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義認為,世界是荒謬的、痛苦的,人們當以自己的反抗來賦予生活意義。二十世紀二戰之後,存在主義思潮一度非常流行,
尼采、
海德格、
沙特和
卡繆都是代表人物。
尤其是法國作家卡繆小說《瘟疫》(1947年)以封城為故事主軸,相對於二十一世紀的病毒SARS、MERS和COVID-19來説,《瘟疫》既是寓言也是預言,讓人不得不佩服卡繆的先知。
《瘟疫》敘述海港城市俄蘭持續將近一年的鼠疫之災,小說中如同聖徒的塔霍發起組織衛生隊,號召許多人加入防疫行列,和李爾醫生、潘尼洛神父、記者藍伯等,一起鼓舞民眾,對抗官僚文化,為偉大的理想而奮鬥,終於戰勝了瘟疫,這象徵著人類社會的一線希望。人彷彿被拋棄到這荒謬世界,但並不孤單,我們要恪盡責任,為追求幸福而奮戰不懈,這才是人之所以為人的真正意義;且就像李爾醫生於瘟疫期間所觀察到的:人類值得讚美的事情比令人鄙視的事情更多。卡繆的《瘟疫》,無疑為放棄信仰、對未來感到迷惘的人們指出另一條道路,即使四周似乎一片荒蕪。又誠如聖徒塔霍所言,人類固然害怕被瘟疫所傳染,實則每個人心中也都潛藏著自己的瘟疫,應時時去反省、面對而非一味逃避,怎不令人深思低迴。
「瘟疫」可喻為人類過去曾經面對、現今正在經歷,乃至於將來依然無法倖免的、突如其來的各種災難,在新冠肺炎病毒肆虐的日子,讀卡繆《瘟疫》當可帶給我們深刻的人生啟示吧!
──原刊2021年7月29日《國語日報》文藝版