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1|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大頭蝦 vs 大頭菜(附 適合生骨大頭菜的煲湯食譜)

「唔好咁『大頭蝦』啦!」(別這麼「大頭蝦」啦),「大頭蝦」在廣東話裡是常用俚語,不是指頭很大的蝦子的意思,而是粗心大意,丟三落四的人。至於人是人,蝦是蝦,人的粗心,跟蝦的頭,風馬不接,為甚麼會扯上關係呢?有說,典故源於明朝陳獻章的《大頭蝦說》,無論屬真屬假,至少「大頭蝦」已經約定俗成,不再只是頭很大的蝦的稱呼了。
翻開餐廳的菜單,看見「火焰爆膏大頭蝦」,忍不住笑了起來。大概生活在香港以外的人(廣東地區的朋友會這麼說的嗎?)不太明白笑點在哪。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語言尤其明顯,即便大家用的都是中文,但會隨著人民在日常生活過程之中,產生出一些唯屬於那個地方,那個地區,才會出現通俗易懂順口的詞語。
「你正一『生骨大頭菜』!」(你真是「生骨大頭菜」)小時候,媽媽常常罵我的一句話。 跟「大頭蝦」不一樣,這個我有點懂。大頭菜(大菜頭,又稱蕪菁)種的不好,或是種得過頭(太久),纖維會變得又粗又硬,吃進嘴裏滿是渣。這裏的「生骨」,就是指那粗糙感。來形容人,有種壞了、寵壞了的意思。不過,這個俚語,十年間很少聽得見了,我也差點忘記了。
當然,語言和衣著一樣,會隨著年代,因應人,而改變的。五六十年代用的話語,放在今天,我們會覺得過時,怪怪的。比如「借問聲」(請問一下),長輩習慣說的,現在,我們都簡單地用「唔該」、「請問」,或直接用「唔好意思」來取替了。
「大頭蝦」和「大頭菜」,不只是食材,一道菜餚,也代表著一個地方的語言特色。趁著我還記得住,趁著有些人還在用的時候,就來記錄一下,作個食物與廣東俚語相關的記錄吧。
大頭蝦過來呀,我大頭菜不怕你的!
大頭蝦過來呀,我大頭菜不怕你的!

清心大頭菜紅蘿蔔煲湯(四人份)

預備時間:10分鐘 煮食時間:1小時
食材:大頭菜(大菜頭或蕪菁)半個/ 紅蘿蔔 1個/ 新鮮脫殼栗子 1飯碗/ 乾銀耳 1朵/ 蜜棗(中藥) 1顆
調味料:鹽 1茶匙
工具:砧板/ 菜刀/ 蔬果削皮刀/ 煮鍋/ 木舀/ 湯匙/茶匙/ 湯碗
做法:
 1. 用熱水泡浸乾銀耳 。 2. 去紅蘿蔔的皮,切去頭尾,清洗乾淨,切成塊。 3. 用菜刀切走 大頭菜(大菜頭或蕪菁) ,加以清洗,切成塊 。 4. 以中火預熱煮鍋,放進已經清洗乾淨中藥蜜棗,和步驟3,炒1分鐘 (如圖)。 5. 放入步驟2,炒1分鐘。 6. 放入步驟沖洗乾淨的栗子,和步驟1。 7. 倒進4湯碗的清水,蓋上鍋蓋,改以大火,煮15分鐘。 8. 然後調回中火,再煮45分鐘。 9. 喝時,按個人口味,適量的加入鹽巴。
清心大頭菜紅蘿蔔湯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雞有雞味,菜有菜味,人有人味。 誰說菜沒有味道?玉米有它自己的甜味,跟紅蘿蔔帶草青味的甜味不一樣。只要你願意細意品嚐,咀嚼料理的每一口之間,感受到的不只是味蕾上的味道,還有生命力(轉化成我們身體的能量,滿足身體機能的需要),和生活的甜酸苦辣(一個要用心感受,才能體會得到的生活流動的味道。)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