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17|閱讀時間 ‧ 約 13 分鐘

原生家庭(四)

    人的一生都在梳理童年經歷
    你必須和自己和解。必須斬斷和過去悲催的連結,然後才有可能輕裝遠行,步履輕盈,心情輕快,神態輕鬆。否則背負著痛苦悲催的沈重包袱,即使想大步向前,實際上卻只能步伐蹣跚。既走不快,而且還滿臉愁容,滿腹心事。而且,你也只有和自己和解之後,才有可能重新建立一個嶄新模式的,為孩子帶來歡樂,希望和健康的家庭。

    改變不易
    改變最難,沒有改變會發生什麼是可以預期的,可是改變的結果卻是難以預期的。是的,我們應該改變,我們必須改變,但真要改變…說來簡單,做來…難,難,難…,
      為什麼心裡受傷的人有時候碰到某種狀況,好像就會產生固定的類似被制約的反應呢?有一種說法是我們把它銘刻到我們的潛意識中了,那種狀況和做一件事做久了類似,它慢慢的就自動化了。這樣一來就可以節省我們寶貴的時間和精力,以便我們可將時間和精力花在更有價值或意義的事件上去。所以呢?除非你蓄意的,你特意地去注意它,否則它就一直這樣子下去。舉個例子來說好了,例如刷牙,你一定用同一隻手拿牙刷,同一隻手拿牙膏,同一隻手擠牙膏,從同一顆牙刷起…為什麼?因為習慣了,習以為常了,習而不察了,沒有注意到它就會一直這樣下去,你想想看童年經歷,同樣一個方式,持續的重複的貫進你的心裡,例如,父母都忙,無人照顧的孤獨恐慌,在你童年時,一直持續的重複的經歷著;例如父母的責罵,一直持續的重複的經歷著…例如,父母吵架引起的惶恐罪疚,一定是你不好,所以他們才會吵架…因為你,所以他們才沒有離婚,才會一直吵架…那幾乎已經是根深柢固的經驗了,你不好,或不夠好的想法,你逃不掉,離不了那種令人窒息的情境…。這種感受是那樣的刻骨銘心…痛入心扉…
      那能不能改變呢?習慣性反應像電腦應用程式,一觸及就自動反應,就像你碰到類似狀況就自動反應一樣-或許恐慌,或許自卑,或許畏縮…除非你重新設定程式…,大腦其實有持續改變或學習的能力,可是除非你注意到應用程式有問題,否則不會想改變,或者重新貫入新程式。

    兩件公案
      那要如何修復受傷的心呢?想起佛家的兩件公案
    我首先想到神秀的偈;身是普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心像鏡台,然後呢?我們所碰到的人,事,物,可能會在心上留下塵埃,所以我們應該時時去關照、去省視自己的內心,將那些塵埃在還少還小的時候就把它輕輕的拂去,拭掉,以保持空明無塵的狀態。可是這在塵埃少且小時管用,如果塵埃大且多,你試著拂去、拭掉,可能反而讓它糊成一團,抺成一片,沒有專業技術不行;甚至因為太濃太深,即令是專業技術也處理不了。成年後的遭遇或許好處理,因為塵埃小且少,且你已長大懂得如何處理;童年創傷可能都需專業技術,甚至專業技術也無能為力。再則,想要處理有一前提,你看到了塵埃,如果你根本沒看到塵埃,那要如何處理?那要怎麼看到塵埃,發現塵埃呢?往內心去找是唯一的方法。如何往內心找,當然是靜下發現自己的心不寧,察覺到自己受到什麼刺激後,會整個激動起來了,然後靜下來試著去了解激動起來的是什麼感覺?是什麼激起它來?然後你就比較知道如何處理了。
      惠能的偈:身非普提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解釋起來困難,但如與禪宗二祖慧可的遭遇連結起來,可能較易了解。
      祖曰:「我心未寧,乞師安心。」曰:「將心來,與汝安!」祖曰:「覓心了不可得。」曰:「與汝安心竟。」祖大悟。
      心不安寧,這個不安寧的感覺是從那裡來的?我們的情緒起起伏伏的,大大小小的,始終困擾著我們,這個情緒是那裡來的?我們感覺的痛,感覺的苦,感覺的怕,都是那麼真切實際,這個意識、這個想法、這個感覺應該就是我們的心,不是嗎?可是這個讓我們痛,苦,怕的心,是真實的存在嗎?當我們靜下來,觀察內省,並試圖尋找這個"心"時,我們會發現:我們找不到這一個所謂的"心"。失敗了覺得痛,得不到覺得苦,遇惡人覺得怕,這個痛,苦,怕,是"心"真的這樣感覺,還是我們自己如此想而已呢?同樣的失敗,例如,沒考上,有人覺得稀鬆常事,他們根本不覺得痛,所以他們就不痛了,你覺得痛,不是因為這個失敗,是你把它想成會痛,它才讓你覺得痛的。一件事,就只是一件事,但經過你的解讀和詮釋後,它才變成像你的感覺,而且看來好像是真的感覺似的。"塞翁失馬",是福還是禍呢?你認為它是福,它就是福;你認為它是禍,它還真的會痛呢?童年創傷也是如此,你牢牢記得,你把它解釋成傷,所以它才是傷,它才始終纏著你。

    感覺沒錯,所以呢?
      然而理論雖然如此,但你的感覺卻是真切的,獨一的,只有你自己才能真正的了解你的感覺。所以呢?不必假裝它不存在,不必假裝說你不管它,它就無法再干擾你。它存在,那它就是存在,它痛徹心扉,那它就是痛徹心扉。承認它存在,看到它存在,然後痛罵、大哭、寫下、畫出…,讓這個痛有管道可以流通解放,然後它才有可能慢慢的消解減輕。就像臭水潭,沒看到它,它永遠都在;看到它了,但不敢或無法處理,它的臭還是臭,開始處理的第一步,一定是挖條溝,讓臭水可以開始流通出去,然後再注入新水…看到情緒了,讓這個情緒發洩,宣洩出去,中間不要阻擋或干擾,宣洩過後(時間多久,費力多少都非我們所能掌握),才是復原的開始。
      童年創傷的修復、療癒不容易,且需時甚長;但停止再受傷、再難過則很容易,且馬上見效,你只要察覺到它就可以了。在悲痛或哀傷時,你陷在其中,無法自拔,你想的都是過往的某件事,某個人,你愈想愈氣,愈想愈不平靜,如果當時能怎樣,或許就可以…你憎恨對方;你埋怨自己…可是你有注意到嗎?你正在想的都是以往,你關注的都是外界…,然後呢?你收不回來,你一直在那裡面,沒關係,你就繼續在裡面,把你的感覺和苦痛盡情的發洩釋放…可是當你察覺到自己在悲痛或哀傷時,你就不在悲痛或哀傷中了,你就可以把創傷暫停住了。這也是療癒的開始。(你看到差別了嗎?你之前看不到自己,可是現在你看到自己了,你以往都是往外看,可是現在你向內找了;你以往想的都是過去,可是現在你看到現在了。)你看看自己的四周,花正香,風正吹,雲正飄,水正流,這兒看不到你的痛,聽不到你的苦,你的痛,你的苦都是你想的,都是你以為的…但也都是過去的事,過去的人了,可是你卻深陷在那裡面,看不到現在,看不到這裡。現在你看到自己了,你看到現在了,你看到這裡了…然後療癒也就開始了…

    實際修復
      網路上有一堆這方面的資料可以選擇,但首先你要確定的是你受的傷有多大?有多重?你能不能自己處理?
      俗話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根本是鬼話。有的父母根本不配當父母,他們虐待,甚至虐殺兒童,他們像毒物一樣,毒害、污染了子女,使兒女長期處於惶惑不安的狀態下,可能終生受害。對於這樣的家庭,你即令意識到了,但很難處理,自己可能也無力處理,在這樣的情況下,可能的話就逃吧,能逃多遠就逃多遠,能逃多久,就逃多久。逃不了血綠,但最少可以暫時獲得內心的平靜。最少不必再承受那承受不了的痛苦和干擾。等到有能力了,再來處理吧;
      不必害怕求助,但求助前,你可能會感到丟臉或可恥,其實大可不必如此,你應該了解有許多與你相同狀況的人,甚至比你淒慘,比你不堪的所在都有(否則也不會有那麼多的諮商師,那麼多神壇宮廟了),你絕對不是也不會是第一個,(當然也不會是最後一個);再說碰到這種事也不是你的錯,必要時可以先找專業協助吧?先與專線聊聊,必要時再請他們推介合適人員協助。如果你認為求神拜佛,祖壇宮廟有效,就去吧(超過三千,或者需要另外收費的,一定是詐騙)。
      只要你認為對你有用的,你都可以去嘗試。畢竟沒有什麼比<你>更重要的了,但是你應該要注意的是:外力到頭來只能是協助或支援,真正能獲得心安,獲得痊癒的還是你自己。就像生病,打針吃藥只是協助,只是將病症壓下,必得你自身免疫力變強變壯,才能剷除病根。因此,自身的修為或鍛鍊就變得很重要了。內觀,瑜珈,能量…或者像神秀大師所說的: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我不知道有沒有人注意到字裡行間的意思,請問拂拭的對象是什麼?好像不是塵埃,而是上有塵埃的那個"心似明鏡台"的那個"明鏡台"明鏡台上原本光亮無塵,然而偶或因人因事或因物而招惹了塵埃粘附其上,然後呢?我們就將之從明鏡台上拂拭掉。使它保持,或依舊明亮如新。可,你要注意到那個"明鏡台",看到那"明鏡台"上面的塵埃才能拂拭,對吧?以現在的術語來說,它或許就是所謂的"內在小孩"。(註一)
       或者,你也可以使用我之前介紹過的<情緒密碼>,找個茶包,把上面的線和標簽撕下來,茶包丟進杯中沖杯茶。然後用電腦尋找<受困情緒表>,列印出來備用(你也可以直接用手機找出此表,然後直接用。)手捏著線,標簽朝下,靜下心來與潛意識溝通,「潛意識感謝你長年來的陪伴和支持,為了了解你的想法,請允許我用這個方式和你溝通,如果答案是:是,好,或對的話,請讓標簽旋轉。然後心裡默唸或小聲說出,「我叫000(請用你的真實姓名)」,等個三秒左右,如果標簽轉了,就表示你和潛意識連上線了。(如果標簽不動,表示潛意識與你沒搭上線,請耐心等待一會,或者多練習幾次…連絡上後,請逐個釋放你的受困情緒(註二)。
      你也可以看看留佩萱(註三)、周志健(註四)、吳若權(註五)的資料。除正式的諮商方面的資料外,其他的諸如能量方面的資料也可參閱。
      容我再次提醒:療癒的方法很多,雖然過程漫長且艱辛,但有了開始,就有了希望,就有了可能。祝福你。
    註一:有人認為潛意識中蒐集並潛藏著我們所有的情緒和感受,但一般不受意識的了解和重視,我們可以把它稱之為內在小孩,看到它,接觸它,撫慰它,可以轉化改變情緒。見https://www.reangel.com/Article.php?LI=8
    註二:見我寫的<情緒密碼>上下篇https://vocus.cc/@chenst4166/609bdb2bfd89780001eaa47d
    註三︰留佩萱(2018.2.13)別諒童年的創傷纏著你!https://www.storm.mg/lifestyle/398770?page=1
    註四:周志建(2020.12.2)情緒治療:走出創傷 ,BEST療癒法的諮商實作。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7l8TCFznpA&ab_channel=booklife99
    註五:吳若權(2020.9.13)要走出重大創傷,別只靠自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FvLB5URMog&ab_channel=%E5%90%B3%E8%8B%A5%E6%AC%8A%E5%B9%B8%E7%A6%8F%E6%9B%B8%E6%88%BF
    後記:不管你的情緒來自何方,看到自己,看到現在,看到這裡最重要。一切從看到開始,那如何看到呢?靜下心來,就可以看到了;如何靜下心呢?注意呼吸,把呼吸放慢,吸五秒,停三秒;呼八秒,一次,兩次,三次,大概就可以看到了;那在那裡呼吸呢?找個公園或有樹的地方吧-即使是個有盆栽的小角落都可以;如果都沒有,那麼坐在辦公椅上也可以勉強一試…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虐童家庭也不認為自己是在虐童,而認為自己是在認真施教,指導。因而難處理。換句話說,孩童長大了,自覺受傷嚴重,因此向家庭抱怨時,得到的往往是指責和抱怨,家長會認為正當教誨,並且認為孩童無理取鬧,且不知感恩。養你那麼大了,不但不知感激,反而反咬一口…結果問題不止沒有解決,而且傷痕更深更大更長更久。處理,永遠不是想改變別人,而是放過自己。不是要父母道歉,而是和自己和解。
    *和解不是那件事沒發生過,也不是否認你的感受和傷害,而是承認有這件事,承認你當時的感受,也承認此事對你的傷害,而這是療癒的開始。
    *自己的狀況自己最了解,但願不願恴面對就成了最大的課題。你不等於你的情感;你,你的存在本身,是意識中的,而之前的情感很可能隱藏在潛意識中,只有偶而才會出現,或伺機在無意識間猛然爆發,換句話說,偶而的失常,往往是因內心有創傷。例如因為人家一句無傷大雅的話,竟然引起你的勃然大怒或者沮喪難過,大家都覺得不可思議,那一定是這句話促發你潛藏在內心的痛點了,此時正是檢視痛點的最佳時機,因為平常這個痛點可能潛藏在內心深處,無此契機它也不會浮現出來。可是浮現出來了,你沈浸在自己的情緒中,還是不管用,因為你還是沒有看到它…因此,在情緒激動的情況下,你當然可以繼續激動,不必抑制或轉移,因為情緒本身沒對錯,有了情緒你總要讓它宣洩出來。可是當你冷靜下來後,可能就要設法療癒了,而療癒的第一步就是發現它或找到它。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