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讀書筆記/格局,決定你的結局:48個讓人生正向發展的思考題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格局從來不是成功的結果,卻是成功的原因。
有多少人在年輕的時候都遇到相同的困境:自我價值低落、好高騖遠、關係不良、抗壓性差、未來迷茫……
或許大部分人認為這就是現代年輕人的問題,其實他們所經歷的,我們也經歷過,但可惜的是學生時期沒有被教導如何面對,這些都是要靠自己去嘗試、去理解。作者在本書整理出了十個大綱講述了在生活上對問題的看法與思考。
船的大小決定了裝載貨物的量,盆栽決定了植物生長的大小。當一個人的視野狹窄,想必也無法有多大的成就。能力決定得到什麼,格局決定你可以走多遠。看一個人的結局,要看他有多大格局。

你怎麼看自己

如果我們是一棵榕樹,將自己種在小盆栽裡和種在大地上;你覺得結果會一樣嗎?不一樣的生長範圍結果也依然不同。你怎麼看自己?其實大多都來自別人的看法,其次才是自己的主觀認定。
在我小時候的記憶中,最深刻的永遠都是這句:「妳怎麼就不好好讀書?每次考試都全班倒數。」從表面上看這只是大人在教育小孩常說的話,但不經意的話卻成為了我對自己的看法,而果不其然日後的考試也如他們所想的,都是最差的。因為當人在接收這些意見時,也形成了對自己的看法。
自己都不清楚的人,又怎麼能夠了解你?試圖想想看有哪些對自己負面印象是在何時?何地?被一個根本不夠了解你的人所定義的。
不要被別人的一句話就定義自己,自己的價值由「我」來決定。

你所認識的人

當你想知道對方是怎麼樣的人,通常也會觀察他周圍的朋友。
你跟什麼樣的人在一起久了,就會變成什麼。這是因為我們持續被周遭人所影響,卻是很少意識到的事實。當你是個積極的人,身旁的人總不可能是個消極的人。在我過往的經驗裡,影響最多的往往都是朋友,跟負面的人相處;自然而然也會變得負面。人都會尋找跟自己同性質的人,相反地,就會分開。引導出你最好的一面就是最好的朋友。
果實纍纍的樹必會有人拿石頭丟
當人越有名氣與聲望,會受到人賞識;然而批評者也隨之出現。你越成功,就會遇到更多這樣的人。我們都需要有人告知需改進之處,但更多的往往都是蓄意傷人的人,他們喜歡貶低你;來襯托自己的價值。
我依然記得曾在某個論壇上發表過一篇文章,內容主要是分享髮型的過程,起初只是單純的分享,漸漸地留言也增加不少,有善意的言論;而當然也有針對長相進行攻擊的言論,你問我當時看到留言會不會難過?不會。因為只要自己覺得好就好,有建設性的批評是好的,但不代表只要是批評也要全然接受。批評反映出批評者的程度,更甚於反映受批評的人。別人說你什麼,只是反映了他們是怎樣的人。

你說的每句話

人對人的想法,基本上都來自對自己的想法。
用個最貼切的比喻就是:阿嬤覺得你冷、阿嬤覺得你餓,當大人覺得冷的時候就會讓孩子多增加衣物,當大人覺得這樣的食量很少,就會讓孩子多吃點。當遺憾自己沒有多讀書,就會特別重視孩子的課業。若在愛情裡過度猜疑對方,就代表你可能對自己有哪些不滿意,可能是自卑感、缺乏安全感、覺得自己不夠漂亮。
當你下次意識到那是自己的投射,就能反過來看到自己,進而做出改變。

你給人的感覺

表情往往都是第一印象。想想看你對和善的人,初次見面時臉上也一定是掛著微笑的表情,當你覺得他是很冷漠的人,表情也是繃著臉的。我們的每個眼神、表情、話說的語調,都是傳達話語的一部份。
你們是否觀察過身邊樂觀的朋友,他說出來的話都是正向的,而悲觀的人說出來的話;必定也是負面的。這是因為我們說話所用的字,是會影響到思想與情緒。這就是為什麼可以從一個人說出來的話,觀察他是怎麼樣的人。如果你開始觀察自己的詞語,將會看到極大的改變。
你的時間用在哪裡,成就就在哪裡。
每個人都有自己最擅長的領域,看著身邊優秀的人往往都是對某方面花了許久的時間,才有今天的果實。時間就像一張網,撒在哪裡,收穫就在哪裡。
同樣的每個人都有二十四個小時,扣掉大部分人睡覺時間還有十六個小時,這十六個小時裡有人可以拿一半的時間來發呆,另一半來打遊戲;而也有人把這些時間用來學習或是看書。
在我開始上了大學後,最後悔的都是那些該努力學習的時間都用來耍廢和睡覺。不滿意的現在;都有個不努力的曾經。所以不要再讓現在的自己,造就未來後悔的樣子。

你經歷的遭遇

很多人在遇到事情的時候,都會說:「我好倒楣,一直遇到這些鳥事。」這些壞事也是你想出來的,就像有人遇到雨天會很煩躁地說:「怎麼突然就下雨了,真的好煩,超討厭的。」而另一種人看到雨天會開心地說:「哇下雨了,超棒的,變得好涼快。」同一件事,不同的人就會有不一樣的想法,既然改變不了事實,那就請試著改變自己。
你將來遇到的挫折與磨難,它本身就不是壞事,而是成就更好的你所需要的養分。

讀後感想:

這本書的作者是位醫生也是個作家,同時也在大學教課,起初是撰選醫學專欄,後來接觸了心理精神免疫學後,就開啟了對心靈層面的研究。
他用簡潔的文字表達出人生哲理,用淺顯易懂的例子;比喻生活中的情況,還提供了針對問題上的處理方法,讓我的心靈提升了更高的層次,這本書很值得推薦大家去閱讀。
幸福不是指什麼好事降臨在我們身上,而是我們做了某些好事;
不是指從生命中得到什麼,而是我們為生命帶來什麼。
avatar-img
7會員
6內容數
在忙碌生活中,也不忘閱讀充實療癒自己,在這裡或許你會找到想閱讀的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好評之於自信能外求得其實是僥倖,總有那種不識貨的會把你批個一文不值。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Thumbnail
TA溝通分析中的心理地位是指我對自己和別人的看法,影響童年時形成的心理地位,進而影響一生的態度和觀點。這些心理地位會受到情境的影響,並形成四種組合。瞭解心理地位對心理遊戲的關係,可以幫助人們認識自我、改變固有心理地位。
Thumbnail
過去幼年時,你會收到許多大人給的訊息,你都會毫不考慮的接收下來,根本無法有自我的思考和見解。當有大人對你說:你長得這麼醜,帶你出門好丟臉,你不該這麼胖,不覺得這樣丟臉嗎? 當你這樣聽大人說,你無法辨識和過濾,就認定自己好丟臉,胖得讓周圍的大人難堪,也一定會被別人取笑。 然而,這是你誤解自己的開始。
Thumbnail
今天想來聊聊什麼是夠好、更好的自己 ? 如何定義及影響我們 ? 從小我們從家庭到學校,出社會乃至整個人生,我們都深受著一個集體意識的影響,那就是:「我必須要更努力才有用!要夠好!好還要更好!不能讓別人失望!或讓別人看不起!」 當我們探討夠好和更好的自己時,我們可以深入思考3個常見的迷思和誤解,進一
Thumbnail
為什麼我們經常覺得自己「不夠格」?怕被他人「揭穿自己」的真面目!被人揭穿真面目會怎麼樣嗎? 如果有一天被他人揭開自己的真面目,那又如何?你真正擔心害怕的是什麼,是懷疑對方是否就不喜歡自己了?問問自己,為什麼在追求生命中的過客要喜歡我們呢?
Thumbnail
我們所謂的「認識自己」,都是透過和另外一個人互動相處,才能真正看清自己的樣子。某些時候,我們對那個人所做的行為,其實是讓我們能看見自己在某些特定的情境裡面,原來還存在不同的樣貌。 童年時期,我們從照顧者中感受到的愛是什麼樣子,我們模仿學習到的愛就是什麼樣子,這是記憶的複製,也會銘印在我們潛
Thumbnail
我不是我,我的想法不代表真正的我 不知道為什麼,人總是有一正一負的念頭在打架,負面念頭不停的在詆毀自己,另一個念頭則是在鼓勵,而我總是被詆毀的念頭攻擊的體無完膚,記得從第二份工作開始,或許受到主管影響,我被詆毀自己的念頭攻擊的很疲憊,除了自己的念頭,工作上的不被認同,甚至到主管的言語,我開始服藥才
習慣於聽取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與看法,但往往只願接受自己認同的部份。渴望從他人口中得知自己的好壞,卻又無法接受事實。其實我們都很清楚,在不同的人面前我們呈現出的自己也會有所不同。 從別人口中得知的自己,很大部份只是你願意讓那個人看見的你,不見得是真實的你。 不同的人擁有不同的「人格特質」,但也不是一
Thumbnail
「教育是學習的途徑,不是通往成功的輸送帶。」
Thumbnail
好評之於自信能外求得其實是僥倖,總有那種不識貨的會把你批個一文不值。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Thumbnail
TA溝通分析中的心理地位是指我對自己和別人的看法,影響童年時形成的心理地位,進而影響一生的態度和觀點。這些心理地位會受到情境的影響,並形成四種組合。瞭解心理地位對心理遊戲的關係,可以幫助人們認識自我、改變固有心理地位。
Thumbnail
過去幼年時,你會收到許多大人給的訊息,你都會毫不考慮的接收下來,根本無法有自我的思考和見解。當有大人對你說:你長得這麼醜,帶你出門好丟臉,你不該這麼胖,不覺得這樣丟臉嗎? 當你這樣聽大人說,你無法辨識和過濾,就認定自己好丟臉,胖得讓周圍的大人難堪,也一定會被別人取笑。 然而,這是你誤解自己的開始。
Thumbnail
今天想來聊聊什麼是夠好、更好的自己 ? 如何定義及影響我們 ? 從小我們從家庭到學校,出社會乃至整個人生,我們都深受著一個集體意識的影響,那就是:「我必須要更努力才有用!要夠好!好還要更好!不能讓別人失望!或讓別人看不起!」 當我們探討夠好和更好的自己時,我們可以深入思考3個常見的迷思和誤解,進一
Thumbnail
為什麼我們經常覺得自己「不夠格」?怕被他人「揭穿自己」的真面目!被人揭穿真面目會怎麼樣嗎? 如果有一天被他人揭開自己的真面目,那又如何?你真正擔心害怕的是什麼,是懷疑對方是否就不喜歡自己了?問問自己,為什麼在追求生命中的過客要喜歡我們呢?
Thumbnail
我們所謂的「認識自己」,都是透過和另外一個人互動相處,才能真正看清自己的樣子。某些時候,我們對那個人所做的行為,其實是讓我們能看見自己在某些特定的情境裡面,原來還存在不同的樣貌。 童年時期,我們從照顧者中感受到的愛是什麼樣子,我們模仿學習到的愛就是什麼樣子,這是記憶的複製,也會銘印在我們潛
Thumbnail
我不是我,我的想法不代表真正的我 不知道為什麼,人總是有一正一負的念頭在打架,負面念頭不停的在詆毀自己,另一個念頭則是在鼓勵,而我總是被詆毀的念頭攻擊的體無完膚,記得從第二份工作開始,或許受到主管影響,我被詆毀自己的念頭攻擊的很疲憊,除了自己的念頭,工作上的不被認同,甚至到主管的言語,我開始服藥才
習慣於聽取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與看法,但往往只願接受自己認同的部份。渴望從他人口中得知自己的好壞,卻又無法接受事實。其實我們都很清楚,在不同的人面前我們呈現出的自己也會有所不同。 從別人口中得知的自己,很大部份只是你願意讓那個人看見的你,不見得是真實的你。 不同的人擁有不同的「人格特質」,但也不是一
Thumbnail
「教育是學習的途徑,不是通往成功的輸送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