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304返家--為什麼安置機構的孩子回不了家?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返家

第一次聽到「返家」是在4年(2010年)前,在一家安置機構開會時聽到的名詞,當時覺得這個詞用得很特殊,且很不自然,回家就回家嘛!為何要說返家呢?
最近在安置機構的訪視過程中,返家這件事情一直出現在我的腦海中,促使我想弄清楚究竟安置機構的孩子何時可以返家?誰在協助孩子返家?孩子如何才能返家?......等等一連串的問題。
第三本書<添翼-培力與轉變的社工路>預購開始了,新書預定2021.12.01上架,預購預定2021.11.01開始出貨。定價新台幣280元,即日起至2021.10.31止預購89折,優惠價250元(含運費)。預購網址https://reurl.cc/Mkvakp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755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添翼-培力與轉變的社工路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72會員
189內容數
社團法人中華兒童暨家庭守護者協會主任/台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認證社工督導。社福界資深熟男,重度工作狂,喜歡自嘲有過動症,坐不住辦公桌。喜歡用不一樣的眼光看待問題,希望用故事讓社會大眾更容易認識社會工作,也希望這些社會工作的故事可以鼓舞需要被協助的個案與社工,努力在社福界裡不斷尋找新世界與新視野。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吳文炎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些孩子原本都是天使,但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幸成了折翼的天使,因此我們需要幫助他們重新獲得新的翅膀,才能重新展翅高飛,飛向新的人生,因此我將這個計畫的取名為「添翼計畫」。
認識文炎源自於博幼基金會,而與博幼的因緣則來自在暨大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碩班的時候,協助規劃大陸夥伴學習認識瞭解台灣的教育,尤其是課後教育的作法與模式。從第一次李家同董事長親自說明介紹,一直到由文炎分享,而近幾年文炎也參與在大陸公益組織的培訓,對其在社會工作、弱勢兒童的服務更深入的瞭解與佩服其專業。
我們不應放棄思考與嘗試的是:政府和社會還能多做些什麼? 民主進步黨客家部主任兼發言人 周江杰 寫這篇推薦序的時候,東京奧運正如火如荼的進行當中。本次的代表團中有位桌球選手林昀儒,在接受訪問的時候被問到為什麼喜歡打桌球?  因為都會贏啊!林昀儒帶著自信的這樣回答。 
看見孩子改變-加入博幼課業輔導是機構一項絕對超值的投資 衛生福利部北區老人之家主任陳立庚 因為參與,看見了孩子的改變,所以,對博幼基金會「課業輔導」帶給機構孩子的激勵與啟發,特別有感!
讀萬卷社工書,不如行萬里社工路 我想說的是,文炎根本就是工作狂,他應該是「讀萬卷社工書,不如行萬里社工路」的行者。 本書有故事也有理念,可以提供社工人員許多經驗與啟示,而一般讀者也可以透過本書認識何謂社會工作,誠摯推薦給讀友。
把對的事情做好(Do Right Things Right) 財團法人博幼社會福利基金會董事長唐傳義 我很喜歡跟學生分享的一句話就是「把對的事情做好(Do Right Things Right)」。在人生的路上,只有把事情做好是不夠的,因為如果沒有找到正確的方向而盲目前進,往往是白費努力、徒勞無功。
這些孩子原本都是天使,但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幸成了折翼的天使,因此我們需要幫助他們重新獲得新的翅膀,才能重新展翅高飛,飛向新的人生,因此我將這個計畫的取名為「添翼計畫」。
認識文炎源自於博幼基金會,而與博幼的因緣則來自在暨大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碩班的時候,協助規劃大陸夥伴學習認識瞭解台灣的教育,尤其是課後教育的作法與模式。從第一次李家同董事長親自說明介紹,一直到由文炎分享,而近幾年文炎也參與在大陸公益組織的培訓,對其在社會工作、弱勢兒童的服務更深入的瞭解與佩服其專業。
我們不應放棄思考與嘗試的是:政府和社會還能多做些什麼? 民主進步黨客家部主任兼發言人 周江杰 寫這篇推薦序的時候,東京奧運正如火如荼的進行當中。本次的代表團中有位桌球選手林昀儒,在接受訪問的時候被問到為什麼喜歡打桌球?  因為都會贏啊!林昀儒帶著自信的這樣回答。 
看見孩子改變-加入博幼課業輔導是機構一項絕對超值的投資 衛生福利部北區老人之家主任陳立庚 因為參與,看見了孩子的改變,所以,對博幼基金會「課業輔導」帶給機構孩子的激勵與啟發,特別有感!
讀萬卷社工書,不如行萬里社工路 我想說的是,文炎根本就是工作狂,他應該是「讀萬卷社工書,不如行萬里社工路」的行者。 本書有故事也有理念,可以提供社工人員許多經驗與啟示,而一般讀者也可以透過本書認識何謂社會工作,誠摯推薦給讀友。
把對的事情做好(Do Right Things Right) 財團法人博幼社會福利基金會董事長唐傳義 我很喜歡跟學生分享的一句話就是「把對的事情做好(Do Right Things Right)」。在人生的路上,只有把事情做好是不夠的,因為如果沒有找到正確的方向而盲目前進,往往是白費努力、徒勞無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像我家這類型的新住民,選擇居住地的考慮因素會稍微多一些。除了一般購屋必要考量的條件以外,對於融入僑居地有所影響的因素,也會一併列入考慮。 為了讓孩子能融入當地社會,也為了不被看成少數族裔的蓄意聚集,我們選擇購屋的郊區會稍微離開台灣人多的社區。由於移居之前,我們並沒有當地朋友的引導,因此所有資訊都來
Thumbnail
一個人的生活,出現了意外的訪客。心裡再多的不願及不甘還是要學習面對。 家始終是我們想逃離卻又不得不面對的課題。理性層面來說我們無法選擇父母及成長的環境。 如果說靈魂投生前真的是有意識選擇,那麼這個家就是我們所選,只是不記得了。 無論如何,要面對的始終逃不了。轉念是唯一能做的事。孝順是我們從小到
Thumbnail
失望性情感隔離是一種對父母期待一直落空產生的心理防禦機制。作者發現每當必須回娘家的當天自己整個人都會變得很煩躁,一點都不期待與爸媽相聚,對作者來說,這跟孝順無關,單純的只是因為親情關係很淡薄,淡到產生了納悶的情緒。而父母親從小的忽視也讓作者感覺與原生家庭的互動十分尷尬,卻也慶幸仍有能力愛自己的孩子。
出社會後,每次遇到困難,我總是想著回家。 也許是回家後什麼都可以不想,也許是回家後又能像個小孩子般天真。
Thumbnail
去年12月,我被同事安排到一家兒少家園採訪,園方院長大陣仗的請來三對被稱為「家父母」的夫妻來與我對談,他們都是兒少家園的專業輔導員。
Thumbnail
法律允許父母要求成年或已婚未成年子女搬離家中,也就是「由家分離」的程序,需基於正當理由提出申請。主要考慮子女的家庭貢獻和自我維持能力。透過此種法律程序,法律旨在解決家庭成員間的矛盾,促進家庭關係和諧,同時強調成年子女的自立責任。
Thumbnail
收出養意指18歲以下兒童或青少年因原生家庭重大變故失去經濟或教養能力,需要原生家庭放棄監護權與親權,尋覓新家庭的社會福利服務。最近保母虐死安置童新聞沸沸揚揚,我不是社工,但盼透過這篇文章,分享現行收出養制度中的一些故事和身為社福工作者看見的角度。
Thumbnail
沒有一個社工希望自己的個案出事。沒有一個社工願意孩子在手上出事。我不相信一個社工該受到這樣的對待。不只是社工,任何人都不該受到這樣的對待。
Thumbnail
出身高風險家庭或一再轉安置機構的孩子,很容易有一發不可收拾的情緒行為議題,想方設法將想要的東西佔為己有、拒絕分享,特別關注其他孩子犯錯是否得到懲罰,得不到想要的就瘋狂哭鬧讓大人受不了妥協……這樣的孩子,說實話是不討喜的。分享我在育幼院裡和阿彩的一個小片段,或許我們都能夠為孩子多做點什麼。
Thumbnail
還記得從醫院接小孩返家照顧一陣子後,他的狀況逐漸穩定,當時的我有很大的焦慮是:我知道社會上有很多資源,能幫助這樣腦傷的孩子恢復,但我不知道資源在哪裡?要如何取得?我要怎麼做才不會錯過早療的黃金期? 面對上述問題,醫院社工是我們第一個尋求協助的管道,「第一兒童發展中心」的早療資源即是由社工引介。
Thumbnail
像我家這類型的新住民,選擇居住地的考慮因素會稍微多一些。除了一般購屋必要考量的條件以外,對於融入僑居地有所影響的因素,也會一併列入考慮。 為了讓孩子能融入當地社會,也為了不被看成少數族裔的蓄意聚集,我們選擇購屋的郊區會稍微離開台灣人多的社區。由於移居之前,我們並沒有當地朋友的引導,因此所有資訊都來
Thumbnail
一個人的生活,出現了意外的訪客。心裡再多的不願及不甘還是要學習面對。 家始終是我們想逃離卻又不得不面對的課題。理性層面來說我們無法選擇父母及成長的環境。 如果說靈魂投生前真的是有意識選擇,那麼這個家就是我們所選,只是不記得了。 無論如何,要面對的始終逃不了。轉念是唯一能做的事。孝順是我們從小到
Thumbnail
失望性情感隔離是一種對父母期待一直落空產生的心理防禦機制。作者發現每當必須回娘家的當天自己整個人都會變得很煩躁,一點都不期待與爸媽相聚,對作者來說,這跟孝順無關,單純的只是因為親情關係很淡薄,淡到產生了納悶的情緒。而父母親從小的忽視也讓作者感覺與原生家庭的互動十分尷尬,卻也慶幸仍有能力愛自己的孩子。
出社會後,每次遇到困難,我總是想著回家。 也許是回家後什麼都可以不想,也許是回家後又能像個小孩子般天真。
Thumbnail
去年12月,我被同事安排到一家兒少家園採訪,園方院長大陣仗的請來三對被稱為「家父母」的夫妻來與我對談,他們都是兒少家園的專業輔導員。
Thumbnail
法律允許父母要求成年或已婚未成年子女搬離家中,也就是「由家分離」的程序,需基於正當理由提出申請。主要考慮子女的家庭貢獻和自我維持能力。透過此種法律程序,法律旨在解決家庭成員間的矛盾,促進家庭關係和諧,同時強調成年子女的自立責任。
Thumbnail
收出養意指18歲以下兒童或青少年因原生家庭重大變故失去經濟或教養能力,需要原生家庭放棄監護權與親權,尋覓新家庭的社會福利服務。最近保母虐死安置童新聞沸沸揚揚,我不是社工,但盼透過這篇文章,分享現行收出養制度中的一些故事和身為社福工作者看見的角度。
Thumbnail
沒有一個社工希望自己的個案出事。沒有一個社工願意孩子在手上出事。我不相信一個社工該受到這樣的對待。不只是社工,任何人都不該受到這樣的對待。
Thumbnail
出身高風險家庭或一再轉安置機構的孩子,很容易有一發不可收拾的情緒行為議題,想方設法將想要的東西佔為己有、拒絕分享,特別關注其他孩子犯錯是否得到懲罰,得不到想要的就瘋狂哭鬧讓大人受不了妥協……這樣的孩子,說實話是不討喜的。分享我在育幼院裡和阿彩的一個小片段,或許我們都能夠為孩子多做點什麼。
Thumbnail
還記得從醫院接小孩返家照顧一陣子後,他的狀況逐漸穩定,當時的我有很大的焦慮是:我知道社會上有很多資源,能幫助這樣腦傷的孩子恢復,但我不知道資源在哪裡?要如何取得?我要怎麼做才不會錯過早療的黃金期? 面對上述問題,醫院社工是我們第一個尋求協助的管道,「第一兒童發展中心」的早療資源即是由社工引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