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討厭的話,連說話都會對你有意見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樣說吧,明明我跟其他人都說一樣的內容,內容明明都一樣,但只要是由我開口,人家就說:不是這樣吧.......但同樣的內容,由別人口說出來,都沒事,但由我口中說出就有事.
這種情況同樣又發生在另一個人身上,我也只是看著手機脫口而出一句話,但別人聽到就說:話不要亂說,會......
再來又碰到一個情況,就是當在跟某人對話時,當我很自然的要訴說事件情況,那個人就馬上斷掉你的話,說:好、好、好,不然就是:好我知道.然後我也會很自然識相的不說下去.
還有遇到一個狀況是,在同個空間裡,本應是家人的關係,物理距離明明很近,但化學距離卻遙遠到連與你說話的時間都不願浪費.這是什麼意思,就是:不跟你說話,換句話說叫:跟你沒話說,再換句話說:當你是空氣,所以無話可說.
當然還沒完,在很多人的群組裡,在佈達一些事時,也沒人會回,如果分享事情,也沒人會感謝你.反正,我看到的,只有已讀的數字,而沒有接下來的對話視窗.
上述幾種情況,我整理了一下,我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被討厭了.(我明白我是神經很大條,要被嫌棄到如此我才會發現)因為我本人的後知後覺,所以當下也不會覺得太難過,然後我還能神經很大條的整理幾種我自身經驗發表在這裡.
在此發文,如果有緣看到這篇文章的人,如果你也曾經遇到我整理的這幾種情況,那我要正式的跟你說:
恭喜你,你也被討厭了!哈哈哈!
被討厭的話,不用直接罵你;不需要給你臉色看;也不用對你有什麼肢體排斥;但又不得已必須有機會相處的狀況(對討厭你的人叫做不得已)時,只要是讓你感覺到,他連「聽到你的聲音」都不想時,其實他的內心裡就是對你有厭惡感(模擬狀況請回到文章開始),要是呼吸聲能被聽到,他會巴不得你不要呼吸.
要是呼吸聲能被聽到,他會巴不得你不要呼吸
什麼是被討厭,這就是被討厭.我沒有什麼大理論要來寫什麼被討厭的勇氣喔.
我只想說:
被討厭就被討厭,你以為你是誰.
你討厭我,剛好我也沒很喜歡你.
你不想聽我說話,你以為我很想嗎?
討厭人就可以不尊重人嗎?你媽沒教你做人要有禮貌嗎?
聽到我的聲音就讓你覺得厭煩,我還想說是你耳朵不乾淨吧
差不多就想說這些.
其實正常情況,剛好,被我也不是很欣賞的人討厭時,我是不以為意.但你也知道,潛意識偶爾會跑出來鬧一下.然後我就偶爾會失眠,其實我也不清楚,我是被冷暴力霸凌還是什麼,反正潛意識會抗議,當潛意識抗議,我也只好要認真對待潛意識,我聽Netflix的冥想正念指南,我還特別找到一篇「如何釋放對他人及自己的憎恨」,這主題其實跟我的狀況不符,我是被憎恨,而不是憎恨他人好嗎.但我還是弱弱了的聽了下去,但裡面的冥想技巧是:慈愛冥想.絕了吧,我被討厭還要對別人付出我的慈愛.所以有效嗎?我可以直接說,真的沒效.但即然提到了冥想正念指南,其他主題,對我來說還蠻有效的,我這裡說的有效是可以幫助我睡著,通常我還沒跟著口白開始運用冥想技巧時我就睡了,因為有睡著所以我說有效.我神經夠大條吧.
請告訴我:如何釋放他人對自己的憎恨
嗯,我需要的是這個主題,謝謝
avatar-img
8會員
8內容數
我的腦袋常常打架,我的思維有很多面向,在理性與感性之間游盪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黎默陌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為什麼會下這個標題,原因是某一天發生一件事. 是這樣的,信箱突然來了一封信,信裡對方貼了檔案中裡的「產品停產日期」,然後簡單的問了一句「產品停產的時間」是這個日期嗎?我也把供應鍊單位發出來的信貼給他看,但裡面的「預估停產日期」年份寫成2020/09,不過因為「喊停產」的時間是2021,直覺意識到20
為什麼會下這個標題,原因是某一天發生一件事. 是這樣的,信箱突然來了一封信,信裡對方貼了檔案中裡的「產品停產日期」,然後簡單的問了一句「產品停產的時間」是這個日期嗎?我也把供應鍊單位發出來的信貼給他看,但裡面的「預估停產日期」年份寫成2020/09,不過因為「喊停產」的時間是2021,直覺意識到20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可能學會用批評的方式來回饋他人,而這種習慣不僅傷害了別人,也讓自己承受痛苦。藉由反思與探索,我學會了以建設性的方式來回應他人,而非以牙還牙。這篇文章分享了我的體悟與實踐,希望打破批評的循環,促進一個更有愛的社會。
Thumbnail
一句話就這麼溢出心智的序列,那是一無意識的、關於愛的滿溢。正是因為那是場永遠都在腦海裡的洋流中竄動的情感,所以對於身體外部的公眾領域只能是一種情感能否生存的未知試探。 此次是一次意外的、招致不穩定的未明事件,在短暫而無法確知自己的冒險意圖之前,行動需要被迫使展開,如果說,可以趕在聲音到達前就有機會攔
Thumbnail
在我們生活中如果被人說了一些不愛聽的話是會很不爽的,而這種話對於大多數人都是NG的。日語中也一樣,為了不成為惹人厭的人,快來看一下日語中這樣說會惹人厭的5句話吧~ 「いまヒマそうね」 “你好像很閒呢” 這種表達方式中含有輕視他人的感覺。聽到這句話的瞬間,被說的人心中會產生“我也是有事情做的
不得不面對厭惡的人是怎麼樣的感覺? 每次都像有一團火在內心燃燒,某人總能輕易挑起我內心的怒火。 可我認為,討厭一個人最好的方式是……放下她。 氣都我在氣,能量都我在消耗,啊我甚至連脾氣都不會發出來,不發出來的脾氣堆疊在心裡,不就是內耗嗎?
Thumbnail
你說,最近深有所感,感覺變了。你不明白,為什麼人説變就變了。不管是人還是事,或環境都一樣,包括感情也是如此。以前不明白,最近好像慢慢懂了。
Thumbnail
我以前特別討厭生氣,只要看到不喜歡的人都會退避三舍,能不要交流就不要交流,最好連她的聲音都不要聽到,直接完全把她杜絕開來。我只要跟別人一結下心結就很難再解開,因為生氣的感覺對我來說就像毀了一天。就像大家都說平常最安靜的人生氣是最可怕的,我以前真的只有生氣到爆發出來跟不生氣到快爆發這兩種情況。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是以生命的歷程去實現的;來自你個體的完整發展及自我實現。當你未能確實的體認到自己的能力、力量和潛質獨特之處,持續性的折損自己、質疑自己,你如何能真正安然是自己,擁有被討厭的勇氣與自信呢?我們勢必會落入於在乎他人的評價、放大他人眼光,以他人的位置,作為看待自己有何價值的依據。
再來說一說關於喜歡自己的玄機。 當妳不喜歡自己的時候,妳其實接受不了任何好東西。 因為妳覺得自己本身是沒有什麼值得被喜歡的,妳必須要提供一些什麼妳才值得被喜歡,所以當別人對妳好的時候,妳會生出一種「無以回報」的感覺,或者是妳認為妳能夠拿來交換的東西拿不出手,然後開始感覺有壓力,想逃跑。 最後讓
Thumbnail
有時人與人之間為何會似乎有一股無形的仇視與疏離,其實可能來源於對方的心理傷害或主觀感受,我們無法控制他人的想法,但可以改變自己的態度,並尋求著更健康的關係。無論如何,保持善良與尊重永遠是正確的選擇。
Thumbnail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可能學會用批評的方式來回饋他人,而這種習慣不僅傷害了別人,也讓自己承受痛苦。藉由反思與探索,我學會了以建設性的方式來回應他人,而非以牙還牙。這篇文章分享了我的體悟與實踐,希望打破批評的循環,促進一個更有愛的社會。
Thumbnail
一句話就這麼溢出心智的序列,那是一無意識的、關於愛的滿溢。正是因為那是場永遠都在腦海裡的洋流中竄動的情感,所以對於身體外部的公眾領域只能是一種情感能否生存的未知試探。 此次是一次意外的、招致不穩定的未明事件,在短暫而無法確知自己的冒險意圖之前,行動需要被迫使展開,如果說,可以趕在聲音到達前就有機會攔
Thumbnail
在我們生活中如果被人說了一些不愛聽的話是會很不爽的,而這種話對於大多數人都是NG的。日語中也一樣,為了不成為惹人厭的人,快來看一下日語中這樣說會惹人厭的5句話吧~ 「いまヒマそうね」 “你好像很閒呢” 這種表達方式中含有輕視他人的感覺。聽到這句話的瞬間,被說的人心中會產生“我也是有事情做的
不得不面對厭惡的人是怎麼樣的感覺? 每次都像有一團火在內心燃燒,某人總能輕易挑起我內心的怒火。 可我認為,討厭一個人最好的方式是……放下她。 氣都我在氣,能量都我在消耗,啊我甚至連脾氣都不會發出來,不發出來的脾氣堆疊在心裡,不就是內耗嗎?
Thumbnail
你說,最近深有所感,感覺變了。你不明白,為什麼人説變就變了。不管是人還是事,或環境都一樣,包括感情也是如此。以前不明白,最近好像慢慢懂了。
Thumbnail
我以前特別討厭生氣,只要看到不喜歡的人都會退避三舍,能不要交流就不要交流,最好連她的聲音都不要聽到,直接完全把她杜絕開來。我只要跟別人一結下心結就很難再解開,因為生氣的感覺對我來說就像毀了一天。就像大家都說平常最安靜的人生氣是最可怕的,我以前真的只有生氣到爆發出來跟不生氣到快爆發這兩種情況。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是以生命的歷程去實現的;來自你個體的完整發展及自我實現。當你未能確實的體認到自己的能力、力量和潛質獨特之處,持續性的折損自己、質疑自己,你如何能真正安然是自己,擁有被討厭的勇氣與自信呢?我們勢必會落入於在乎他人的評價、放大他人眼光,以他人的位置,作為看待自己有何價值的依據。
再來說一說關於喜歡自己的玄機。 當妳不喜歡自己的時候,妳其實接受不了任何好東西。 因為妳覺得自己本身是沒有什麼值得被喜歡的,妳必須要提供一些什麼妳才值得被喜歡,所以當別人對妳好的時候,妳會生出一種「無以回報」的感覺,或者是妳認為妳能夠拿來交換的東西拿不出手,然後開始感覺有壓力,想逃跑。 最後讓
Thumbnail
有時人與人之間為何會似乎有一股無形的仇視與疏離,其實可能來源於對方的心理傷害或主觀感受,我們無法控制他人的想法,但可以改變自己的態度,並尋求著更健康的關係。無論如何,保持善良與尊重永遠是正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