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新聞】酷吧!你的眼睛知道什麼能預測未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近期學長在《Nature Neuroscience》的文章終於被刊登出來了,雖然早已請他寄檔案給我,本來想搶刊登當下就發文,但偷懶到現在才寫,先在此獻上我的膝蓋。

甚至美國已有科普文章產出,可惡啊!
希望我今天發文,是臺灣最速媒體。

這篇研究以獼猴視網膜作為研究材料,透過實驗得知
視覺訊號的處理過程具有選擇性,而且它們只保留對預測未來有幫助的訊號。

現在就讓我們來聊聊這個研究吧!

  之前分享過的兩篇文章中都有提到,大環境裡刺激很多樣,動物若想生存,就必須知道哪些資訊對自己有用,而哪些無用可以忽略,才不會白費工夫。這方面的研究中,佔有一席之地的有效編碼假說 ( Efficient coding hypothesis ),主軸為「神經元間會以最少最有效率的方式傳播訊息」,也就是每個資訊間重複性不會太高,在前端神經訊號處理領域,這個假說的解釋力相當高,但此經典研究卻從未闡明各種信息對行為的影響是否與兩者相關性有關,實屬可惜。

【Nature Neuroscience 7月新觀點】

【CCC Lab 讀書會筆記】跨三小啦!看你緣投啦!

  眼睛對視覺動物來說非常重要,視網膜(Retina)更承擔了接收光線的重責大任。其外側有錐狀(Cone)跟桿狀(Rod)細胞,前者專責彩色視覺,後者擔綱偵測明暗變化,接著訊號經中游雙極細胞(Bipolar cell),於末端節狀細胞(Ganglion cells)統合進大腦。

本篇文章即研究此神經迴路,
主要量測視錐細胞上的不同刺激,會讓後端節狀細胞輸出什麼樣的信號,之間訊號處理稱為神經編碼,可以想像成電腦程式輸出、輸入的作業程序。
結果正如開頭所提:輸出的訊號幾乎包含了所有可預測未來的資訊。

這是怎麼辦到的呢?

  與視錐細胞無關,處理程序存在於雙極細胞間的互動關係,學術上來說,肇因於這群細胞的兩個能力:電耦合(Electrical coupling)非線性突觸釋放(Nonlinear synaptic release)。電耦合過程加強了對相關刺激的反應,並經非線性突觸釋放將不相關訊號的弱反應消除,在彼此加強,過濾異己後,剩下的訊號就只有具預測性的。
這個研究提供了一個新的觀點:
那就是訊息傳遞並非單純簡化,而是會根據行為選擇訊號,至少具預測性的訊號該被優先採納。
這是以信息瓶頸(Information bottleneck)做為研究方法所能提供的知識架構,不同訊息的線索,會對未來產生不同影響,也有相異的預測性。
  不過,前述由此實驗支持的預測模型,似乎跟有效編碼假說期冀的高效模型觀點互有出路,因為預測模型描述的過程是神經編碼程序會留下跟未來行為相關的信息,而後者卻關注訊息間的不同,能從過去訊號預測的未來資訊會被神經拋棄。

面對這場矛盾大對決,研究者說:「安啦!」

  這兩個編碼過程並未互斥,而是互相配合,視網膜神經迴路刪除多餘的訊息,同時留下對預測運動軌跡有幫助的資訊,這是運動員能好好接球,我們又能享受緊張刺激球賽的基礎!
能預測運動軌跡是從事球類運動的基礎
avatar-img
2.6K會員
182內容數
寶可夢可能是許多人的兒時回憶,但它不僅是一部卡通,裡面其實蘊含相當多的生物知識,讓我們一起從演化生物學、生態學、發育學、比較解剖學……,一起從頭到腳認識寶可夢,成為寶可夢大師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陳政佑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今天讀書會由我報告,選了一篇 review paper,講 「注視方向(Gaze direction)」如何透露無脊椎動物的認知過程。
平常如乙醇(Ethanol)跟受器結合後,開啟離子通道,改變神經傳導物質(neurotransmitter)濃度,調控中樞神經系統(CNS)亦能達鎮痛、麻醉效果。 今天讀書會學姊分享的論文提到:連烏賊也為之神魂顛倒
最新的研究說:「正確的選擇並不只需要資訊。」
這是一篇 Review paper,內容討論到近年來頭足類認知行為研究百花齊放,而作者認為這些 paper 對於複雜認知的解釋過於樂觀,近似於一種看到奇聞軼事的概念。
今天讀書會學長分享的paper 《 Dimensions of Animal Consciousness 》,內容說的就是關於我們要如何「定義意識」,很多關於意識的標準都從人類的研究衍伸而來,然而研究人類跟研究其他物種有一個極大的差別,那就是「我們無法互相溝通」。
在人類社會,不管是殺死自己小孩,抑或是殺死別人的小孩,大概都會引起社會大眾一片譁然,但大家或許沒有想過,很多動物其實都具有殺嬰行為,在自然界殺嬰會是一種繁殖策略,跟環境壓力、繁殖資源,或是自身後代能否取得最大量資源等原因有關。今天談的論文說的就是埋葬蟲(N. vespilloides)的殺嬰行為跟孵
今天讀書會由我報告,選了一篇 review paper,講 「注視方向(Gaze direction)」如何透露無脊椎動物的認知過程。
平常如乙醇(Ethanol)跟受器結合後,開啟離子通道,改變神經傳導物質(neurotransmitter)濃度,調控中樞神經系統(CNS)亦能達鎮痛、麻醉效果。 今天讀書會學姊分享的論文提到:連烏賊也為之神魂顛倒
最新的研究說:「正確的選擇並不只需要資訊。」
這是一篇 Review paper,內容討論到近年來頭足類認知行為研究百花齊放,而作者認為這些 paper 對於複雜認知的解釋過於樂觀,近似於一種看到奇聞軼事的概念。
今天讀書會學長分享的paper 《 Dimensions of Animal Consciousness 》,內容說的就是關於我們要如何「定義意識」,很多關於意識的標準都從人類的研究衍伸而來,然而研究人類跟研究其他物種有一個極大的差別,那就是「我們無法互相溝通」。
在人類社會,不管是殺死自己小孩,抑或是殺死別人的小孩,大概都會引起社會大眾一片譁然,但大家或許沒有想過,很多動物其實都具有殺嬰行為,在自然界殺嬰會是一種繁殖策略,跟環境壓力、繁殖資源,或是自身後代能否取得最大量資源等原因有關。今天談的論文說的就是埋葬蟲(N. vespilloides)的殺嬰行為跟孵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重點摘要:研究基礎認知這個新領域的科學家認為,不只腦細胞,動植物的一般細胞也可利用生物電來儲存訊息、協調彼此活動。生物是由具有優秀解決問題能力的小單元所組成,當這些個別單元聚集並合作,智能或許因此拓展。這些想法挑戰了「人類智能與眾不同」的思維,我們可能需要重新假設:心智無所不在。
Thumbnail
探討大腦的訊息傳遞機制,包括神經元之間的電化學信號如何影響情緒與反應。此外,文章還分析了大腦的不同區域功能,從額葉到杏仁核的作用,並強調飲食對大腦健康的重要性。特別是Omega-3脂肪酸、蔬菜水果、堅果及維生素B等食物對維持認知能力的影響。瞭解這些知識有助於我們改善飲食,支持大腦功能,提升生活品質。
Thumbnail
感知器是一種基本的神經網路模型,用於二分類問題。它模擬了人腦神經元的工作原理,通過調整權重和偏差值來達到預測和分類的目的。 感知器流程 輸入 資料的輸入: 輸入層接受資料的輸入,每個輸入對應一個特徵,還有一個固定的偏差神經元。 資料經過每個神經元時,會乘上相應的
Thumbnail
本篇你將學到:眼球胚胎發育順序 水晶體(lens)、玻璃體動脈系統(Hyaloid Arterial System) 視網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神經視網膜(Neural Retina) 視網膜血管(Retinal Vessels…
Thumbnail
本篇你將學到:視網膜內的訊息傳遞、視神經(Optic Nerve: Cranial Nerve ll)、視交叉(Optic Chiasm)、視徑(Optic Tract)、外側膝狀核(Lateral Geniculate Nucleus)、視放射—膝狀體禽距徑(Optic Radiatio
最近閱讀塗子沛的《第二大腦》,其中關於神經元的描述, 啟發我看Obsidian筆記的新角度。 神經元接收資訊的部分叫做樹突 (Dendrites), 向外傳遞資訊的部分軸突 (Axons)。 第一大腦中的神經元接收與傳遞資訊, 正好對應第二大腦中使用筆記去閱讀與寫作。
Thumbnail
本篇你將學到:自主神經的傳遞路徑(Autonomic Pathway)、交感神經系統(Sympathetic Pathway)、副交感神經系統(Parasympathetic Pathway)、淚腺的自主神經支配…等。
Thumbnail
寫願望清單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我們從念頭開始分析,答案留給你最後去答   一念不覺,就是從你的心,一開始有一個微小的波動或振動,讓你沒有感覺到的頻率。   這個波動的頻率,就像無線電視接收地上波,開始讓電視螢幕,產生了畫面與聲音,讓你感覺到怎麼電視打開了,有好奇的聲音與變化萬千的影像
Thumbnail
本文章涵蓋「三叉神經、動眼神經、滑車神經、外旋神經、顏面神經」的結構及功能筆記。 此外,還介紹了「不同病灶對相應神經造成的損傷及相關的臨床表現」。
Thumbnail
腦類器官 腦類器官指的是利用幹細胞培養出的三維神經組織。目前的研究已經證明腦類器官具備大腦細胞(包括神經元和星狀細胞)的基本結構和功能。近期,科學家利用腦類器官來作為人工智慧實體裝置。本文將簡介此研究。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重點摘要:研究基礎認知這個新領域的科學家認為,不只腦細胞,動植物的一般細胞也可利用生物電來儲存訊息、協調彼此活動。生物是由具有優秀解決問題能力的小單元所組成,當這些個別單元聚集並合作,智能或許因此拓展。這些想法挑戰了「人類智能與眾不同」的思維,我們可能需要重新假設:心智無所不在。
Thumbnail
探討大腦的訊息傳遞機制,包括神經元之間的電化學信號如何影響情緒與反應。此外,文章還分析了大腦的不同區域功能,從額葉到杏仁核的作用,並強調飲食對大腦健康的重要性。特別是Omega-3脂肪酸、蔬菜水果、堅果及維生素B等食物對維持認知能力的影響。瞭解這些知識有助於我們改善飲食,支持大腦功能,提升生活品質。
Thumbnail
感知器是一種基本的神經網路模型,用於二分類問題。它模擬了人腦神經元的工作原理,通過調整權重和偏差值來達到預測和分類的目的。 感知器流程 輸入 資料的輸入: 輸入層接受資料的輸入,每個輸入對應一個特徵,還有一個固定的偏差神經元。 資料經過每個神經元時,會乘上相應的
Thumbnail
本篇你將學到:眼球胚胎發育順序 水晶體(lens)、玻璃體動脈系統(Hyaloid Arterial System) 視網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神經視網膜(Neural Retina) 視網膜血管(Retinal Vessels…
Thumbnail
本篇你將學到:視網膜內的訊息傳遞、視神經(Optic Nerve: Cranial Nerve ll)、視交叉(Optic Chiasm)、視徑(Optic Tract)、外側膝狀核(Lateral Geniculate Nucleus)、視放射—膝狀體禽距徑(Optic Radiatio
最近閱讀塗子沛的《第二大腦》,其中關於神經元的描述, 啟發我看Obsidian筆記的新角度。 神經元接收資訊的部分叫做樹突 (Dendrites), 向外傳遞資訊的部分軸突 (Axons)。 第一大腦中的神經元接收與傳遞資訊, 正好對應第二大腦中使用筆記去閱讀與寫作。
Thumbnail
本篇你將學到:自主神經的傳遞路徑(Autonomic Pathway)、交感神經系統(Sympathetic Pathway)、副交感神經系統(Parasympathetic Pathway)、淚腺的自主神經支配…等。
Thumbnail
寫願望清單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我們從念頭開始分析,答案留給你最後去答   一念不覺,就是從你的心,一開始有一個微小的波動或振動,讓你沒有感覺到的頻率。   這個波動的頻率,就像無線電視接收地上波,開始讓電視螢幕,產生了畫面與聲音,讓你感覺到怎麼電視打開了,有好奇的聲音與變化萬千的影像
Thumbnail
本文章涵蓋「三叉神經、動眼神經、滑車神經、外旋神經、顏面神經」的結構及功能筆記。 此外,還介紹了「不同病灶對相應神經造成的損傷及相關的臨床表現」。
Thumbnail
腦類器官 腦類器官指的是利用幹細胞培養出的三維神經組織。目前的研究已經證明腦類器官具備大腦細胞(包括神經元和星狀細胞)的基本結構和功能。近期,科學家利用腦類器官來作為人工智慧實體裝置。本文將簡介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