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3/28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的啟蒙老師:謝志偉

    東吳大學校某屆慶運動會
    東吳大學校某屆慶運動會
    最近我正閱讀一些有關台灣外籍新娘的資料,看到其中一篇文獻裡提出「包容」這個概念,讓我不禁搖搖頭,嘆了一口氣。你們知道嗎?這時候,我想起了謝志偉老師的課。
    我在大二開始修謝志偉的課,有一次期中考他出了一篇探討種族歧視的文章,要我們作答批判該文的觀點。考後的第一堂課,我們就針對這篇文章裡種族歧視與融合討論一番。我記得有一位同學拿了非常高的分數。是因為她德文好嗎?不是,而是她點出了「包容」這樣的字眼底下,似乎意味著我比你好,所以我才要「包容」你。當時我才大三,沒想到過了十幾年,現在台灣的一些學者提到族群融合,依舊還是用「包容」這個字詞。十幾年前,某些錯誤的觀念和舊習,至今依然存在。
    回歸正題,謝志偉對我的影響到底是什麼?第一個是思想上的啟迪。一位老師最成功的地方,不是他教給了學生多少的知識,而是教會了學生如何思考。謝志偉老師的課堂裡,經常是理念的討論與論辯。透過這樣的方式,引發不少異見的激盪。謝志偉常說:「你可以不贊同我,但一定要說出你的邏輯。」如果不是上過他的課,受到啟蒙,可能我現在會是一個人云亦云,不動自己大腦思考的人,沒有判斷力。
    我記得他的課給我最大的震撼就是「十日譚」中「老鷹的故事」,當時讀完德文版的文章後,謝志偉要我們說說自己的看法,多數人當然是同情故事中的主角。(包括我)不過,他卻能以另類的觀點,從另一個角度切進,顛覆我們原本的想法。當時我才訝然發現:原來同樣的一篇故事,可以用不同的角度詮釋;原來故事中還潛藏著一些我們不容易看出的意涵。
    第二個影響是我對文學的喜愛。也因為有了文學的陪伴,從中體會人生經驗,釋放情感,讓我可以撐過後來人生一些艱苦的歲月。
    我記得有一篇小說,至今我還印象深刻,感動甚深。這篇小說大意是敘述一位父親到旅館投宿,當晚因為旅館客滿必須與另一位陌生人同住。那位父親一進房間,就開始跟拄著柺杖的陌生房客聊天。他說,他家附近每次都會有一班火車經過,每次火車經過,他的兒子也都會追著火車揮手,但是火車上從來都沒有人給他回揮。他不想再讓孩子失望,所以來投宿,想要坐唯一的那班火車,在火車上對著孩子揮手。當那位父親叨叨絮絮地描述時,陌生人卻完全都沒有回應,所以他只好鼻子摸摸去睡覺。隔天早上當那位父親醒來時,發現已錯過火車的時間,只好悻悻然地回家。一回到家,兒子很興奮地告訴他:「爸爸,你知道嗎?今天我對火車揮手,有一個人用柺杖綁著手帕對我揮耶!」
    讀完這個故事,謝志偉問我們:「如果你是那位父親,你會不會願意為你的孩子這樣做?」有人說會,因為不想讓孩子對這個冷漠的社會失望。也有人說不會,還是讓小孩早點面對現實。但無論如何,不管你會不會揮手,一定有你的原因,為什麼?(而這也是我常常跟同學說:不管你做什麼選擇,但是總等清楚知道自己為什麼會這樣做?)
    第三個影響是強化我將教師當作終身職志。我讀大學的那個年代,正逢戒嚴剛剛解除、社會運動方興未艾之際。受到謝志偉的啟蒙,讓我開始思考台灣的未來。當時我深信,只有靠教育才可以根本解決社會問題,因為這樣的信念,我毅然決然地投身教育行列。
    而我也一直當老師當到了現在,雖然中間曾逃去讀書,但我還是繼續當老師,
    既然身為老師,總得知道自己讀書的過程中,有哪些老師影響自己。也許一個,也許很多個。如果可以整理出來,一定可以幫助我們釐清,為什麼我們會如此對待自己的學生。
    註:此為10幾年前書寫的文
    與Herr 謝在東吳大學校園合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