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27|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心得分享-隨機漫步的傻瓜》

讀完這本書的時候,我有一種奇怪的感覺,似乎這本書的內容是在描述我的行為,這感覺就像自己之前做過的作品,看到別人用另一種方式呈現,有一種似曾相似,卻又帶點不同,那不同之處,就是我帶有質疑。
事實上,身為一個相關專業者,我對機率與隨機性的認知超越多數人,只因為多數人並沒有深入接觸過,而對於其他相關專業者,又不會特地對機率進行推展解釋,畢竟,我們教育鑄就的環境如此,我們教育所形成的環境,傾向挑選出他們想要的人才,什麼意思?
就是重挑選,輕培養。
我這樣會去思考自然數的本質,小數整數的差異,實數的定義,虛數的存在,並嘗試去做統合解釋的人,在我們的教育系統裡理應不會存在,為什麼?
因為考試不會考,就是這麼簡單又直接的理由, 我常常被問說:想這些做什麼? 考試又不會考 自然數為什麼自然? 教科書上沒寫 為什麼要學課本以外的知識? 考試用不到
你會發現,所有的理由,就是五個字,考試不會考,這也是我對教育深感遺憾的原因,然後當我碰到了財富思維的概念時,終於明白,其實學習的理由,只是因為我想要。
而再回頭去審視,發現學你不想要的知識,幾乎都在浪費時間,更可怕的是,人人都在學不是自己想要的知識,還要學出個所以然,而這就形成內卷,而內捲的本質,舊是惡性競爭,不斷加重錯誤地循環,這種做法,跟我們畜養畜牲類似。
在學習的過程中,或有可能產生質疑,這不是我想學的。
學我想要的知識不會更優秀嗎?我不應該去學我想學的內容嗎?
這時候,就有人跳出來指責: 這是偷懶的藉口。 別人能做到,你也能做到。 其他人成績很好。 於是,那一點質疑的種子從此深深掩埋,而人人化作學習的機器,不斷複製。
古有二桃殺三士。 我拿出一個梨子,梨子只給最有勇氣的人,於是三個自認為該有勇氣的人,施展百般手段也要搶到梨子,而他們卻不知,有智慧的人輕易就能拿到梨子,因為梨子本來就是有智慧的人拿出來的。
我們應該尊重自己或者他人的智慧,這樣我們內心才能誕生勇氣。
在上述故事中,填鴨式地教育就是指勇氣,而智慧就是指自己想學的事物。
我們常以為遵循環境,跟大家一樣接受環境的磨練就是勇氣,而在這個過程中忽視掉自己本應具有的智慧。
回到標題,我將以我的知識對隨機性質做出解釋。
我投一個硬幣,出現正面或者反面,這是結果,不隨機。 我投一個硬幣,猜測出現正面還反面? 因為猜測,所以是隨機。 我投一個硬幣,有95%的機率出現正面,你猜正面還反面? 這還是隨機,什麼意思? 意思就是,我宣稱它有95%的機會出現正面,但是連續投了100億次反面,這也不奇怪,因為隨機的本質就是對於結果的未知,而這也不構成推翻"95%"的理由。
而一般人認知的100次裡發生5次,這叫95%,這是頻率學派的說法,會有這個說法跟機率當初誕生的樣子有關,有興趣的人可以去查詢Laplace(1749~1827)。
為什麼頻率學派的學說有問題? 因為具有矛盾,按照機率的未知性,我只有無限次嘗試後才能確定機率是多少,那既然都確定了,也就不需要機率了。
所以隨機的本質,就是未知, 而事情發生的結果屬於已知,如同我們知道不是正面就是反面, 而我投一個硬幣,你猜結果,這就是未知。
那有人問了,這樣機率有什麼意義?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得先知道變數與隨機變數是什麼。
隨機變數: 機率就是對於未知結果的猜測,而為了要讓我們的猜測有依據,我們會觀察前面投硬幣的情況有沒有規律, 那個規律就是模型,而硬幣結果的出現就是隨機變數,所以我們會說:”這個硬幣結果的出現遵循某種規律”,我們因此而作下猜測。
變數: 我們投了一個硬幣,它的結果有兩種可能,這是已知的,非正即反,這不隨機,所以叫作變數,結果只會出現一次。
簡單來說: 隨機變數是未知裡的已知。 變數是已知裡的未知。
而據此推論,
已知裡的已知為事實。 未知裡的未知為不知。
※內捲與博弈 而關於內卷,可以參考博弈論。
大家都想要桃子,有人認為有勇氣可以得到桃子,但最終損失自己的利益,而有智慧的人即使不拿桃子,他也得到了自己的利益。
舉例來說:
要拿桃子得付出2分,而得到桃子拿3分,不爭得0分, 那麼,競爭而得不到-2分, 競爭而得到拿1分。
最優解是一人不爭,兩人爭,但是社會常常告訴我們"爭了有可能得到,不爭一定得不到",那麼在這種環境下,誰可能不爭呢? 而這就會造成內卷。
有智慧的人,可以控制最優解的發生,若爭不到則果斷放棄,這麼做可以減少他人付出 ; 如果有優勢,則盡力爭取,讓差距擴大到讓別人放棄,也能讓人減少付出。
而不管怎麼做,考慮的都是盡可能減少內耗,所以有智慧的人,永遠考慮他人。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