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再被視為完整的人」專訪精神科病房住院者林美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跟林美約在一家喧鬧的咖啡館。他抵達時背著樂器,看來有些侷促不安;點好飲料後,他便開始說起自己的故事。
林美開始住院是去年12月至今年1月。他說,病房的作息是十點半熄燈所以沒有跨到2018的年;說到這,我們都笑了。問起住院原因,是在一次自殺未遂之後被送進精神科專門的桃園療養院急診,等了一兩天才住進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比較特別的是,因為急性病房滿床,所以住院期間是住在慢性病房。林美展示醫院在他住院時給的,寫著時程、違禁品清單等等的注意事項。雖說違禁品列了長長一串,但他說,其實醫院的檢查很不嚴謹,他有抽繩的衣服也被容許,甚至還有鉛筆盒。
病房的作息是七點起床、七點半早餐、休息到九點跳早操,一些簡單的踏步、手繞圈等;十點至十一點為職能治療時間,以著色、唱歌、翻牌遊戲為主。接著吃中餐。下午兩點到三點也是職能治療時間,他說很少參與,因為內容都差不多。五點多晚餐。中間有領物時間:早上、下午、晚上各一次,可以去護理站拿點心吃,是自己花錢買的,沒有代買服務,如果有家屬久久才來一次就會放很多在護理站。如果有訂醫院餐的話會有小點心跟飲料,通常是豆漿、沖泡飲等。說起醫院的伙食,他說他只吃了兩餐,很難吃,顏色看起來都很像,但會附水果、有湯;之後就讓媽媽帶三餐來,算是滿不一樣的待遇。
早上九點到晚上八點為探病時間,但只限二等親以內,因此朋友有東西就會託付媽媽轉交。媽媽每天都會來,因為醫院規定自殺意念強烈的急性病患要有24小時的看護,為了節省看護的費用,白天媽媽會來照顧他,晚上再跟看護交接。林美平時話不多,看護雖然專業,但他太愛說話了,吱吱喳喳的說個不停,有時反而變成另一個壓力源。後來請護理師居中協調,兩人必須距離幾公尺以上。
醫院工作人員大致分為醫師、醫師助理、護理師、職能治聊師、護佐。護佐這個名詞對大眾而言比較陌生,林美說,就是做量血壓、每個小時觀察睡眠狀態等等不需醫療專業的工作*。他在裡面跟職能治聊師感情最好,護理師的態度也都很不錯,但讓他納悶的是護理師對每個人的態度都不太一樣,他對其他人可能就會比較嚴厲一些:曾經有次病患與護理師不明原因的發生推擠,護理師馬上呼叫其他人幫他打針、綁進保護室。
聊到保護室,我不禁好奇的問林美對此的看法。他笑著說他進去過三次:第一次是住院初期因為好奇拉了冷氣風扇上飄著的絲帶,但整個扇葉就這樣掉下來了。他被關進保護室,因為破壞公物。第二次也是破壞公物,那天突然很焦慮,就把窗戶打破了。一樣被關進保護室;而且要賠償,忘記了是多少錢,因為媽媽幫他付了。最後一次,是因為自殺意念強烈,就把衣服上的抽繩拉出來,在浴室準備上吊,但被看護發現了。保護室四周都是木紋,但材質是軟的,還有一張單人床墊、把棉被枕頭拿進去,進去後會拿走身上所有東西,包括眼鏡。
住院期間除了媽媽每天來以外,他說,很少看見其他病友的家屬來探訪。他認為,其實,長期住院的人經濟條件或社會地位都不是太好,家人會出現的頻率滿低的,他們感覺像被丟下,好像沒有辦法讓他們真的回歸社會。有的是智力受損、有知能上的困難;有些好像很常進出醫院,聽到跟護理師的對話都覺得好像是常客。我也問林美,「住院」對自己而言是什麼?他說,當時以為是可以讓我冷靜的地方,可以放空、隔絕外面的世界;但其實不然:很吵,活動很大聲。而且看護讓他壓力很大。但除此之外,不用社交對內向的林美而言是好事。住院期間每天跟媽媽長時間的相處,最常討論的就是出院之後想做什麼。林美說他從國中就想學薩克斯風,有一天媽媽來探病,突然說找到老師了。出院到現在四五個月,休學中的他每天的生活重心就是上課、練習;什麼都可以放棄、可以不做正經事,但不能不練樂器。
我不禁想問,林美怎麼會想接受我們的訪問?他說因為他很受不了大學校園中種種對精神疾病的無知與不友善。之前在學校擔任社團幹部參加了一個營隊,第一天就發病暈倒、送急診,指導老師在他回宿舍之後說「大家都沒遇過這種狀況,你嚇到大家了,你要不要道歉」,在那個當下也不知道怎麼辦,就道歉了。也曾經在校園中看過以「精神病院」為名的密室逃脫,裡面學生身穿白袍、用斷手斷腳當道具、用血漿製造出恐怖的氣氛;活動辦得很成功,大家都非常盡興。說到這裡,我不禁義憤填膺,因為這正是我們開始訪談的初衷:希望更多人能夠對精神疾病、乃至整個精神醫療體系的想像不再扁平,而能有更多的理解。這樣的理解不是同情、不是浪漫化,而是知道,即使同為精神病患,大家都還是活生生的人。
說起醫療體系,林美有些怨言。他覺得,醫生不把他們當做完整的人,因為是病人,尤其是精神病人,所以不全然相信你說的話;明顯感覺他的態度是上對下的。每晚護佐都會巡視大家的睡眠狀況,但淺眠的他聽到腳步聲就會醒來,被記錄下來後,安眠藥的劑量一直往上調,導致白天昏昏沈沈的。他有些困擾,反映給醫師助理,醫師助理盯著電腦螢幕,說,「這不是你想要的嗎?」連同前段的營隊事件讓他很不開心的是,陪同前往急診的是營隊總召,醫生沒有問過總召的身份就以林美的用藥紀錄來推斷他的病況,暴露了他的隱私。因此,他覺得,即便是在醫療體系,也不是每個人都是對精神病友善的。
最後我詢問,有沒有想要給想要住院者的一些建議?他說,多帶一點書,不然會很無聊。他當初帶了三本,其中一本是單字書,因為覺得這樣就永遠看不完;睡不著時他會起床翻單字書,看半小時再被護理師趕回病房睡覺。
他認為,「精神病房是用一部份的自己來交換與世隔絕的生活,在這裡,你不再被視為完整的人。」
受訪日期:2018/6/14晚上
*名詞解釋
護佐:不同醫院有不同的稱呼,有時稱為護安、房管⋯⋯等;工作內容也稍微不同,但大致是進行安檢、量血壓、紀錄睡眠狀態、處理病人躁動等。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會員
15內容數
患有精神疾病、沒有住過精神科病房的我,基於忿忿不平、基於好奇,某種程度也呼應了林奕含的〈你該去看精神科了〉,採訪了曾經處在精神科這個場域中的醫生、護理人員、患者,我想透過他們的眼睛,知道「精神科」是什麼樣的一個地方。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ensen Li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詢問思樂康對精神科病房的觀察,他說,每個人都有個性,但在精神病房都歸類為疾病。「常常有人只是情緒波動較大,就被認為是發作」;他也發覺,裡面很多人都住很久了,開始沒有時間感,即使狀況穩定,也因為家人覺得丟臉不願意來接而無法出院。
「之前在別間醫院的慢性病房,因為大家都住很久,有些病友有菸癮,家屬探訪時就會偷偷夾帶菸進去。藏菸的方法千奇百怪,有聽過把漫畫中間挖空塞菸的,也有女病友會把菸用保鮮膜包起來、放入保險套、塞進陰道裡。病房裡甚至發展出自己的市場;有病友靠這個賺錢,出院後買了一台摩托車。」
擁有患者與工作者雙重身分的昭生說,工作的時候跟自己被人幫助的時候是截然不同的感覺。因為工作的關係,他也常常思考,怎樣叫做對患者「好」?怎樣的治療叫做「好」?
他永遠記得,有一段時間他覺得自己像個房仲,必須透過一些照片與文字,向可能需要住院的患者與家屬,介紹精神科病房的環境、房型、與生活型態。
穩潔說,住院最大的意義,就是「把命保住」;不論是國中時的飲食障礙、或是日後的情感疾患。大學時他的飲食障礙轉變為暴食:他不停的吃、然後催吐;住院對他而言,也是終結這樣的惡性循環。但飲食障礙,住院可以緩解,出院後又會開始那些循環。有時不想出院,不知道出院可以幹嘛。
即使身為一個精神病患,在住院之前,美月也對精神科病房一知半解。網路上的紀實只有寥寥幾篇,讓他對「精神科病房」有著不太真實的想像;直到入住之後,看到太多顛覆想像的東西,也看到很多結構問題。
詢問思樂康對精神科病房的觀察,他說,每個人都有個性,但在精神病房都歸類為疾病。「常常有人只是情緒波動較大,就被認為是發作」;他也發覺,裡面很多人都住很久了,開始沒有時間感,即使狀況穩定,也因為家人覺得丟臉不願意來接而無法出院。
「之前在別間醫院的慢性病房,因為大家都住很久,有些病友有菸癮,家屬探訪時就會偷偷夾帶菸進去。藏菸的方法千奇百怪,有聽過把漫畫中間挖空塞菸的,也有女病友會把菸用保鮮膜包起來、放入保險套、塞進陰道裡。病房裡甚至發展出自己的市場;有病友靠這個賺錢,出院後買了一台摩托車。」
擁有患者與工作者雙重身分的昭生說,工作的時候跟自己被人幫助的時候是截然不同的感覺。因為工作的關係,他也常常思考,怎樣叫做對患者「好」?怎樣的治療叫做「好」?
他永遠記得,有一段時間他覺得自己像個房仲,必須透過一些照片與文字,向可能需要住院的患者與家屬,介紹精神科病房的環境、房型、與生活型態。
穩潔說,住院最大的意義,就是「把命保住」;不論是國中時的飲食障礙、或是日後的情感疾患。大學時他的飲食障礙轉變為暴食:他不停的吃、然後催吐;住院對他而言,也是終結這樣的惡性循環。但飲食障礙,住院可以緩解,出院後又會開始那些循環。有時不想出院,不知道出院可以幹嘛。
即使身為一個精神病患,在住院之前,美月也對精神科病房一知半解。網路上的紀實只有寥寥幾篇,讓他對「精神科病房」有著不太真實的想像;直到入住之後,看到太多顛覆想像的東西,也看到很多結構問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對於譫妄,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有人說是失智的前兆,有人說是電解質不平衡,有人說是麻醉藥未退。以老爸的年紀與狀況,什麼都可能,什麼都佔有百分比。
Thumbnail
你試過在一個地方待了很久,每天都透不過氣,像是被幾條繩子勒著頸,快要窒息死亡卻又無力自救,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一天天衰亡,看著精力逐點逐點流逝,並對所有事物均失去了希望,失去了動力嗎? 你試過每天都面對極大精神壓力,每天無緣無故被罵,一人在做不知多少人做的事,沒有任何休息時間,沒有任何私人空間,24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位精神科專護的真實故事,作者講述了小蓮的早期工作經驗以及她在治療思覺失調患者時發生的一系列突發事件。最後,小蓮選擇離開當前的工作環境,轉而到戒酒中心工作。整個故事充滿了對精神健康護理的人性關懷以及醫護人員面對挑戰時的抉擇。
Thumbnail
精神專科病房不同於普通科病房,除了室內設計盡量讓病人感到有在家的感覺之外,醫護也不用穿傳統的制服上班,希望帶給病人有更多的親切感。 為了安全保障,男醫護不能打領帶,女醫護若是長頭髮的,一定要紥起來並盤成髮髻,並禁止穿戴有吊墮的耳環和頸鍊⋯⋯
Thumbnail
小蓮下個月便將完成在 D 病房的實習,實習……但她萬萬沒想到今天發生的事,除了把過去多月來建立的自信心徹底瓦解之外,還惹來差點被襲擊的意外 「我們這裡的措施不能接收危險*心理病態的患者。」⋯⋯
Thumbnail
常人不能理解,什麼是憂鬱症患者。大多數人習慣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對他人的人生指手畫腳,顯得自己多麼優越。 我知道心理生病不能只靠醫生,不能只靠吃藥,我運動,我喝亞麻仁油,我買了好幾本心理學的書。 我竭盡所能地,讓自己成為一個他人眼中正常的人, 有正常的心靈與軀殼,從來都不是那麼簡單的事。
Thumbnail
穗波心理師在疫情時期因為自己生病住院的經歷,不可否認在面對死亡時會有種種恐懼。 文章描述住普通病房初期的心理狀況。
Thumbnail
本篇文章分享了醫學生在臨床學習過程中的經驗與心得,包括跟隨主治醫師和住院醫師看病人、打primary care病人的病歷和學習精神科相關主題的過程。作者從自己的觀點出發,分享了在精神科實習中的錯失與學習經驗。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穗波心理師在加護病房期間的種種經歷和感受,包括他的聽覺體驗、對護理人員們的感受以及一些想法和心情。
在安寧緩和療護病房的工作者分享每日的服務經歷,以及對於安寧護理的信念與價值,並推薦愛瑞克的「內在成就」。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對於譫妄,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有人說是失智的前兆,有人說是電解質不平衡,有人說是麻醉藥未退。以老爸的年紀與狀況,什麼都可能,什麼都佔有百分比。
Thumbnail
你試過在一個地方待了很久,每天都透不過氣,像是被幾條繩子勒著頸,快要窒息死亡卻又無力自救,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一天天衰亡,看著精力逐點逐點流逝,並對所有事物均失去了希望,失去了動力嗎? 你試過每天都面對極大精神壓力,每天無緣無故被罵,一人在做不知多少人做的事,沒有任何休息時間,沒有任何私人空間,24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位精神科專護的真實故事,作者講述了小蓮的早期工作經驗以及她在治療思覺失調患者時發生的一系列突發事件。最後,小蓮選擇離開當前的工作環境,轉而到戒酒中心工作。整個故事充滿了對精神健康護理的人性關懷以及醫護人員面對挑戰時的抉擇。
Thumbnail
精神專科病房不同於普通科病房,除了室內設計盡量讓病人感到有在家的感覺之外,醫護也不用穿傳統的制服上班,希望帶給病人有更多的親切感。 為了安全保障,男醫護不能打領帶,女醫護若是長頭髮的,一定要紥起來並盤成髮髻,並禁止穿戴有吊墮的耳環和頸鍊⋯⋯
Thumbnail
小蓮下個月便將完成在 D 病房的實習,實習……但她萬萬沒想到今天發生的事,除了把過去多月來建立的自信心徹底瓦解之外,還惹來差點被襲擊的意外 「我們這裡的措施不能接收危險*心理病態的患者。」⋯⋯
Thumbnail
常人不能理解,什麼是憂鬱症患者。大多數人習慣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對他人的人生指手畫腳,顯得自己多麼優越。 我知道心理生病不能只靠醫生,不能只靠吃藥,我運動,我喝亞麻仁油,我買了好幾本心理學的書。 我竭盡所能地,讓自己成為一個他人眼中正常的人, 有正常的心靈與軀殼,從來都不是那麼簡單的事。
Thumbnail
穗波心理師在疫情時期因為自己生病住院的經歷,不可否認在面對死亡時會有種種恐懼。 文章描述住普通病房初期的心理狀況。
Thumbnail
本篇文章分享了醫學生在臨床學習過程中的經驗與心得,包括跟隨主治醫師和住院醫師看病人、打primary care病人的病歷和學習精神科相關主題的過程。作者從自己的觀點出發,分享了在精神科實習中的錯失與學習經驗。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穗波心理師在加護病房期間的種種經歷和感受,包括他的聽覺體驗、對護理人員們的感受以及一些想法和心情。
在安寧緩和療護病房的工作者分享每日的服務經歷,以及對於安寧護理的信念與價值,並推薦愛瑞克的「內在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