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要不要承認自己的障礙?給徬徨特教生的分享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障礙者的生命歷程當中,會對自己有別於他人的差異,產生焦慮、自卑的心理狀態,此為理所當然的情況。這樣的焦慮,部分障礙者會透過蒙混過關的方式,迴避自己的缺陷及不同,讓自己不會被貼上污名標籤,更免於被同儕排擠。如同筆者過去在就學期間,在資源班進行課程時,因為想避免被貼上學習障礙者的身份,就做出一些閃躲的舉動,好比:每當有同學經過資源班時就躲起來避免被看見,或跟著同學一同欺負身心障礙者。這些方式有助於於讓我更像正常人。
透過這樣蒙混過關的方式,隱藏自己不論是外顯或內險的障礙,我想短期將助於舒緩自己內心的焦慮,但若這樣的偽裝失敗,有可能對自己產生更大的傷害。如同:被同學發現在資源班上課、老師發現我的學業成績特別低落。在同學老師不知情的情況,會開始進一步猜測,可能說:我是不是在心理層面有問題,他看起來很正常啊怎麼會。這些不必要的猜測,將對障礙者或特教學生有更大的心理壓力。
回過頭來想,若作為一個身心障礙者或具備特殊教育身份的學生,到底應不應「自己」主動向老師及同學說明自己的差異呢?我的答案是:在不傷害到你個人的情況「我們可以盡情承認自己的差異」,而我將分為三大原因進行說明。
一、劃清界線,才能瞭解實際差異
社會上有很多人不了解弱勢群體的處境,也不了解身心障礙者在生活上的困難,並非他們缺乏同理心,而是在他們的生命歷程當中,不曾接觸過這些弱勢群體。不了解所產生的差異,往往將這些差異給妖魔化/嬰兒化等,例如:認為障礙者沒有性需求、認為障礙者沒辦法自主生活。我們了解這是社會長期以來對於弱勢群體的刻板印象,難以於一時改變。
作為一個障礙者本身,若我們可以將「個人障礙差異vs社會刻板印象」分開談論,讓社會大眾了解障礙對個人產生的影響,這除了有助於障礙者突破社會刻板印象的拘束,更是透過自己的經驗,來定義自己的障礙及身份,讓大家從「對於身心障礙者的想像,轉變對於個人障礙者處境的理解」。然而,過程我們也要注意,並不是將所有個人的差異及缺陷,歸咎於自己的障礙身份上。
二、障礙是差異,而非污名
揭露障礙身份除了讓大家理解障礙身份並非「集體刻板印象」而是「個人障礙差異」,第二步是能讓大家了解:障礙身份並非是特別與極少數的。因為每一個人都會有不同特質及身體狀況,而障礙身份只是在身心狀況的不同。比如說:長大身體機能會逐漸退化、發生意外則需要輔具支持。生活的轉變,將可能讓任何人都有機會成為身心障礙者。
但我們必須知道,身心障礙者一詞並非污名,而是一個身份上的差異,因為這個差異,促使在生活上無法被滿足,例如:肢體障礙者發現台灣道路都沒有無障礙、閱讀障礙者發現台灣教育習慣考大量詞彙等。因此需要身心障礙手冊等證明,來獲得較為積極的差別待遇(無障礙車位、升學考試加分等等措施)。揭露障礙身份,有助釐清障礙的成因,更是讓社會大眾減少對障礙者的污名。
三、承認差異,減少應對壓力
對障礙者自己而言,承認自己的身份,讓同儕間瞭解你的需求與差異,也讓他們能釐清你的身份減少污名,那是對於他人而言。對自己而言,則能更減少應對社會/校園同儕的壓力。障礙者面對社會,比一般人更需要去多思考一個問題:我應不應該揭露自己的障礙。這樣的問題在每一個新的環境中都會遇到。
隱藏障礙身份時,總會擔心身份哪天被人揭露了怎麼辦?這樣的障礙身份別人會怎麼議論我?我這樣的行為大家會不會認為有問題?每天都在約束自己成為一個在社會上比較「正常」的人,這都是在隱藏身份時每天都要去煩惱的。但若能清楚的告訴周圍朋友自己的狀態,將能大幅減少大家過多的猜測,大家能清楚理解你的差異,更是減少自己在面對障礙時的擔憂。

障礙身份或許難離開生活,但別了忘記自己的能動性
障礙身份對於某些人而言是一輩子離不開了,那我們就要仔細思考如何跟他好好相處。最後,本文並非要鼓勵所有具有障礙者身份的人,都去積極坦承差異或是自我揭露。而是透過上述原因,讓障礙者能自主的,在自己的生活環境中思考,該為「自己的障礙揭露到什麼程度」。我們清楚:社會上每一個人都具有「能動性」,特殊教育學生也是一樣,每一位皆有極大的差異,不論是生命歷程、障礙經驗、家庭處境等,因此我們難以用一篇文章來一體適用。但本文期待所有的障礙者、特教生又或者是那些曾經備受污名情境的原住民、新住民,能一同思考,自己面對他人的身份。以及讓那些現在還徬徨在自我認同困境的特教生,能多一種思考方向。
avatar-img
1會員
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身心障礙者在教育、職場以及社交場閤中面臨的過度社會化壓力,分析了社會對其的期望對其身心健康的影響。作者認為,在強調團隊合作與標準化的背景下,身心障礙者的獨特需求往往被忽視,導致壓力與自我認同的困擾。同時,本文也提出真正的社會融合應該以多元性和包容性為核心,以營造一個公平的社會環境。
Thumbnail
說到自己不想給人知道的另一面,還蠻多的呢。之所以不想給人知道,就是為了保護自己,讓自己可以生存在這社會上,讓別人能接納我、喜歡我。 以前還沒有像現在的社會,有許多的心理名詞和人格測驗讓我們可以試圖了解一些相對在這社會上,是比較小眾的性格和個性,像是:高敏感、社恐、共感、共情、i人等等。 這類人格
Thumbnail
當年在學習特殊教育專業的時候,個體想接受特殊教育服務就必須貼上「身心障礙」的標籤,一直是備受爭議的,尤其「身心障礙」這四個字對絕大多數的人而言,暗藏「負面或歧視」的想法。只是昂貴的特殊教育服務及教育資源有限的情況,「錢要花在刀口上」,也就是想要獲得特殊教育的服務,必須先有身心障礙的資格......
Thumbnail
特教生因與老師溝通無效而失控的事件引發討論。正向教養與危機處理可以有效減少衝突的應對方法。願我們都有能力成為他人的幫助,並以這樣的態度面對特別的孩子、面對周圍的人們。
承上篇,特殊教育法和鑑定辦法的不明確,令人質疑特教的基礎研究不足以支撐融合教育的理論,也有足夠的理由懷疑,對於特殊學生的鑑定,醫界有誤判的可能。 而融合教育重點將特教生安置在一般生的班級,因為特殊,作業可以減量或調整,可以不守班規校規。 或許融合教育的潛在課程就是:乖學生要守規矩,但有些人不必。
現在國中小的融合教育,主旨是讓彼此熟悉日後如何在社會上相處互動,班上有特殊生的比例非常高。 但所謂特殊生,有這麼多都是並沒有完整的基礎研究支持,連成因都含糊,一切交由醫師鑑定,但未必有共識。 數十年來,醫界和特教雙巨頭的學術研究基礎,如此薄弱? 這會影響國中小所有師生吧? 整個教育這樣也行??
Thumbnail
人常在生活中面臨很多障礙困境,生活上、心理上、身體上、環境上、人事上的障礙⋯⋯,而所有的障礙都源自於內心叫自我設限。 自我障礙 “自我障礙(self-handicapping)”又叫“自我設阻”,“自我設限”,是人類為了保護自己留有面子而產生的心理,從而通過行為體現出來。 成因 自我障礙行為
Thumbnail
最近,臺北市某高中情障生攻擊老師事件引發社會對情障生教育的反思。這篇文章探討了同儕學習如何能幫助情障生克服攻擊性問題。透過案例和心理學家的研究,給出了教師如何善用班級意見領袖的影響力、如何幫助班上的情障孩子的一些建議。並以作者自身經驗來分享如何處理情障生的問題。
Thumbnail
學習障礙孩子從小到大缺乏完整的服務協助,不僅在學校教育方面,就業照顧方面都有困難。本文提出建立完整一條龍的特殊需求孩子服務觀念,需早療、特教、社會福利系統的介入服務,以及完善的課後照顧系統,以幫助這些特殊需求孩子脫離貧窮、犯罪,找到自己應有的人生。支持中華兒童暨家庭守護者協會的特殊需求課後照顧服務。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身心障礙者在教育、職場以及社交場閤中面臨的過度社會化壓力,分析了社會對其的期望對其身心健康的影響。作者認為,在強調團隊合作與標準化的背景下,身心障礙者的獨特需求往往被忽視,導致壓力與自我認同的困擾。同時,本文也提出真正的社會融合應該以多元性和包容性為核心,以營造一個公平的社會環境。
Thumbnail
說到自己不想給人知道的另一面,還蠻多的呢。之所以不想給人知道,就是為了保護自己,讓自己可以生存在這社會上,讓別人能接納我、喜歡我。 以前還沒有像現在的社會,有許多的心理名詞和人格測驗讓我們可以試圖了解一些相對在這社會上,是比較小眾的性格和個性,像是:高敏感、社恐、共感、共情、i人等等。 這類人格
Thumbnail
當年在學習特殊教育專業的時候,個體想接受特殊教育服務就必須貼上「身心障礙」的標籤,一直是備受爭議的,尤其「身心障礙」這四個字對絕大多數的人而言,暗藏「負面或歧視」的想法。只是昂貴的特殊教育服務及教育資源有限的情況,「錢要花在刀口上」,也就是想要獲得特殊教育的服務,必須先有身心障礙的資格......
Thumbnail
特教生因與老師溝通無效而失控的事件引發討論。正向教養與危機處理可以有效減少衝突的應對方法。願我們都有能力成為他人的幫助,並以這樣的態度面對特別的孩子、面對周圍的人們。
承上篇,特殊教育法和鑑定辦法的不明確,令人質疑特教的基礎研究不足以支撐融合教育的理論,也有足夠的理由懷疑,對於特殊學生的鑑定,醫界有誤判的可能。 而融合教育重點將特教生安置在一般生的班級,因為特殊,作業可以減量或調整,可以不守班規校規。 或許融合教育的潛在課程就是:乖學生要守規矩,但有些人不必。
現在國中小的融合教育,主旨是讓彼此熟悉日後如何在社會上相處互動,班上有特殊生的比例非常高。 但所謂特殊生,有這麼多都是並沒有完整的基礎研究支持,連成因都含糊,一切交由醫師鑑定,但未必有共識。 數十年來,醫界和特教雙巨頭的學術研究基礎,如此薄弱? 這會影響國中小所有師生吧? 整個教育這樣也行??
Thumbnail
人常在生活中面臨很多障礙困境,生活上、心理上、身體上、環境上、人事上的障礙⋯⋯,而所有的障礙都源自於內心叫自我設限。 自我障礙 “自我障礙(self-handicapping)”又叫“自我設阻”,“自我設限”,是人類為了保護自己留有面子而產生的心理,從而通過行為體現出來。 成因 自我障礙行為
Thumbnail
最近,臺北市某高中情障生攻擊老師事件引發社會對情障生教育的反思。這篇文章探討了同儕學習如何能幫助情障生克服攻擊性問題。透過案例和心理學家的研究,給出了教師如何善用班級意見領袖的影響力、如何幫助班上的情障孩子的一些建議。並以作者自身經驗來分享如何處理情障生的問題。
Thumbnail
學習障礙孩子從小到大缺乏完整的服務協助,不僅在學校教育方面,就業照顧方面都有困難。本文提出建立完整一條龍的特殊需求孩子服務觀念,需早療、特教、社會福利系統的介入服務,以及完善的課後照顧系統,以幫助這些特殊需求孩子脫離貧窮、犯罪,找到自己應有的人生。支持中華兒童暨家庭守護者協會的特殊需求課後照顧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