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7/04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工程師的思考法則:擁有科學邏輯的頭腦,像工程師一樣思考

是《法律人的思考法則》的系列書,作為一個從自然組跨考社會組之後,通常看些科普書來補足各種逐漸忘記的內容,而工程作為一種綜合學科,這本書的內容剛好是個廣泛的複習,當然還有一些以前不知道的知識。
工程不像上一本法律,幾乎是完全沒有概念來著,只知道部分、皮毛以及尚未綜合的分類知識。而這本書提到的諸多工程案例和技術組合,剛好做為綜合過去經驗和知識的機會。
書籍的編排上,看不出特別的邏輯,或者說真的太外行,不知道這順序瑣務何來,當作短篇閱讀,也因為中間幾乎沒有前後關係,中斷也不太影響。但這本書的電子版排版真的是個悲劇,文字的部分切在奇怪的地方,有的時候圖跟文不同頁,非常影響閱讀經驗,建議想買還沒買的朋友千萬不要選電子書,借書也一樣,一定會後悔。
除了一般的物理、化學知識之外,還區別了應用學科和基礎學科的差別。研究和應用確實不同,實驗室裡的經驗,到實際場域中,就要開始面對各種不確定和難以控制的干擾,而這些干擾才是現實,也正是工程師們面對的情境。追求有效、可用比起實驗室精確要來得重要,而這之間的差異並不是孰是孰非,而是面對的情境、狀態不同所致。
細節的區別在工程中是重要的,在87則中,柱子跟支撐柱乃至於螺栓和螺釘的差異,在工程中因著功能不同有細微的差距,在英文中很明顯得可以看出拼字的不同,雖然中文也可以看出用字的不同,但差別有時就被忽略了。能明確的指出不同,並且有效的應用,就是工程的核心所在。
而這也顯示工程不僅是科學、技術專業,也需要充分的溝通,要全面而綜合的考慮各項因素,若不能有好的溝通,確實無法達成目的。對工程師而言,解決問題,把問題背後的問題逐步擴大維度進一步解決,就是工程師最重要的工作。成功的系統是在各種維度下都能順利運作,過於肥大有時造成無從運轉的結果,並不必然正面有效。
工程師可能不從事發明,但工程師進行改良。工程師從各種經驗中汲取教訓,並以技術和已知的知識加以改善,是這本書不斷出現的概念。動態平衡的概念讓工程師對變動的想法具有彈性。動態平衡建立在物質不滅上,因此化學式的平衡並不是等於,而是物質重新組合的方向。
建築案例中,橋的出現頻率非常的高,複雜程度也高。不僅要考慮工程設計,也考驗著施工的規劃。許多著名的案例都帶給工程師不同的經驗,大工告成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有時經過幾手,順利建成後,卻可能出現預期外的問題。
推薦給也對基礎學科應用有興趣的朋友,這是本有趣的書,介紹相關知識的運用,讓知識更立體,也更貼近經驗。也推薦給不知道知道這些要幹嘛的朋友,讓專門知道要做啥的人來介紹,肯定特別貼近問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