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份時,有幸參觀特教班的教學活動,現場特教老師與我們分享自閉症孩童教學方法以及個人特質,尤其是特別強調關於重複性刻板動作,所造成的問題行為。因此,我將以一名國小六年級無口語、重度自閉症學生為例,分享特教教師處理自閉症學生嚴重吐口水的經驗。
了解自閉症
依據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辦法第 12 條,自閉症的鑑定基準如下:一、顯著社會互動及溝通困,二、表現出固定而有限之行為模式及興趣。
▲問題行為:吐口水
對於老師上課時的指令,如果是不想做、不喜歡、意願低,或是被同學挑釁、同學模仿他的行為,以及上課無聊,或是不願意服從老師指令,有不如意的地方,都會用吐口水、噴口水來表達,一天頻率相當高,主要是依情緒走向,做出狂吐口水的動作,而且常常朝著對方來噴口水。
▲行為後果:老師分析問題—為甚麼吐口水?
1.社會性人際溝通:因為無法溝通,所以會依靠外在顯現的動作,來表達自己憤怒的情緒。
2.自我的刺激:可能來自生理需求,除了會在有情緒問題的時候發生,無聊的時候也會吐口水,閒暇之餘也會透過此方式,自我刺激,因此他想到吐口水是最簡單的刺激方法。
除了以上兩點之外,其他同班級的特教學生,也會因為看到之後做出模仿的動作,造成衛生問題、觀感不佳。
▲教學方式分析:
此個案教學經驗為兩種正負教學方式,透過錯誤以及正確的經驗,能夠更加了解自閉症學生所要表達的訴求以及更加顯現正面教學的重要性。
在一開始發生吐口水的問題時:
負面教學分析
1.長期使用「不可以吐口水」的指使語氣。
如果長期使用「不可以吐口水」的指使語氣,在矯正吐口水的過程中,會造成反效果,並且在搭配上老師如果告訴小朋友,「小朋友做好是應該的」,會造成矛盾,是有正確的教育,才會使小朋友越來越好,而不是應該的,因為連普通學生都不一定會做好,更何況是特教生。
2.建構式教學中的錯誤指令
還有在給指令時,應該要一次下達正確性的觀念,不能遷就於錯誤,例如錯誤教學當中,因為自閉症一直固著性行為的關係,必須要有建構式,一步步指引正確,無法一開始禁止吐口水,矯正過程卻告知可以「不可以吐口水,可以吐地上」,既不可以吐口水,但是卻可以吐地上?
正面教學經驗:
1.使用正確的態度制止「吐口水」
在上課的時候,運用「小故事」的舉例,和全班討論故事內容,再針對吐口水段落,協助大家判斷吐口水是正確的事情嗎?引導自閉症學生認為吐口水是不好的概念。
2. 建構式教學中的正確指令
由於此個案先前是受到反面教學第二點錯誤指令,不吐別人口水時,就會吐地板,於是準備了布丁杯、抹布,並且一定要自己拿著。
- 布丁杯:先阻止吐在地板的動作,一旦開始分必口水,自己拿著布丁杯,吐在布丁裡面,管理衛生問題。
- 抹布:過程中,還是會反抗,吐在地板,而如果吐在地板,就要自己擦,教導自己做的事情,自己負責。
▲教學結果 改善吐口水習慣、自己的事自己負責
1.要求學生,不管去哪裡都要帶著布丁杯、抹布。
例如:去體育課的時候、上廁所的時候、走路排路隊的時候,尤其在體育課的時候,都要帶著布丁杯跟抹布,會讓小朋友覺得麻煩。
2.因為想玩,就會不吐口水
例如:此狀況在體育課最明顯,當其他同學都在玩的時候,學生因為吐口水在地板,要自己擦,不能玩。
3.同儕的檢舉
例如:班上學生剛好有比較熱心的個性,除了老師耳提面命之外,在與同儕的互動中,也會被同儕提醒不要亂吐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