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除服務學習?如何分析制度問題與本質問題?【上等肥肉podcast 0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最近本校在學生代表選舉中,一個爭論許久卻總是雷聲大雨點小的議題,再次被端上檯面。也就是我們此次的主題,『服務學習』到底是否該廢除?我們有學校規定以外的好理由『服務學習』嗎?
當時看到臉書全校版的連署資訊,我們三人皆相當震驚亦相當期待。有同學願意帶動全校參與討論這重要學生議題,絕對值得我們給予最高的敬佩!然而,當我們細看其團隊所陳述的內容時,卻有些出乎意料。
當時他們的目標相當明確,「廢除中正大學的服務學習」。而理由也相當精簡,只基於他們認為服務學習『不社會、不服務、不學習』,並沒有除此之外的太多贅述。
在看完他們的論述後三人皆有些困惑,因為我們認為廢除一個制度其論述基礎不應該如此單薄。如果只因為基於這項規定無法畢業,於是想要廢除這條規定,那麼立論的基礎更是相當不穩固的。於是我們便著手開始查找資料、思考有什麼更好的途徑探究這問題,遂產生了這篇文章與podcast節目。
而在我們準備要錄製的階段,其團隊已修改了團隊目標。將原先完全廢除服務學習,改為『廢除服務學習為必修』,也更深入的套論學分相關的制度規定。非常值得為服務學習規定所苦的學生一探究竟,其團隊後續撰寫的文章與探討方向,也帶來不一樣的觀點!
詳情請參閱該團隊粉專:廢除社會服務學習必修0學分
接著,我們開始小小的思考吧

我們真的不用服務學習嗎?


我不確定關於服務學習廢除的討論從何開始,但是「台南馬拉松服務學習疲勞駕駛死亡事件」或許是激起社會討論的重要關鍵。該事件激起學生對於服務學習作為規定,產生更深入的探討。
例如:為什麼學校需要強迫學生自願服務?透過打掃環境真的能學到什麼嗎?學校是否將學生視為免費的勞動力?將其設置為畢業門檻有道理嗎?或是成為壓迫學生服務的根據?並且如果是一堂課程為何會是零學分?最終,服務學習作為一堂課,究竟是教導學生正視社會不是只有光鮮的樣貌,還是透過僵硬的制度讓學生理解麻煩的規定忍一下混一下就結束了?
源源不絕的疑問與批評,似乎讓每一個學生氣憤又同時直覺地認為,是的,我們的確不需要這些服務學習課程。然而我們真的不用任何該類課程嗎這個問題的答案或許沒有前者來的直覺。
成長過程中,我們總是獲得他人的幫助。舉凡學校鄰近路口的導護家長、非營利組織發起的淨灘淨山活動、各式重大災難場合,總能看到一群人為了社會中全然陌生的他者付出。尤其在一個資本社會中,他們不計回報的付出與辛勞,更深層的體現某部分人性光輝,讓人發自內心的感動。
他們的付出同時提醒著我們,這並不是一人便能運作良好的社會,並且既使各司其職,社會中仍會出現許多問題。
這些破口沒辦法透過經濟體制自然解決,政治制度也難以真正有效的處理。這些問題可能大至全國環保議題、環境污染議題、疫情下家境平困孩童的教育議題;也可能小至你家樓下巷口的道路安全問題。這些問題的共同點是,難以快速的、自發的從社會中消失。而需要協助的人們,也並非罪大惡極咎由自取,處境可能只是歷史巧合與政治因素交織的錯誤。
服務學習作為一種教學途經,其目的若是為了使學生「認知」社會中存在許多人需要幫助,這似乎不會使得學生群起反對
透過課程帶領學生認知社會不曾發現的面相,建立與社會的真實連結,更能夠化解過去建立的歧視與偏見。基於認知層面的教育,我們或許能得出不同的答案,是的,服務學習課程似乎有其存在的重要性。
然而實際課堂的「實作」卻是兩回事。充斥無意義的勞役活動,難以想像原先立意良善的教學目標要如何透過這些課程實現。而作為畢業門檻,學生更難擁有選擇權,只能硬著頭皮撐過這些課程。在種種不良的設計下,難以發覺原先的立意,也扭曲了服務社會的心態。

判斷問題,區分制度與本質


在我們爬閱的資料中,發現許多人之所以反對服務學習,是因為制度上的規劃嚴重不良,而非服務學習作為教育途徑的本質上出了問題。

1. 公平性問題:

各校的服務學習制度有著極大的差異,而這是因為「教育部補助大專校院開設具服務學習內涵課程作業要點」設立時並無硬性規定施作方式,重視大學自主性。然而這卻產生部分學校需要將近40小時的服務,有些學校需20小時;同樣作為畢業門檻,學校也領取相同教育部補助,不經令人懷疑這之間的差異設計是否真的有意義?

2. 勞動的勒索:

我們不會認為系上的必修作為畢業門檻是一種勒索,因為學習這些專業知識正是我們前來大學學習的目的,這是我們的選擇。但是多數學校將服務學習制定為一種變向的「愛校打掃」,並規定其作為畢業門檻。如此規定的原因不明,學生也無法參與討論修改,這樣的制度實在難與勞動勒索撇除關係。

3. 家父長制的規定:

『我覺得你應該如此,所以你必須如此』。我們總是無法接受親人基於關心所產生的壓迫,這些名目上是關心的要求,蘊含了他們認為年輕不懂事、懂的不比父母多的預想。雖然服務學習的本質良善,但不意味著這必須成為一條硬性規定,要求全國學生別無選擇的按規定執行。

總結


在搜集這些問題時,我們發現學生的反對多是對於「制度規劃」的批評,畢竟沒有人願意接受這些強迫又疲累的服務學習課程。對於「服務學習教育本質」的批評卻相當顯少,這或許反映出這世代的學生撇除情緒,仍會認為身為社會公民,基本上人人需要學習如何與現存社會議題互動。
各校之間對於服務學習的反對卻有時間上的差異。我們發現,制度規劃越僵硬的學校其學生的反對越是明顯,時間點也相對提前。中正大學的規劃下需要16小時的服務加上2堂講座,服務方式多元且可透過通識教育與社會連接的課程獲得時數,甚至還能自行規劃服務方式向校方申請。在完整性與開放性上,明顯優於多數學校,而這或許是直到今年才有更近一步校內連署的原因。
「服務學習」或許本質上立意良善且重要,但是現行制度上讓人困擾不已。面對現階段各校在服務學習的施作方式,我們不認為服務學習應該被規定為一項畢業門檻,也不該是必修。而既使在未來制度良善的強況下,我們仍認為學生應該擁有選擇權,為自己判斷哪些課程需要修習。
或許這也會遭到進一步的批評:「進入該系所、進入該高中之前,就應該知道他們的規定,事後再來批評他們的規劃是你的不對」。
我必須說,這是把資本式交易概念帶入教學體系,而選擇接受教育本來就不像是(也絕不應該是)簽訂買賣契約
如果非要透過此觀點看待教育這件事,會發現資本主義式觀點也無法為其背書。因為大多數環節中我們沒有交涉的權利,卻仍必須繼續下階段的就學;這種半強迫情況下訂定的契約、並且無法全然保障接受方有利的契約,在任何情況都是站不住腳的。
我可以大膽的說,處處抱持資本主意式觀點看待社會,無法對社會進步有實質貢獻,只是現行環境壓迫的幫兇。
最後,面對學分的問題,城六提供了相當明確又清晰的想法:「學分『只該』是學習效果的展現,不應該是其他事物的籌碼」

您有不一樣的想法嗎?歡迎留言批評指教!
如果覺得文章不錯,還請點擊『 讚賞公民的 按讚鈕 』。雖然還要先登入很困擾,但這可以實質的幫助我這一人團隊產出更多文章!謝謝您!
文組中的文組,哲學系學生轉職軟體工程師的經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有錢人真的就壞壞?還是仇富其實是我們的錯? 我們時常可以觀察到一些跟「財富」有關的現象。例如在重大災情發生時,總有人認為大企業或知名人物不捐錢救災,就是道德上有缺陷該被我們撻伐。或是當有錢家庭的小孩獲得不錯成就時,總有人會說出:「還不是因為他家有錢才辦得到?」
你們主張不應該安樂死,只因為他們可愛?那為什麼蜥蜴走私時,就看不到你們出面主張蜥蜴的權利?我們主張這些動物需要保護其生存的權利,是否只因為他『具備可愛的性質』?
面對這次議題,我們只能從中殘酷二選一?政府的決策真的是最好的決策嗎?這件事如何凸顯社會淺藏的矛盾?
有錢人真的就壞壞?還是仇富其實是我們的錯? 我們時常可以觀察到一些跟「財富」有關的現象。例如在重大災情發生時,總有人認為大企業或知名人物不捐錢救災,就是道德上有缺陷該被我們撻伐。或是當有錢家庭的小孩獲得不錯成就時,總有人會說出:「還不是因為他家有錢才辦得到?」
你們主張不應該安樂死,只因為他們可愛?那為什麼蜥蜴走私時,就看不到你們出面主張蜥蜴的權利?我們主張這些動物需要保護其生存的權利,是否只因為他『具備可愛的性質』?
面對這次議題,我們只能從中殘酷二選一?政府的決策真的是最好的決策嗎?這件事如何凸顯社會淺藏的矛盾?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你想申請自學卻無從下手嗎?沒關係由我這個在家自學生手把手教你(聽起來好像推銷喔XD),棕枝想申請自學我們需要來了解自學是什麼?又有何區別。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學生在校園內打掃的合理性及其背後所隱藏的教育意義。作者反思了在國小時期對於打掃的感受,並指出學校缺乏有系統的教導讓學生理解維護環境的重要性。文章強調透過討論與反思,學生不僅僅是在執行命令,而是學習到合作與尊重的重要性,最終促進了負責任的環境意識。
Thumbnail
社區大學 課程名稱取為細說社大之大學社會責任,感覺就是一門不打算開成的課程。在北投社大開課時,課程內容及名稱確實讓我燒了很多腦。社區大學 課程內容大致有了方向,但課程名稱要如何取呢?最後應該給大家可以一起細細地敘說社大小故事。
把社區大學的課程名稱取為「細說社大之大學社會責任」,感覺就是一個不負責任、不打算開成的一門沒有誠意的課程。 事實上,當我決定在北投社大開課時,課程內容及名稱確實讓我燒了很多腦,我最早的教書經驗是大學當數學家教,研究所畢業後到大學教微積分、線性代數、代數、資料庫、資料結構、程式語言等,即便後來在大學
Thumbnail
該文章討論的是年輕人從事志願者服務的利弊。文章強調了年輕人蔘與無償服務的可能影響,並提出了強制性的無償服務可能削弱了志願者的精神和效率問題。
Thumbnail
3/15週五晚上在北投社區大學開設的「 #細說社大之大學社會責任」,我用了幾張圖談為何教育部會在這些年積極推動「#大學社會責任」?同時提到 #108課綱的精神 與「大學社會責任」計畫乃是異曲同工,只是施作對象不同。這些政策無非是想要扭轉我國教育,因循過去幾十年下來以「#讀書考試」為主的現象,這現象讓
Thumbnail
何謂成人教育?若依《民法》12條規定:「滿二十歲為成年,即具有完全之行為能力,能獨立行使有效的法律行為」成人教育便包含了大學教育(高等教育)、非職業性和非正式的教育等,成人教育與義務教育有何差別?又什麼是成人教育的預設與目的呢?成人教育有可能被解構嗎? 成人與中小學生有什麼差別呢?除了
一直以來我覺得學校是一個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先接觸到的小社會,還有適應社會的環境,這個小社會裡面有老師還有學校的總總行政人員跟教學人員去規範學生的行為。 看到一名高中代課老師被特教學生毆打的新聞 詳見→老師被高中生狂毆! 台灣自民國一○三年起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將原來的九年國教延長至十二年,
Thumbnail
應該沒有人會否認終身學習的重要性吧!我們都知道學無止盡、學海無涯,但是卻不知道出了社會之後,該學習些什麼。以前在學校的時候時候,總是會有人找東西給我們來讀,就算我們不想學還是得學,但是現在沒有人逼我們學習了,卻有一種漫無目標的感覺。 證照的迷思 我看到很多人有對於證照的迷思,覺得拿了一堆證照之後
服務污染如何形成? 社會心理學家指出:我們容易被「信任可靠的人」、「專家」、「喜歡崇拜的人」影響說服,而那些前往服務的志工,往往具備這些條件。若志工認為自己的服務是必要的,可能會不知不覺的歧視與忽略被服務者的感受、價值觀與文化,並強迫被服務者無條件接受自己的服務與觀點。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你想申請自學卻無從下手嗎?沒關係由我這個在家自學生手把手教你(聽起來好像推銷喔XD),棕枝想申請自學我們需要來了解自學是什麼?又有何區別。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學生在校園內打掃的合理性及其背後所隱藏的教育意義。作者反思了在國小時期對於打掃的感受,並指出學校缺乏有系統的教導讓學生理解維護環境的重要性。文章強調透過討論與反思,學生不僅僅是在執行命令,而是學習到合作與尊重的重要性,最終促進了負責任的環境意識。
Thumbnail
社區大學 課程名稱取為細說社大之大學社會責任,感覺就是一門不打算開成的課程。在北投社大開課時,課程內容及名稱確實讓我燒了很多腦。社區大學 課程內容大致有了方向,但課程名稱要如何取呢?最後應該給大家可以一起細細地敘說社大小故事。
把社區大學的課程名稱取為「細說社大之大學社會責任」,感覺就是一個不負責任、不打算開成的一門沒有誠意的課程。 事實上,當我決定在北投社大開課時,課程內容及名稱確實讓我燒了很多腦,我最早的教書經驗是大學當數學家教,研究所畢業後到大學教微積分、線性代數、代數、資料庫、資料結構、程式語言等,即便後來在大學
Thumbnail
該文章討論的是年輕人從事志願者服務的利弊。文章強調了年輕人蔘與無償服務的可能影響,並提出了強制性的無償服務可能削弱了志願者的精神和效率問題。
Thumbnail
3/15週五晚上在北投社區大學開設的「 #細說社大之大學社會責任」,我用了幾張圖談為何教育部會在這些年積極推動「#大學社會責任」?同時提到 #108課綱的精神 與「大學社會責任」計畫乃是異曲同工,只是施作對象不同。這些政策無非是想要扭轉我國教育,因循過去幾十年下來以「#讀書考試」為主的現象,這現象讓
Thumbnail
何謂成人教育?若依《民法》12條規定:「滿二十歲為成年,即具有完全之行為能力,能獨立行使有效的法律行為」成人教育便包含了大學教育(高等教育)、非職業性和非正式的教育等,成人教育與義務教育有何差別?又什麼是成人教育的預設與目的呢?成人教育有可能被解構嗎? 成人與中小學生有什麼差別呢?除了
一直以來我覺得學校是一個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先接觸到的小社會,還有適應社會的環境,這個小社會裡面有老師還有學校的總總行政人員跟教學人員去規範學生的行為。 看到一名高中代課老師被特教學生毆打的新聞 詳見→老師被高中生狂毆! 台灣自民國一○三年起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將原來的九年國教延長至十二年,
Thumbnail
應該沒有人會否認終身學習的重要性吧!我們都知道學無止盡、學海無涯,但是卻不知道出了社會之後,該學習些什麼。以前在學校的時候時候,總是會有人找東西給我們來讀,就算我們不想學還是得學,但是現在沒有人逼我們學習了,卻有一種漫無目標的感覺。 證照的迷思 我看到很多人有對於證照的迷思,覺得拿了一堆證照之後
服務污染如何形成? 社會心理學家指出:我們容易被「信任可靠的人」、「專家」、「喜歡崇拜的人」影響說服,而那些前往服務的志工,往往具備這些條件。若志工認為自己的服務是必要的,可能會不知不覺的歧視與忽略被服務者的感受、價值觀與文化,並強迫被服務者無條件接受自己的服務與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