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02|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本地分中 五識身相應地 第一 P.7

復有二業:謂隨意識轉、隨善染轉。
能發展為實踐因的類別有二:
  • 隨意識轉-以隨意識生滅變化為行為原則
  • 隨善染轉-相應行為隨主體趨「善」動機而動。此處所謂「善」,不見得導主體臻於善境,而是以主體所認定的完善、圓滿的既成意見為行為原則。這就是於好惡傾向之中意識選擇的利己特質。
隨發業轉,又復能取愛、非愛果。是第六業。
以此後二者「隨發轉業」-隨著外物的觸發動機,進而採取相應行動。獲得愛果(樂果)或非愛果(苦果)。
所以此後,當你意識到被權力階級追踩追殺追索或追捧、想起自身處境時會與一條牛母作聯想時,你就知道了,那裡面有認知上的共相,於合法範圍內保障個人自由的社會裡,那裡面有一種共識因缺乏人道尊重的底蘊而向你展現此等的現象,而你這裡有一種執著的好惡相應成因,這就是「了別自境所緣」
主體意識到自己狼狽不平的樣子,這就是「了別自相」
在處境中你的關心與能力不止於自己,於與你對處的對象、環境、種種成因、種種助因以及關係中相互的影響亦有心認識,有能力發展詮釋,這就是「了別現在」
面對此種處境,你能生出一念慶幸,幸而,這世上永恆不變的事物與事態太少了,這就是你在意識中展開那「有始無終」的時間軸、看見這一剎,這就是「唯一剎那了別」
那是你鄙視的事態、現象或存在,種種相應、種種影響⋯⋯你不要看不起它,因為它就是影響你。因緣不變,結果大抵上不會有所差別。
有時這一切由來,初不因於己而發端於彼,然後你的對應方式就會在初彼接收後成為下一波循環的因,由你來接收結果。所以一個循環能夠維持運作,最初,不一定是你做了什麼,但能免於責任也只是最初,之後⋯⋯於相對關係中,你的相應作為便成他所說的「助伴」,而他的相應作為亦是我的助伴。如此迴圈,兩方中沒有一方思求解脫,這個循環就永不止息。
以上詮釋,可以貫徹全篇,前後相應無違。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