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社會並不是非黑即白,不同立場的人也不是全錯或全對;但是,「求同存異」已經越來越難,因為大家都只看到對方的「異」。然而,給對方機會,也是給自己機會,也是給這個撕裂的社會一個機會;如果可以,當我們從困境走出來的時候,台灣就會更加強大。
抹黑對手不會讓自己更白,阻礙競爭者不會讓自己跑得更快。
這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只有讓自己不斷的改過,才會更強大。我先前提過的《
了凡四訓》一書中,第二篇「改過」中說到「要發恥心、畏心、勇心,才能真正改過」;其中「恥心」就是要認錯,因為不認錯的人永遠不會改。
「畏心」就是要畏懼不改過的後果;因為天不怕地不怕的人,也永遠不會改;「勇心」就是要堅持到底,因為自己的惰性和環境的壓力,讓你無法堅持改過。
而當這個社會越來越兩極化的時候,往往會讓我們覺得越來越孤獨。
我們需要異中求同
近日疫情爆發造成恐慌,確診和死亡人數快速攀升,許多家庭面臨生離死別的悲劇;同時也因為快篩、普篩、警戒升級、進口疫苗、國產疫苗等等的話題和政治立場,讓受傷的台灣加劇了撕裂的痛苦。
在網上看到太多負面的情緒,許多不同立場的社群裡,攻擊對方的話語越來越辛辣惡毒;平常友善的群裡,開始有人退出,另外成立同溫層的小群。多年的同鄉、同學、同事、朋友之情,在立場不同的情況下,變成非常脆弱,轉眼就消失了。
於是,我在
前一篇文章中轉貼了林宏文的文章,並提出我的建議;其實在我的短中長期規劃建議中,都包含了不同立場所採取的辦法,我只是將它們整合一下而已。
如果有足夠的高度、宏觀的角度、客觀的態度,從這篇文章中就可以看到,即使是不同立場的對方,也會有正確的想法和做法。
但是,在情緒推波助瀾之下,許多看法成了意氣用事之爭;彼此眼中看不到對方的優點,看到的都是缺點。即使做錯了事、講錯了話,不論是中央、地方、民眾,經過同溫層的放大,每一個人都自認為是公理正義的化身。
在只有顏色、沒有是非的情況下,各方都不認為有錯、有過也不會改;在同溫群體的支持和保護下,也不會有畏懼之心,天不怕地不怕,再惡毒的事都做的出來、再尖酸刻薄的話也說的出口,有過更不會改。
所以我在前面引述了《了凡四訓》,給大家一些反思的空間、為目前兩極化的社會提出改過建議。
這個社會並不是非黑即白,不同立場的人也不是全錯或全對;但是,「求同存異」已經不再可能,因為大家都只看到對方的「異」。
我原以為這樣的說法會引起爭議,也已經準備好接受批評和攻擊,沒想到卻廣受歡迎;來自讀者的回應,甚至遠比我花很多時間寫的管理文章都高。
所以我發現我的網友和文章讀者們,大部分都具有高度、宏觀、客觀的態度,回應也都是正面、樂觀、包容的,令我十分感動。
悔改與饒恕 我的老朋友劉維鯤也私訊給我,並且分享了一部微電影;這部根據
真人實事拍攝的20分鐘影片,我是流著淚看完的。
他私訊告訴我:
看到了你的Facebook貼文。我2017年参加了一個影視團隊。我們拍了四部微電影,這四部都是勵志的。下面傳給你看其中的一部,主旨是「悔改與饒恕」,與你此次的貼文有關連,分享給你。
他說的沒錯,要真正改過,除了「了凡四訓」中提到的,想改過的人必須發「恥心」、「畏心」、「勇心」之外,對受到傷害的他人是否能夠給予「包容」和「饒恕」,也是很重要的關鍵。
如果對於有心要「悔改」的人,始終採取報復和追殺的心態、不給機會,那麼「悔改」也沒有用了。其實,給對方機會,也是給自己機會,也是給這個撕裂的社會一個機會;如果可以,當我們從困境走出來的時候,台灣就會更加強大。
這篇文章一開始強調的是「悔改」、這部微電影強調的是「饒恕」,而正是目前被撕裂的台灣所需要的兩個療方。
讓我們用「同理心」,來看看這部以呂代豪牧師真人真事改編拍攝、令人感動的《「收刀入鞘」系列之首部曲:伊竟還鄉》官方正式版微電影。
再次謝謝劉維鯤的提點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