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冒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從小班到大班,下午三點四十五分放學接到孩子後,姊姊會要求在學校附近的公園玩耍到五點再回家。
風一般的姊姊,怎麼可能把公園只當公園,簡單的遊具,硬是有她自己的一套玩法,一起玩的同學和家長,從小看著也都習慣。
直到大班下學期的某一天,有一個阿嬤帶著兩個小男孩來公園玩, 看見姊姊在溜滑梯和單槓各種玩法,已經在旁碎念說「這樣很危險捏!」,然後叫她孫子不要看不要看,我過去跟姊姊說現在有別的小朋友在先不要這樣玩。
但如果孩子講一次就聽得懂哪還叫孩子呢?
她和同學們玩得起勁,後來竟站在溜滑梯上層走道的扶手欄杆上,剛才阿嬤的小孫子像看到馬戲表演一樣還跑到溜滑梯旁邊找了個清楚的角度看著這種驚人之舉,阿嬤很緊張地跑過來說:「不要看了啦!回家回家不要玩了!」然後就氣沖沖地牽著兩個孫子走人。
我看著姊姊說:「哇,你看,兩個小孩沒得玩了。」
「他們為什麼要回家?」姊姊一頭霧水。
「他們的阿嬤怕他們會學你爬高高會危險,所以先帶他們回去了,這樣弟弟們就失去這次玩的機會了。之前媽媽不是有說如果沒有人的時候隨妳怎麼玩,但是有小寶寶的時候就要正常方式玩。」
「那如果是我的同學在的話我可以爬嗎?」
「妳的同學都很習慣妳的玩法,他們跟得上就一起爬,跟不上的也不會想爬,就沒關係,但是小寶寶不知道又愛模仿就比較危險。」
回家的路上我忍不住想,其實媽媽真的很矛盾,又希望孩子勇敢嘗試,又害怕他們受傷,又希望孩子創意冒險,又擔心他們脫離常軌。
或者,其實更多成分我們是害怕旁人的眼神?
如果今天孩子還在學走路,我們ㄧ定亦步亦趨的跟著看著叮嚀著,我們看著孩子成長,我們清楚他們的能力,在不危害到其他人的安全時,我會允許孩子去挑戰他自己的冒險,我也相信他會注意自己的安全。
但好奇怪啊,當我自己帶著一兩歲的幼兒在公園,如果看到大哥哥大姊姊爬上爬下,我可能也會很生氣制止或心裡抱怨這些孩子真沒規矩,可是等我的孩子長大到想去攀爬時,為什麼我就換了位置換了腦袋呢?
所以我現在害怕的其實是那個跟我當年眼神一樣的別人。
一大群小孩一起出遊時,我的孩子總是每位叔叔阿姨會一直提醒「不要爬!不要跑!不要離大人太遠!」的那個,我也跟她說,媽媽不太管妳要怎麼玩,但是當大人喊名字就是已經有安全疑慮的時候了。
而公園的遊具,或是爬樹,或是從大石頭或某種高處跳下來,到底是安全還是不安全?我該相信孩子對自己身體的判斷,還是直接用普羅大眾的使用方式來限制?
好好待在房間的弟弟曾經不知怎麼的額頭就開了一道傷口,那個傷口讓我自責好久也緊張在意好久,是不是孩子一秒鐘都不能離開我的視線?而在現場的爸媽又能完全阻止事件發生嗎?孩子永遠都要留在身邊嗎?既然他們總有一天要飛的,這些擔心的雜念我們要繼續讓他在腦海中出現嗎?
是的,當了爸媽之後,會一輩子掛心的,一輩子都會害怕孩子受傷的,可是在孩子的冒險與成長過程中,信任放手與擔心之間的平衡不就是我們要學習的課題嗎?
當爸媽好簡單,也好難呀。
avatar-img
10會員
1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陳阿可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個月有一個中秋節連假,連假前的下課回家後姊姊拿出作業,我也很好奇連假的回家功課會是什麼。
體制外學校究竟是怎麼教學,而學生又是怎麼學習的,其實三年前在幫孩子找學校時,總是摸不著頭緒,頂多就是耳聞一些沒有鐘聲,沒有課本,沒有作業,沒有考試這樣的傳言,也搜尋不到更詳細的分享,但我心裡總有個聲音,去就知道了。
當媽媽常常覺得很孤單。
居家避疫已一個多月,大家過得好嗎?要說這一個月最大的好處(或改變),應該就是我們賺到了一個在家的爸爸🤩!我知道大部分朋友家中的爸爸都是每天在家,或是從孩子小時候就細心照料陪伴共同度過育兒生活,不過我們家爸爸因為工作性質(或浪人天性)偏偏不是這麼一回事呢😂。
以前曾經覺得29歲老到不行,現在卻真正感覺人生40才開始。 生了小孩的這七年,我都過著今年不知道自己幾歲的日子,甚至當身邊的孩子還是個寶寶,更可以不知道今天是星期幾。全職媽媽的生活,24小時都與孩子綁在一起,當了媽媽之後的許多苦痛和喜悅常常都只能自己咀嚼體會,爸爸因為工作性質平假日很少在家,星期一的
下課時弟弟很開心地告訴我:「媽媽,我今天做了一件好事!」。 我心裡很驚喜地想,哇,是什麼助人為樂的好事嗎?於是很開心地問他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早上我拿著雨傘進學校,快到教室的時候我的雨傘被風吹到旁邊的溜滑梯去了!」 「那你就趕快去撿回來嗎?」我猜。 「沒有,後來是幼幼班的老師去幫我撿回來。」弟弟
這個月有一個中秋節連假,連假前的下課回家後姊姊拿出作業,我也很好奇連假的回家功課會是什麼。
體制外學校究竟是怎麼教學,而學生又是怎麼學習的,其實三年前在幫孩子找學校時,總是摸不著頭緒,頂多就是耳聞一些沒有鐘聲,沒有課本,沒有作業,沒有考試這樣的傳言,也搜尋不到更詳細的分享,但我心裡總有個聲音,去就知道了。
當媽媽常常覺得很孤單。
居家避疫已一個多月,大家過得好嗎?要說這一個月最大的好處(或改變),應該就是我們賺到了一個在家的爸爸🤩!我知道大部分朋友家中的爸爸都是每天在家,或是從孩子小時候就細心照料陪伴共同度過育兒生活,不過我們家爸爸因為工作性質(或浪人天性)偏偏不是這麼一回事呢😂。
以前曾經覺得29歲老到不行,現在卻真正感覺人生40才開始。 生了小孩的這七年,我都過著今年不知道自己幾歲的日子,甚至當身邊的孩子還是個寶寶,更可以不知道今天是星期幾。全職媽媽的生活,24小時都與孩子綁在一起,當了媽媽之後的許多苦痛和喜悅常常都只能自己咀嚼體會,爸爸因為工作性質平假日很少在家,星期一的
下課時弟弟很開心地告訴我:「媽媽,我今天做了一件好事!」。 我心裡很驚喜地想,哇,是什麼助人為樂的好事嗎?於是很開心地問他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早上我拿著雨傘進學校,快到教室的時候我的雨傘被風吹到旁邊的溜滑梯去了!」 「那你就趕快去撿回來嗎?」我猜。 「沒有,後來是幼幼班的老師去幫我撿回來。」弟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公園遊樂區的一角,很多小朋友正在玩耍著,小惠正準備從溜滑梯上往下滑,身後排隊的小男孩突然推了她一把,失去重心而頭下腳上的小惠在「啊」的一聲大叫後,頃刻間,已趴在滑梯落點處的地墊上放聲大哭!媽媽見狀立馬上前將她抱起,連聲說:「不痛、不痛、媽媽帶妳回家擦藥藥就不痛了喔。」(非常溫柔的說著) 仍在驚魂未
Thumbnail
在女兒升上高年級之後,身為媽媽突然有一股無法訴說的焦慮感,焦慮於孩子好像快要過了依賴父母的年紀,另一方面則是對於『挑選』出遊的選擇變多而開心。 當他們還小的時候,帶他們出去要思考的很多,然後,隨著他們長大,我的煩惱則變成:「這個地方如果不趁現在去,再大一點他們可能就會覺得跟爸爸媽媽來不好玩了。
Thumbnail
在帶著孩子跑東跑西到處玩的這段時間,當碰到了有玩具的場合,總是會聽到不少"你要分享啊!"、"小氣欸~分人家玩啊!"、"不要吵!分人家一起玩!",隨著孩子長大,長輩們也會開始提醒"可以開始教他分享了!"、"這個借阿嬤玩?不要?!這麼小氣啊!"。 我們害怕孩子變成小氣吝嗇的人,但,我們大人也不論什麼都
Thumbnail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我們開始帶著孩子去公園、與其他朋友的孩子一起出去玩,這時候我們會開始觀察孩子與其他同儕的互動,是活潑社牛、冷靜穩定、還是更愛自己操作等等,最讓人擔憂的,是看到孩子永遠都自己一個人,無法跟大家一起玩。 在開始探討交朋友一起玩的技巧前,我們需要先知道:"玩,是有年齡發展的!",也就是
Thumbnail
那天全家一起去了華盛頓大學附近的一個戶外的大型商場,那裡有一個小小的兒童遊戲區可以讓孩子放電。 在S進去前我就注意到有個大約兩歲的孩子不知什麼原因在媽媽身旁上演了崩潰劇。 S進去玩一陣子之後便邀請我進去一起玩,但我說我站在外面看就好。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位媽媽在公園受傷時,自己的孩子表現出的體貼和關心,並強調了給孩子學習關懷的機會,不應拒絕孩子,而應該鼓勵並幫助孩子好好把握這些機會。
Thumbnail
通霄之塔溜滑梯公園是一個適合孩子們玩樂的好地方,除了溜滑梯外,還有吊單槓、盪鞦韆、攀爬架等遊樂設施。寬廣的地平可以舖上野餐墊,讓家長和孩子們一起享受愉快的野餐時光。在這裡,孩子們可以結識新朋友,一起玩耍,開心度過假日。
Thumbnail
張敏言!我叫妳幾次了!!是不會回答嗎?! 我坐在公園椅子上,看著嘶吼的媽媽,正在拿下女兒的耳機,然後說著:我講幾遍了⋯⋯我叫妳名字一次就要回答我,每次都要喊那麼多次也不理人!我剛下班也很累耶!不是只有妳上課累,好嗎?!可不可以體諒一下我,我還要工作還要買菜還要接妳放學⋯⋯ 也許公園旁的停車場這條路,
生活實驗 六三八 她跟誰都可以一起玩。 溜滑梯時,會等旁邊的一起。 小朋友走光時,會說「人咧?」 爺爺來時,會發明遊戲,跟爺爺玩。 昨天放學她好開心,因為爸爸帶了搖控小車車,好多人跟她一起玩。 她說,下次還要爸爸帶球球去。
每個公園都有塑膠滑梯 上個月底上新竹照顧小外孫,待在家裡又有點束手束腳,上網查找可以讓快滿三歲的小外孫玩耍的親子遊樂場,結果新竹及週邊的桃園、苗栗都有不下三十個的親子公園可以遊玩。除了女兒住家附近的關新公園外,桃園和苗栗各找了兩個親子公園。這些所謂的親子公園看起來都整修得整潔、乾淨,只是所有的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公園遊樂區的一角,很多小朋友正在玩耍著,小惠正準備從溜滑梯上往下滑,身後排隊的小男孩突然推了她一把,失去重心而頭下腳上的小惠在「啊」的一聲大叫後,頃刻間,已趴在滑梯落點處的地墊上放聲大哭!媽媽見狀立馬上前將她抱起,連聲說:「不痛、不痛、媽媽帶妳回家擦藥藥就不痛了喔。」(非常溫柔的說著) 仍在驚魂未
Thumbnail
在女兒升上高年級之後,身為媽媽突然有一股無法訴說的焦慮感,焦慮於孩子好像快要過了依賴父母的年紀,另一方面則是對於『挑選』出遊的選擇變多而開心。 當他們還小的時候,帶他們出去要思考的很多,然後,隨著他們長大,我的煩惱則變成:「這個地方如果不趁現在去,再大一點他們可能就會覺得跟爸爸媽媽來不好玩了。
Thumbnail
在帶著孩子跑東跑西到處玩的這段時間,當碰到了有玩具的場合,總是會聽到不少"你要分享啊!"、"小氣欸~分人家玩啊!"、"不要吵!分人家一起玩!",隨著孩子長大,長輩們也會開始提醒"可以開始教他分享了!"、"這個借阿嬤玩?不要?!這麼小氣啊!"。 我們害怕孩子變成小氣吝嗇的人,但,我們大人也不論什麼都
Thumbnail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我們開始帶著孩子去公園、與其他朋友的孩子一起出去玩,這時候我們會開始觀察孩子與其他同儕的互動,是活潑社牛、冷靜穩定、還是更愛自己操作等等,最讓人擔憂的,是看到孩子永遠都自己一個人,無法跟大家一起玩。 在開始探討交朋友一起玩的技巧前,我們需要先知道:"玩,是有年齡發展的!",也就是
Thumbnail
那天全家一起去了華盛頓大學附近的一個戶外的大型商場,那裡有一個小小的兒童遊戲區可以讓孩子放電。 在S進去前我就注意到有個大約兩歲的孩子不知什麼原因在媽媽身旁上演了崩潰劇。 S進去玩一陣子之後便邀請我進去一起玩,但我說我站在外面看就好。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位媽媽在公園受傷時,自己的孩子表現出的體貼和關心,並強調了給孩子學習關懷的機會,不應拒絕孩子,而應該鼓勵並幫助孩子好好把握這些機會。
Thumbnail
通霄之塔溜滑梯公園是一個適合孩子們玩樂的好地方,除了溜滑梯外,還有吊單槓、盪鞦韆、攀爬架等遊樂設施。寬廣的地平可以舖上野餐墊,讓家長和孩子們一起享受愉快的野餐時光。在這裡,孩子們可以結識新朋友,一起玩耍,開心度過假日。
Thumbnail
張敏言!我叫妳幾次了!!是不會回答嗎?! 我坐在公園椅子上,看著嘶吼的媽媽,正在拿下女兒的耳機,然後說著:我講幾遍了⋯⋯我叫妳名字一次就要回答我,每次都要喊那麼多次也不理人!我剛下班也很累耶!不是只有妳上課累,好嗎?!可不可以體諒一下我,我還要工作還要買菜還要接妳放學⋯⋯ 也許公園旁的停車場這條路,
生活實驗 六三八 她跟誰都可以一起玩。 溜滑梯時,會等旁邊的一起。 小朋友走光時,會說「人咧?」 爺爺來時,會發明遊戲,跟爺爺玩。 昨天放學她好開心,因為爸爸帶了搖控小車車,好多人跟她一起玩。 她說,下次還要爸爸帶球球去。
每個公園都有塑膠滑梯 上個月底上新竹照顧小外孫,待在家裡又有點束手束腳,上網查找可以讓快滿三歲的小外孫玩耍的親子遊樂場,結果新竹及週邊的桃園、苗栗都有不下三十個的親子公園可以遊玩。除了女兒住家附近的關新公園外,桃園和苗栗各找了兩個親子公園。這些所謂的親子公園看起來都整修得整潔、乾淨,只是所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