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我不是故意發脾氣】作者用親身經歷告訴我們自閉症者的焦慮與崩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本書可以告訴我們什麼事?

  • 自閉症者對事物安排的執著。
  • 認識崩潰和鬧脾氣的不同。
  • 如何因應崩潰和鬧脾氣。

這本書作者有高功能自閉症
她用親身經歷告訴了我們:
自閉症者對於事物都會有想像的安排,就像劇本。

她緊急狀況處理和創傷管理有豐富經驗,
所以帶我們進一步認識崩潰和鬧脾氣。


自閉症者的焦慮

焦慮幾乎可以是自閉症者共同的症狀。

我們應該要知道:
焦慮是他們個性的一部分
不是想著要怎麼完全去除,
而是要努力學會降低焦慮的方法。

作者和老公去同一間義大利麵店的時候,
作者都會點一樣的白醬義大利麵。

老公會勸她要多多嘗試,
否則可能會錯過很多事物。

作者則是這麼想的:
「如果我很滿意自己的晚餐,
代表我的味蕾是愉悅,
為什麼一定要更換?」

我們時常怕自閉症小孩不多嘗試,
幻想這樣他們的生活會太沒變化,
而苦勸他們各種事情。

不過,
這對有自閉症的作者來說,
只是徒增焦慮。



自閉症者劇本的重要性

自閉症者對於事件都會有想像跟安排。

他們喜歡事情照著劇本演,
但是他們不會說給周遭的人聽。

他們會幫每一件事情想好劇本,
如果事情不一樣了,
會有一種腳下地毯被抽走的感覺-
站不穩、很緊張。

這是一種對安全的原始需求,控制不了

對這些劇本的需求,
自閉症者的重要特徵,
沒有辦法消除或者減弱劇本的重要性。

當劇本可能改變的時候該怎麼辦?

  • 清楚的跟他們說會改變的地方
  • 說明各種可能會發生的突發狀況

而不只是簡單預告。

舉個例子:
如果提早知道隔天導師請假,
家長可以跟小孩一起改寫劇本。

演練隔天到校的各種狀況:
怎麼稱呼老師?
如何交作業?
上課聽不懂怎麼辦?
有事情想找老師說話怎麼辦?
各種小孩在意的事情。

而不是一句:
「明天是代課老師上課,你們導師請假」
就預告完畢。

作者也強調,
面對劇本,有更重要的任務:
務必讓自閉症小孩理解,
生活中很多事情就是不會照著劇本演。

他們必須很努力學會:
在劇本改變的時候,
要使用有效的方法減低自己的焦慮。




自閉症者的崩潰和鬧脾氣

作者將崩潰和鬧脾氣做了區別。
需要分辨的原因是:
這兩件事情處理的方法不同。

崩潰是壓力爆表引發的無意識行為;
鬧脾氣則是一種自願的選擇。

崩潰的時候連簡單問題都無法回答;
鬧脾氣則不會喪失判斷能力。

崩潰的時候可能連熟人都認不出來,
這時候不想跟人有互動;
鬧脾氣則需要觀眾,才有機會達到目標。

崩潰時可能會攻擊自己或靠近自己的人;
鬧脾氣則有可能會主動攻擊特定的人。




如何處理自閉症者的崩潰和鬧脾氣?

鬧脾氣有個黃金處理法則:
一致性。
而且需要周遭大人聯手執行。

舉個例子:
小孩鬧脾氣時就會不想去上體育課,
但是導師、體育老師以及家長需要聯手要求。

讓小孩知道,
就算心情不好,
該上的課程就是得上。

但是崩潰呢?
崩潰的時候可能會自殘或傷人。
我們可以怎麼做?

  • 確保旁邊人們的安全。
    不要去限制自閉症者崩潰時的自殘,
    他們會抵抗,還會增加攻擊強度。
  • 降低刺激程度
    例如:減少光線、疏散人群和降低音量。
  • 試著用冷靜的方式說話
    不要提高音量,
    只需要反覆的說簡短語詞:
    「我在這裡」。
    重複,具有平靜的效果。
  • 提出配套或解決方案
    例如,小孩正因為衣服沾到番茄醬崩潰,
    我們:「我現在就幫你找備用衣。」
  • 使用對他們有用的鎮定工具
    -喜歡的音樂
    -特殊材質的娃娃
    -平常很有興趣的東西


後記

我們會教自閉症者要看著眼睛說話,
卻沒想過他們可能感覺統合有困難:
專心看你,就沒辦法好好聽你說話

我們會覺得自閉症者有點冷淡,
很努力教情緒跟互動。
卻沒想過,
他們只是急著找解決的方案,
不是沒有情感

這本書超級適合自閉症者周遭所有人閱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黃璧怡-avatar-img
2024/03/16
灰寒這文章幫助我明白自閉症患者所面對的。我想像要求事情跟着劇本走這想法會令他們有很大的壓力,因為現實生活不可能事事依從自己想的劇本。請問這個情況會隨着自閉症患者成長而減輕嗎?
張惠涵-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3/16
黃璧怡 照這位作者所述的話,她們會發展出不照劇本走的「焦慮應對的方法」但「不照劇本走就會焦慮」是核心特質,會一直存在...
avatar-img
張惠涵
51會員
71內容數
愛閱讀的特教老師-提醒自己,對生活要更有感。
張惠涵的其他內容
2024/04/04
這本書主要針對疑似或剛被診斷出ASD孩子的家庭,介紹了自閉症的特徵、照顧者的需要以及多種療法介入方式。
Thumbnail
2024/04/04
這本書主要針對疑似或剛被診斷出ASD孩子的家庭,介紹了自閉症的特徵、照顧者的需要以及多種療法介入方式。
Thumbnail
2024/03/26
作者黃隆正是位精神科醫師,希望透過這本書,讓大眾更瞭解成人ADHD,並分享成人ADHD的特質和處理方法。
2024/03/26
作者黃隆正是位精神科醫師,希望透過這本書,讓大眾更瞭解成人ADHD,並分享成人ADHD的特質和處理方法。
2024/03/18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一書寫給8至13歲的讀者,用兒童友善的方式解釋這個主題。
2024/03/18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一書寫給8至13歲的讀者,用兒童友善的方式解釋這個主題。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自卑敏感、內耗、以及厭棄現狀、過度在意他人看法,這說的是你嗎?
Thumbnail
自卑敏感、內耗、以及厭棄現狀、過度在意他人看法,這說的是你嗎?
Thumbnail
深入探討《心理摩擦力》一書,揭示心理障礙並提供解決方案,包括克服心理摩擦力、創造支持性的環境,以及保持一致性和責任感。
Thumbnail
深入探討《心理摩擦力》一書,揭示心理障礙並提供解決方案,包括克服心理摩擦力、創造支持性的環境,以及保持一致性和責任感。
Thumbnail
瞭解自己的特質對管理情感是關鍵。本文介紹了高敏感族群的特徵及相處建議,並分享了管理情感和提升自我肯定感的方法。透過此書瞭解高敏感特質,並採取適當的方法來管理,能幫助高敏感的人更好地應對日常生活中的挑戰。
Thumbnail
瞭解自己的特質對管理情感是關鍵。本文介紹了高敏感族群的特徵及相處建議,並分享了管理情感和提升自我肯定感的方法。透過此書瞭解高敏感特質,並採取適當的方法來管理,能幫助高敏感的人更好地應對日常生活中的挑戰。
Thumbnail
多在乎自己的情緒,而不是他人的  -《在乎別人,是對自己的情緒暴力》讀後心得
Thumbnail
多在乎自己的情緒,而不是他人的  -《在乎別人,是對自己的情緒暴力》讀後心得
Thumbnail
「我相信你一定不喜歡,但如果你要增進對自己的了解,就要跟自己的情緒做連結,並理解這些情慾。如果你否認他們,無論是無視還是壓抑的方式,結果就像截肢,就如同身體某個重要的部位被切掉,你在某種程度上變成了一個殘缺的人。」
Thumbnail
「我相信你一定不喜歡,但如果你要增進對自己的了解,就要跟自己的情緒做連結,並理解這些情慾。如果你否認他們,無論是無視還是壓抑的方式,結果就像截肢,就如同身體某個重要的部位被切掉,你在某種程度上變成了一個殘缺的人。」
Thumbnail
★心理學證實,滔滔不絕令人反感,話少更能贏得人心。
Thumbnail
★心理學證實,滔滔不絕令人反感,話少更能贏得人心。
Thumbnail
生氣的時候,別忙著分析評判他人了!想想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或是對方的感受和需要。避免用罪惡感控制別人...
Thumbnail
生氣的時候,別忙著分析評判他人了!想想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或是對方的感受和需要。避免用罪惡感控制別人...
Thumbnail
常與大部分的社會意見分歧,不自覺會認為"自己是否符合?" 在"自問自答"的過程裡,被情緒擱淺了,動彈不得, 其實只是因為我把"重心"放錯了... 我需要輪流讓"不同情緒面向的自己"釋放出來, 用"好奇心"去看待自己。
Thumbnail
常與大部分的社會意見分歧,不自覺會認為"自己是否符合?" 在"自問自答"的過程裡,被情緒擱淺了,動彈不得, 其實只是因為我把"重心"放錯了... 我需要輪流讓"不同情緒面向的自己"釋放出來, 用"好奇心"去看待自己。
Thumbnail
在社交場合或職場中,我們會面對各種不同的情緒刺激,要學會認識自己的情緒,找出情緒發生的原因,進而控制自己的情緒反應,這對於個人心理健康和職場人際關係都十分重要。
Thumbnail
在社交場合或職場中,我們會面對各種不同的情緒刺激,要學會認識自己的情緒,找出情緒發生的原因,進而控制自己的情緒反應,這對於個人心理健康和職場人際關係都十分重要。
Thumbnail
"他有生氣的權利,你有不接受的權利" 焦點回到自己身上,自己為何生氣?自己為何在意?自己為何難過?答案或能水落石出,自我覺察,讓這些情緒和雜念通過,得到釋放的管道,不是強迫自己放下,勉強是不會幸福的。
Thumbnail
"他有生氣的權利,你有不接受的權利" 焦點回到自己身上,自己為何生氣?自己為何在意?自己為何難過?答案或能水落石出,自我覺察,讓這些情緒和雜念通過,得到釋放的管道,不是強迫自己放下,勉強是不會幸福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