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流行講「儀式感」,最多人討論和投入的都圍繞著日常生活,如家居裝潢、家品餐具、衣著打扮等等,即使是與家人同住,家中擺設不許可隨心更換的,也可以選擇到一些主打儀式感的餐廳或Cafe沾沾氛圍。雖然這類儀式感有點浮於形式,但畢竟算是一種自我滿足,不能否認當中也蘊含著讓人使以行動的生活推動力。
不過,我在想,既然日常生活需要「儀式感」,那佔據我們生活中大部份時間的「工作」,又為何無人談及它所需要的儀式感?
作為一個普通的公司職員,而我相信這個社會上大部份工作的人都是這麼一個普通的公司職員,星期一至星期五的行程就是「上班、工作、下班」,比溪澗更穩定的流水式作業,談不上有趣,更何來有味。也許,「工作」本質上就是一個令人煩厭的東西:重覆不斷的事情性質、你不惹他他也會來惹你的小人、想為事情好卻一直被打壓的聲音、做工不如做人好的本末倒置⋯⋯一個又一個被弄碎的美好堆疊起來,都快比喜馬拉雅山高了,還有誰想要攀呢?
所以,一旦在職場待久了,以上的種種都會被正常化地習慣;說好聽一點是看開了,殘忍的說不就是為了薪水而折腰罷了。
從來都覺得,一個人的力量是不足以改變世界,即便是一家小小的公司。公司文化定型了,就得跟隨,若有不滿,唯一的解決方法就是請辭,另謀高就。可是,人是可以改變自己的。所有改變的關鍵點,就在於你願不願意改變,以及你有沒有發覺自己需要改變。
如果,你對現在的工作已經沒有了熱忱,卻又懶得找別的出路,認為像現在這樣安安穩穩的就好,只是偶然會對工作環境有點小抱怨,那就來吧!
來為「工作」加點儀式感吧!
就像於黑暗中點起了一、兩瓶香薰蠟燭,縱然沒有看得很清楚,卻有香味引導方向,不致於迷途。那要怎樣做才能為工作加添儀式感呢?我想到的,有以下幾項,讓大家參考一下。
1. 善用上、下班時間
如果家跟職場有點距離,日常需要乘搭交通工具的話,建議在那個時段放下手機,找回沒有科技的純粹;看一點書、用紙筆寫下所感所想,或是觀看窗外的景色,甚至留意一下車內人們的動態,讓上、下班的過程實在一點,也多一點變化的畫面。
如果職場離家裡很近,也可以嘗試早一點出門,放慢腳步,手機放口袋,頭抬起來看一下你住的小區其實是長甚麼樣子。
2. 把工作桌擺設成自己喜歡的風格
環境能影響心情跟心態。工作再煩厭,只要回到一張讓人好感度滿分的桌子,煩躁隨即被緩和,加上不想浪費那裡的質感,在處理工作時也會變得更優雅了。
3. 集中用餐
一個時段做一件事,是一件很「儀式」的事。或許,你會為了爭取時間看劇而在午飯時間邊吃邊看,但結果是用餐的品質沒了,只剩下俗氣的視線。不如靜靜的坐一旁,小聲的放一點柔和音樂,品嚐每一道菜的味道吧。即便那只是一個便當,也是你珍貴的午餐啊!
4. 為自己準備上班小禮物
不定時的獎勵自己,可以是一小束鮮花,放在玻璃瓶子裡,或是愛吃的點心,又或是粉飾工作間的小擺設,不需要花大錢,卻是一種自我鼓勵,達到了滿足,就是儀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