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7/25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好書推薦】過度教育:一個天才鋼琴家的血淚告白

對於一個四歲開始就學習鋼琴的我來說,這個真實故事悲痛地令人無法呼吸!
琴鍵流瀉出的美妙音符背後,竟是慘絕人寰的地獄生活!
作者是一位法國的醫師,打從兩歲半開始學習鋼琴,因為極具音樂天份,從此練琴成為了她的夢靨,鋼琴也成為了父親控制虐待她的工具,不僅僅只是練琴時間長,甚至練習的時候還不能出錯,一旦出錯就是必須脫下褲子被皮帶鞭打,懲罰有不能吃飯、理光頭、關禁閉、衣物通通被沒收(或丟出窗外)被強逼吃噁心食物、不能睡覺等等,作者的父親甚至說:「妳比狗還不如!」

把琴練好,並不是因為擁有過人的天賦,而是基於生存本能!!!

也因為作者想要活命所展現出來令人驚豔的彈奏技巧,更讓作者的父親陷入越來越瘋狂的境界,開始深信自己的女兒有成為鋼琴家的潛力,尋覓好的老師、追求長時間的練習、參加重要的鋼琴比賽都成為了父親的人生目標
作者始終不認為父親有把她當成是一個「人」,她只是個「彈奏機器」,父親只有在她獲得稱讚及贏得獎項的時候會為她感到驕傲,但接下來的又是一連串不停歇的練琴地獄,她也因此練就了在彈琴的時候心神分離,縱使手指彈的是音樂旋律,但腦中的思緒卻任憑自由飄移。
大家或許會感到好奇,那作者的母親呢?她難道沒有聲音嗎?作者的母親其實也約略知道女兒所遭受的虐待,只是剛開始沒有親眼看到,但總是跟小女兒每天心驚膽顫但卻無力反抗施暴的丈夫,只能在丈夫不在家的時候偶爾讓作者稍微放鬆一下,或是作者被懲罰在暗無天日的地下室關禁閉時偷渡一些食物。
為什麼這對外人看起來富裕完美的夫妻,會變成這樣的父母呢?我想原因來自於他們的原生家庭。作者的母親來自於一個貧困家庭,家裡有一位酗酒並經常行使暴力的父親,家中不絕於耳的尖叫聲,成為了她生命的烙印,離開家裡、遠離不良氛圍的渴望凌駕於一切,之後遇見了長相帥氣又聰敏的丈夫,於是心生崇拜並瘋狂愛著他,認為與這位優秀的青年在一起將會是幸福的開始。而這位施暴的父親來自於一個比母親更貧困的家庭,一樣擁有一位非常粗暴的父親,從小施展的就是嚴厲的教育方式,童年時期從來沒有感受過父親的愛,反而一直遭受糾正與體罰。
我想看到這裡,大家應該就知道作者的父親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舉動了!從小沒有感受到父親的愛,自然也無法對自己的子女展現愛,也因為從父親身上學習到一切以暴力為名的教育,於是也同樣複製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很多研究都指出,家暴的「受害者」在往後時常會變成了「加害者」,明明是當時自己所厭惡的,曾幾何時,自己卻也成為使用暴力、複製家庭暴力之人。
大家又會質疑,為什麼這個受暴的孩子不求救?
生在一個人人稱羨社經地位高的家庭,在學校已經飽受霸凌之苦,她該向誰求救呢?作者也曾多次想跟鄰居、鋼琴老師、學校老師求救,但想到求救之後對父親造成的影響及即將崩解的家庭,她退卻了!隨著父親愈益瘋狂的暴行,她想出了一個辦法,那就是「不吃東西」
作者試圖想要利用日漸消瘦的身形讓父親發現她出了問題,或許父親便會檢討自己,並且以不同的方式對待她。厭食體重減輕,從此成為作者的生活常態。

令人遺憾地,以為傷害自己可以企圖喚醒父親的良心,顯然是徒勞無功。

直到校護發現了她的不對勁而開口詢問了作者是否發生了什麼事?也因此開啟了揭發父親惡行的開端,於是在校護的鼓勵下開始進行驗傷的工作以搜集證據,直到事情演變至失控狀態時,校護與作者的母親聯繫通報之事宜,因為這是攸關一位小女孩的生命,母親從一開始堅持丈夫只是比較嚴格管教的態度轉為願意配合。

通報、起訴父親之後,就感到幸福了嗎?

原以為得以離開這個家庭後,就能獲得解脫的作者,開始經歷了到處被安置的生活,所謂的安置中心、兒童之家的實際環境都很惡劣,作者絲毫沒有感受到安全感之外還時常被思念母親的心情所困擾,也為自己揭發父親的惡行而使著全家陷入如此的田地感到罪惡,然而每次開庭見到父親那狡辯的嘴臉及積極爭取她回到家裡的行為,又讓作者覺得自己毫無容身之處,孤單的感覺更甚於以往在那個地獄般的家裡

自投羅網?

由於在兒童之家面對每天的紛擾而有感於無法專心唸書以考取醫學院,作者最後竟然要求重返家庭,法官及其他曾經幫助過她的人都極力勸阻,認為好不容易協助作者逃離家庭,怎麼又自願回家了呢?
被惡劣的安置環境折磨到身心崩潰的作者最終還是堅持回到了原生家庭,而父親不再強迫她練琴,轉而把注意力集中在作者的數學功課中,對於這一點,作者還勉強可以接受,也慢慢重拾對鋼琴的喜愛,只是時至今日仍然無法真正原諒父親的暴行,即使她知道父親是深愛她的。
這個故事讀來令人心驚膽跳,很難相信有父親把孩子當成練琴機器般毫無人性,但閱讀到一半看到作者曾經跟郎朗一同參與比賽,就讓我想起了郎朗也是一個可憐的練琴機器,沒有父親的逼迫可能也沒有今天的成就,大放異彩的背後有許多不為人知的心酸眼淚。
認識一些想讓孩子早早學鋼琴的父母都有相同的理由:「因為我們小時候沒錢沒機會學,現在我要讓我的孩子學音樂!」
所以學音樂是父母想學?那為什麼不自己學要孩子學呢?
有些家長會說要讓小孩學習專注力,但練習專注力有很多方法,學鋼琴真的不比拼圖、堆疊積木,美妙琴聲的背後需要日以繼夜勤勞地練習,而練習中所遭遇的挫敗都在在考驗一個孩子的心理素質,倘若孩子沒有興趣或天賦,恐怕都難以達到父母那不切實際的願望。
我與先生都是從小學音樂也教過樂器,我們都深知學樂器需要付出與犧牲多少,而練習時刻所感到的孤單與無助也是必須要自我消化的,所以我們並不會主動要孩子學習樂器,除非她主動要求並且有天賦(學音樂這件事真的很需要天賦,沒有的話會更辛苦),學音樂應該是一件主動學習並且樂在其中的事,而並非是填鴨式的學習,更不是父母獲得個人成就的目標。

延伸閱讀:

郎朗:父親的“重壓”成就我的鋼琴夢

天才钢琴家郎朗:父亲曾逼我跳楼自杀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