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20|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走向「老」的路上—幾種意外發生的情況

1.快煮壼的水開了,雖然開關自動關掉,其實還在滾,就拿起來倒水,水噴出來燙到。
2.要裝到保溫壼去,廚台上有別的東西,懶得拿開,直接倒在後排的保溫壼,手碰到放在前面的瓶或杯,打翻。
3.承上。為了搶救快要倒的瓶或杯,又打翻另一個,或將熱水濺出來,燙傷。
4.用腳勾抺布擦地板上的髒污或水滴,沒站穩,跌倒—肌力不足,重心調整太慢,也是偷懶,便宜行事。
5.用腳挪東西,另一腳沒站穩,跌倒,隨手拉旁邊的東西,那東西也倒(可能砸傷自己)—同上4
6.「以為」在那裏,沒用眼睛先看清楚,距離、位置沒測好,摸到別的(東西比較高),打翻。
7.將東西隨意放著,放太旁邊,掉下來,如果東西破掉,或碰倒燙的東西的話,就糟糕了。
8.有一天,我買東西回家,將購物袋隨意放在餐桌上,放太旁邊,袋子是軟的,沒站直,往旁邊倒,最上面的東西掉到地上,最上面那一盒是蛋,破了幾個。我「忘了」蛋放最上面,也「沒想到」放太旁邊的話袋子會掉到地上。
9.心裏急,或認為很習慣了,沒看清,隨手摸,或直接走,錯估了位置。
10。不開燈,「以為」路徑很熟,結果記錯、估錯了,踢到;或忘記有東西放這裏了,踢到。

綜合老人可能會發生的意外的原因,不外乎
一、急—以前看到「老人戒之在急」的說法,很不能理解,老人不都是慢慢的嗎?經過我對家裏和周圍老人的觀察,真的耶!老人動作慢(因為手腳趕不上,快不起來),但心裏急,等一下都不行;還有,也沒意識到他一秒都沒等。
二、以為—這個「以為」太好用了,凡事都用「以為」去推論,眼睛不看,耳朵不聽,更重要的是,腦袋不用,通通放著沒用,光用「以為」行天下。
三、認為已經很熟了—眼睛沒有好好看仔細就隨意放、隨意拿,直接走;用摸的;不開燈
四、草率,隨意—以為宇宙會幫你將事情、東西弄好,旁邊隨時都有助手(這一輩子都有女人在旁邊照顧、收拾的老男人最容易這麼「以為」)。
五、忘記—忘了剛剛放了東西;忘了原來放那裏的東西已經移走了;忘記動線已經改了。
當一個人從壯年期進入老人期,除了身體的老化,看得到的手腳快不起來,不能拿重的東西之外,心裏上習慣的「快快快」,是不會自動調整的,是需要經過學習和練習的,尤其老人的時間感、距離感、方向感、眼睛的視野(看出去的寬度)比以前差了,如果光憑著記憶或「以為」對應的話,會常常出錯,出意外的。
「動作慢下來」—聽起來很簡單,以前常聽家人對老人或病人說「慢一點」,但是一點都沒用,因為這不是請他慢一點就慢得下來的。習慣是很堅固的,要改變它,需要決心和時間。
做些慢的動作,如:散步、看海、看雲、爬山—慢慢走的;
還有學習太極拳、氣功、瑜珈等講求慢的運動;時常做讓心靜下來,專注在當下的靜坐、正念等。
老人的瞬間記憶較差(也是因為身心分離的關係)),隨手做過的事情會忘記,最好用唸的,加深記憶,如:
「我鑰匙拿起來了」—免得等一下到處找鑰匙,以為鑰匙還在原處; 「鑰匙我有帶,手機帶了,錢包帶了」—出門前先盤點一遍; 「瓦斯關了,電燈關了」—免得出門後,一直在想有沒有關? 進門後:「先關門,再脫鞋子」—免得手忙腳亂; 手上有東西的話:「包包先放下來,再脫鞋」; 「筆記本放抽屜裏」—免得事後找不到; 「我要去收衣服」—免得走到一半,忘了要做什麼了? 開水開了,規定自己要在旁邊慢慢數到10才能倒; 電鍋跳起來後,要經過10(5)分鐘才能打開蓋子; 有東西擋路的話,先移開,再走過去,不要用跨; 有東西擋在前面的話,先移開,再拿要拿的東西,不能偷懶,直接伸手越過去拿。 ......
諸如此類的慢慢練習。要先有改變的決心,沒有自己的決心,人家怎麼說都沒用的。
以上的建議,都經過我自己的練習,確實真的有改善後,才寫出來的。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