thumbnail
在與別人就紛爭事件進行調解或和解時,往往都會加上斷尾條款,諸如「雙方同意就本爭議不得再對他方為其他主張、請求或申訴」。 難道,上述這樣的約定,就一勞永逸了嗎?怎麼調解成立之後,對方又來告了呢?
Thumbnail
臺灣高等法院111年度上字第1592號民事判決中,討論了消費者拋棄契約審閱期間對契約效力的影響,根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1之1條第1、2、3項規定,在企業經營者與消費者訂立定型化契約前,消費者應有30日以內之合理期間供審閱全部條款內容。
Thumbnail
合約最重要的條件是「自願」。如果簽的合約不具備法律效力,可透過法院提起「確認之訴」來變成「法院認證的無效」。如遇買手機合約、課程教學的漏洞,可尋求消保官或律師的協助。未知理由致後悔簽約,唯一解約辦法為「解約」,建議委託律師代您出面協商。
Thumbnail
1. 法的位階:憲法>法律(民法、政府採購法)>法規命令(政府採購法施行細則)>行政規則(契約範本)。 2. 契約是否可不依物價指數變動情形調整工程款?依據民法第227-2條規定之情勢變更,需「強制」物調,不管契約是否勾選。 3. 契約是否一定要以書面為之?口頭承諾亦為一種有效之
Thumbnail
對外演講講到契約時,我都說簽契約前一定要仔細看,因為一旦簽了就成為你和對方之間的遊戲規則,原則上不能反悔。上個月有朋友問:簽了不公平契約,簽了真的只能認了嗎?這是個好問題:簽了不公平契約後真的只能認了嗎?法律上沒有任何辦法嗎?
Thumbnail
有契約就會產生義務,契約成立後,契約的一方對他方負有給付義務,或是雙方互相負有給付義務,這個給付可能是實體的東西,也可能是去做或不做特定的事情。 民法第 199 條 債權人基於債之關係,得向債務人請求給付。 給付,不以有財產價格者為限。 不作為亦得為給付。 如果違反給付義務,傳統民法學稱
Thumbnail
解除契約指的是契約自始無效,雙方需回復到訂立契約前的狀態;終止契約則是在特定日期後失去效力,之前的條款仍然有效,雙方需結算此期間的所有給付。兩者的主要區別在於契約效力的時間點和處理方式。
Thumbnail
有學生問我:家中長輩保單因為欠債被法院終止與強制執行,可是長輩需要那張保單,可以向法院聲請停止執行嗎?先來說這個問題背後的實務見解,即是最高法院108年度台抗大字第897號裁定。
Thumbnail
預定與預訂的差異,在於前者一經決定,就不可更改;而後者在某種前提下,還有商量餘地。是這樣嗎? 民法與勞動相關法令並不相同。 民法第249條   定金,除當事人另有訂定外,適用左列之規定: 一、契約履行時,定金應返還或作為給付之一部。 二、契約因可歸責於付定金當事人之事由,致不能履行時,定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情侶關係中口頭答應不還錢後的法律影響,並介紹了口頭約定不用還錢的法律效力以及在意識不清的情況下答應不用還債的法律責任。文章也提及基於情誼隨口答應屬「好意施惠」的情況和最高法院判決相關資訊。
Thumbnail
在與別人就紛爭事件進行調解或和解時,往往都會加上斷尾條款,諸如「雙方同意就本爭議不得再對他方為其他主張、請求或申訴」。 難道,上述這樣的約定,就一勞永逸了嗎?怎麼調解成立之後,對方又來告了呢?
Thumbnail
臺灣高等法院111年度上字第1592號民事判決中,討論了消費者拋棄契約審閱期間對契約效力的影響,根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1之1條第1、2、3項規定,在企業經營者與消費者訂立定型化契約前,消費者應有30日以內之合理期間供審閱全部條款內容。
Thumbnail
合約最重要的條件是「自願」。如果簽的合約不具備法律效力,可透過法院提起「確認之訴」來變成「法院認證的無效」。如遇買手機合約、課程教學的漏洞,可尋求消保官或律師的協助。未知理由致後悔簽約,唯一解約辦法為「解約」,建議委託律師代您出面協商。
Thumbnail
1. 法的位階:憲法>法律(民法、政府採購法)>法規命令(政府採購法施行細則)>行政規則(契約範本)。 2. 契約是否可不依物價指數變動情形調整工程款?依據民法第227-2條規定之情勢變更,需「強制」物調,不管契約是否勾選。 3. 契約是否一定要以書面為之?口頭承諾亦為一種有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